弱水三千,取哪瓢饮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中高段语文教科书里有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本文把它称为长文),每篇长文可教学的内容多达几十项,如生字、新词的认读、理解、运用,形近字、近义词的比较,特别句式的理解、运用,标点符号的认识与使用,材料的选择与安排,过渡衔接等等。但是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两课时,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一个课时,40分钟是个定量。那么,怎样从众多的内容中来筛选精当的教学内容呢?这就需要我们用语文的眼睛去审视、发现、选择那些能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点。
  一、特别字词
  “特别字词”是指那些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的字词。它是破解文本的切入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扣住特别字词,引领学生反复咀嚼,细细品析,体会作者用词的贴切和表情达意的准确。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一文中的“……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此句中的“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它在此文中至少有三层作用:一是小夜莺用歌声引来了敌人,为有了新的任务而快活;二是表现了小夜莺的老练: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异常的镇静、坦然;三是小夜莺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敌人是为了表现出一副不谙世事的样子来迷惑敌人,为下文鬼子相信他并让他带路埋下伏笔。这样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字词,让学生反复推敲、斟酌,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韵味,无疑是教学的短径。教学长文更要从文本这个茂密的语言大森林里,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融语言、思维、情感的训练为一体的最短径来。
  二、特色句子
  由于作者的写作风格,或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往往会选用一些非同一般的句子来表达。这些句子是语言海洋中的奇花异草,要引导学生去采撷。如: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钱的魔力》中的句子。马克·吐温用比喻的方法刻画了托德见到百万英镑大钞后的笑容。那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写法呢?笔者是这样进行引导的:
  课前观察某个人的笑容并描写下来。(为后面改写提供素材)
  教学时笔者锁定这句话,进行了两个层面的教学:
  1.理解句子。让学生阅读思考:这句话是写什么的?马克·吐温用什么方法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2.尝试运用。即要求学生用比喻的方法来改写课前习作中的两句话:
  (1)小弟弟一笑起来嘴角就露出两个小酒窝。
  改:小弟弟笑起来露出的两个小酒窝就像是(甜甜的泉眼 )。
  (2)妈妈笑起来,眼角就出现很多鱼尾纹。
  改:妈妈笑起来眼角的皱纹(盛开成一朵金菊)。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能“理解”语言和“会运用”语言,是个体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要想帮助学生将“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教师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地为学生架设好阶梯,并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才能使学生顺利实现从“能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
  三、特殊段落
  有些长文是由几个有关联的内容连接而成的。为了使各部分衔接得天衣无缝,作者往往会使用过渡段。它是文章的“中坚桥梁“,是对前后内容的浓缩,所以是训练学生简洁表达和连贯表达的契机。如《将相和》中的“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一过渡段前一句中的“又”字把“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两部分内容顺畅地连接了起来。为了让学生体会过渡句的简练,笔者让学生对下面两句话的内容和表达进行了比较。
  1.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蔺相如渑池会上第二次立了功。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经过比较,学生知道了两个并列的内容用“又”字来合并,就简洁多了。
  接着让学生给下面两个自然段加上过渡段。
   1.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
  过渡段: (用“不但……而且……”连接)
  2.太阳花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只要掐一枝小小的茎,插入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要精选可供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范例,让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特异标点
  被选入教材的每一篇长文不仅思想内容积极向上、语言文字准确生动,而且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极其讲究。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引导学生像推敲语言文字一样去琢磨标点,感受标点之意蕴,体会标点之精妙。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中“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句中的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四个并列短语间用的是逗号;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呢?”此句中的并列词语设计、制作和出售间用的是顿号。大多数学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教学时,笔者抓住学生这一认知盲点进行深挖细刨,步骤如下:
  1.岀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在句中的词语后面加标点,并陈述理由。
  (1)“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 , 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2)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 自己设计 制作 出售呢?
  2.看书上的标点并比较两个句子词语及词语后标点的异同:
  相同点:句子中的词语都是讲句中的对象干什么的,而且都是所干的事的几个并列过程。
  不同点:句(1)中的“买、翻、播、浇”各有自己的对象。(即宾语不同)
  句(2)中的“设计、制作、出售的对象都是毛衣。(即宾语相同)
  当几个并列词语的对象相同时,中间用顿号;当并列词语的对象不同时,用逗号。
  这样赋予了标点本该有的生命意义,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认识到标点的重要作用,感受标点的文学魅力。
  五、特配插图
  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配置的。长文中的插图,有的使文章内容形象化,有的展示了文字言犹未尽的意思,有的是编者特意留下的一个空白点。它就像一篇无字书,只要巧妙地开发与利用,它就能成为最直观、最简便的“教具”和“学具”。如《将相和》一文,课文为“负荆请罪”一段配置了一幅廉颇背负荆条,跪在蔺相如门前请罪的图画,但课文只简单地提到廉颇负荆请罪。至于他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课文只字未提。于是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特别是人物的动作与表情,想象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然后将“负荆请罪”的情景还原出来,学生兴致很高,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基础。长文要短教,精选教学内容是关键。长文教学点的选择需要教师能居高临下地鸟瞰,以及在把握学科理论知识及教学思维上要有大胆创新和突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设计特点】  该教学设计为“非指示性”教学中的“基于自主点评”的设计。主要用于语言有意味、思想有深味但其语言味、思想味又不容易领悟到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俱佳的文学类文本。学生在一次次的点评中,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是“把人当人,自主成长”,在教学实践上体现为: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交互作用中,学生自主判断、自主反思、自主成长。该设计的“自
李镇西,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于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曾短期担任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出版有《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怦然心动》《心灵写诗》《听李镇西老师讲
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语文园地”中出现了口语交际与习作合编在一起的题型。这种“合”的编排方式是在“分”的基础上的“超越”,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教学板块,“合”了之后,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谁应该先教。通常情况(看过一些课也确实如此)是把口语交际的教学置于前,即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后再转向习作的教学。这当然是一种“序”。但除此是否还可
题记:  有一次,我校二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正对本班学生进行预习作业的训练,那节课是对科普童话《蚕姑娘》的教学。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谈谈对蚕姑娘的认识,问题一出,学生的回答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前通过查找书籍或网络对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生字教学时,学生更是热情高涨,拿出了人手一本的“我的字库”和大家交流。学生因此对生字的音、形、义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再稍作引导,大部分学生基本
真实有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课堂练习又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起着重要作用。可是,有的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只讲数量不求质量,甚至在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题海战术;而有的则针对考试“疯练”“狂练”,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其实,我们需要的语文课堂很简单,那儿没有花花哨哨的场面,有的是学生的静思默想,有的是
一段恰如其分的导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沿着我们所指的方向奔去,从而为这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我们要潜心、用心,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  一、平实:恰如其分地引  有的教师认为:上课就是要给学生解决课堂上的问题,不必花心思去设计什么导语;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只有上
作文质量的好坏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一个班级的写作能力,可以直接反应出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 抓童趣,重童心  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小学的作文题材必须是来自儿童用自
自1987年至今,我与德伦老师相识、共事已有二十余年了。他是一名植根教学实践、潜心研究、锐意改革创新的小语教研工作者。在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实践中,他撰写了四五百万字的经验材料,涉及语文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出版语文教学专著十余部,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中发表语文教育论文、教学指导文章数百篇。在作文教学研究方面,他尤为精深。    一、实践“读与写结合”,从读中学写,以读促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语出《佛典》。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从一朵花中能看到世界,从一片叶中能顿悟真理,的确非凡夫俗子所能及!这告诉我们:人世间很多智慧、真理、情感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自我的感悟与体验。联想到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要求过多:完成限时阅读、根据题意判断、归纳中心思想等,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教师企盼的“标准答案”,从而顺利完成阅读任务。事实上,这种急功近
设计理念    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诗词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达到这种境界,应做到三点:第一是朗读,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第二是想象,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将诗词精当、凝练、含蓄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第三是表达,将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能激活思维,能使头脑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丰满、生动。用现代语言将古代诗词描绘的意境生动形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