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双音节词修辞学造词法研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y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修辞的手法来进行新的词汇创造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造词方法。古代人民通过这样的方式创造出了大量的双音节词,是丰富古代汉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阶段由于缺少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再加上历史上对于修辞学造词法的理论研究较为匮乏,因此导致在时代的发展下,修辞学造词法被逐渐的忽视,人们开始尝试在新的领域中进行造词的研究。现将对古汉语双音节修辞学造词法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修辞学造词法的相关分析
  (一)中国传统思维与修辞学造词法之间的关系
  所谓造词主要指的是进行一个新的词汇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具有创造性的并且也十分的复杂,当中会受到来自环境、社会形态和语言发展及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当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人本身对于造词所起到的作用,新的词汇创造会受到来自思维方式、伦理观念还有人的意识等方面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在在长期以来的生活环境和民族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对于社会事物的观念和认识,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会在语言当中和词汇当中的体现,同时也将全面并且深入的融合到新的词汇创造当中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的思想是有所不同的,西方人比较注重思维的缜密性,并且愿意使用更加出现的方式进行思维,而我国人民则比较重视在整体形象上的把握,也就是更加善于应用具象的方式来进行客观事物的认知。在造词的过程中也将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先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来进行进一步的具象化和直观化的创造,最终形成一个新的词汇。从造词的认知角度进行分析,修辞学造词法是比较符合人对于事物的认知过程的,从表面到内在,从具象到抽象,这个规律由于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因此所创造出的词汇也更加容易让人们所接受,这也是中国人具象谁为的根本所在,也是人们为什么在创造文字的过程中多以象形文字形式出现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汉族人民开始使用修辞手法来进行造词,这个过程也是人之规律的重要体现。通过修辞方法进行新的词汇创造,能够体现出形象化和具体化结合两种特点,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简单易懂的要求。
  (二)构词法与造词法
  修辞学造词法的研究当中,除了与修辞学知识本身有着极大的关系以外,同时也与词汇学之间有着绝对的关系。虽然人们对于词汇的研究也已经有了很长的一段历史,但事实上在词汇的研究当中很多关于造词法的内容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词汇分析上采取的基本上都是从词汇内部开始进行的结构分析和分类。这种方式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离含义本身,但毕竟当中不涉及到语义,因此其内在研究还是受到限制的。造词的素材和方法可以决定词汇本身的结构和含义。例如白菜和木马,两个词汇都是在结构上的主从关系,但从结构上分析并无法理解这两个词为什们“白菜”就是“菜”而“木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1]。同时,在结构的角度上来分析,一直都是一般语言学著作和教材方面进行词汇分析的。无论是现代教育当中所使用的汉语教材,还是词汇相关的论著,当中基本上都没有脱离结构出发的词汇研究模式。并且在词汇史的研究当中对于修辞学的研究内容也十分的少。
  汉语词汇的造词可以分为造词法、构词法还有构型法三种。人们在传统的造词过程中基本上都来自于词汇内部结构的分析和探索,因此在词汇的分析上成果也比较丰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的认识改变,我们发现,在词汇的创造中结构并不能真正的反应出造词的方法,因为在不同的造词方法当中是可以产生相同几个的结构关系和形式的。因此,当前阶段对于造词法的深入研究是还是具有相当高的价值的[2]。
  总的来说,造词法是创造新的词汇的方式和方法,是给予一项事物新的名称的方法。而构词法主要指的是在内部结构上进行语素组合的方法和方式。从本质上来看,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但又相互区分的两种不同范畴。造词在前,构词在后,造词法的存在决定了构词法。从另一个角度上进行分析,二者之间的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造词法上看重的发生学意义上的内容,在思维方式上比较接近汉语的思维方式。而构词法当中则是建立在解剖学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比较明显。可以看出汉语当中的造词法和构词法是两种不同却有着一定联系的两种概念,在进行修辞学造词法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对两种不同的概念进行完全的区别,从而促使修辞学造词法的研究能更加的科学化。
  二、修辭学造词法的分类
  (一)比喻修辞造词法
  比喻从古代以来就是语言当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修辞方式。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语言当中的艺术”,在刘勰《文心雕龙》当中有着这样一句话“喻巧而理至”,指的是那些能够善用比喻的人,他们能够将自己的道理讲得更加的清晰明了,也更加容易让人所接受和理解。在比喻的修辞手法中主要有四个重要的作用:①是让本来深奥的道理更加的简单化,帮助人理解词汇的含义。②是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人更加容易接受。③让概括的东西形象化,带给人一种更加直观的感受[3]。④通过比喻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所谓比喻造词主要指的是从眼前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出发,利用比喻的方式将内容进行重新构建,从而形成在形式上统一的完整的新的词汇的方法。在学术界当中比较常见的修辞学研究论著当中通常会根据本体是否出现就和比喻词的性质来进行比喻的划分,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而比喻造词当中,我们则可以根据词汇的内部形式和修辞学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结合内部形式和修辞学的角度进行分类。
  (二)借代修辞造词法
  所谓借代修辞造次方法,主要指的是用本来事物或者现象相关的特征部分来指代本身的事物和现象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方法在古代的汉语当中是比较丰富化的,但大多数都是临时的职务,只有一部分的词由于赋予了新的词汇特征,并且又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从而逐渐地固定成为了新的双音节词。借代这种造词法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来进行的代替修辞方法,是一种“替换”的方式,在概念上容易将两种事物混淆,但这却给修辞者提供了别出心裁的契机[4]。语言是人类用来进行交际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语言也在时代的发展下逐渐地得到了创新。当人们对于一种事物产生了习以为常的感受以后,而出现了新的说法,这时候人们就会感受到当中的新颖,并且也容易接受这种新的词汇。虽然原词的意义和新词的指代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正是因为新的词汇当中翻译出了原词的用途和标志,这种相关性才更加容易成为人们心里的一种引导和暗示,从而促使新词被接受和广泛的使用。利用借代修辞方法来进行造词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也是必然的结果,在进行相关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将借代造词法和借代词格之间联系起来,综合进行考虑,而不是将其完全的分开。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新的词汇产生以后得到广泛的使用,而如果只通过借代修辞进行简单的创造,不仅不能形成新的词汇,即便形成了也将很快被取代,不能长时间的在社会中流传和使用[5]。   (三)委婉修辞造词法
  在我国的古代历史发展中双音节词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出现,也就是委婉修辞手法。委婉修辞是一种比较温和并且令人愉快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对于一些难以启齿或者不好直接表达的内容,采取这样的修辞手法是十分合理恰当的。这些委婉的修辞方法产生体现出古代人民的一种思维特征和行为习惯,例如谦谦君子之风等,是在汉语当中使用比较普遍的[6]。在西方的语言表达当中委婉的表达是比较少的,同样的事物中国人可能不会直接的进行说明,尤其是一些被人们看做下贱或者不高尚的事物,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语言的整理,加上委婉的表达方式才能进行表达。而在西方却会选择更加直接的方式进行表达。这说明了在思想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在中国古代是有很多的忌讳出现的,例如家庭当中的祖辈使用过的名字是不允许在后辈当中出现的。同时因为忌讳的存在导致在行为习惯等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在过年的时候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或者不能提到生死这样的词汇等等。例如“徂落”,《孟子·万章上》:“《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赵岐注:“徂落,死也[7]。”另外还有“驾崩”和“崩殂”等词汇,这些是用来描述皇帝死亡的词汇,是一种比较委婉的手法,同时也表示了对于皇帝的尊重。可以看出在古代的中国,等级制度是十分严格的,这样的词汇是不可以用于其他人身上的,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不可以,必须要在人死后还加上三六九等。当然对于百姓的死亡也有着不同的委婉词汇例如在《四女寺》中诗云:“竟以处子终,白首乃仙逝。[8]”当中的“仙逝”就是用来委婉描述死亡的一种手法。
  同时还有为了避免粗俗而产生的一些双音节词。我国的古代在贵族和一些阶层比较高的人们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自认为不洁或者不高尚的事物,他们想要进行表达,却怕与百姓之间相同,因此创造出一些比较委婉的词汇。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的身份体现出来,领一方面也能彰显他们的精神层次上的高度。例如“出恭”在元代起,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离座位。士子入厕须先领此牌[9]。因俗称入厕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出“大恭”,小便为出“小恭”。这种方式就是将上厕所更加的高雅化,也能与百姓之间区分开来,防止出现直接表达的尴尬和粗俗的场面。
  (四)其他修辞造词法
  在古代汉语当中古代人会经常的使用隐喻比喻的方式来暗示其他的语言。通常来说会将隐喻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第一种是秘言,也就是出了对方其他人不能理解的一种语言,是隐喻的最基本形式之一[10]。第二种是测智,这种方式是相当于现代社会中的猜谜语,需要按照所表达的词汇进行猜想和联想的一种方式,需要智力比较高才能理解真实的含义。第三种则是谲谏。这种方式是臣子用隐晦的语言向君王谏言的一种方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一种比较隐喻化的表达方式。
  割裂修辞也是古代比较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也被称之为歇后语和藏头语。主要指的是对一些比较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成语进行割裂,截取其中一部分作为词语,然后以此词语来表示剩余部分内容的意义。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这种方式被应用的比较广泛,同时所造成的新的词汇也比较多,十分值得进行广泛研究。虽然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看,将经典词汇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和截取是对经典的一种亵渎,同时截取的部分也不够完整,并且在截取的方式上也是较为随意的,找不到当中的规律。但事实上在割裂修辞当中是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的,也就是尽量的避免使用文章中常出现的词汇,尽量的让文章显得更加的清新脱俗。《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注引《汉晋春秋》载审配献袁谭书:“是后又望将军改往修来,克己复礼,追还孔怀如初之爱[11]。”“孔怀”一词就是当中的截取部分,后来用“孔怀”来代替人们所常用的“兄弟”,体现出了语言的丰富和高雅性。从形式上来看这种割裂的修辞方式是比较随意化的,没有规律可循,但我们只要从中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当中所截取的词语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与日常用语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正好能体现出当时的统治阶层的历史背景和要求。
  此外还有夸张手法。在夸张手法当中运用了比较丰富的想象力,例如运用一些比较小的事物来描写大的事物或者已大来描述小等等。例如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12]”白发难道会有三千丈那么长么?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但李白用这样的夸张手法进行了强烈的情感表达,更加能让人体会到当中的情感,同时也描述了比较清晰的场景。夸张手法的应用进行新的词汇创造,这些词汇则更能揭示出社会的现象和本质特征,从而引发他人的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便是在现代化的词汇中也有这样的夸张描述,例如“摩天”用来形容像天一样高。但真的会像天一样高吗,并不会。主要是用来形容建筑物比较高。以这样的方式来让人们更加明确建筑物的高度。
  结语:修辞学造词法是一种比较丰富的造词手法,当中涵盖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因此要想对此进行研究还需要从全面的角度出发。同时也要联系心理学、美学和文化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的阐释出修辞学造词法的内涵,更好地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年玉萍.汉语语音修辞略论[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14,(01):210—230.
  [2]樊英.试论汉语节奏与语音修辞[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08):111—114.
  [3]周国光.汉语语音修辞论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8):65—69.
  [4]蒋静.浅谈汉语语音修辞[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47—48.
  [5]雷淑娟.文言虚词的语音修辞功能[J].修辞学习,2011,(06):66—69.
  [6]罗雅.汉语语音的修辞作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45—56.
  [7]周明强.掌握节奏规律自觉进行语音修辞[J].修辞学习,2013,(05):222—225.
  [8]许钟宁.语音修辞说略[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140—170.
  [9]吴洁敏,朱宏达.节奏规律是语音修辞的基础[J].修辞学习,2014,(02):44—50.
  [10]高琳娜.近五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11]张莉芳.现代汉语词汇修辞造词[D].河北大学,2015.
  [12]孔丽.新词语修辞造词考察及认知分析[D].复旦大学,2010.
  丁蕾,江蘇旅游职业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接受美学重视将读者放在主体地位,是对读者中心论这种思想的宣扬。文学作品最终还要服务于读者,因此不管是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还是主旨,都应同读者思维有密切的关联。  一、重视诗人内心的了解  在赏析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要想能够让学生有独特见解、有真实体会,就得督促学生对古诗词的基础知识进行积累,融入当时作者写作的环境,去感受那个年代的氛围,这样才能获得更深的感受。《琵琶行》这首诗词是作者被贬为江州司
期刊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①之。稍壮,折节②读书,欲以此驰骋③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④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童话在小学生认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小学生的大力欢迎。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引入了大量童话,甚至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据大量的篇幅。所以考察小学语文老师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否提高童话的教学效率。但部分语文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童话的重要性,导致不能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又因为教学方法单一等因素,使童话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概述  “童话”作为众多文学体裁中的一种重
期刊
《春》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关于描写春天来临万物萌发的优美散文,文章意境很深远,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这种美感,体味到作者面对春天来临而感到无比热爱的心情。下面我对《春》这篇课文的具体朗读环节进行具体分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一段是盼望春天的描写。这时候春天还没有来临,人们盼望春天的到来。朗读时中间不停顿,用舒缓的语气读出盼望之情,声音逐渐上扬,表示感情
期刊
我听到过一只鸟在半夜的叫声。  我睡在牛圈棚顶的草垛上。整个夏天我们都往牛圈棚顶上垛干草,草垛高出房顶和树梢。那是牛羊一个冬天的食草。整个冬天,圈棚上的草会一天天减少。到了春天,草芽初露,牛羊出圈遍野里追青逐绿,棚上的干草已所剩无几,露出粗细歪直的梁柱来,那时候上棚,不小心就会一脚踩空,掉进牛圈里。  而在夏末秋初的闷热夜晚,草棚顶上是绝好的凉快处,从夜空中吹下来的风,丝丝缕缕,轻拂着草垛顶部。这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材体系中所体现的语文教学理念与现有的语文教学理念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教材体系中所选用的前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与现代乃至当代经典的文学作品
没有什么地方再能像京津两地那么热爱花茶,客人来坐,一般都上花茶,主客相对,在浓浓的花茶香气中说话,真是让人有说不出的好。单说花茶,我以为“张一元”的花茶是北京的最好,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上创设有“语文味”情境,能够让学生融入到语文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文化魅力,感受语文营造的艺术情境。本文将以《林中小溪》为例子,从“语文味”课堂情境的创始以及优点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给往后的教学带去一些启示。  一、营造“语文味”情境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文章  教学案例【1】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由前苏联作家普利什文创作的《林中小溪》这篇文章,在文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俄罗斯原始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本文将从人文教育的新角度,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关于本原自我的认知和人的命运归属等相关因素中的“终极关怀”教育内涵,以期实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诠释,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关键词】人文教育
我支教的地方是在平武中学.rn月假的时候,一名男同学邀请我到他家做客.男孩的家在大山深处的双河口村,山高路远,并且不通车,我害怕长时间的步行,便拒绝了这位男生的邀请.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