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理念中,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创造性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
下面我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谈几点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对于初中物理,学生课堂上还是听得懂的有的学生常说,老师讲解我们都听得懂,但自己一做作业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尤为重要大家知道,学生“会学”很重要,但总是放心不下让学生去尝试自主学习,怕学生学不会
事实上,教师都希望学生会学,希望学生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教师的教学也轻松愉快或许很多教师也尝试过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但试了几节课后发现效果似乎还没有原来好,于是又回到传统教学殊不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靠教师去引导、培养和挖掘,而这又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
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坚信教学生学习方法一定会比教学生知识有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研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耐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想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自主学习”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养成师生间、同学间交流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自主地开展实验、观察、思考、想象、创造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
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必须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把知识性比较强、过程比较简单的内容作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素材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光的传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考虑,写好教案和学案学案要列出所学的知识点、要进行的学生活动、要解决的问题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案知道学习什么知识和解决什么问题,并让学生选用可能的学习方法及手段,经过不懈的课堂教学培养,让学生初步学会“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及学习结果自我反馈”通过多次有针对性的课堂示范教学,达到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习”为主动的“我要学习”
三、刻意培养,有意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以便督促学生边看书边动脑思考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知识,列出知识要点,提出问题,探究原因,把弄不懂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解决,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其次,教师应加强引导,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选探究方法、自己总结学习内容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这个题目后,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的知识?你已经查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各抒已见的过程,既是积极参与独立思考的过程,也增强了学生做学习主人的意识,同时将教师心目中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探索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能夠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
四、实验激发,自主探究,开发潜能
初中生对一些抽象理论的理解比较困难,往往易被新奇有趣的表象吸引,而忽略事物的本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如橡皮筋、细线、空盒子、音叉、梳子、树叶等,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同时教师到学习小组参与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上讲台演示研究结果,向全班展示体验和感受,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这样,学生活动是在开放的互动式中自主进行的,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过程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的授予和学生的接受,而在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尽快步入学习的轨道,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达到最高境界——“不教之教”
下面我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谈几点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对于初中物理,学生课堂上还是听得懂的有的学生常说,老师讲解我们都听得懂,但自己一做作业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尤为重要大家知道,学生“会学”很重要,但总是放心不下让学生去尝试自主学习,怕学生学不会
事实上,教师都希望学生会学,希望学生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教师的教学也轻松愉快或许很多教师也尝试过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但试了几节课后发现效果似乎还没有原来好,于是又回到传统教学殊不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靠教师去引导、培养和挖掘,而这又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
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坚信教学生学习方法一定会比教学生知识有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研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耐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想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自主学习”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养成师生间、同学间交流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自主地开展实验、观察、思考、想象、创造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
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必须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把知识性比较强、过程比较简单的内容作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素材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光的传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考虑,写好教案和学案学案要列出所学的知识点、要进行的学生活动、要解决的问题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案知道学习什么知识和解决什么问题,并让学生选用可能的学习方法及手段,经过不懈的课堂教学培养,让学生初步学会“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及学习结果自我反馈”通过多次有针对性的课堂示范教学,达到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习”为主动的“我要学习”
三、刻意培养,有意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以便督促学生边看书边动脑思考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知识,列出知识要点,提出问题,探究原因,把弄不懂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解决,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其次,教师应加强引导,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选探究方法、自己总结学习内容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这个题目后,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的知识?你已经查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各抒已见的过程,既是积极参与独立思考的过程,也增强了学生做学习主人的意识,同时将教师心目中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探索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能夠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
四、实验激发,自主探究,开发潜能
初中生对一些抽象理论的理解比较困难,往往易被新奇有趣的表象吸引,而忽略事物的本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如橡皮筋、细线、空盒子、音叉、梳子、树叶等,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同时教师到学习小组参与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上讲台演示研究结果,向全班展示体验和感受,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这样,学生活动是在开放的互动式中自主进行的,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过程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的授予和学生的接受,而在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尽快步入学习的轨道,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达到最高境界——“不教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