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初中物理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hu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很多,能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本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教学体会,效果显著。
  [关键词]兴趣 师生情感 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034-01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教师就是这一环节的重要的实施者。课堂效果如何,学生有怎样的收益,直接取决于教师是否采用了有效的教学手段。下面谈一下我自己的教学体会。
  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的。只有当学生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1 注重从生活中学习物理
  从生活中获取的知识,学生感受非常深。因此,我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所编知识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如:初中学习了“内能”后可以问学生:冬天手冷时怎样能使手暖和起来?学习“压强”后可问:坐沙发为什么比坐木凳舒服呢?学习“惯性”后可问:坐汽车的人,当汽车急刹车、突然启动、转弯时人会有怎样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在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学生会经常遇到这些问题,也会非常好奇,急于知道个究竟,这些问题提出后,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2创设教学情境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做为教具,使学生学习时身临其境,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声现象时,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直尺、桌面、杯子、饮料管等,让它们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使学生认真聆听、自主思索:声音是怎样发出的?为什么每个人,每样物体的声音不一样?不用教师讲,他们就自己去思考、去猜测,去探索答案,从而加深印象,掌握新知识。再如:学习蒸发及影响因素时,可以准备一些酒精让学生擦在胳膊上,让他们感觉蒸发的吸放热情况,然后让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纸。蘸一些水,用不同的方法使它变干,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快。通过动手操作,再进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会很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2 培养师生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感情真挚、态度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把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只有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3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概念,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总结得来。而这些概念和规律却往往离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学生来说更像是高高在上的“圣经”,无法触碰。而物理实验恰恰使得原本遥远的概念和规律一下子来到了学生的面前,变得触手可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在大脑中建立物理的概念、理解物理中的规律。所以,对于初识物理的初中生来说,实验课就显得更加重要。
  (1)实验是物理课的重要组成,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转化到实践生活中。例如,在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时,我向一杯水中注入一滴红墨水,很快如大家所想,墨水会均匀的扩散开。我会提问:这杯水的温度如果不同会不会影响墨水扩散的速度呢?然后,我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来解答我的问题。很快可以发现学生们,会使用温度不同的两杯水分别注入红墨水,结果很明显,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特别快。学生们马上就意识到,温度不同会影响墨水的扩散速度。也就是说,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通过这种自己设计、自己完成的实验,同学们对实验结论印象非常深刻。
  (2)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还可以使学生从实验中验证和总结规律,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过渡。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时,我给每个学生一个盛水的烧杯,同时还向他们提供一些不同的小东西,像是小木块、大头针、橡皮塞、泡沫、玻璃珠等。让他们选出能浮起来的东西,然后用大头针尖端向下压木块或橡皮塞,去感觉这个过程中力的变化。学生都感觉到越是向下压,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的水就越多,用的力气就越大。这样他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了F浮=V排·p液·g的实际意义。最后,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这下我明白了,一块铁板会沉入水底,而用铁板制成的船却可以载人过江的道理了。通过实验,学生不仅验证了阿基米德定律,也解开了生活中看似简单却蕴含物理规律的铁船载人的秘密,身心皆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成就感。物理实验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学生的动手能力、推理能力等也都在实验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4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精神
  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中,教方法胜过教知识,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主动地不断获取新知识,才能不断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然,教学过程仍然是一个教、学互动过程,在学的过程中,知识结构尚不够完善的学生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师在这时,关键是要科学的、适时地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探索和思考。所以,在设计学案时,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难易适中。要有一定的梯度。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时,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无形中增强了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物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很多,能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要敢于创新,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