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中收获 磨炼中成长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的季节,花的世界,美在不断萌生,情在心中涌动。雨过天晴的上午,明媚的春光洒向千家万户,浓郁的花香弥漫大街小巷,伴着浓浓的春意,我们学校的攻坚组又聚在了一起……
   一、初遇困境:学生操作缺实效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为学生后续学习通分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奠定基础。本着尊重教材、以生为本的想法,我们拟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及以下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最小公倍数
   用“猴子转尾巴”的情境导入课题,并质疑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例1.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砖摆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1)理解題意后,师:可以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小组内合作完成,并思考: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和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2)通过集合圈的形式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揭示概念。
   2.例2.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生尝试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数后,汇报不同的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和6    2和8   5和6    4和9
   2.巧设陷阱:
   狼一次跳15格,狐狸一次跳6格,猎人要在哪些格子中设陷阱才能同时抓到狼和狐狸。
   (四)全课总结
   反思: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照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和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也能较快地接受。但从上课气氛、作业反馈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例1摆砖的问题,虽然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凸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照顾的只是少部分学生,大部分中差生完全不是凭着思维意识指挥自己的动作摆正方形,而是在没有思维支配下胡乱摆。
   2.教学后,表面上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两个概念都较好地理解了,却不能很好地把它们与生活联系起来,仍有部分学生不能确定给出的生活例子是否与公倍数或最小公倍数有关。
   3.练习设计比较枯燥无味,后进生参与的面不广。由于第一题是找几组特殊形式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发现规律,对于后进学生来说难度大,容量多,接受起来有些困难。
   二、再遇困境:情境有趣欠深度
   第一次教学,摆方砖的情境过高地估计了学情,加上练习设计平淡无趣、难度过高,所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弥补第一次教学中的缺憾,攻坚组成员重新审视课堂,尝试着以一种更为平实,更贴近学生心理特点,更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组织方式来展开教学,由此,形成了本课教学的第二稿设计。
   (一)情境创设,探究新知
   1.谈话引入:老师想给同学们减轻家庭作业负担,征求同学意见。班上一位同学写了一封建议书:每2天布置一次语文作业,每3天布置一次数学作业,这样我们就不会在同一天既有语文作业,又有数学作业了。
   师:这位学生的建议能实现吗?在时间卡上圈一圈(语文用○,数学用△表示)
   2.学生在圈一圈的过程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例2.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数,汇报几种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智勇大冲关
   1.第一关:快乐ABC。
   2.第二关:生活中的应用。
   3.第三关:智力大考验。
   (三)课堂小结
   反思:相比第一次设计,此设计的优点显而易见,根据学生的实际,替换了教材中的情境图,采用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减轻家庭作业负担的情境来引导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但这次试教后,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情境引出后,虽然学生报以较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不错。但这个有趣的情境背后是否会经不住推敲?试想要解决语文、数学作业不要同一天布置的问题只需要一天布置语文、一天布置数学作业不就解决了吗?再说布置作业的这个情境对认识和理解新概念非常顺利,但教材编排意图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和迁移类比思想似乎荡然无存。
   三、拨开迷雾:“类比”中凸显学生主体性
   有了前两次的教学实践、反思,我们攻坚组成员对教材的思考也逐渐成熟。这一次,着重扣住教材编排意图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和迁移类比思想重新设计教学,变单一接受学习方式为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以真正实现课堂的生机盎然,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一)谈话引题
   1.师:你们觉得学好数学最重要的是什么?(习惯、方法)
   2.快速说出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3+2÷5 5/1+9/1÷9/2
   3.师:分数四则运算没学过,但你们也能很快根据整数四则运算顺序说出步骤。说明你们很善于学习。联想→相似→猜想→探索,这就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类比。
   (二)揭示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会联想到前面学过的什么知识?(最大公因数)
   回顾最大公因数的知识点。
   (三)情境创设,探究新知
   1.通过求最大公因数的摆砖图迁移到例1的摆砖图,问:这道题还会是求最大公因数吗?那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1)猜测: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又是   。
   (2)课件出示摆砖图验证。
   (3)揭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从最大公因数的集合圈类比出最小公倍数的集合图。让学生自主完成。
   2.例2.找6和8的最小公倍数。生先试做,再汇报。
   (四)巩固练习
   1.求20和15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
   2.送老师的手机号码。
   3.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总结
   反思:与前两次试教相比,这一次的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学生在趣味十足、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老师的引领下采用类比、猜想、验证等方法主动建构新知。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每位学生都体验到了类比学习法的作用和思考的乐趣。整堂课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很高要求的学科,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这些思维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做好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诸多的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重点谈一谈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小组合作,课堂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舞台,是一场表演。教室可以看作是没有天花板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舞者,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一对舞伴。  关键词:学习;课堂;高峰体验  以笔者观察,“灌输式”课堂依然存在,学生失去了思想,失去了质疑与思考的空间,失去了学习应有的主动和乐趣,在“被教育”、被灌输的痛苦中,许多学生放弃了学
期刊
摘 要:红光小学加强“礼文化“建设,为学校德育注入新活力,继承传统学校文化,构建“礼文化”体系;创新课堂“礼文化”、课延“礼文化”、活动“礼文化”、环境“礼文化”等。通过新的探索与创新,推动“三自教育”品牌学校的创建。   关键词:礼文化;创新;体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
期刊
沙河市第二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国办小学,自1987年8月建校至今,28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教育理念,以“夯人生之基、育合格人才”为工作思路,打造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家长的满意和社会的赞誉,曾荣获:“教学管理工作先進学校”“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一等奖”“邢台市标准化小学”“邢台市创新教
期刊
摘 要:更多的教师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词汇与语法教学,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语篇教学中。而新教材把原来的Read and say改成了Story time,更加突出了语篇的趣味性与整体性。但语篇教学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意在探讨语篇的构建,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现状;策略   一、现状聚焦   (一)零星布局   在我们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时,首
期刊
摘 要:教师应该提供现实或历史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英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小伙伴以及故事和插图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言谈举止,弄清应该怎样做,区分善恶美丑,以达到启迪学生良知,陶冶情感,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创设情境;导之以行;高尚情操;美德   所谓“创设情境,导之以行”就是教师基于某种教学任务的需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比教师简单
期刊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极富生活气息,教师应引导孩子们多多挖掘生活中有关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资源,触发孩子们的更多探究、更多感悟、更多延伸。假如“窗里窗外”都有轴对称图形的“影子”,那么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数学版图就愈来愈开阔,而身处其中的师生也就愈能得到多方面的锻造、滋养和提升。   例如,可以创设以下生活情境进行延伸和突破:   (1)在结婚典礼上观察“喜字”,尝试能否以
期刊
曾经执教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以下是我在第一次磨课开头时的教学片段:   (1)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2)出示三个角,问:哪个角最小?为什么?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3)你能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吗?说说测量的方法。   (4)拿出量角器,介绍它的各个名称。   课后回想这个教学片段,总体感觉有点“死气沉沉”,一问一答只限于极个别人
期刊
缘起:习作与阅读教学的踟蹰并行   小学教学中,习作是学生进行语文素质和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之一。不过每周仅有两节习作课,难以保证学生扎实习得习作方法技能的时间需要,习作整体水平不高,多数孩子体会不到习作带来的成功的快乐,每次习作对很多学生来说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阅读教学则是语文课程中的重头戏,肩负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任。多年教学的认识和惯性使然,老师常常以“阅读”来构建课堂,把
期刊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2012年出版)一年级下册第77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感悟数学的价值,使学生能够保持一种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