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以跬步 以至千里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3801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习作与阅读教学的踟蹰并行
   小学教学中,习作是学生进行语文素质和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之一。不过每周仅有两节习作课,难以保证学生扎实习得习作方法技能的时间需要,习作整体水平不高,多数孩子体会不到习作带来的成功的快乐,每次习作对很多学生来说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阅读教学则是语文课程中的重头戏,肩负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任。多年教学的认识和惯性使然,老师常常以“阅读”来构建课堂,把大量的时间用来钻研教材、理解词句,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吴忠豪、陈建先老师所指出的状况:“由于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自在情理之中。”
   寻根:练笔与阅读结合的理论支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而我们现用教材“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其中很多篇在习作教学方面可以起到范例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期,过了这个关键期培养起来就很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年龄越小效果就越好。中年级是学生学习用笔把流動的话语变成笔端文字的开始阶段,在这学段帮助学生写出文从字顺的作文,培养习作兴趣和信心是习作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汉语词典》里,“分解”的第一种解释就是“一个整体分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那么对“习作分解”的概念应该可以这样界定:把教材编排一篇习作当作一个整体,结合学生当前习作水平,降低习作难度,按描写内容、表现方法、表达技巧、修辞使用、段落结构等方面,把这一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教师带着学生分别就每个部分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后,再指导整合,形成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结构合理、语言丰满的高品质习作,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也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阅读课堂可以成为学生听、说、读、写有机交互的训练平台,分解后的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在这一平台中可以和谐共生。
   交汇:探求读写圆融共生的教学之路
   真正落实到实践当中,还必须发现习作与阅读的共同之处,帮助学生实现两者学习的心理过程互通,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习作教学质量。所以,要打通阅读与习作教学之间的壁垒,寻找到合宜的结合点,使两者有机融合,有计划地读写结合、说写并举,引导、评价、修改同步开展,使读写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换多向性、多层面,促进认知结构的建构,保证每次训练扎实有效地开展。在此基础上,再回到习作课堂上,指导学生将一个个“零件”整合形成完整的文章。长期坚持,学生将能获得实实在在的习作方法,体会到习作成功喜悦,树立习作信心,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
   (一)登高——着眼全册教材,重构读写教学目标
   每册教材编排,既有课文,又有习作,它们教学目标各有侧重。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关注年段目标,把一册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梳理每篇课文目标,留心课后练笔;明了每次习作的目标,再把实现习作目标需要达到的小的要求进行盘点。接下来从表达方式的模仿、课文内容的丰富、内容或内涵的前展外延、阅读文字的感受、生成问题的探究等方面考虑,重构阅读教学目标,把有关联的阅读和习作的目标进行恰当地结合,开展学习活动。
   以苏教板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整理、重组,确定了阅读课上读写目标。
   习作内容:写关于春游活动的建议
   习作要求:写去哪里春游好,把理由写充分,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去游览时的照片。
   为达到要求需要实现的小目标:
   1.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
   2.按观察的顺序描写所见景物。
   3.抓住春天色彩、充满生机的特点。
   读写结合切入点:
   1.《第一朵杏花》第6自然段排比修辞使用的训练。
   2.《燕子》第2自然段“春光”描写的模仿运用。
   3.改写《春日偶成》。
   这样,原本一次习作课的教学内容被分解成若干个小的要求,并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有机地结合。当学习到某篇课文时,将以上相关的“读写结合目标”阅读课堂中落实,读与写的目标共同达到。
   (二)立足——行于阅读课堂,言意象同存共生
   当“读写结合目标”进入阅读课堂,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硬性植入,孤立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削弱课堂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打扰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嫁接”,让它重生于阅读课堂这棵树上,彼此滋养,共同健康成长。
   1.选择合适的读写结合方式
   对习作初始阶段的三四年级学生来说,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阅读课堂上进行引导,让学生结合文本,对命题、文章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内容的详略安排等方面留心学习,并训练运用,以保证他们在习作时能达到语言通顺、分出自然段、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读写结合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1)牵移式。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运用。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学而实习之”和“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理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课文中很多句、段是习作的好例子,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文,模仿其中的一段对话的结构、人物外貌的刻画、一段场景的描写等进行片段练习。如,在《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小女孩第一次见到爱因斯坦时,文章从相貌和衣着两方面对外貌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而第三次见面,“……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这句话里,对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只用了“整整齐齐”一词就一带而过。那么请学生结合插图,发挥想象,模仿前文的写法写出此时爱因斯坦的外貌,不仅是迁移运用,还让学生这个片段里,看出爱因斯坦是个说话算话、做事认真的人,进一步认识了人物形象。    (2)“补白”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补白”为“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有些课文,为了突出主题,在内容选择上有详有略,给读者留下了“补白”的机会。教学时根据需要,对那些简略的甚至与文章主题有关联却不存在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进行语言填补。《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中邻居家的小男孩“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他会报告什么新闻、显示什么新本领?让学生结合自己上幼儿园的经验,选择一个加以想象,写下片段。在写话和评讲片段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一个形象更鲜明的小男孩儿;教师再作提示:为什么作者没有具体地写这些事情呢?学生通过思考,清楚了课文具体写的“切苹果”的事情与作者所要说明的道理关系紧密,要详写,而其他的与之关联不大的,简单交代即可。
   (3)感悟式。教材当中有不少课文具有感染力,使人读后心灵受到触动,感受深刻。可是感悟是一种心理活动,具有模糊、流动、不可捉摸的特点。而用语言进行表述能够使其变得清晰,受到的感染才更强烈。《番茄太阳》课后习题4就提出了类似的要求:默读最后四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这四个自然段是文章的高潮之处,使人心灵受到震撼:盲童明明因為有人捐献了眼角膜而要去手术了。要走的时候,明明告诉“我”,等她长大了,要把她的腿给我。此处震撼我们心灵的是什么?请学生把感受写下来,并谈一谈。为此,学生要理清自己的思维,组织条理的语言,落到可见的文字上来。再谈时,自然会清楚地表达:明明在进行爱的传递。这样一个善良、感恩的女孩儿形象跃然纸上,后文中“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一句也就容易理解了。
   (4)延伸式。阅读课上,把所学的课文作为一个点,那么就能进行知识、技能、感受等方面的延长伸展,以增加课文的广度。仍说《番茄太阳》一课,在上课前,让学生做一次盲人,体会盲人的心理和生存的艰难,那么对明明笑着生活,他们的认识就会有不同,就能比较容易地得到明明是个坚强、乐观的女孩这样的感知;又如,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之后,请学生回家当一天家长,写下当家长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和感受,切身体会家长的不易,进而产生感恩的内心需求并付诸行动。
   (5)质疑式。有些文本内容总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即使一课教学完毕,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学生质疑,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利用多种渠道解决疑难,用书面的方式给出答案进行交流,既解决了阅读课后产生的问题,又习得了搜集资料的方法。《公仪修拒收礼物》一课学完后,产生的问题:别人送礼物给我,我该怎么办?提示学生可以上网看看他人的做法,或是向成人讨教经验,再形成自己的认识写下来,班级交流。
   在阅读课上的“写”是零散的,但是习作方法、技能在一次次实实在在的训练中被学生内化吸收,成为他们牢固的知识积累,进入习作课堂,面对一篇文章,学生有了习作知识上的“下炊”之“米”。而且以写促进读悟,言意象在阅读课堂上和谐共生。
   2.建构高效的读写教学形式
   课堂要高效,首先要从目标的确立入手。张祖庆老师说:“只有目标集中简洁,教学才能做到简约而丰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清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会使师生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分配每个学习、训练的过程,这样课堂才会有深度地推进,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习得才有可能实现。同时,教师备课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的多功能性,尽力做到‘以一当十’”(张祖庆语),尽可能地在一个环节里让学生得到最多的收获。表现在读写并存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就是读与写从内容上、思想上甚至形式上有所关联,读写交替的过渡评价语言也要尽可能地指向文本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和联想,触摸到文本的意蕴和情感所在。这样的读写结合课堂才会因为读与写的相辅相成,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生长——课外开源浚流,开拓读写广阔前景
   温儒敏教授说:“如果说有作文教学的正路,那就是三句话:读写结合,广泛阅读,适当练写。写作水平的提升不能完全依赖写作课,平时的阅读课和选修课等,也应适当安排写作练习。”课外阅读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于写作来说也是向着缤纷世界敞开的一扇窗。把非课文的文章从课外请进课堂,每天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收获的是更多的字词句,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谋篇布局的方法,用作者的文字来丰富自己的经验和人生阅历。
   为此,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定期与学生同读一篇(或一组、一本)文章,结合文本,确定习作技能训练点,在这些课外文章中发现相同相似的写作方法,有意识地引起学生注意,在举一反三中,帮助他们了解、掌握这一方法。还可以学习《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老师的做法,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指导他们从“主角、反派、冲突、故事背景、情节、高潮、结局,以及主题”这些元素中选择一方面或几方面写下读后感受。学生在完成心得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收获着文学常识、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存在于阅读课上的被分解了的习作训练,虽然只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但是却因降低了难度更加扎实有效。这样的每一次训练,都让学生在习作的路上跨出一步,课课相连,一步接着一步,他们就有可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好、走远。
其他文献
摘 要: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将游戏融合于幼儿教育教学中,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获得知识,寓教于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探讨了多元化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以保障幼儿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元化;游戏;美德   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游戏,可以说,游戏是幼儿活动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巧妙地结合游戏进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更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掌握基本的知识,锻炼能力,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语文阅读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论述,以期能够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很高要求的学科,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这些思维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做好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诸多的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重点谈一谈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小组合作,课堂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舞台,是一场表演。教室可以看作是没有天花板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舞者,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一对舞伴。  关键词:学习;课堂;高峰体验  以笔者观察,“灌输式”课堂依然存在,学生失去了思想,失去了质疑与思考的空间,失去了学习应有的主动和乐趣,在“被教育”、被灌输的痛苦中,许多学生放弃了学
期刊
摘 要:红光小学加强“礼文化“建设,为学校德育注入新活力,继承传统学校文化,构建“礼文化”体系;创新课堂“礼文化”、课延“礼文化”、活动“礼文化”、环境“礼文化”等。通过新的探索与创新,推动“三自教育”品牌学校的创建。   关键词:礼文化;创新;体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
期刊
沙河市第二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国办小学,自1987年8月建校至今,28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教育理念,以“夯人生之基、育合格人才”为工作思路,打造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家长的满意和社会的赞誉,曾荣获:“教学管理工作先進学校”“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一等奖”“邢台市标准化小学”“邢台市创新教
期刊
摘 要:更多的教师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词汇与语法教学,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语篇教学中。而新教材把原来的Read and say改成了Story time,更加突出了语篇的趣味性与整体性。但语篇教学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意在探讨语篇的构建,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现状;策略   一、现状聚焦   (一)零星布局   在我们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时,首
期刊
摘 要:教师应该提供现实或历史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英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小伙伴以及故事和插图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言谈举止,弄清应该怎样做,区分善恶美丑,以达到启迪学生良知,陶冶情感,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创设情境;导之以行;高尚情操;美德   所谓“创设情境,导之以行”就是教师基于某种教学任务的需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比教师简单
期刊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极富生活气息,教师应引导孩子们多多挖掘生活中有关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资源,触发孩子们的更多探究、更多感悟、更多延伸。假如“窗里窗外”都有轴对称图形的“影子”,那么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数学版图就愈来愈开阔,而身处其中的师生也就愈能得到多方面的锻造、滋养和提升。   例如,可以创设以下生活情境进行延伸和突破:   (1)在结婚典礼上观察“喜字”,尝试能否以
期刊
曾经执教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以下是我在第一次磨课开头时的教学片段:   (1)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2)出示三个角,问:哪个角最小?为什么?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3)你能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吗?说说测量的方法。   (4)拿出量角器,介绍它的各个名称。   课后回想这个教学片段,总体感觉有点“死气沉沉”,一问一答只限于极个别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