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丰城话里“起”的一种用法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c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丰城话里,“起”置于动词或动词性结构的后面,表示丰富的语义内涵。它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口语性很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结构之间大多可以添加上“先”字而意义不发生变化。比如:你病起,你毕业起,渠毕业起(表示比较),你走起(表示礼貌、谦让),你回去起,你读起(表示礼貌或命令),看东西起再谈价钱,把衣裳(衣服)收一下起,歇下子起,做整(做完)作业起再吃饭,吃(喝)杯水起再去做事(表商量或命令)等等。这里提到的有些语言现象《南昌方言词典》中也有所提及,我们为了对“起”的所有用法做出比较统一的解释,曾就这个问题在东方语言学网站上以发帖子的形式向学者专家们请教,非常荣幸,我们得到了陆丙甫先生等不少同仁的回帖。陆先生认为这些特殊用法,可能就是“开始”这个意义的一种隐喻用法。我们赞同这个观点。下面我们将就这些现象进行具体描写、分析和解释。
  “你毕业起,渠嫁起,我病起,渠懂事起,该(这)朵花(先)开起,该条船沉下去起,我家的屋(房子)先做(建造)起”等,是“起”在非自主动词后面。在这类结构中,句子隐含着一种比较的意义。“你毕业起”是说“你比XX先毕业”,“渠嫁起”是说“渠比XX要先出嫁”。为什么会含比较的意思,这是“用在动词或动宾结构后,表示两人谁先开始”意义的引申。有一个或几个对象先开始某一动作行为,就会有一个或几个对象落后于前面那一个或那几个对象行使这一动作行为。这类结构多用于表已然事件陈述一件事实,主语可以是指人也可以是指物,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像“毕业”这样的事件在说话时这一事件可能还属于未然,但对于在校的学生,什么时候毕业,这一时间一般是确定的也是可预知的。所以“我毕业起”这样的句子也是陈述一件事实。
  “起”在自主动词后面的情况更为常见,用法也更丰富,动词通常是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比如:你说起,你谈起,你讲起,你读(念、抄、写 、画、演、劝、评、学、练、钓、耕、种、做、追、擦、躲 、挑、编、骑、剪、扫、梳、洗、拿、买等)起。可用于已然事件中陈述一件事实,也可用于未然事件。表已然事件时也隐含一种比较的意思。比如“渠买起”可能是“渠比XX先买”,“我拿起”可能是“我比XX先拿”,这时对主语的限制不是很强,只要是有生命的事物就行。表未然事件时常用于祈使句,并含有礼貌、谦让等意义,主语只能是第二人称单数或复数。比如:你吃起(你先吃或请你先吃),你走起(请你先走),你洗起(请你先洗)。之所以能表礼貌、谦让等义,我们认为,这是“用在动词或动宾结构后,表示两人谁先开始”意义的进一步引申。是说话者请他人(通常是会话的对方)比自己先行使某一动作行为,从而突显了表礼貌、谦让的意义,隐藏了表比较的意义。非自主动词后面有“起”的句子不表礼貌、谦让的意义,我们不会把“你病起”理解成“请你先病起”,把“你毕业起”理解成“请你先毕业”。因为这些事件一般是非人力所能自控,这也跟交际的礼貌要求因素有关。
  “看了东西起再谈价钱,先把衣裳(衣服)收一下起,做整(做完)作业起再吃饭,吃(喝)杯水起再去(做事),(先)歇下子起”是“起”用在动词性结构后面。一般来说这些动词性结构形式都比较简单。这类句子有表“在做一件其它的事情之前先做某一件事”的意思,并且当它表疑问时含有商量的意味,表祈使时含有命令的意味,因此“看了东西起再谈价钱”可以理解为“看了东西然后再谈价钱吧?”,也可能理解为“看了东西才可以去谈价钱!”。显而易见,这种结构中的“起”也是“表示某个对象的某个动作先于其它对象的这一动作”意义通过隐喻而引申出来的。
  
  (王淑清,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其他文献
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话。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反映民族文化,方言反映地域文化,其中的规律是一样的,前者是整体,后者是分体,二者之间是大
关于现代汉语近指指示代词“这”的来源问题,众说纷纭。陈治文(1964)认为,“这”是“适”的因草体字形近而化的,作者列举大量汉晋简牍墨迹为证。但是本来注音“鱼变切”的“这”(音唁)为什么可以代替当时已经普遍使用的“者”和“遮”呢?陈治文未能给出可信的回答。吕叔湘(1984)认为,在早期文献里,近指指示代词最常见的写法是“者”“這”“遮”,“这”这个语词的本字大概就是“者”字。王力(1980)则认为
纠正了关于赋值图的张量代数的同构定理证明中的一个疏忽,给出了此同构定理一个完整的证明。
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研究了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相组成及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主要由α-Al2O3,γ-Al2O3相组成,氧化膜具有表面层,致密层,界面层3层结构,微弧大小一般
在实际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变点分析和模糊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人体对坐姿冲击的耐限值,从而为人体损伤区间的划分提供了科学根据。
应用MS+2.0mg.L^-1,2,4-D+0.5mg.L^-1BA作为培养基,附加500mg.L^-1水解酪蛋白和w=30%蔗糖、可以从玉米叶片愈 直接诱导出体细胞胚胎。观察表明,玉米胚性细胞同非胚性细胞差别显著。玉米幼叶体细胞胚胎可能起源于单细胞;发育早期
讨论了双解析函数的黎曼-希尔伯特问题(RH问题):寻求方程的解,要求它满足边界条件:这里,λ(t),γi(t),i=1,2是给定的H类函数,λ(t)≠0,不失一般性,可以认为|λ(t)|=1.对于指数x的不同情况我们分别得到了双解析函数黎曼
在汉语修辞知识中,排比句和对偶句很相近,都是属于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尽管排比句和对偶句很相近,但同中有异,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相似中寻求不同,找出二者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别。  笔者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比较区别实施教学的:  1.排比句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组成。  排比句: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
长篇小说《笨花》以冀中平原上一个小村子的生活为蓝本,将风云变幻的历史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小说的语言颇具地域色彩,使用了大量的冀中方言词汇,语句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方言特色的语法现象。本文对此稍作分析。    一、方言词汇    (一)名词  1.紫花  a.还有一种笨花叫紫花,也是三大瓣,绒更短。  b.紫花不是紫,是土黄。  c.紫花织出的布叫紫花布,做出的汗褂叫紫花汗褂,做出的棉袄叫紫花大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