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e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文艺美学的观点,“观”、“品”、“悟”是艺术审美欣赏中的三个层面。电视剧《士兵突击》成功地让观众在这三个层面实现了审美愉悦。“观”——以独特真实的叙事角度吸引观众进行知觉完形,达到了视听感性层面的接受;“品”一通过一组刚性男儿的塑造,引领观众解读体会其中形象意蕴,便达到了一种心意层面的满足:“悟”——观众将自己的欣赏体验凝聚升华,透过一部电视剧,完善了对人生的觉解,完成对艺术品的哲学思考,达到一种精神人格的重塑。
  [关键词]审美欣赏 叙事情节 形象意蕴 人生觉解
  
  它从生活走来,向生命走去……
  ——题记
  按照文艺美学的观点,艺术审美欣赏的过程应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这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应使接受者达到“观之应目”(视听感性层面的接受)、“品之会心”(心意层面的满足)、“悟之畅神”(精神人格的战栗)这样三个审美境界。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匣是这样一部遵循了审美欣赏规律的艺术佳品。
  
  一、“观”——独特真实的叙事情节
  
  艺术审美接受中的“观”,是指感性观照。是接受者调动起自身的感觉器官对艺术作品的感性信息的最初接受。通过“观”,接受者达到对艺术品的“知觉完形”。
  电视剧《士兵突击》以具有现代化风格的军事演习作为开头,故事展开娓娓道来一青山绿水之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亲将喜欢读书的许三多强送进部队。希望这个从小怯懦、被叫做龟儿子的许三多会有些出息。就这样懵懂间踏入了军营,许三多经历新兵训练后,被分到了偏远艰苦的后勤管道维护班。
  单纯的三多不顾老兵的嘲笑,每天坚持一个人出操、训练,并为了“活着的意义”靠一个人的力量在这里修成了一条路。老兵们受到感染,五班发生了变化。许三多也因此调到了钢七连。
  然而,来到钢七连的许三多,却越来越没了信心——周围的人都比他强,他拖累了全班的成绩。在班长史今坚持不懈地启发教导下,许三多经历了一次次艰苦的训练,逐渐成长起来。成了训练、比赛的尖子。然而他所在的钢七连却由于变革的需要奉命撤编。许三多一个人留守看护着以往充溢着青春热血的营房,承受着孤独和失落。但他默默坚守着,并拒绝了父亲让他复员回家的要求。因为现在的他已经离不开部队。
  袁朗受命组建代号“A大队”的特种部队,他首先想到了曾将他俘虏的许三多。许三多、伍六一、成才一起参加了残酷的远距离作战比赛,最终获得了入选资格。在这里,他被重新打造成符合现代化作战要求的军人。新的作战形态需要许三多头脑不再单纯、并学会独立判断、决定自己的行动。在一次次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训练中,许三多靠本我的力量,坚持了下来。经历了心灵的痛苦挣扎,并在袁朗等的资助下,化解了家庭的重大变故,他与A大队战友们一起,在一场场突发战斗中,以迅捷无比的行动表达了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
  《士兵突击》运用了独特的叙事角度,以主人公许三多第一人称的形式,细致而真实地描绘这个普通农民子弟成长为一名兵王——优秀特种兵的过程。吸引观众进入审美欣赏的第一层面一“观”。一般来说,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叙述视角因此而移入作品内部,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其特点是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介,这就有利于表达人物的主观心理。i~---多,一个有着性格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单纯而执着。因为他笨,让全班受累;因为他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执着,让全营战士为之骄傲。家庭的变故,无法阻止他坚毅的军人步伐:善良的怜悯,未使他忘记军人的职责。在种种困厄和磨难后,他,终于百炼成钢。电视剧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第一人称的独特叙事角度,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着迷于一个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沉浸于意气飞扬的军旅生活,感受着生死与共的成长岁月,经历着一个个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
  《士兵突击》传达出普通人真实的现实世界。正如编剧王小龙所说。生活中像许三多这样的人太多了。“比如楼下的保安,比如钟点工,都是跟他一个类型。我们这个剧就是写给社会上说话最少的人的。”透过许三多的视线,作品同时描绘了他的战友、班长、连长、团长、队长,正是这个过程让人真实感受到一个,不。是一群士兵的激情和信念。金戈铁马。斗志男儿,丰富冷峻,完全是男人——士兵的精神世界。这些年,影视荧屏上充斥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风流人物,甚至“满城尽是黄金甲”,甚至玄幻怪诞的“无极”。即便是军旅题材影视剧似乎也忘记了普通士兵,基本上是摆弄高科技、搞搞三角恋、坐坐办公室。就好像时尚白领一样上班,即便是演习也是多强调脑力激荡,士兵不过是棋子。然而,中国普通老百姓需要的不是那些远离他们的人物,而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普通人物。《士兵突击》因塑造了一个平凡、普通、真实的战士形象得以成功。说明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艺术评论家和艺术鉴赏家。任何孤芳自赏的、所谓阳春白雪的艺术作品注定要受到群众唾弃:而反映群众现实生活。描写普通百姓喜怒哀乐的作品也注定是会受到群众追捧的。
  战争让女人走开,本剧没有腻腻歪歪的爱情戏,避免了当代军旅戏男女主角全是高学位、高智商、高情商的俊男靓女的通病。那种“男女三角恋+蹩脚军事戏”模式不过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另外,电视剧没有掩盖部队生活的许多负面,如:吸烟和香烟人际、军人之间某种超乎平常友情的感情寄托,过度的弱肉强食(好兵上天堂孬兵下地狱)、兵种歧视与嫉妒,等等。然而正是这些真实画面的组合,让观众的审美欣赏第一境界一“应目”——成为可能。
  
  二、“品”——《士兵突击》的形象意蕴
  
  艺术审美欣赏的第二阶段是“品”。表现为接受者用自己的心灵经验去解读、体会形象的意蕴。如果说“观”是对外在形式的直接感知,那么“品”就是对对象意蕴的直觉领悟,是对审美对象的深一层次把握。《士兵突击》以一组极富感染力的当代军队中的个性化人物群像,引领观众用自己的生命观照作品的形象意蕴。
  史今:珍视承诺。责任到底
  人们追随的往往是自己内心缺失的。我们活在一个忙碌浮躁、在逐渐失去诚信的社会,史今的出现给人一种久违的感觉。他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一言九鼎、一诺重千金。为了覆行自己的一句诺言(其实本该是句醉话)不 弃不离。献出自己。
  
  许三多:信念执着,求索不舍
  
  “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在五班,他不荒废时日:在钢七连,他默默坚守:“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深入骨髓,成为兵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根筋”的许三多在社会上确实会显得怪异。与周围格格不入,似乎难以融洽。可也正是这样的人,往往特别容易把自己认准了的事干出大成就来。
  成才:一己之欲。得失难量
  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也有真本事。这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孩子,想抓住一切机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是太急于求成。对自我欲望的表达过于赤裸,“聪明反被聪明误”。性格决定命运。成才的人生路注定还会跌跌撞撞,但如袁朗所说。只要方向不偏。可以走得很远。他的世界,可以开阔得多。
  高城:性情中人,荣誊至上
  出身将门,有一颗属于军人的荣誉心。部队的一切气息已融入他的血液,挥斥方道,游刃有余,他的快乐和人生信仰都建立在他的军营他的部队——钢七连绝不允许有一个孬兵。豹子一样刚毅的连长有着一颗让人心碎动容的温柔心。他会悄悄刻下三多晕单杠的DV记录。嘴里仍然骂着,心里却已给了最大的鼓励他语激成才,意在三多,帮他找回了迷失的信念:他为留下伍六一上天入地找关系。为他最好的兵离开流泪懊恼:解散钢七连,他的冲动、他的无名火,他关在房间里的脆弱,却让人感到他的真实。
  伍六一:个性坚强。知耻明义
  有人形容他坚如磐石——遇到水,会顺着它流走:遇到钢,会碰出火星。内心坚强,爱憎分明。百折不绕,坚强坚持,这就是伍六一。流在心里的眼泪最苦,沉默是因为更痛。他唯一的朋友要离开,他用沉默表达心里的痛:在离老A只有50米之遥,他拉动了放弃的信号弹,为了不拖累他人:要离开用生命热爱着的部队,他拒绝了挽留。因为此时的同情是另一种羞辱一身体可以留下残疾,心却绝对不能。
  五班:经历挫折,还原勇敢
  这一群原本悲情、原本被“下放”、被“忽略”的人,编剧、导演却通过他们向我们隐喻了人生的大问题——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或许哪一天我们的人生路弯一弯,就到了五班:或许我们已经很努力,可还得留在五班。如果你执拗,可以学许三多,找件有意义的事来做,坚持是对人性的一种磨练:如果你浪漫,可以学李梦,给自己一个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如果你平淡,可以学薛林,既然来了就安心留下,开心不开心都是一天:如果你一切看开了。像老马像老魏,退一步海阔天空,离开这里,新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袁朗:丰富沉稳,是非练选
  他和高城同为兵头,论比武,分不出高下,论指挥,连长连输两场:可有这两句话令人难忘——高城:“我酒量一斤,跟你喝。两斤。”袁朗:“我酒量二两,跟你喝,舍命。”什么样的男人是最有吸引力的?吴哲聪明。他更练达;高城有气度,他更沉稳:史今温暖,他更丰富:成才攻于心计,他只一眼就能看穿。他说,“战场上只有生死,没有老大”:他说,“能让士兵在战场上少死几个,是最大的爱”:他说,“长相守是个考验,随时随地,一生”。他,铁骨柔情,睿智完美。
  吴哲:放大才华,平常心态
  帅气又聪明,然而吴哲让人喜欢的理由是编剧赋予他的“平常心”。有才的人。心里常常是优越的。你并不是要目中无人。而是有时真的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知识面决定了你站得高一些,别人平视的事物到了你眼里,便会觉得浅,这个时候,平常心很重要,因为你的态度一不小心就会伤害他人。另外,人的际遇总是在变的,有好有坏。时好时坏。看小人得志,你却怀才不遇,这时也要保持平常心。保持平常心。就是保持好的心态,有好的心态,人生路才会越走越顺利,就像吴哲。
  《士兵突击》以这样一群充满阳刚之气,、智负责、刚强韧性、不屈向上的铁骨男儿形象,让观众在审美欣赏的第二层面“品”中达到愉悦,而这些品质正是我们这个奋进的民族所迫切需要的。
  
  三、“悟”——《士兵突击》带给我们的人生觉解
  
  艺术审美欣赏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表层到深层逐渐深化的过程。“观”是知觉完形。“品”是移情体验,让欣赏者进入作品——“入乎其内”:“悟”是思索理解,理性把握——“出乎其外”。从进入作品、沉醉其中的“入境”到跳出作品、了悟蕴意的“出境”。艺术审美接受进入了第三阶段——“悟”,这是对艺术形象在解读体会基础上的凝聚升华,是一种更高层次把握。
  “悟”是对生活经验的积淀,是对人生觉解的完善,是对艺术的哲学思考。
  席勒、尼采、狄尔泰等西方美学家都想用艺术来填补西方人因“上帝死了”所导致的心灵空虚。他们相信艺术可以代替宗教,给人以诗意的关怀,引导他们找回迷失的家园,使人的心灵纯净,灵魂升华。
  当我们回首整部《士兵突击》,给我们留下震撼是钢七连,是钢七连的士兵,是七连三班对许三多的欢迎仪式,是史今班长与许三多、伍六一的情义,是伍六一与许三多之间复杂的情感和最终生死与共的友谊。《士兵突击》讲述了关于承诺、信念、善恶、真性情、坚强、挫折、才华和生死的精彩故事。编剧和导演,用他们的文字与镜头,引领着我们,幸福地徜徉其间,寻找各自丢失的责任心、上进心、得失心、荣誉心、羞耻心、勇敢心、是非心和平常心。
  一部《士兵突击》帮助我们放大了信仰,找回了美德,这是一部对兵的赞歌,是对人格的礼赞,是对荣誉、责任、信念、坚守的述说,是对人生的思考与阐释。而这一切,都凝聚在“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足以让人用一生去托起的字里。
  一个伟人曾说过,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家园普遍具有不稳定感。现代人缺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发现。因而以“诗教”塑造崭新人生,即通过艺术作品对人心的感召、抚摸、使人的精神家园得以满足,从而使现实人生得以观照,便成为重构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文学艺术的天性是追求理想。钢七连的誓词充满了极致男人的真诚力量,其传达出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给观众带来了温暖和鼓舞。导演康洪雷认为。许三多会给每个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告诉人们究竟应该怎样去获得快乐,怎样去过好生活。“现在的人们都太敏感,神经太脆弱,经不起挫折。但在许三多身上,大家会看到很多自己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无论我们做的是哪个行业,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应该怎么做?许三多的执着给大家提供了一种借鉴。看完这部戏,大家会觉得其实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挨着一个问题。要勇敢地去面对它。”
  “不抛弃、不放弃”所表现出的一种理想情怀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在当今这个过多追求物质利益、理想不再、精神不振的现实之中的我们所需要。看过这部剧,有观众在网上留言说它“一下子改变了我最近低落的生活状态,我跟着它笑了也哭了”:“我今年22岁,《士兵突击》把我从浑浑噩噩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了,从中我学到了一种坚持的精神,一种坚强的意志。”
  艺术作品的审美效果可以表现在五个方面;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认识空间的拓展;人格境界的提高:审美能力的提高。《士兵突击》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去理解,都会让人们有别样的感动。
  曲终人未散,掩卷思不断。芸芸众生,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在努力争取着自己的价值。这时,不放弃自己,不抛弃别人,热情地面对朋友,执着地追求梦想。恬淡地面对得失,是多么可贵!《士兵突击》以它闪耀着的人性光辉,引领我们解觉人生。建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摘要]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们有相同的人物和类似的情节,但二者的精神旨趣、内涵意蕴已迥然相异。小说《活着》试图阐释的是形而上的存在之思,电影《活着》致力于揭示形而下的现实之痛。它们已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本。  [关键词]《活着》 余华 张艺谋 存在之思 现实之痛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们有相同的人物和类似的情节。但二者的精神旨趣、
期刊
[摘要]运动是现代电影艺术的本性,精彩运动可以化题,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影片的思想-因此,电影导演和理论家都会充分关注电影中运动镜头的特点以及独特的表现魅力。  [关键词]运动 运动镜头 魅力    电影诞生之初并没有完全脱离开戏剧表演的影响,是以固定的舞台演出为视点来拍摄的。而当卢米埃尔的摄影师普莱明格在偶然中发现了运动摄影的魅力之后,运动镜头在电影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运动镜头所创造出的形式
期刊
[摘要]从宫廷权变、越轨性爱、美感暴力等三个方面探讨《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与当前大众文化消费之关系。  [关键词]权变 性爱 暴力 大众文化 消费    200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国产片可谓大丰收。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下称《黄金甲》刷新了自己保持的纪录,再创票房新高:冯小刚导演的《夜宴》也以超过一亿元的票房成为年度票房亚军。这两部影片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除了得益于更加熟练的商业操作如
期刊
【摘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问题一直是人们较少讨论的话题之一,在国际范围内也没有哪个国家有成功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经验可借鉴。因此,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立法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本文试图在分析、借鉴国际及其他国家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客体范围、权利主体、保护方式等几个法律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飨读者。  【关键词】民间文学
期刊
[摘要]物质生产决定上层建筑,诞生在商业社会背景下的电影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或者鄙视它的艺术性,相反,应该承认和尊重它。我们应该采取更加宽容和开放的态度,并且希望更多的电影获得商业和艺术上的双赢。  [关键词]电影 商业性 艺术性    一    有一样东西从诞生之初就注定了其双面性。最初,卢氏兄弟看到运动的画面给他们带来大笔的钞票的时候,他们顶多认为它是一件供人消遣
期刊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无穷的选择,是非道德的多义性,人性抉择的矛盾,作为当今社会之人,如何摆脱这些压力和桎掊,精神救赎,跳出“门”槛,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精神分析 电影 门 意识 人性    将精神分析理论运用于对电影的阐释,始从佛洛依德开始,其后荣格、拉康、麦茨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对象,是在那些貌似正常、貌似理性、貌似有逻辑的境域视像中运用精神
期刊
[摘要]在现代人性缺失的今天,由大机器带来的人的全面异化充斥着整个世界,《罗拉快跑》以罗拉奔跑来抗争世界,编织了一曲宿命与抗争的三重变奏。  [关键词]《罗拉快跑》 宿命与抗争 精神分析学 存在主义哲学 生命哲学    “任何一个时代,没有象当前时代这样多地懂得人,但任何时代也没有象今天这样少地懂得什么是人的问题:任何时代。人的问题都没有象我们当代一样,成为如此重大的问题。”把海德格尔的这段话放到
期刊
[摘要]影片以女主人公钱叶红70-80年代之间的三次情感经历为线索,通过视角的切换和画面的冷静捕捉,以一种客观、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风格呈示了他们不同时代的情爱镜像,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内心爱、痛体验转换中表现了他们对爱的追求、实践和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时代 镜像 痛爱 本质    《爱情的牙齿》实际上是一个女人的情感回忆录。以钱叶红在十多年间与三个男人的情感经历为线索:在高中时期与暗恋自己的同
期刊
[摘要]影片《末路狂花》已经成为女性主义经典电影之一,讲述了两位普通妇女再出游途中不断遭遇变故,被迫触犯法律、反抗父权制文化并最终走向不归路的故事。影片表现了父权制文化对女性施行的全方位的统治和压迫:在家中要承受丈夫的权威,走出家门要面临来自男性的重重威胁,受到伤害之后又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与此同时也表现了女性在找到失落的尊严和存在的主体性后,热情拥抱自我的决心。  [关键词]《末路狂花》父权制文
期刊
《疯狂的石头》是中国后现代电影的一部重要作品。《疯狂的石头》(以下简称《石头》)讲述濒临倒闭的重庆曙光工艺品厂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经济效益举办一次展览。大发展公司的冯董为了彻底吃掉工艺品厂,派秘书秦丰收雇用国际大盗迈克盗窃翡翠。同时本地以道哥为首的三个蟊贼为了生存也盯上了翡翠。他们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对翡翠步步为营。在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这一最大的障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