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直播的现场新闻课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厦门大学新闻系的大四学生,不是“白富美”,百分百普通人。如果有那么一点优点,可能是脑子转得还快、口头表达还成。1月中旬,湖南卫视《新闻公开课》的导演易领高来到厦大,为这档2012年全新的节目挑选学生嘉宾。听说能去马栏山围观各类明星,顺带录个节目,报名的场面自然火爆。
  在面试中,我们对导演提出的“什么是新闻”的问题,面面相觑。要知道,这个问题从大一的新闻理论课开始,就被各种老师灌输了,能难倒我们吗?后来我才知道,这个问题别有深意。幸运的是,最终我作为7名学生嘉宾之一入选。出发前,我对这次旅途兴奋不已,因为是第一次上电视!在湖南台的10天,是我人生中迄今几乎最尴尬、最紧张、但也最有意义的一段。
  
  新闻实践课上被“判断”
  
  《新闻公开课》是湖南台在2012年推出的一档新闻评论节目,编导们希望“把看新闻的受众平均年龄拉低一岁”。每期由3名学生嘉宾对话一名业界或学界的老师嘉宾,主要板块有学生头条、嘉宾头条、新闻问答和新青年评论。因此,大学生在节目中的表现很重要,这也许是导演亲自去大学面试挑人的原因。节目形式像是大学里的讨论课,只不过这堂课程是要准直播的。
  刚到节目组,面对完全陌生的流程,以及随时可能上场的压力,大家都有些hold不住。在电视台,我们成了被“判断”的一方:节目组判断我们的能力高低,请来的社会嘉宾判断我们的知识水平,现场观众议论我们漂不漂亮、说话溜不溜。
  我们每天早上8:30到办公室看新闻,浏览所有门户网站上点击量高的新闻,把一百多条新闻装在脑子里,开始报题。在报题的过程中,我们曾和节目组有过不愉快的争议。有一次,我们想将香港的“蝗虫体”作为学生头条讨论,但节目组考虑到可能引发地域歧视、误导观众,让我们另选头条。我们虽然能理解节目组的考虑,但是有“被阉割”的感觉。当天录完节目后,有个观众就在我的微博里留言:“香港的蝗虫体最近这么火,但是《新闻公开课》怎么没有讨论?”
  9:30之前,每天的十条头条新闻基本确定。报题后,开始小组内讨论。针对新闻事件发散思维,论述自己的观点,并寻找相关的依据。在定题之后,我们需要快速确定观点,然后疯狂地找资料补充。于是,数十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半圆形沙发上,每个人手里捧着台电脑,地上密密麻麻的电源线让人想经过都难。
  录制节目中,我们接触到一个有趣的职位——层次总监。因为害怕我们的讨论偏题、混乱,节目组安排了一个层次总监旁听讨论,帮我们捋顺观点。比如,我们曾经讨论过微博实名制的话题,被依次分成三个层次:反对还是支持微博实名制及原因;微博实名制有什么积极意义;我们怎样面对微博实名制的到来。节目在录制过程中,很容易“当局者迷”,在场上的讨论也陷入胶着的状态,这时候,层次总监经常拿着小黑板,上面写着“收”,举到我们能看见的地方,提醒我们掌控节奏。
  12:00化妆,1:00左右进入摄影棚、开始录制。虽然节目播出时长是半小时,因为会剪掉部分内容,每次录制都要45分钟到1小时。有时现场的讨论停不下来,不自觉就录长了;有时学生嘉宾一句话总是说错,不得不反复从头来;还有时候现场的灯光、音效突然出问题了,调整时导播都用吼的:“你给我快点儿弄好!”
其他文献
摘 要:《档案直接形成论》一书,对档案的定义、本质属性、形成过程等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点评,并从直接或间接的角度,对诸多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构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档案直接形成论”(档案形成在前)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档案学;基础理论;直接形成;探索  《档案直接形成论》一书由刘东斌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笔者自收到该书的第一时间起,就冒着室外最高超过摄氏40度的高温,
调查主题:  民族手工文化与经济互动  ——以贵州水族马尾绣为例  调查人:  北京科技大学 陈聪、谢洪涛等  调查形式:  田野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文献查阅  调查摘要: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毛作为重要原材料的特殊刺绣技艺,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陈聪、谢洪涛等同学们走访了马尾绣发祥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板告村、水各村、拉外村等地,了解到马尾绣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已在一定程
学校“志愿者协会”经常组织同学们到特殊教育学校、养老院等地做公益。每次接到通知,同学们都会一腔热情,满怀爱心地买礼物、做策划,相当积极主动。大学生时常做义工,献爱心本是好事。可是近日我在几次志愿活动中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我们的志愿者有时候并不受欢迎。  在特殊教育学校,我见到了该校负责接待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的陆老师。谈起是否欢迎志愿者到特殊教育学校做公益,陆老师脸上有些无奈。“不是不愿意,只是有
清晨,我早早赶到办公室,打开窗户,温和的晨风迎面而来,满眼是暖暖的阳光,三三两两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捧着书朗诵。  突然,急速的电话铃声响起。一个陌生的声音严厉地问我:“通知毕业班辅导员快到学校保卫处一趟。”去保卫处?肯定是学生出事了!会是谁呢?打架?偷东西?我的心一下子冷了,美好心情荡然无存。  一路上,我反思学生们最近的状况,没发现哪个学生异常啊?到底出什么事了?电话里那人的语气怎么那么急促、冷淡
吃“垃圾”  有位来自波兰的女同学在课上曾经提过西班牙食物回收的事,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请她一定带我去。  提到“回收食物”我脑袋里冒出的第一个词是“地沟油”,波兰女生告诉我,所谓“回收食物”就是把还能吃的食物从垃圾筒里回收出来,加工后吃掉。我问了一连串问题:怎么能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可食用?回收的食物要送到哪些机构去?怎样处理?怎样分发给需要的人??她边笑边说:“没有什么组织,自己吃的,只是一个li
Q最近,和我们学校一直有合作的某英语培训机构来招聘,提供两个职位,一个是talker,另一个是销售助理。我是一本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想找份暑期兼职,就去面试了。面试有两轮,第一轮是中文问答,通过后进入英语口语考核。结果我刚坐下不久,考官就对我一副印象不好的样子,问我说话为什么那么小声,为什么感觉很没有自信。我解释说因为我和他距离很近所以说话就声小了点,而且我性格本身有点害羞内向,只有在很熟的人面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唐王朝承袭了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宋代的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元代的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到了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1904年3月在开封的河南贡院进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标志着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  中国的贡院始置于唐代,它是科举考试的场所。北宋仁宗(10
罗宾:在文书档案管理中,有的单位把上级部门的批复放前面,本单位的请示放后面装订为一件。而外单位来文和本单位相应的复文一般还是分为两件管理的吧?是不是也可以把本单位的复文放前面,外单位的来文放后面装订为一件呢?请问请示与批复、来函与复函应为一件还是两件?  一井水:请示、批复,来函、复函既适合本单位请示、去函,外单位批复、复函;也适合外单位请示、来函。本单位批复和复函。均作为一件保存。  沧海:一
这天,与朋友去喝下午茶。我们点了一套松饼加饮料,等了20分钟却还没来。朋友决定去问问究竟。她的脸色自然是不太好看,没好气地问服务生,她的套餐到底何时才要来?服务生说松饼要烤,还要10分钟呢!  朋友微怒:“意思是说,刚刚20分钟都还没烤?到现在还在打粉?”  服务生连声赔说抱歉,回到厨房去催。朋友忿忿然地望向窗外。接下来的10分钟,服务生在我们桌边来来去去,送的竟然都是别桌的菜!朋友终于抓狂了,准
摘 要:为回应严永官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的商榷意见,我们对用户、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等概念中存在的分歧进行说明,并以对比分析的形式,阐述我们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的认识。认为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与用户是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的关系。指出为进一步强化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基础性地位,突出用户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应从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