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绣:走进市场之后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678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主题:
  民族手工文化与经济互动
  ——以贵州水族马尾绣为例
  调查人:
  北京科技大学 陈聪、谢洪涛等
  调查形式:
  田野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文献查阅
  调查摘要: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毛作为重要原材料的特殊刺绣技艺,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陈聪、谢洪涛等同学们走访了马尾绣发祥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板告村、水各村、拉外村等地,了解到马尾绣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已在一定程度上产业化生产,一些绣活能手由艺人转变为马尾绣产品经营者,但总体来说存在着精品少,产业创新不足等问题。
  马尾绣,最水族
  水族集中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有着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习俗……甚至有自己的棋类游戏,文化形态独立而完整。水书、水棋、水歌对唱、水族迎宾礼仪、水族服饰、马尾绣、牛角雕、水族银饰制作等是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属水族妇女所创造的刺绣艺术——马尾绣。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马尾绣,它的独特性体现在材质、工艺和文化内涵上。取名马尾绣,顾名思义,以马毛——纯白色为佳——绕上白色丝线为绣线在布料上凭经验定出轮廓,再用填绣完成,最后往往还要钉上闪亮发光的小铜片。
  马毛入绣一方面是由于其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另一方面是马毛不易腐败变质,且含有油脂成分能保养外围丝线使之光泽。关于这一技艺的起缘,贵州师范大学潘朝霖教授认为可能主要是水族有养马赛马习俗,马尾绣便就地取材、应运而生。
  马尾绣的出现与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水族宗教习俗、生产方式等息息相关。刺绣是水族妇女世代口耳相传的技艺,马尾绣是水族女性文化的代表,最为传统的马尾绣作品是背孩子的背带。在当地,女儿出嫁后生第一个小孩时,娘家都会送上一幅马尾绣背带作为礼物,以后无论再添多少个外孙外孙女,或女儿离婚再嫁都不会再送第二幅,意为教导女儿为妇之道要从一而终。背带图案多为葫芦生子、多子多蝠,意为妇之道要替夫家繁衍子孙、延续血脉。一幅马尾绣背带要经过52道工序一年多时间制作完成,上面还订着驱邪避凶的铜片,象征着水族文化为母之道,奉献家庭,庇护儿女。
  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水族妇女韦桃花凭借一手精湛的马尾绣位列贵州“100名名匠”之首,她绣的背带上,蝴蝶图案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传说中,曾有一位勤劳的水族妇女背着自己的孩子去找水,太阳晒得母子俩几乎昏死过去,就在这时飞来一只大蝴蝶,遮住了阳光,使母子俩得救了。故蝴蝶被当作本民族的远古图腾世代敬仰。
  图案体现着“敬”,而装饰体现着“畏”。水族信仰万物有灵,鬼魂被强调到了异乎寻常的位置,现有传说中可叫出名字的鬼魂就达三百多个,加上已失去名称的鬼魂,则有七八百位之多。铜为古代铸币之物,一些朝代严禁民间铸铜,以铜为饰钉在绣品上表达着水族的古老信仰对鬼神的畏。
  非遗带来市场
  2012年7月,两周时间内,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陈聪和伙伴们实地走访了马尾绣发祥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板告村和水各村、拉外村等地,采访了刺绣艺人、政府人员和其他手工业者,甚至还在水族自治县延牌镇喝了当地的特产九阡酒。同学们调查的重点是马尾绣作为经济产品的发展现状。
  除了背带,马尾绣主要用于缝制围腰、翘脚等。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前,马尾绣制品早就作为小商品存在,妇女们会绣一些鞋垫、手袋之类的物品在市场上出售以补贴家用。虽然有小部分人初步意识到马尾绣未来的价值,但总体上来说,马尾绣主要是在水族社会内部流转,市场不大,远没有达到产业化发展的程度。同学们采访了很多绣马尾绣的妇女,在1980~2005年间,她们大多都外出打工过,几乎荒废了手艺。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证明马尾绣的独特性,也体现了它的处境——和很多传统、民族文化一样,亟待抢救和保护。
  在拉外村,同学们采访了一位姓孟的大爷,老人告诉他们,当地手工艺人对传统的纺织、雕刻、刺绣已经失去了热情,青壮年包括女性更愿意外出打工以养家糊口。在当地一所中学进行的问卷调查也表明民族习俗正渐渐远离水族人:虽然水语仍然是日常生活的主要语言,但当地的学校大都不开设水语课程;大多数人会制作马尾绣,但水族服装只在节日的时候穿;大多数学生对水歌只是浅尝即止,不能深入了解。
  水语萎缩进口语里,水歌局限在部分人中,“水绣”则蜷缩于一年中的少数几天里。原本专职解释记录的“水书先生”早已不是水族人敬仰的对象,甚至有人公开质疑水书先生的“灵”性。和马尾绣一样,人们对学习水书也没有什么兴趣。
  对水族文化的保护是自上而下的,2003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成立,其后政府一方面鼓励水族文化研究,一方面推动非遗项目申请。
  马尾绣的保护或说马尾绣产业的发展以2006年为拐点,那年马尾绣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声大噪,成为颇受欢迎的旅游商品,需求迅速从三都的几个乡镇扩展至全国乃至海外。
  同学们调查发现,马尾绣产品已初步形成“绣布生产——在绣布上画出图案——交给村妇绣制——收购——对外销售”的产业链条。目前在三洞、中和、塘州等乡镇及村寨,马尾绣的主要收购商为韦桃花、宋水仙、潘勉、潘水爱等省、州级传承人,她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外销渠道。例如,韦桃花和潘勉在三都县城都开有店面,韦桃花还挂出了“桃花马尾绣”的企业字号,并于2010年将她的“马尾绣百鸟图”等23件作品在贵州省版权局进行了版权登记(当年全省进行版权登记的作品共118件),她同时是县级各行政机关马尾绣服装(在各种民族活动上,经常需要机关干部穿上民族服装)的主要供应商。宋水仙在三都县城也有马尾绣工艺品店和马尾绣家庭博物馆,由于其性格外向,外联能力较强,已经与都匀、贵阳等地的金凯利、黔萃行、黔艺宝、黔中宝等大型工艺品公司建立起销售关系。
  此外,在三都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潘瑶建立了“凤之羽”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销售)中心,以收购、销售马尾绣制品为主。三都县专门在板告、杨柳等村落组织了马尾绣培训班,每期每村40人,由宋水仙等传承人、水书老师授课,报名踊跃,气氛热闹,其中潘瑶在培训班上专门主讲马尾绣的市场发展,给大家灌输市场意识,鼓励大家多做马尾绣,目前培训已经完成3期。此外一些现代市场经济的符号在马尾绣市场上出现,如宋水仙表示她正准备在淘宝开网店,潘瑶注册“凤之羽”商标;一些中介组织随之出现,如三洞乡杨柳村、中和镇都有了自己的马尾绣行业协会。
  可见马尾绣从生产到销售已经进入了相对复杂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马尾绣的商品类型跟随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也在快速发生着变化,除了传统的马尾绣背带外,马尾绣服装、马尾绣高跟鞋、马尾绣时尚背包等商品不断涌现,马尾绣的绣线也从传统的青、黑等暗色调,演变出各种鲜艳的颜色来。
  虽然不能得到确切数据,据同学们直观观察,传统制作马尾绣的几个村落,如三洞乡的板告、杨柳、达便、水根,中和镇的中和村、妙良等村落,几乎达到了家家户户绣马尾绣的程度。在三洞调查期间正值农闲,进入每一个村落,在大树下、巷子里,都有大堆的妇女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绣马尾绣,其中不乏七八岁的小孩在搓马尾、十来岁的女孩飞针走线。
  对经营者潘瑶的采访也应证了同学们的观点,潘瑶的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销售)中心每月进货额在10万左右,她估计韦桃花和宋水仙的销售额度还要大一些。
  市场繁荣不代表文化繁荣
  政府与民间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于马尾绣的保护以旅游开发为主,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开发方式。在见证了马尾绣产业化的同时,同学们也看到了传统开发方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产量大,但马尾绣精品少,创新乏力。目前三洞乡等马尾绣手工艺工人群体,文化程度大多为小学初中,而除了中小学里的美术课外,这些艺人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更多的美术教育,对本民族之外的其他文化精华缺乏鉴赏力和领悟力。手工艺人共享统一的审美情趣和标准,而在构思、工艺水平等方面互相竞争、激励氛围不足。加上小富即安思想的束缚,马尾绣的生产经营一直处于摊点林立、无秩序竞争中,难以形成联合规模优势的集约经营状态。而家族经营的保守心理,使得在全村范围内进行的技术交流不充分,一些商业创新也不能有效地推广,也很难集思广益地进行技术和技艺上的优化。
  马尾绣卖得好并不代表民族文化的繁荣,最大的阵地在人们的观念中。同学们在马尾绣培训班里调查了近80位妇女,问道“为什么选择做马尾绣”时,她们的答案多是“容易来钱”、“比打工轻松,不受日晒雨淋、不受气”等,无人言及文化和特色。而在走访过的当地人心目中,刺绣艺人、刺绣产品经营者仍然不是“读书人”该做的行业。
  同学们把调查结果和建议写成了倡议书递交给了自治县政府,并于8月2日收到了县政府的书面回函。回函中,县政府肯定了同学们提出的若干条建议的价值,并表示值得考虑实施。
其他文献
调查主题:广州女大学生婚育意愿  调查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梁梦恬 周佳玮 曾宪琼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文献查阅  调查摘要:通过调查广州本科女大学生的预期结婚年龄与生育意愿的情况,总结择偶标准、父母辈家庭观、受教育水平与所学专业、职业规划、选择配偶的意愿、经济实力、恋爱观以及出于对身体健康的考虑等等因素对预期结婚年龄和生育意愿的影响,并探讨分析其中一些异同点出现的原因,能丰富社
摘 要:通过对《档案法》“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中档案信息化十大热词与2000年以来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TOP40的主题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面向档案法律关系调整的新《档案法》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规定的关注点并不完全同于以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的档案信息化学术研究的关注点。  关键词:新《档案法》;档案信息化;热词分析;研究热点;档案学术研究  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ara
我们常常听到“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一名公安特警,我不求有多么大的业绩,我只是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厚德”。  一、勤于学习。 “知识即美德”,而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学习。在平时,我特别重视学习,一个人如果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知识的补给,是不会取得进步的。  二、树立大志。立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历史上很多有作为的人物,都注重道德修养上的立志。作为一名警察的我,也
自我谅解,而不是罪恶感  “我要减肥了,吃完这顿就开始。”在生活里,你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宣言。同时,我们也对这一幕不陌生:节食的朋友会为多吃了一块肉或者一口蛋糕感到情绪低落,会觉得整个节食计划似乎都落空了。但是,他们不会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而不吃第二口。相反,他们会说:“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经破坏了节食计划,不如把它吃光吧。”饮食研究人员珍妮特·波利维(Janet Polivy)和皮特·赫尔曼(C.P
1928年11月形成的《河南省组织状况一览表》复制件,在河南省档案馆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版面展出,原件保存在中央档案馆,它是一份比较详细的河南省党组织各方面情况的综合统计表,该表显示全省党员人数已达3000人以上,几乎遍布全省各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让档案带我们一同走进建党初期的那段时光。  1919年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打破了河
从2011年至今,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利好不断。2011年12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同时环保部已完成《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几项《规划》明确了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和环境服务为重点发展领域。  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节能环保产业”,其产业概念、范围一直比较模糊,“环境产业、生态产业、
摘 要:文章以乡村档案文化建设为研究视角,以著名诗人艾青的家乡F村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力争获取F村在乡村档案文化建设中的真实状况。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档案工作效益滞后性特征、传统档案文化的政治性色彩、乡村档案建设在制度和技术上的缺失以及乡村档案资源匮乏是阻碍F村档案文化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由点及面,要想推动我国乡村档案文化的良性发展,需要在制度建构、技术支持、作用宣传
求职最关键的毋庸置疑当属面试,但真正与老板唇枪舌剑表达自己还要看面试这一关。以前认识个师姐,总听见大家叫她“面霸”,一直以为可能师姐脸长得有点大,后来见到其人发现人家瓜子脸,眉清目秀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不过师姐人家绝非浪得虚名,据说她曾经一年之内收到过七份录用通知,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全球最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就有三家向其发出了邀请,而她面试的次数还不足十次,战功赫赫。师姐的经验就是:笔试大家差不多
夏青,20岁时,她是沈阳电台当红的女主持,天天收着雪片般的观众来信,过着90年代“明星”的日子;30岁开始折腾,只身一人来到中央电视台,做起了吃盒饭扛机器剪片子挨骂的实习生,后加入《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现任“被发现网”董事长。  2012年5月8日,她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用她的亲身经历给大家上了一堂职场课。    普通话也说不标准的主持人    1993年,我从大学的法律系毕业,面临着
摘 要:《档案直接形成论》一书,对档案的定义、本质属性、形成过程等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点评,并从直接或间接的角度,对诸多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构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档案直接形成论”(档案形成在前)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档案学;基础理论;直接形成;探索  《档案直接形成论》一书由刘东斌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笔者自收到该书的第一时间起,就冒着室外最高超过摄氏40度的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