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馆实物藏品收集的思考与对策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新型方志馆是一个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与现状综合性地情展示的场所。伴随方志馆的发展壮大,以广东省方志馆为代表的新型方志馆,地情展示实物展品、藏品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面临积累少、底子薄等实物藏品收集起步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方志馆实物藏品收集要界定其收集的范围、制定其收集的计划、紧扣地方特色收集实物藏品、深入挖掘实物藏品信息、拓宽实物藏品收集途径5大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方志馆在优良传统教育、培育文明风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方志馆;实物藏品;藏品收集;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两轮修志热潮,作为“多业并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方志馆建设方兴未艾[1]。相对于传统方志馆,当代新型方志馆在收藏展示方志和地方文献等方面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按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方志馆要成为一个“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与现状”综合性地情展示的场所[1]。广东省方志馆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它以“地情”“文化”为主题,综合省情展示、公共文化功能于一体,开展广东省情展示与教育、地方文献收藏与服务、省情信息收集与发布等工作。
  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广东省方志馆从无到有,各项工作均已步入正轨,社会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省情展示实物展品、藏品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展览在吸引力以及真实性方面的阻碍。省地方志办、省方志馆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加大力度开展实物藏品收集工作。面临积累少、底子薄,收集经费短缺,来源渠道体系尚未建立,计划性差等实物藏品收集起步期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立足实际,结合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其他场馆藏品收集的经验,提出方志馆实物藏品收集的对策。
  一、界定实物藏品收集的范围
  方志館实物藏品主要服务于地情展览,展示、收藏的对象是由方志馆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决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原常务副组长朱佳木认为,方志馆应建立和地情办、地情书相对应的地情馆。就是说,建立展示地情国情的展览馆[2]。因此,方志馆的实物藏品既不能偏重志书收藏展示,又不能与专业博物馆的文物收藏相同,而应按照“详今明古”原则,对展品进行收藏保护并全面反映行政区域的自然概况、历史人文,尤其是发展现状,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大层面。这并非意味着一切反映历史的、当代的物件都是方志馆藏品,只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包含特殊意义、典型意义的生活、生产物品,才能进入方志馆的收藏范围。
  二、制定实物藏品收集的计划
  藏品收集工作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性和长期性。在藏品收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需要一定的专业人才作支撑,藏品的收集是一件持续性的工作,需要保障一定的工作时间。因此,方志馆的藏品收集工作必须有一个长远可行的计划。一方面,在资金上,每到年底单位做项目预算时,都必须将实物收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申请专项资金,以保障一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方志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实物藏品收集方案,有效定出合理的时间、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收集活动,有效完成每一阶段的收集目标。
  三、紧扣地方特色收集实物藏品
  方志馆全面系统地展示一个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横中有纵、纵横交错,地域性强、地方特色显著。因此,在藏品收集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当地的文化个性,凸显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简单来说,方志馆展览展示的内容与当地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个人既是当地发展的见证者又是亲历者。比如,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省方志馆在部分实物收藏的过程中,就注重收集反映广东经济特区成立过程的文件、物件,比如关于广东率先建立的制度、成立的企业,以及20世纪80年代广东货畅销全国的见证。总之,方志馆的实物藏品收集要立足本地,将能够反映本地域在中华文明史、中国革命史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发展历程中作用的上有价值的藏品整合起来,使方志馆成为公众了解行政区域前世今生的宝库。
  四、深入挖掘实物藏品的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不仅停留在文物的呈现形式层面,还要深入到价值层面,把培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等放在突出位置,注意推介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3]。方志馆虽然有别于博物馆,但是展览宣传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并无区别。因此,挖掘实物藏品背后的信息与故事,让一件件藏品变得有温度、有价值,是方志馆让实物藏品“活”起来的应有之意。陈峻在《浅谈地市级博物馆文物藏品征集工作》一文中提到,文物藏品所具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都以物化的形式隐含在藏品内部,它承载着各种社会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物,文物藏品隐含的这些社会历史文化信息的价值应当超过了文物藏品的自身价值[4]。观众在观展时,不仅是看一件件藏品的外观、形状和用途,还对每件藏品所附着的文化信息有更高的期待,更想知道藏品背后的“故事”。因此,方志馆在收集实物藏品时要深入地了解并记录藏品的历史背景、流传经过以及与收藏者之间的故事等各种信息。
  五、拓宽实物藏品收集途径
  购买、捐赠、交换/交流是各类展馆获得实物藏品的主要途径,方志馆也不例外。然而由于方志馆还是新生事物,且藏品以方志类书籍为主,实物藏品底子薄、积累少。目前,地方志机构之间已经建立起长期的图书交换机制,但实物藏品的交换/交流还是凤毛麟角。另外,以广东省方志馆为例,藏品采购经费长期以来主要用于购买图书,购买实物藏品的专项经费十分短缺。因此,加强实物藏品购买工作,需要加大实物收集经费以获得经费保障,同时建立专家队伍,科学、准确地判断实物藏品的真伪和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捐赠是方志馆拓宽实物藏品收集途径最应下功夫的地方,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
  第一,利用身边的资源,与群众、民间收藏家或者单位建立捐赠关系。广东省方志馆就曾运用在馆工作人员的关系,征集到改革开放后广东生产的第一批电冰箱;通过与民间收藏家的友好关系,收集到《清代广东海图》、毛泽东语录、新西兰绣盘等一批实物;以及利用兄弟单位关系,接收到清远市地方志工作机构捐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连南瑶族服饰刺绣等。第二,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加大对实物藏品捐赠、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带动方志馆实物藏品的收集工作。方志馆的实物藏品“详今明古”,大多数是一些近现代的藏品,通过宣传捐赠、保护工作,能让分散在四处的收藏者认识到物品的社会历史价值,激发其捐赠热情。第三,举办专题展览,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捐赠实物藏品,获取更多的藏品信息等。包括在举办专题展览以前有目的地征集展品,在展览开放以后扩大宣传,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展品。例如,广东省方志馆在2016年举办“广东省家谱家训家风展”前获得了省内一些书法家的大力支持,为展览免费提供了18副书法、绘画作品;同时,征集到了一整套《中华丘氏大宗谱·县市分谱》(共计260部314册),以及一些其他姓氏的家谱,展览举办过程中又陆续收到多位观展者送来的家谱。2018年广东省方志馆举办“名城精髓—广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展”,得到相關地级市的支持,他们纷纷送来一些有价值、有特色的实物展品,展览结束后将部分展品赠送给了广东省方志馆。
  六、结语
  方志馆藏品收集工作能让更多的文明碎片得以汇聚,能为公众营造穿越历史时空的环境。实践证明,方志馆要充分发挥地情展示与教育功能,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地方的窗口,必须深度拓展实物藏品收集路径,增加馆藏实物,丰富藏品品种,提升实物藏品的质量。只有这样,方志馆的陈列、宣教和研究等工作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与保障,才能让更多的人通过实物藏品真切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发展,从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发挥方志馆在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培育文明风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捷军.中国方志馆[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6.
  [2]朱佳木.地方志工作文稿[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6.
  [3]王春法.让文物活起来[N].人民日报,2020-12-30(9).
  [4]陈峻.浅谈地市级博物馆文物藏品征集工作[C].长沙: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2年会暨博物馆藏品征集与保护管理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2:14-23.
其他文献
摘要:青铜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化财富自然是青铜器,它们给考古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考古素材。玉器文化同样精彩纷呈,只不过相较于青铜器的高光时代,难免会有所黯淡。文章对在夏代传世文物中相对稀有、但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玉器文化作出一定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夏商玉器类比;玉兵;勾云纹  约4000年前,禹传位给亲生儿子启,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对后世统治者影响深远。封建社会也遵循着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期刊
摘要:在浩瀚如烟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经过岁月洗礼的民窑青花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青花瓷经历了朝代更替、荣辱沉浮、风雨喧嚣,依旧泛着细腻而柔和的光泽,青花之美,美于幽静,青花与润白的瓷相结合,赋了其鲜活的生命力。在青花中,山水纹饰独树一帜,元代就出现了青花山水纹饰,历经明朝,青花艺术不断赓续发展、开拓创新,完美地将传统陶瓷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结合起来,呈现出淡雅、清澈、温润的艺术特征,完美地诠释了“白
期刊
摘要:唐宋两个相邻的朝代,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还是在穿衣打扮、日常生活方面都有极大的不同,表现不同的还有仕女陶俑。从出土文物与历史记载来看,唐代陶俑数量远远大于宋代。从仅有的宋代仕女陶俑上可以看出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本文将从唐宋仕女雕塑的妆容、服饰及审美差异上分析两代陶俑的不同,并追根溯源,讲述其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唐宋仕女;仕女陶俑;仕女形象  中国雕塑艺术在远古时代已存在,人们通
期刊
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技法,创作者以手指、手掌、指甲、手背甚至手臂为工具,用肢体蘸取墨汁和颜料,然后直接在纸绢上进行勾勒、点染和涂抹等。据传,唐代画家张璪作松石“惟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后人认为这是有关指画最早的文字记载。但从唐代到清初,有关指画的记载很少,名家作品更是未曾见世,直到清康熙年间高其佩的出现,才为指画艺术开创出一个全新的领域。高其佩不但画法特异,在使用工具上也进行了彻底变革
期刊
一、恽寿平生平及生活经历  恽寿平,江苏常州武进人,生于明崇祯六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原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别号南国余民、青蓑钓翁、瓯香散人、南田草衣、东园外史等。恽寿平是清初杰出的画家,与“四王”及吴历齐名,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恽寿平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没骨花鸟画和山水画,但他的书法艺术也是颇有造诣的,用笔缓和干净,更兼平和清秀,秀逸雅致,自成一派,被称为“恽体”。常州名士李兆洛曾在《养一斋文
期刊
京作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木作艺术的精华所在。京作家具美学体现了中国地域性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需求,能够体现传统木作技艺发展、传承的典型特征。在现代社会,作为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京作家具因丰富的文化内涵、精致的工艺受到人们的喜爱,具有高度流通性和市场化特点。现在有些产业集聚区“无中生有”,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所谓的类似制度或技术,京作家具的复兴是依托于旧有传统的,目的是延续传统家具造
期刊
摘要:自古以来,剑一直横贯于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象之中。两汉时期是中国剑文化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的剑器是多种工艺的集大成者,研究与复原汉代剑器的工艺有特殊的意义。本文结合考古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试图对汉代剑鞘制作工艺进行复制与探析。  关键词:汉剑;剑鞘;大漆;复制;玉具剑  一、汉剑漆鞘选材与修型  汉代是中国剑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虽然其实战功能逐渐被环首刀取代,但在宫廷中依然盛行。在此发展历程中,
期刊
摘要:在中国山水画中,符号是画家在山水世界中表达自己艺术特点的美学形式的语言载体,这些载体又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符号以笔墨为载体来表现物象,山水画笔笔表现形象,下笔就是符号。符号的存在是为了方便观者快速地辨识出绘画内容。树作为山水画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姿态自然弯曲、扭转、伸展及相互穿插掩映,呈现出浓厚的地域气息和顽强的生命力。符号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树的画法上又运用了大量的符号。在山
期刊
摘要:碧玺凭借高透明度和丰富多彩的颜色构成的美,如落入人间的彩虹,被人们称为风情万种的宝石。人们赋予它富贵、权力和幸运的意义,从古至今,碧玺就是人们喜爱的宝石品种之一,被称作十月生辰石。  关键词:宝石;运用研究;碧玺  一、碧璽的性质  碧玺,英文名是“Tourmaline”,还被称作电气石,源自古僧伽罗语的Turmali。电气石是一类硼硅酸盐的结晶体,包含铝、铁、钾、钠、镁、锂等元素。碧玺能够
期刊
晚清画家陈崇光对于今天大多数学画者而言是十分陌生的,“籍籍无名”的陈崇光到了近现代也只是一些人眼中的“晚清小名头”。我们很少能在现有的画史中发现陈崇光的名字,一些通行的画史要么简单地把他和虞蟾等人归为太平天国壁画作者,要么干脆不提及,所以陈崇光的名字更多出现在晚清至民国时期扬州的一些地方史志当中。但如今,人们开始对陈崇光关注起来,不仅因为他曾经做过国画大师黄宾虹的老师[《黄宾虹年谱》中有载:“时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