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从何处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n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标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思品课的育人功能,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社会道德滑坡的当下,作为思品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挖掘“善”元素,注重学生的成长、学生的行为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彰显思品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善;思品;育人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53-1
  引导学生“崇善”,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永恒的主题。作为思品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思品课这个阵地,独具慧眼,有意识地开发和挖掘“善”元素,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善”占据主导,让善良之心占据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择善人而交,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动,从而彰显思品课的育人功能,实现思品课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从教材中挖掘“善”元素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较系统、较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是学校育人教育的一面旗帜。现行的思品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思品教师,应该以教材为载体,针对学生的现状,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善”元素,并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出来,这是增强思品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思品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善”的素材和内容,具有极大的育人价值和功能。现有思品课中还有很多“善”元素,诸如尊重他人、自尊自信、勤俭节约、乐观向上等,关键是我们思品教师要善于挖掘,更要通过挖掘“善”元素来彰显思品课的育人功能。
  除了通过思品教材,有效挖掘思品辅助教材中的“善”元素,这是又一重要途径。如我校七年级征订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丛书》,通过一系列的中华传统美德典故,如《修养篇》中的“同甘共苦”、《爱心篇》中的“墨子兼爱”、《恪守篇》中的“城归玉带”等来教育学生知书达理,培养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培养学生“向上”“向善”很有成效,学生极为受益。
  二、从生活中的事例挖掘“善”元素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善于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挖掘“善”元素,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育人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产生共鸣,达到共识,这是发挥思品育人功能的重要环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敬业奉献的教育,要让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人们,奉献社会,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在全社会学习张雅琴先进事迹的时候,张雅琴就是我们临近乡镇的,学生对张雅琴的事迹比较了解,我刚好利用这一资源,在思品课中我首先回放了张雅琴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并设置了几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张雅琴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又该怎样把这些优秀品质融入到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感同身受,很受启发。通过身边人物张雅琴的事迹,深刻分析这种道德品质内涵,让敬业奉献的精神走进课堂,激励学生以身边人物为榜样,在学习中发扬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
  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最鲜活有效的课程资源即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陶行知说:“学生放在太阳光里必能生长,必能不断生长。”我们思品教师要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善于把生活事件中的“善”元素引向课堂。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去“点燃”教材中的事例,使教材中的“静”生活与学生的“动”生活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在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三、从社会大课堂挖掘“善”元素
  社会是个大课堂,陶行知老先生也说过“社会即学校”。所以,作为思品教师应不断拓展和更新育人资源,并善于从社会大课堂中挖掘“善”元素,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大课堂中不断陶冶道德情操、充实精神世界,从而提高和升华道德觉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在教学中,我通常从榜样人物中挖掘“善”元素,例如: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入手。如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龚全珍老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她放弃优厚生活待遇,与老伴一起回乡务农,几十年来,她经常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学生,她从不把自己当成特殊人物,但却始终记得她有特殊的责任去帮助他人,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当我们走近一个个助人为乐的好人时,总能被他们鲜活的事迹所感动,并体会到美德所产生的到的力量和良好的社会效应,借助榜样的力量,感受爱心,传递爱心,进而促进初中学生关心、互助观念和助人为乐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做负责人的公民。通过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我们相信上善若水,只要越来越多的人献出爱心,助人为乐之风将涓涓细流,终会化成道德长河。这些感人的事迹也将点燃学生心中的道德之光,照亮学生心中的爱和善念。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通过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弘扬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激起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激励和感化学生,使学生知道诚信才能得到信任,要努力做诚实的人,从而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真善美。
  特级教师于漪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引领学生崇“善”,是我们思品教师永恒的追求,因此,我们思品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独具慧眼,有意识地、自觉地开发和挖掘相关的育人资源的“善”元素,找准德育切入点,让学生感知、感悟生活,在思品课堂上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激活学生心灵深处的“善”元素,在生活实际中做“善”能量的传递者。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鼓励教师长期当班主任、当好班主任,化解班主任职业倦怠等“负能量”?这是我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努力进行探索和实践的重点。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提升;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15-2  班主任是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护者,是陪伴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又是学校具体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重点是提高信息素养,让广大人民群众都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打造美好的信息氛围,建立起有成效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小学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也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必经之路。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人为本,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如今的许多学校都发现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育成果并不是很理想,这便成为了迫在眉睫
摘要:《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使人妙悟事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领悟寓意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92-1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吴王不听
摘 要:记叙文写作在高考作文考查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近年来江苏省高考作文考查要求学生“写真事,抒真情”,提倡写作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感的作文。那么,记叙文写作的“生情”构思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而至于是“一情”定乾坤。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悬念、描摹细节、推动波澜、以景结情等多种方法使记叙文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曲折有致,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更能够促进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的共鸣。  关键词:
摘 要:语感(word sense)是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语言意识以及在接触语言材料的过程中积累的语言经验。本文从注重朗读背诵、创设听说环境、加强阅读训练和重视学生写作训练四方面入手,探讨了高中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感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95-01  以前当我自己还是个中学生
摘 要:课堂是学生重要的“生活世界”,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寻求数学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中注重认知、体验、生活的统一,强调将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结合,才能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关键词:“原型”;“生长点”;“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56-1  以下两则案例分别是
摘要:本文提出“辨伪存真,公平正义,明确思辨课堂追求的目标;科学分析,优化整合,提高教学内容的思辨价值;中庸之道,关系和谐,创设开放自由的思辨过程;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完善思辨课堂的教学评价”,旨在还给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关键词:思想品德;思辨课堂;过程;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 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实施以来反响不一,存有一些令人质疑的地方,笔者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标准》精神,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落实每一项工作,可还是碰到了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实践和摸索,提出了小学阶段《标准》实施的困惑及改进的建议,以便让《标准》成为一把双刃剑,切实有效地服务于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标准》;科学领航;困惑;建议;体质
摘要:杨鸿年教授的妙手指挥,为爱好合唱的大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合唱奇迹。排练曲目的同时,他还传授给我们独特的合唱精髓。他说,合唱应该具有纯净、真诚、细腻的音乐内涵。杨鸿年教授可谓“点石有术”,而经他点拨过的那个合唱团即“成金可待”。  关键词:纯净;真诚;细腻;艺术至上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71-1  从事音乐艺术需要甘于
摘 要:“最近发展区”是以隐性的方式客观存在于每个学生的思维之中的。在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下,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才能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以学为主,由“教”转向“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