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的“情”路历程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0550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记叙文写作在高考作文考查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近年来江苏省高考作文考查要求学生“写真事,抒真情”,提倡写作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感的作文。那么,记叙文写作的“生情”构思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而至于是“一情”定乾坤。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悬念、描摹细节、推动波澜、以景结情等多种方法使记叙文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曲折有致,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更能够促进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的共鸣。
  关键词:记叙文;真情实感;“生情”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43-2
  高考作文不断发展,不断开放,但无论高考作文命题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生活积累,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写作空间。而从2008年安徽卷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到2012年江苏卷作文“忧与爱”,不管是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要求文体自选,高考中的记叙文写作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有其自身的巨大优势。
  然而,鉴于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社会阅历还不是太深,思想还不尽成熟,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鲜活的写作材料,写真事,抒真情,从而提升他们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这才能产生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感的作文。
  但是,最令学生苦恼的是,文章中明明有真实的感情,却打动不了读者,甚至自己。因此,记叙文写作的“生情”构思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而至于是“一情”定乾坤。下面就具体谈谈记叙文写作中的“情”路历程。
  一、悬念调情,夺人眼球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被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引人入胜的魅力。
  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而考场作文最易把握和操作的是倒叙法和欲扬先抑法。倒叙法就是把事情的结果或情节中最精彩的部分特意提到文章的开头,使读者产生一种追根溯源的欲望,然后再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欲扬先抑也就是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扬”和“抑”,都是一种强调手段,指作者本来要大力赞扬的对象,在文章开始的时候却贬抑他,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颂扬他。运用此法,能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制造悬念,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需要强调的是,悬念不能滥用,要力求合情合理,不牵强、生硬。所设悬念要简明、干净利落,不能枝蔓横生、故弄玄虚,以致使读者眼花缭乱,甚至厌烦,从而失去悬念应有的作用。
  二、细节动情,引人入胜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情感的抒发不靠空洞的言辞,也不一定要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叫人读之生情,闻之心动。[1]
  细节描写可以是对一种特定情节下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也可以渗透在对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往往会使记叙文更具有可读性与真实性,会让你的作文别开生面。可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决定文章的深度。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
  当然,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展开,同时还必须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要典型而真实,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比如,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王大爷的早餐店》中写的是小区里一位卖早餐的老人,多年来支撑一间简陋的早餐铺子,全心全意地为邻居们服务,他虽然早已失去老伴,贫寒而又孤寂,但他没有消沉,而是用精心制作早餐来“团结”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和质朴真情,他活得有滋有味了:
  “王大爷,店面不租大点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
  “哈哈,我给你们搬个小凳坐外边吃!哈哈……钱全给你们做粥吃了,哪有闲钱啊?”
  对,王大爷的粥里头有肉,价格还不贵哩!难怪,难怪!
  “那你提个五毛一块的价,我们还能不来啊?”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这吃的老邻居了!我老王别的不敢说,良心还是有的啊。多亏你们养着我哩!哈哈,我老头子亏得有你们陪着解解闷呢。”
  “那大妈呢?”我这个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没忍住就问了出来。我发现周围似乎过分的安静。我也看到王大爷似乎笑容僵了下来。
  “你大妈啊,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们来陪陪我嘛。我这就够啦!有吃有喝,有人说话,干啥不满足?想这想那,争来争去的人还没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会知足!你往后长大了还像他们来我这小店陪大爷讲话,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说我这傻不傻?”
  ……
  其中的对话细节不仅把王大爷“圆通”和“豁达”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而且真实地展现了生活的原貌,引起阅卷者的共鸣,也正是透过对话描写来体现了“‘活’用小经验、小能力而展示小智慧”的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文章自然“静悄悄地与‘智慧’水乳交融了。”[2]
  三、波澜促情,扣人心弦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把文章比作山峰,雄峻高耸,奇势迭出。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引人入胜、富于变化的情节,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不感到疲倦,并且读后余香满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因此,记叙文一定要有波澜,也就是指情节的叙述要起伏跌宕、错落有致、张弛有度。[3]   要让文章波澜起伏,可以借助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有误会法和陡转法。
  误会法,是指利用时间、地点、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间的误解,为情节发展推波助澜,丰富情节的戏剧性的一种表现技巧,而文章就在这“生枝”之外显示出情节和主题的精彩。而所谓陡转,是指在记叙事件时,有意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完全引向一个方向,层层发展,直至顶点,然后陡转骤折,让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强烈地震撼读者,从而取得一种异乎寻常的效果。误会法和陡转法一般是综合起来使用的。
  如,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好奇心”,有篇优秀作文是这样描写深沉的父爱的:“我”即将参加高考,而租房陪读的父亲因为在工地摔成骨折,每晚的翻床声让“我”异常的烦躁,“我”觉得父亲不理解自己,更别说爱自己了。“我”在忍无可忍中冲着父亲发了一通脾气,从那以后,小屋里果然安静多了。后来情节的展开,通过“我”发现院子中的人影,最后描写父亲在院子里等待儿子房间熄灯再慢慢挪着伤腿进屋的细节,不动声色地表露了作者“感奇”的心路,巧妙地“陡转”。机智的构思,鲜活的描写,展现了父爱的深沉,颇有感染力。
  四、景物结情,发人深省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它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古语说“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记叙文结尾的景物描写具有强化氛围,衬托人物性格,揭示主旨的作用。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4]
  总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好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曲折有致。在记叙中运用多种“生情”手法,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更能够促进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的共鸣。只要运用恰当,你的文章就必然饱含深情,打动人心。
  [参考文献]
  [1]《记叙文抒情方法指导》,豆丁网[DL]2012(11).
  [2]《小故事胜过大道理》,《现代快报》[N]2015(06).
  [3]孔凡鹏.曲径通幽处,文章意蕴深[J].山东教育,2013(33).
  [4]《高考作文:叙述景物巧用“五个结合”令文生辉》,新华网[DL]2009(04).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纯粹讲解理论知识,显得枯燥无味。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给孩子提供了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与创作空间。孩子们用各种绘画材料,用各种绘画工具,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墨守成规,创造性地进行美术绘画活动,并在创作的过程中,巩固积累经验,探索求知新知识。  关键词:美术活动;游戏;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绘画材料  中图分类
摘 要: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追求时尚,个性十足,带有很强的个性审美观,并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有必要正确引导,重视青少年审美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促进青少年正确的审美发展,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从而塑造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美术课;审美趣味;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22-1
摘要:长期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后发优势;更新观念;名师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05-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
摘要:写作需要积累材料,多积累,勤积累,善积累,勇积累。要做到这点,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真正做到“见好就收”,把素材的积累真正落实到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积累。  关键词:写作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84-1  写作需要积累材料,多积累,勤积累,善积累,勇积累。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写作文时冥思苦想,无内容可说可写。《高
摘要:《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认识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笔者通过自己经历的一次有关围绕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呈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断,并从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展开了反思。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混合运算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素质教育的提升下,应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步骤。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美之名,敏化童心,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审美情操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教师要活用教材,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重新解读,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处理好课堂上学生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抓住时机,恰当地引导点拨,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堂也会变得异常精彩。  关键词:课堂;教材;生成;精彩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56-1  一、源起  学校教研活动,我执教《一路花香》。试上课时,我指导
摘 要:如何鼓励教师长期当班主任、当好班主任,化解班主任职业倦怠等“负能量”?这是我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努力进行探索和实践的重点。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提升;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15-2  班主任是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护者,是陪伴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又是学校具体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重点是提高信息素养,让广大人民群众都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打造美好的信息氛围,建立起有成效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小学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也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必经之路。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人为本,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如今的许多学校都发现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育成果并不是很理想,这便成为了迫在眉睫
摘要:《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使人妙悟事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领悟寓意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92-1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吴王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