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制作任务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驱动作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f542268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于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靠单纯地讲授,不利于学生掌握技术、体验设计,课程的特色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如何更好地完成通用技术课标提出的教学任务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技术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即通过确立制作任务,让学生在教学中思考制作任务,在制作中思考教学内容,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制作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流程
  1.梳理教材,联系生活,确立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课程顺序,优先讲解“设计的一般过程”,特别是“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或别人给出的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灵感,提出制作任务.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3~4个学生为宜),分组讨论效果更佳.生活中的问题比比皆是,如果学生认真收集,就会有很多问题.如,目前合用的课桌容积较小的问题;果园的追肥、套袋难的问题;高大果树顶部水果收获难的问题;等等.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各小组选取制作难度适中并统揽教学内容的任务作为制作任务.
  2.激发制作兴趣,团结协作,完成任务.由于制作任务来源于生活,且是学生主动发现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一个设计者的角色,他们努力思考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需的知识.在教学中,学生主动索取对制作任务有用的信息,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
  3.进行作品展示,交流经验,评价任务.通用技术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任务有不同的完成方式.所以,课堂上的作品展示和经验交流尤为重要.它既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特别是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应多样化、多角度,更应该给予学生取得的成果多一份激励和肯定.
  二、制作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在教学中,有一个具体的制作任务作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在通用技术课堂里能学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氛围也就浓烈许多.同时留出一定的时间,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支配权,让学生思考和动手,分步完成制作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强化经历体验,注重实践操作.通用技术课标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通过让学生完成制作任务,使学生进行了实践、直接体验和亲身经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制作任务是从发现问题入手,并以技术实验为探索手段,最终解决一个问题.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形成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再进一步地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再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我研究发现、自我构思设计、自我实践创作,教师通过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肯定,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制作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确定制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在确定制作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让各小组的制作任务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同时要难易适中,过难的制作任务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太易又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
  2.建立健全制作任务的评价机制.在对制作任务进行评价时.对于成功(达到设计要求)的作品,教师要从其创意是否新颖,各种指标是否合理,制作是否精益求精,以及设计、制作报告是否找出了成功与不足的原因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不成功的作品,要着重评价设计中的合理之处和有价值的地方,看其是否有新的思想火花和新的思路,设计、制作是否认真,特别要看其是否找出了不成功的原因,以及可供继续设计和制作的教训.对不成功的作品,要允许学生重新设计或制作,并重新进行评价.在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下,一是对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二是对制作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三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
  (本文系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制作任务驱动教学法对通用技术教学效益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1242)
其他文献
转换法的含义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对于不便于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进一步分析问题或现象的研究
这个星期四,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操场迎来了许多运动员,个个精神抖擞地做着准备动作.你瞧,跑步的选手们一会儿压压腿,弹跳几下;一会儿伸伸手,弯弯腰.当裁判举起信号枪高喊“各
课堂上,师生问答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的效果,对于教学的成功有重要影响.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及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回忆重要的知识点,引导更高层次的学习等.提问作为教学中的一种重要途径,有助于多种学习目标的实现,并能够在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关系.“善问”作为一种艺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生
语文老师给我们讲31课,老师采取四个组比赛的形式,进行上课,非常有趣.老师要求每一组选一个恐龙当队名,第一组是甲龙队,第二组是霸王龙队,第三组是翼龙队,第四组是梁龙队.
摘要: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不仅涉及物理认知不断地深化,更涉及学生学习方法及时地调整.教师要合理规划,引导学生适应高中物理学习,指导学生完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衔接  高一物理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完美地实现学生初、高中学习的衔接.  一、立足于学生初中所学,促进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同化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已有认知是影响其继续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初、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通信技术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正是如此,有关通信技术,如电磁波、手机通信、光纤通信等,
今天就要期末考试了.一大早,我看见餐桌上放着一根油条,两个荷包蛋.妈妈说是吉利,哎,她希望我都考100分呢.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啊.
要说到我们班垃圾,那可真是多,多得像蚂蚁巢,简直是个垃圾场,谁看了都会说一句发自肺腑之言:“脏、乱、恶心.”你可别以为我是在数落劳动委员、值日生,其实他们做得非常好,每
要想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要不断进行更新.教师要善于趣味化课堂教学,引入更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于课堂的有效参与.同时,教师要发挥各种教学辅助工具的效果,并且要透过对于学生的教学主体性的凸显培养与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都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当具备的基本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丰富学生的成长与收获.  一、创设趣味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趣味性的
圣诞节快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可开心了.它们在家门口放上了漂亮的圣诞树,在房子内挂满了彩带,准备过个快乐的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