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分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59573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0例本院救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其中对照组18例,HP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H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愈情况(治愈率)和恢复时间(恢复清醒时间、ChE活性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HP组治愈率为95.5%,对照组为66.7%,两组治愈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从昏迷到恢复清醒的时间,以及胆碱酯酶复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灌流能提高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愈率,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具有较好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液灌流;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116-0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内科急症。其发病凶险,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抢救,患者随时可能死亡。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抢救有机磷中毒成功的关键,传统内科治疗能有效救治轻中度中毒患者,但对较重病情患者疗效往往不佳。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已有相关报道,本文选择我院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初步探讨血液灌流对其救治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诊断标准:患者有确切有机磷农药接触史,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抽搐,全部患者血胆碱酯酶(ChE)活性<30%。出现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先有恶心、呕吐、腹痛、出汗,流涎、腹泻、心跳减慢和瞳孔缩小。乙酰胆碱在横纹肌接头处过多蓄积和刺激,使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肉发生肌纤维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可出现呼吸肌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受乙酰胆碱刺激后有头晕、头痛、疲乏、共济失调、抽搐和昏迷。
  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两组:对照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41.7±6.8)岁,其中乐果9例,敌敌畏7例,对硫磷2例,口服中毒17例,喷洒杀虫剂1例;血液灌流(HP)组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9.8±8.2)岁,其中乐果8例,敌敌畏10例,对硫磷4例,均为口服中毒。两组年龄、性别、中毒类型和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救治:清除衣服、体表毒物,采用肥皂水或者2%~5%碳酸氢钠清洗皮肤,注意毛发、指甲等处藏纳的毒物。口服农药中毒患者给予催吐、洗胃、导泻、利尿治疗,及时使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药解磷定,必要时给予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HP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使用HA330型树脂血液灌流器进行HP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120~150min,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次数。
  1.3观察指标:⑴治愈率:治愈标准为病人全部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各器官功能正常,全血胆碱酯酶活力>75%,一般情况良好并允许出院。⑵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由昏迷到恢复清醒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胆碱酯酶(ChE)活性恢复时间(以ChE活性大于正常值70%为活性恢复)。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愈情况比较:对照组18例,治愈12例,死亡6例,治愈率66.7%;HP组22例,治愈21例,死亡1例,治愈率95.5%。两组治愈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6,P<0.05)。
  2.2两组恢复时间比较:HP组的恢复清醒时间、ChE活性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有机磷杀虫药(OPI)仍是当今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农药。其种类包括甲拌磷,对硫磷,敌敌畏,敌百虫,乐果,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等。中毒病例多发生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操作错误或防护不当及生活中误服或服毒自杀。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由于自杀或误服所导致的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例超过300万,其中20万人死亡[1]。
  有机磷进入机体后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无法分解而大量蓄积在胆碱能神经突触间隙,并持续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导致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覃碱样、烟碱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为瞳孔缩小、全身湿冷、大汗、流涎,肌纤维颤动和意识障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肺水肿、脑水肿,甚至休克、呼吸衰竭、急性肾衰及MODS,严重患者可死亡[2]。其常规治疗应于接诊后迅速清除毒物,清洗接触毒物的皮肤、毛发,口服者立即催吐、洗胃、导泻、利尿,并及时静脉注射抗胆碱药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尽管抢救及时,病死率仍较高。
  血液灌流是借助体外循环,将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的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树脂灌流器可吸附血液中游离的有机磷,对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的有机磷也有明显的吸附作用[3],将机体血液内的有机磷类集合物清除,解除及缓解有机磷酸酯类对机体的损伤,同时还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对患者重要脏器有保护功能,减少了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4-5]。在使用HP进行中毒救治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避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和出血,可在治疗过程中输注全血、血浆、白蛋白等,必要时应用升压药辅助治疗。
  在本文研究中,血液灌流(HP)组的治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从昏迷到恢复清醒的时间,以及胆碱酯酶复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血
  液灌流本身并不能增加胆碱酯酶的活力,因其不能使已经磷酰化的胆碱酯酶复活。然而,随着血液和组织中的毒物被逐步清除,大大减少有机磷不断与胆碱酯酶的结合,从而使再生的胆碱酯酶不再继续受到抑制,所以灌流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力较对照组明显恢复得快。
  总之,血液灌流能够迅速恢复有机磷中毒昏迷患者的意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降低死亡率,救治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KarallieddeL.Organophosphoruspoisoningandanaesthesia[J].Anaesthesia,1999,54(11):1073
  [2]黄亮,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诊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1):1295-1296
  [3]李绪城,许少英.HA型中性大孔树脂灌流器在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9):534-535.
  [4]原竹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78例抢救体会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123.
  [5]刘珍,赵庆梅,彭丙坤.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08,3(1):44-4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阿奇霉素和干扰素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86.7%VS76.7%),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3.3%VS16.7%),且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Bangerter压抑膜在儿童单眼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Bangerter压抑膜治疗儿童单眼弱视85例。结果:分析各年龄段的治愈率,4-6岁年龄组,治愈率80%;7-9岁年龄组,治愈率79%;10-12岁年龄组,治愈率73%;>13岁年龄组,治愈率58%;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分析不同程度弱视的治愈率,轻度弱视组治愈率86%;中度弱视组治治愈率92%;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脑肽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脑肽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为6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5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治疗:两组均在躯体疾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脑肽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治疗,对照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国内外近年发表的论文为基础,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主要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的复制机制、抗HBV药物的作用途径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将主要的抗HBV药物按化学药物、中草药有效成分及单味中草药、生物类药物及靶向药物制剂等分类介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机制;抗HBV药物  【中图分类号】R9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140-01  乙型病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情况。方法:抽取2010年12月-2013年12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4例作为A组,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20例作为B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18例作为C组,分析三组患者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B组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值分别为(19.62±3.36)μmol/L、(3.36±0.61)mg/L较A、C组高,其中C组最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组织胶水"与传统缝合闭合伤口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颌面部皮肤裂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清创缝合术)和观察组(50例,采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闭合伤口)。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组织胶水是非常理想的皮肤伤口闭合材料。此次临床试验的结果很好的展示了在外伤患者缝合中组织胶水优于传统缝线缝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的效果。方法:将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共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保护神经、脱水、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胶囊20mg,早餐后口服,每日1次,连用6周,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抗抑郁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抗抑郁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形势下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护理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因"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住院治疗的14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总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为97.9%,无效率为2.1%;总有效率与无效率之间的差异(P<0.05)。总满意率为99.3%,不满意率为0.7%;总满意率与不满意率之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厚朴膏结合多穴位外敷治疗骨折初期便秘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脊柱和下肢骨折住院患者随机抽取60例作为干预组、60例作为第一对照组、60例作为第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大黄、芒硝、厚朴膏对多穴位外敷。第一对照组采用揉、推、按等手法在腹部顺时针推拿。第二对照组采用生大黄粉3克加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清洁脐部后将药糊均匀敷于脐部。对三组患者排便排气、腹胀缓解时间及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在社区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分别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90.0%VS83.3%),P>0.05;但是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0VS20.0%),且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