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演员提高表现力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演员并不是机械的完成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而是要有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表现出来。因此,舞蹈演员的表现力在舞蹈作品中显得尤为重要。舞蹈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演员身体的表现力中传情达意的“功能”并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够培养起来的,优秀的舞者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化的训练,需要从小扎实的练习,只有依靠不断的刻苦训练才能形成肌肉记忆,实现舞蹈动作难度的提升,呈现给观众更好的舞蹈状态。文章基于此背景展开研究,主要包括培养舞蹈演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舞蹈演员文化修养程度、增强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 调节动作情绪把握情感、提高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能力、增强舞蹈演员舞蹈技巧。
  关键词:舞蹈演员;表现力;基本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舞蹈表演的概述
  1.1舞蹈表演的定义
  舞蹈表演dance performance舞蹈表演的任务是,以其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舞蹈表演的特征在于,演员是表演实践的主体。舞蹈演员既受作品的制约,但又是编导构思的被动实现者,具有再创造的主观能动性。
  1.2舞蹈表演的要素
  1.2.1人体的动作姿态
  在舞蹈演员表演的过程中动作姿态就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姿态是呈现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能够直观的表现出舞蹈的类型、节奏以及舞蹈与音乐结合的状态。同时通过动作姿态也有利于更好的展现出舞蹈演员的真实情感,将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呈现给观众。而动作姿态包括全身的动作,比如说头部动作、手部动作、腰部动作以及眼部动作等等。艺术是源于生活的,一些舞蹈动作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以舞蹈的形式夸张的呈现出来,以通过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向人们反映真实的情感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情境。
  1.2.2人体的造型
  同样人体的造型也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因素之一,来源于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舞蹈家从生活中的动作规律而来又根据对舞蹈动作的整理与总结来更好的将演员的气质呈现出来,表达出演员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传递演员的神情。在运用舞蹈造型的基础上,舞蹈演员会对于舞蹈动作进行新的创作以更完美的姿态呈现出来。可以说一次完美的舞蹈演出,需要将二度创作同一度创作有机结合,很多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比较擅长运用这样的方法,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1.2.3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也是舞蹈动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面部表情较为沉重压抑,面部肌肉紧张则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甚至会让观众感到压抑,而如果舞者的五官呈现出喜悦的状态,面部肌肉稍有异动,能够更好的彰显情动之色。在动静结合的这一瞬间能够更好的进行美的延续与表达,面部表情同样也是表演者内心的最为直接的状态,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能够了解舞者内心的情感,所以为了配合舞蹈的动作与舞蹈的主题应该配以相应的面部表情,做好舞蹈动作与面部表情的结合。同时要注意根据舞蹈动作的变化来随之改变面部表情,这样的舞蹈演员才能使舞蹈作品更具灵性、更能够吸引观众。
  2舞蹈演员表现力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1心理素质
  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多时候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面临成千上万的观众,如果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出现紧张焦虑的状态将直接影响整场表演的效果,所以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克服登台时的紧张心理,避免出现怯场的现象以导致表演过程中的失误。也有部分舞蹈演员会在表演之前过于兴奋,希望能够展示难度更高,更为复杂的舞蹈技巧赢得观众的掌声或是因为已经展示了这些高难度的动作,而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在这时舞蹈者难免会心生激动,这对于后续的舞蹈表演来说会产生一些影响,无论是紧张还是这种过于兴奋的状态都是心理素质不佳的表现,这都会影响舞蹈演员舞蹈动作以及表演过程中的更好发挥。
  2.2文化艺术修养
  舞蹈演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还离不开良好的艺术修养,要做好文化与艺术的相结合。其实舞蹈是一门比较综合的艺术,会大多于音乐文学,美术甚至戏曲等多项艺术形式相结合,这就对于舞蹈演员的文化艺术素养要求较高。舞蹈演员既要具备文学、哲学方面的文化素养知识,又要具备美术、诗词、音乐等艺术修养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为舞蹈演员整体的塑造以及表演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就是说任何类型的艺术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文化与艺术修养的有效结合更好的理解舞蹈的内涵,将舞蹈的深层涵义展现给观众面前。
  2.3表演意识
  舞蹈演员应具备表演意识。表演意识可以理解为是角色意识以及创作意识或是表现意识,具备了这三种意识才能使舞蹈以更为完美的姿态呈现出来。其中表演意识是指舞蹈者能够深入体会到表演人的内心情感与感受要把控人物的心理。角色意识是指要清晰明确自己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表现意识是指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要有积极表达的欲望,让人们从舞蹈作品中感受到舞者的真实情感。不仅如此,还要具备创造意识,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想更生动形象就只有深入了解生活,才能够将生活与舞蹈更为完美的结合。
  2.4情绪与情感的表现
  舞蹈作品是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舞蹈演员在表演中用情感展现节目的感染力,用心展现节目的魅力,向观众表达舞蹈演员想要表达的情感,使观众沉浸其中,享受舞蹈的魅力。情感是舞蹈創编的基础。舞蹈演员在表演时需要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这要求作品的创作也应以角色的角色作为背景,并考虑角色的内在情感。只有当节目和情感完美结合时,表演者才能更好地展现作品的魅力。同时,表演者也可以通过情感来表达自己,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因此,舞蹈演员在表演时能够倾诉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能够更好的刻画出丰富的人物形象和舞蹈作品的内容。   2.5基本功能力
  舞蹈演员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舞蹈演员的比例衡量过程中大多会按照三小一小的原则来衡量舞者的上下比例,在基本身材符合比例之后会被选中,然后经过长期的技能训练使基本功更加扎实。舞蹈技能更为精准的呈现需要从小进行腰部,腿部,肩膀等训练,同时也会注重舞蹈演员体质体能的提升,会适当的增强舞蹈训练的强度来提升舞蹈演员的耐力、柔韧性、灵敏度等等。
  舞者要具备最基本的技能,那就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但事实上基本功可以理解为是舞蹈演员的外在素质。因为对于任何类型的舞蹈演员来说都离不开基本功的训练,进行基本功训练的目的在于形成规律性与扎实性完善基本步,然后要不断的形成肌肉记忆,其次是通过基本功训练,能够保证舞蹈演员身体的柔软更加柔情,再有就是基本功也有利于更好的调节舞蹈的力度在进行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每一个方法的掌握,保证每一个方法都做到精准,这样在表演时才能够更好的力道呈现出来,通过提高这些外在基本素质,可以参考完成其他舞种动作,从而提高动作编排水平掌握高难度动作,使舞蹈作品更具有丰富性提高观赏性。
  2.6 舞蹈技巧
  舞蹈技巧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非常关键,因为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是整个表演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加分项基本功,每个人都大致相似,如果能够在基本功的基础上进行舞蹈技巧的掌握并能够充分的展现出这些舞蹈技巧,将能够为舞蹈表演大大加分,想要掌握舞蹈技巧难度不低于基本功的训练,并不是短期间内的训练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演出经验的总结以及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共同打造。
  3如何提高舞蹈演员表现力的基本素质
  3.1培养舞蹈演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舞蹈演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能够克服表演过程中的压力,也要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想要保证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不怯场不紧张,舞台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只有对于舞蹈动作足够的熟悉,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而,不会将重点放在紧张、焦虑方面。而且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够展现出舞蹈演员的自信与从容,因此必须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心理素质可以从帮助舞蹈演员建立自信心方面入手,舞蹈演员要始终给自我进行暗示,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要平等的看待每一次演出,即使是日常的一些训练也要将其当作正式的表演一样对待。同时要意识到舞蹈表演应该是一种兴趣一种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将它理解为是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融入舞蹈当中自信自立。最后保证对于舞蹈动作非常熟练,才能不会被这些紧张焦虑的情绪所影响。
  3.2加强舞蹈演员文化修养程度
  舞蹈演员在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上要注重对于舞蹈演员文化素质的培养,这对于舞蹈演员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让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向观众表达舞蹈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所以舞蹈演员必须要注重舞蹈内涵的挖掘要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审美与综合素养。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深入分析人们的需求以及情感特征,结合社会的变化形式而将客户想要的真实的声音表达出来,这是舞蹈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的意义,必须注重文化修养的提升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方面能力的增强。
  3.3增强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
  要意识到舞蹈演员必须具有表演意识。可以将表演理解为是对于舞蹈作品的更好认知,如果舞蹈演员能够培养起二度创作能力能够对于身边的事物进行更好的认知,才能将表演过程中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呈现出来。而且这种二度创作的形式是在以往熟练动作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其中,是舞蹈者与表演作品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向观众传达的是自己对于这一作品的理解与认知。很多时候舞蹈演员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会不断通过舞蹈动作的完善技巧的提升来将更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所以不同的演员们跳同一个舞蹈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的演出情感较丰富,使观众融入表演中,跟随者演员的情绪走有时欢乐有时悲伤。有的演出使人们的感受和演员的表达无法整合,无法使观众感同身受。因此,取決于舞蹈演员是否可以进行两次创作,并且可以准确地表明角色的思想和感情。对舞蹈演员进行作品二度创作加以鼓励,并努力提高对舞蹈演员表演的意识以及创新和编创的能力。
  3.4 调节动作情绪,把握情感与爆发
  舞蹈动作表演需要有舞蹈演员的内在情感支撑着。舞蹈表演不是简单动作的表达,而是有舞蹈动作对内心情感的表达,是艺术形式的表达。可以通过运用专门性练习以及情景练习法的形式来培养舞蹈演员的情感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舞蹈演员将舞蹈动作与一些情感相结合来开展训练,比如说要让舞蹈演员能够以肢体语言表达出喜怒哀乐丝等情绪做好节制性的练习。同一舞蹈动作赋予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的效果同时进行节制性练习,将爆发力训练。的形式引入到舞蹈训练当中体会统一舞蹈动作在不同的幅度下呈现出的状态以及表达出的情感,因为本身情感就是情绪的积累爆发同时也是情绪的积累。等下如何控制好情感表达与爆发之间的联系,对于提升舞蹈表现力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如此,舞蹈动作与情感的培养还可以采用一些观察法,模拟比赛法等形式更好的锻炼舞蹈者的情感爆发把握能力。
  4结论与建议
  所以通过上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舞蹈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才能在表演过程中以最好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文章在探讨了舞蹈演员表演与演员素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舞蹈演员应具备的素质,重点对于内部素质与外部素质展开研究。通过分析,舞蹈演员想要提高舞蹈表现力就要提高自身的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基本素质,在表演时要把自己带入舞蹈作品的背景中,控制内心的情感让自己的表演意识用舞蹈动作展现故事。
  参考文献
  [1]寿文华,等,主编.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
  [2]赵叶香.试论基础舞蹈演员的艺术修养[J].艺术评鉴,2018(17):51-52.
  [3]董旸.如何培养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9):58+60.
  [4]木铁里甫·艾尼.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形象的塑造[J].北方音乐,2017,37(07):236.
  [5]彭燕.舞蹈演员的文化素养[J].戏剧之家,2015(20):148.
  [6]杨蕗宁,刘娇.培养当代舞蹈演员专业素养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8(02):143-144.
  [7]和莹.浅析心理素质对于舞蹈演员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15,35(24):139.
  [8]王晶.舞蹈演员舞台表现力的分析[J].戏剧之家,2017(07):148.
  作者简介:
  田梦莹(1996),女,汉族,山东省滨州市人,硕士,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音乐与舞蹈学  研究方向:体育舞蹈学;
  师杰(1998),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研究方向:体育舞蹈学。
其他文献
摘要: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来培养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学生对知识的平面思维转为立体思维,改原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为鼓励学生主动求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动手,将脑海中的思路化为实践,再通过实践检验思维,达到在探索中明理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思考,力求帮助教师转换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户外体育运动对改善幼儿的智能结构,提高幼儿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积极作用。其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可让幼儿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在具体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户外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路径,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从而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从德育的角度来看,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本身关联紧密,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学生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且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在生活中创造美,以增添生活情趣。在不断落实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课程中的素质教育理念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技能,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
期刊
摘要: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娱乐时间减少、活动组织方式趋于正式化、学习习惯初步养成等等。学生们离开幼儿园而奔向小学生涯:面临如此巨大的第一次人生转折,学校和家长如何使他们快速顺利适应这样的转变,即幼小衔接,便是此中重点。而早期阅读,正是针对幼儿园生活来设计的,它属于小学语文的前身,是一种适合于低龄幼童读书、识字和书写的教学模式,只要措施得当,便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在步入小学阶段后出
期刊
摘要:学无止境,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学习需要依靠自己来开展,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式才能够真正地学好语文,具备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感悟能力。高效现代文阅读课堂的构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
期刊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幼儿园学前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游戏教学法的优点是教学方式独特,学习氛围轻松。本文研究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创新,探究创新游戏教学的意义,思考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有效方式。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学习生涯的开端,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其重要
期刊
摘要:在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忽视了学生应变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立足于掌握规律和应用规律,着重分析高三物理复习课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  关键词:高中;物理复习;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三物理教学在现代的教学发展中一定要符合
期刊
摘要:传统以笔试、试卷为主的,不顾及学生专业和年龄特点的评价模式将难以完全适应新的课标要求。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何种评价思路与评价方法,是亟需我们进行思考的。中职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把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在生活工作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机结合。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让评价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有宽度,最终让学生真正爱上
期刊
摘要: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应该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从学生的视角,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发掘课本中、生活中的创造创新类事物,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