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来源 :名师在线·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10474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初中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责任。教师和家长应通过形象的说理启迪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营造,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行为习惯;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0-0087-02
  引  言
  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完成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求和倾向。在习惯的影响下,人在一定的情况下不完成这种动作就会感到不安[1]。例如,有的学生习惯晚睡,而在白天上课时昏昏欲睡。这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
  一、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习惯与性格一样,有好坏之分。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讲文明等[2]。在课堂上,学生应保持安静,不交头接耳,这是对教师的基本尊重;在校园内,学生应杜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不骂人、不打架,等等。
  英国著名哲学家普德曼说:“播种一个行为,你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就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就会收获一个命运。”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其更好地学习与成长。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形成顽强的意志力,遇到挫折时保持迎难而上的心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3]。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正确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责任。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具体、形象的说理启迪
  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自制力较弱,看问题往往是片面、不深刻的。因此,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利用具体、形象的事例,丰富初中生的认知,使初中生更好地接受教育[4]。
  说理启迪不仅要用于对学生行为习惯指导的开端,还要贯彻行为习惯指导的各个环节,如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解、行为习惯的典型剖析、良好榜样的展示、行为习惯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总结等[5]。
  需要注意的是,说理启迪应是亲切的、发自内心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言简意赅的,而不是一味说教,更不是简单的惩罚、训斥或警告。
  (二)加强家庭教育,不可溺爱孩子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其他情感无法比拟的,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家长对孩子既不能过分娇惯,又不可过于严厉;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可要求过高。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给予孩子适当的照顾。孩子的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的[6]。家庭教育是孩子行為习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家长应抓住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孩子的恒心、耐心、抗挫折能力等。只有这样,亲子情感才会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父母应保持意见统一,切忌在孩子面前发生争论,以免对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三)注重行为训练
  由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积久成性”的,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重要、基本的方法。教师应在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行为训练,帮助学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教师应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形成自我服务的劳动意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区义工活动。教师应与家长交流,帮助他们认识到,不能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受累,以致其失去锻炼的机会。劳动习惯的养成,对初中生的体质增强、智力开发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大有益处。
  (四)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客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教师、父母都是初中生日常亲密接触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学生,甚至教师和家长的一些行为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烙印。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家长的言传身教应与学校的要求相一致,从而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基础。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落实立德树人,还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道德品质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在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性问题。
  (一)从小从早,从好从严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稳固性、可变性、可塑性。这表明,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培养,教师和家长应及早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等行为习惯,从而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例如,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喜欢左顾右盼、心神不定。针对这一问题,若教师和家长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明确目的,认清意义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教育的目的,使其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例如,要想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应让学生认识到爱惜粮食既是为了尊重粮食生产者的劳动,更是为了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学生只有明确了目的、认清了意义,才能做到行动有方向,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树立榜样,指导实践
  习惯既是通过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的。因此,实践活动是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脱离了实践的教育将成为纸上谈兵。
  初中生爱好模仿、善于模仿,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教师、父母的言行。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在各方面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关注时政、社会热点,合理利用革命英雄、劳动模范、“三好学生”及周围的榜样等教育初中生,也可以利用各种书籍中的好人好事影响、教育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周围环境中那些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设法使学生远离这些因素。
  (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
  习惯是在长期练习、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恒心和毅力不仅是纠正不良习惯的基础,还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因此,在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必须有坚定的意志,下定决心、持之以恒。
  结  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唐上观.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36):200-201.
  蒲文霞.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25.
  袁礼斌.家校联合实现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5):92-93.
  黄晓峰.试论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9(13):153.
  李启洪,许韶歆,张建设,等.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新论:以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J].当代教育论坛,2015(02):18-25.
  作者簡介:夏华良(1968.11-),男,江西抚州人, 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宝中二外初中党支部书记。
其他文献
摘 要:口语训练要从最小的发音单位音素开始,然后进行词汇和句子的朗读模仿,最后进行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这是逐渐提升口语能力的过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通用技术是以实践教学为特色,打破多学科壁垒的综合课程。为了实现横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探索中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技术学习的真知,作者尝试将体验学习运用到通用技术教学中。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体验学习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通用技术;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 要:美育教育是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占据着很高的比重。文章立足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从可行性、有效策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入手,对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渗透美育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0-0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教育是传输正确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文章结合中学数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探讨其融合路径。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后,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一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对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期给中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有所提升。从目前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城乡之间的教学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乡镇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理念、教学设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乡镇地区学校出现了数学学困生。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入手,因材施教,积极引导、转化学困生,使其尽快走出学习困境,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乡镇学校;学困生转化 
期刊
摘 要:将影视素材巧妙地运用于语文课堂上,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语文教学角度来看,影视作品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影视作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感官。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影视作品时,需要引导学生细读作品,深入理解、品味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情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样,无论从理论角度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各科教师关注的重点。在英语学科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对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起重视。针对地理这一具有实用性的学科,教师可以开展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要从设计问题、教学互动、问题探索、合作学习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各地各学校家庭教育工作也逐步展开,如成立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家校沟通等。但是,由于认识水平或师资条件方面的限制,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开家长会、举办一两次讲座阶段,家庭教育形式单一,收效不大。如何利用信息化条件、拓展家长教育的渠道,丰富家长教育的形式,提升家长教育的效益呢?文章从绵阳市采用微信平台开展家长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与成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