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互联网+教育”思路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名师在线·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l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各地各学校家庭教育工作也逐步展开,如成立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家校沟通等。但是,由于认识水平或师资条件方面的限制,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开家长会、举办一两次讲座阶段,家庭教育形式单一,收效不大。如何利用信息化条件、拓展家长教育的渠道,丰富家长教育的形式,提升家长教育的效益呢?文章从绵阳市采用微信平台开展家长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与成效入手进行了阐述,对相关机构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家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微信公众平台;互联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0-0084-03
  引  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和家长素质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教育是指对家长实施的有关家庭生活和教育子女成长,以及加强自身修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1]。学校要帮助家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协助家长解决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2],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没有家长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这些耳熟能详的说法说明了家庭教育和家长素质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家庭教育,……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以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成立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家校沟通等。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工作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绵阳市的情况也大体类似。
  绵阳市地处四川省西北部,是我国唯一的“科技城”,也是四川基础教育的重镇。“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建立了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或部门。部分学校建设和配备了心理健康教室,安排了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系列化课题研究工作。例如,市区条件较好的绵阳中学、南山中学、绵阳外国语学校早在几年前就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了家长课堂、考前及各种学科竞赛赛前心理健康辅导。绵阳中学在开展心理咨询的同时,还采取小程序抢号的形式,利用每周六下午的时间常年开设家长教育课堂,将心理健康教育向校外延伸,深受广大家长欢迎。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绵阳市电化教育馆会结合教育宣传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校长、班主任开展考前心理辅导,以及复习迎考、志愿填报等方面的讲座。这些活动大多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要对象,涉及家长教育的讲座、活动却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除了认识水平,师资匮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只有335人。其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23人,而这23人中仅有1人在农村学校工作。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目前绵阳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与绵阳市教育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不相适应,家长教育也尚处于起步阶段。
  要在短期内按比例配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是不现实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广大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也是不现实的,但一味坐等更不是办法[3]。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些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让家长教育真正活起来,让心理健康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呢?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利用“互联网+教育”思路,充分发挥电化教育馆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因地制宜地组织心理教育方面的专家、教研员、一线心理辅导教师及教育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开展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设,形成体系化、精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云课程,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直播相关课程,用信息化手段将课程辐射到全市中小学生及学生家长,为提升广大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助力。
  二、绵阳市利用“互聯网+教育”思路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近年来,绵阳市电化教育馆在推进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资源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18年初,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常态应用,绵阳市电化教育馆在全市中学(含九年、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开展了家庭教育项目,全市有志于家庭教育研究的教师积极献课,课程内容涉及中考政策解读、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和使用手机、与住校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与班主任的有效沟通等[4]。相关单位在对审核合格的视频作品进行评审,颁发教学资源录用证书,适当支付劳务费的基础上,举行了“开课啦 绵阳家长学堂”微信平台启动仪式,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绵阳家长学堂”网络学习平台,录制家庭教育专题讲座40多节。这些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占比很大,《孩子闹情绪时,家长千万别踩这六个雷区》《应对孩子的焦虑》《克服“开学恐惧症”》等课程广受欢迎。   2021年,绵阳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组织开展本地心理健康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通过与腾讯企业微信合作,开展了心理健康系列专题讲座。首期播出的是《如何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由绵阳中学心理健康教师任虹蓉老师主讲,直播时长43分钟,直播观看人次14170,点赞量5430次;第二期直播课程《解读青春期孩子和家长的双向成长》由南山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彭艳蛟老师主讲,直播时长57分钟,直播观看人次27228,点赞量3.3万次。两期直播讲座在绵阳市电化教育馆微信公众平台播出后,很快就有一个安州区的初中生家长专门带着孩子来到市电化教育馆。夫妻俩都在外地打工,十多岁的女儿在安县某中学上学,不知道什么原因,孩子突然不想去学校了,毫无办法的父亲只得放弃工作回来陪伴女儿。在看到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播节目后,他专程带着孩子寻求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绵阳中学的任虹蓉老师对这对父女进行了单独辅导,很快解决了孩子的思想问题。在农村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的家长、学生还有许多,正是从这个需求出发,绵阳市电化教育馆接着推出了《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孩子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办》《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孩子上学的时候很焦虑怎么办》《孩子做事拖沓怎么办》等多期直播节目,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利用“互联网+教育”思路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采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从2012年起,中国手机网民首次超过PC网民,随着这一变化而来的是手机成为消费者访问互联网的最主要方式。据统计,截至2020年4月底,国内手机上网用户规模达12.9亿户,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其中,中小学生家长占据了很大比重。二是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人们的阅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公众平台很好地顺应了这种改变,更符合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5]。三是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方式是一种链式传播,即一对多传播,信息传播效果好。四是从全市范围来说,配置了计算机的农村家庭比例较少,且通过PC端登录输入网址、查找资源操作较为烦琐。针对这一情况,2018年,绵阳市电化教育馆在开展本地优质资源建设、建设网上资源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与腾讯企业微信合作,将部分网上资源进行再利用,通过微信平台开通“绵阳家长学堂”网络学习平台,随后又开通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直播[6]。这一尝试是新形势下利用“互联网+教育”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一次积极尝试和实践,对有效拓展家庭教育渠道,切实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工作的认知度,丰富家长教育内容,促进家校合作,确保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结  语
  “绵阳家长学堂”网络学习平台、绵阳市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程都是公益性质的,虽然前期社会反响很好,收看率、点赞率都很高,自愿参与这一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们积极性也很高,但单凭热情很难持续推进这一工作[7]。如何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探索一套更为合理有效的资源建设投入与回报机制,如何进一步丰富家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绵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刘鸿彬.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石[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王小宝.如何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20(54):19-20.
  陈舒音.利用互联网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以厦门地区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1):61-63.
  李遠.基于微信平台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7):53-55.
  刘孝群,汪小容,安晓鹏.充分发挥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29(09):45-48.
  王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浅述:浅谈终身教育大背景下成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子女教育的影响[J].引进与咨询,2005(08):75-76.
  邓如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创办家长心理学校[J].教育探索,2004(05):76-78.
  作者简介:吴明友(1967.7-),男,四川三台人,现任四川省绵阳市电化教育馆馆长,中学高级教师,获四川省“特级教师”、绵阳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付入林(1976.8-),男,四川绵竹人,现任四川省绵阳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中学高级教师,获绵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官欣(1968.12-),女,湖北洪湖人,现任四川省绵阳市电化教育馆融媒体科科长,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这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内心较为敏感,做事容易冲动,若未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文章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以期构建现代法治课堂,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口语训练要从最小的发音单位音素开始,然后进行词汇和句子的朗读模仿,最后进行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这是逐渐提升口语能力的过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通用技术是以实践教学为特色,打破多学科壁垒的综合课程。为了实现横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探索中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技术学习的真知,作者尝试将体验学习运用到通用技术教学中。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体验学习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通用技术;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 要:美育教育是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占据着很高的比重。文章立足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从可行性、有效策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入手,对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渗透美育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0-0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教育是传输正确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文章结合中学数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探讨其融合路径。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后,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一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对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期给中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有所提升。从目前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城乡之间的教学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乡镇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理念、教学设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乡镇地区学校出现了数学学困生。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入手,因材施教,积极引导、转化学困生,使其尽快走出学习困境,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乡镇学校;学困生转化 
期刊
摘 要:将影视素材巧妙地运用于语文课堂上,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语文教学角度来看,影视作品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影视作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感官。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影视作品时,需要引导学生细读作品,深入理解、品味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情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样,无论从理论角度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各科教师关注的重点。在英语学科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对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起重视。针对地理这一具有实用性的学科,教师可以开展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要从设计问题、教学互动、问题探索、合作学习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