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提升中小学教师课程适应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教育学者埃利奥特说过课程变革实际上是教师的变革,没有教师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变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一线教师的课程适应状况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针对中小学教师课程适应性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专业指导、教师培训不到位、学习资源匮乏等,提出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实现专家在线指导,优质资源共享,教师经验交流等,以提升教师的课程适应性。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课程适应性 互联网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课题“云南省农村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现状与培训”(项目编号:13XJC880002)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176-02
  教师对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场教育变革教师都是决定性因素之一。2004年秋季我国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新课程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谈到课程改革,“教师课程适应性”应当引起关注,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有效教学,也影响着课改的深入发展。那么,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提升课程适应性时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能不能借助先进科技,比如互联网技术,来助教师一臂之力?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開展研究。
  一、中小学教师课程适应性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课程适应性发展过程中缺乏权威、专业的指导
  通过与一线中小学教师访谈交流,得出: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强烈的提升课程适应性的意愿,但是当教师对于新课改感到困惑和迷茫时,却苦于缺少权威专业的指导。虽然很多管理机构和学校会聘专家到学校给教师们开讲座、开课;再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经验,回来后再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座谈等方式传递给其他教师。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师们反映很少有课程领域的专家到学校开讲座、开课交流,作为一线教师往往工作任务繁重,外出学习的机会也相对有限,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到外面去学习,他们获得的有效指导严重不足。[1]
  (二)教师培训力度不够、培训时间短,没有形成完善的终身专业成长的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是应该延续整个职业生涯的,他们需要一个可以持续为其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或途径。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感到不满意,认为难以满足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希望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提升。目前,教师的在职培训涉及的面还是广泛的,绝大多数教师都参与过相关培训,但是由于资源有限,老师们平均参加培训的次数明显不足,特别是优质培训的机会,很多老师难以享受到。而且培训持续的时间都不长,没有形成贯穿整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培训体系,尤其需要强化“教师课程适应性”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培训。现有的培训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没有很好突显时代性、实用性、启发性等特性;在培训课程实施方式方面,教师们希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多一些实践性训练,如:实地参观、观摩课、实践课、包括和专家、教授、同行一起交流讨论等,迫切需要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但是,很多培训体现出“重理论轻实践”,并且由于受训人员较多,有限的参观与观摩等活动也很难深入开展,无法给予每一位参训教师针对性的指导。
  (三)用于整合课程的资源匮乏、教材内容不能完全与各地教育实际以及学生情况契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①。但实际上,很多郊县的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教育机构,其周边可以整合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加之教材城市化,很多实际的资源与教育教学的要求不相符,教师很难从周围找到合适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应用,老师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一定的课程资源,但是由于缺少权威指导和专业推荐,要在互联网上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找到优质有效的资源,实非易事。教师们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收效甚微[2]。
  除了以上困难,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如评价机制的革新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课改的进程,削弱了师生的积极性等;这里不再一一阐述。
  教育的发展总是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当今的时代特征之一就是科技的突飞猛进,在“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提出了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当教师课程适应性发展面临这些困境的时候,利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进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成长教育,提升其课程适应性,是现阶段比较有效的途径。
  二、互联网在促进教师课程适应性发展中的优势
  (一)网络技术使中小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突破了时空限制
  网络技术的应用,还有各种能够接入无线网络的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MP5等等的发展建设,使教师的学习成长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在家、在单位或者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参与学习,这种学习还是无限次的,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无法重现,一旦错过,难有机会重复的弱点。另外,要特别强调的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运用,克服了有线网络的不足,更好地延展了有线网络的超时间性,比如想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不必等到规定的时间进入阅览室查阅,而是在有无线网络的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自己的智能设备自由地接入电子阅览系统,随着全国各地无线网络的覆盖,教师们甚至可以在公交车上开展学习。互联网上的学习模式使教师课程适应性持续发展变得更加方便可行。   (二)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可为教育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
  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不仅来源于全国各地,也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信息,师生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学习需要的资源,共享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名师和专家的课程或讲座,比如哈佛大学的“幸福人生”课程。当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还可以在网上寻求帮助。互联网为中小学教师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三)互联网的教育应用,使得教育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化,学习方式个性化
  互联网上的教育形式多样,可以只学习独立的单门课程,也可以是一整套的系统课程的学习;可以是短时间的培训,也可以是几年甚至是延续终身的教育,这样的优势给了教师更多的选择。在网络教学中同样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师生可以灵活选用,如利用网络中相应的软件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开展讨论法教学,这种网络上的师生交流是双向的、及时的,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现实中,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需要的成长是不一样的,用传统培训形式很难满足不同教师个性化的需求,利用网络开展培训,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需要、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风格等来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网络的特性使教师成长的私人订制成为可能。
  (四)互联网信息表达形式多样,直观生动
  网络上信息的描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集成多种媒体: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动画等,克服了传统信息载体单调乏味的缺点,使学习者多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学习效率高,同样的学习时间,网络学习比传统学习方式获得更大信息量。網络信息表达的特殊性,使得抽象难懂的知识可以形象表征,使学习更人性化,更简单,对学习者更富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持久性等。
  互联网在教育应用中的优势数不胜数,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帮助教师提升课程适应性。笔者认为首先应建立一个权威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
  三、互联网在中小学教师课程适应性发展中的运用
  利用互联网可以构建教师课程适应性发展的学习平台,该平台至少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专家资源(培训课程)、中小学课程资源库、在线交流平台。
  (一)在互联网上实现专家资源的共享,为教师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
  可由权威机构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专业的平台,平台上提供课程专家、新课改优秀实践者、优秀中小学教师的讲座或课程,为一线教师深刻解读新的课程理念,分享课程实施的经验,实现把专家“请进来”的意愿,解决专家不能莅临指导的难题,也解决了机会有限,很多教师无法直接聆听优质讲座的困难。
  该平台还能开设各类培训,聘请专业人士、权威教授开课,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内容上,完全可以选取教师急需的知识,如教学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资源开发类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在形式上,可以增加更多实践环节,注重教师参与、注重互动。如提供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给教师们观摩学习,分析讨论,还可以是网络直播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者可以联系自己的教育工作实际,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来完成对自己能力的提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很多不能亲自参加观摩课的教师,也能身临其境的参与学习,同样可以提高受训者的教育教学水平。[3]
  此类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是权威性的国家教育机构网络平台,也可以是地方教育部门局域网性质的平台,还可以考虑将各类校园网参与其中,真正使教师的成长不受限制,随时随刻可以进行。
  (二)在互联网上建立专业的课程资源库,为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供途径
  正如前面所述,中小学教师在开发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时,往往会发现可整合的资源不多,缺少最合适的内容,虽然网上可以搜索到一些资源,但是良莠不齐,很难甄别。如果能在互联网上建立上述权威学习平台,再根据课程要求和课程内容,构建一个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库,那将大大方便教师们的教学工作。如:课程资源库可以提供优秀的教案、课件、整合相应资源的方法、课程内容的背景资料、课程内容的扩展资料等等,给教师参考借鉴;还可以按照地域特点提供资源,如农村素材和城市素材等。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工作中的课程资源上传至平台,经平台优选后给其他用户学习使用。不断的扩充与完善,这一平台的课程资源库会越来越丰富,教师们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会越来越便捷,事半功倍。
  (三)互联网提供强大的交流功能,实现教师的相互交流学习
  可以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中开辟专门的交流渠道,并适当对参与交流的人员进行筛选,保证交流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与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同行、专家进行在线交流,博取众长,达到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迅速提高工作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同一知识领域或类似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大多具有相似性,各地教师可以在相似问题上彼此帮助,总结出最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教师们可以通过交换实录反思和叙事随笔、在线主题沙龙、问题中心讨论会等形式实现交流学习,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视频发至交流平台,实现与同行相互听课,互相指正;遇到教学困难可以发布到交流平台寻求同行的帮助,还可以有专家参与交流讨论,实现在线解答等等,让教师直接获得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指导帮助。还可以把博客、微博、微信、QQ、飞信、学习网站APP等技术融合进来,真正实现交流无处不在,学习随时在线。[4]
  现代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利用互联网促进教师课程适应性发展具有极大的前景,其理念和方法还可以延伸至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终身学习领域,也可以推广到教师的职前培训,缓解师范生教育实践不足等困境。当然,要把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好,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教师们转变观念,也需要相关制度保障以及有关机构的支持。
  注:
  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五部分 “教材开发与管理”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嘉毅,赵志纯.西北农村地区新课程适应性的纵向研究——基于2003年与2011年调查的实证分析[C].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1.北京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门户网站.2001-06-08
  [3]王先荣,郝涂根.高师英语专业基础教育新课程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 ,2009年12月,第4期[总第93期]
  [4]李运华,张哲颖.广东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适应性调研[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年 第11期
  作者简介:
  李琴芬,女,汉族,讲师,研究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育技术。
  冯丽婷,女,汉族,讲师,研究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课程论。
其他文献
【摘要】导入是为教学中心服务的。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新知识;好的导入是为上好一节课开个好头,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老师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而且还是学生扩大视野、拓宽思路、接受美德熏陶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师要为之不断探究。  【关键词】课堂 导入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奥尔夫教学理论倡导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借助多种形式,诸如节奏朗诵、拍手跺脚、音乐游戏等学生的乐感加以培养。将奥尔夫教学理论引入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参与中获得有价值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应用奥尔夫教学理论呢?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农村小学 音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204-01  中国画艺术博大精深,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建筑、雕塑等各方面内容,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中国花鸟画是中国画三大题材之一,其内容丰富广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方法灵活多样,适合学生创造表现,因此花鸟画题材深受学生喜爱。本文笔者将从兴趣、能力、方法技巧几方面阐述自己在小学花鸟画教学中的一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核心——机器学习中的无监督学习算法中的高斯混合模型。研究了使用EM算法对高斯混合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其次讨论了高斯混合模型和K-means算法作为聚类算法上的异同。最后介绍了现阶段高斯混合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斯混合模型 K-means算法 无监督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218-0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183-02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办好继续教育”的重大决定,从而可见,继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在各类教育中,继续教育也是面向人群最广泛、投资最少、周期最短、见效最快的教育形式。它所服务的对象是来自于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教育层次的人群,其学习目的不同,流动性较大,管理
期刊
【摘要】摔跤兼具对抗性、观赏性、竞技性,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国式摔跤实战中,运动员的攻防意识是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国式摔跤实战对抗中攻防意识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攻防意识的作用,期望能抛砖引玉,让人们认识到攻防意识的重要性,促使中国式摔跤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式摔跤 实战对抗 “攻防意识” 作用  【中图分类号】G8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初中是学习生物的重要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山区农村学校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进行教学工作的有效办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山区农村 初中生物 观念 目标 兴趣 形式 内容 实验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167-02  众所周知,生物是初中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在素质教育中
期刊
【摘要】儿童文学有着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内容独创性,活泼幽默又不失教育意义,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让小学生在阅读儿童作品后还能从中得到关于如何写作的启示,自然是一举两得的,让学生多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更持久地保护孩子们的童心,在浮华的大千世界里存着一方净土,再将其融汇到自己的写作思维中,更是事半功倍。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生写作 思维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周期性无限网格任意两格点之间等效电阻的求解是一个很有趣的物理问题。本文考虑了三角形无限网格的等效电阻求解问题,利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求解基尔霍夫方程组得到任意两格点之间的等效电阻的积分表达式,并讨论了积分表达式的一个特殊结果。文章最后利用电路中常见的“Y-△”变换,阐述了将结果推广到六边形无限网格情形的方法。  【关键词】三角形网格 六边形网格 等效电阻 傅里叶变换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要】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目前是高职教育汽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关乎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于学生贴近实际岗位的实践技能锻炼也存在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一专业教师的教學能力十分重要。而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因此,从来源与实际岗位的实际情况设计与实际情况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种情形相似的学习情境教学内容,通过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这一课程,把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