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写作文原因与对策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85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百科之母,而作文是语文之首。但我从十多年任教语文的教学积累中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观念:语文最难学,作文最难写。怕学语文,厌写作文,已成为中学生的严重心理障碍,也是困扰许多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那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
  学语文一靠大量阅读,二靠勤奋写作。舍此,别无他法。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忙于做题应试,根本无“闲心”读书。有时做的题多,考试却一个没有。多数学生除教科书、教辅书以外,几乎不读课外读物。有的年轻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就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他们不顾自己语文水平低下的事实,经常向学生“现身说法”,反对阅读。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学生图书室和阅览室,有的虽有也形同虚设,有的规定,图书室和阅览室不对学生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长期以来,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不问世事,远离生活。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关心。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强调的是多读书,多参与社会,学生没有条件直接参与社会,可以通过媒体,多看时事新闻,间接地了解社会。可有些家长、老师连电视新闻也不让看,连这条间接渠道也给堵死了。学生既无生活积累,相应地也就缺乏独立思想,遇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思想单薄、贫弱,甚至偏激。写起文章来,自然难以讲清道理,难以使人信服。作文能力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地训练才能形成,靠突击是难以奏效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有一套写作教材,写作教学是随心所欲,各自为战。综合性学习缺乏操作性、系统性。不同的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又不一,多数学生从小学、初中起就处于放任自流中,写作得不到有效的指导。练习的次数又少,一般是两周一篇,有的甚至一月一篇。如此,写作能力如何能得到提高呢?
  学生不愿学语文,不愿写作文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考试时语文尤其是作文的得分太低,与其他学科的得分相差悬殊。数理化满分的比比皆是;而语文能得满分者实属凤毛麟角。无形中,学生在头脑中就固化了一种观念:语文学不学,作文练不练,结果都差不多。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情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要守住自己的课堂教学,加以积极思考、主动采取应对策略。
  首先转变观念,反复向学生宣讲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语文不仅在考试中重要,而且是构建人文内涵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学科。其他学科都是考试一过,就没用了,唯有语文可以使人受用一生,不管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用到语文。
  上语文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多调动学生参与,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就不要越俎代庖。要像魏书生老师那样采取多种手段,开展多项语文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亲近大自然,厚实学生的生活积累。作文评卷也要研究、制定新的评价体系,站在学生的角度评价学生的作文,敢于给高分,作文要拉开差距。
  其次制定行之有效的写作计划。集中整个学校语文教师的经验、智慧,在充分讨论、实验的基础上制定一份可供学校采用的作文训练计划。计划要能体现出各个作文能力点,各种体裁,基本表达方式,基本写作方法等。从学生一入学起就严格按照计划训练,坚决摒弃到了作文课才临时去想写什么作文的无序现象。还要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次数,开展多种作文训练,提倡写日记。像快速滚动作文教学就是很好的例子:每个班分六个小组,每个组写一个单元,在一节课完成,然后各个组滚动批改,一一对应。下一回合,又可以滚动到下一单元。这样多样性就有了。
  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阅读。生活是写作的“源”,阅读是写作的“流”。“源”“流”畅通,作文的“泉水”才会滚滚而来。语文教师一定要鼓励、引导学生的课内外阅读。不要怕阅读占用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叶老说过,“语文课文无非是一批例子”。既是例子,我们就可以大胆取舍、调换,用新鲜的时文代替陈旧的课文。鼓励多读名著,多读时文,鼓励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写读书笔记,鼓励模仿写作。
  最后要唤起写作欲望。作文开始的讯号——作文题,是很重要的,它就像红绿灯作用于司机一样,能迅速引起大脑的反应。老文题会使学生厌烦,怪文题会使学生疑惑,生文题会使学生茫然,新颖而又切合他们实际的文题学生最喜欢。因而巧命题目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之一。叶圣陶先生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学生的积蓄不外乎生活的积蓄、书本知识的积蓄和感情的积蓄。文题命得好,就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诱其打开记忆的仓库,把自己看的、听的、说的、玩的都倾吐出来,有了这种写作愿望,才能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浮想联翩,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就会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命题,还要有针对性,要顾及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不一样,命题范围也应有区别。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发诸真情”是写作的真谛,所以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懂得他们争论的热点。他们害怕摸不着边际的议论文题,命题时就要注意难易适度,难度一大会产生厌烦心理,挫伤其积极性,扼杀写作欲望。所以要把握命题尺度,全面分析、有所侧重。为弥补课内命题的局限,我们还采取课外学生自由命题作文的方法,开放思想,要求学生写真、写实,因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学生乐意作,所以收效比较好。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作文,乐于作文,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作文,写出文通字顺、表达真情实感、充满情趣的习作来,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始终追求的一种作文教学的境界。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知道什么是学生所喜欢的、所乐于接受的,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怕作文、烦作文的心理,这样,你就会发觉学生的作文有了一些变化,并开始逐渐进入佳境。作文教学的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只有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出发,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才能走出“写作难”的困境,作文教学才会迎来硕果盈枝的金色秋天。
  参考文献:
  [1]廖锡娟 《论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教育科研2011年第12期
  [2]黄月琴 《学习并快乐着——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习作》 教育科研2011年总第77期
  作者单位:阜宁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肩负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健康心理的一代新人的重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到,班主任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增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才会使班级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谈到:“教师的世界,他的品德,他的生活态  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在提高自身素质的
期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分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尽量利用“大拇指”和“掌声”的魅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惩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只要掌握好罚的艺术,罚之有方,罚之有度,罚之有情,使用一些有效的惩罚又有何妨?“ 惩罚”应该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惩罚”也不等同于“暴力”。以下几种
期刊
随着中国奥运成功举办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体育社会化、商品化及体育走向市场的日益深化,体育在受到社会冲击的同时,也在冲击社会。在这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作为全民健身战略重点的学校体育,无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系统科学原理为指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已长久地根植于学校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想中。近年来,在认知科学、生态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等影响下,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为行为结果而教学的教师中心取向,到为认知建构而教学的学生中介取向,再发展到为情境性认知而教学的生态化取向”。   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在构建课堂教学生态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地理学习的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随着外语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形形色色的外语教学方法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论哪一种方法,其目的都在于创设适于外语教学的氛围,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依据教学大纲,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外语教学就是有效的外语教学,不论其形式如何。因此,只有充分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调动学生“学” 的热情,创设一个适于外语学习的氛围,才能实现有效的外语教学。  我们知道,人的能力有智力方面的因
期刊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内涵。然而时下,很多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奇迹。”可见,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先导,是快乐学习的前提。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反思,想
期刊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育在完成全面教育中的美育任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而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完成美育的任务上,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审美能力的培养,除了向学生传
期刊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掌握和应用化学科学,对于工农业生产、科技、能源、社会、环境及人类的生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我认为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  一、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术语特别是对于分子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符号模型的掌握和理解,大都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但如果
期刊
课堂提问影响教学的效果,课堂提问需精雕细琢,精心设计。好的设问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一、精问,激趣创境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精。教师要创造性处理和加工教材,对教学的内容做到取舍有度,在教材和学生空白点处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用红粉笔在黑板上写三个分数,并提出问题:可以用等号来连接这三个分数吗?学生感到很好奇,这三个分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教学的一大问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共勉。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个人认为高效课堂更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