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次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入学习情境中,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从而收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一些方法。
  一、激趣导入法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才会有保证。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数字与信息》一课时,我先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让同学们从身份证中找出生日期、出生地、性别等信息。这个导入贴近生活,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大大缩短了,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衔接导入法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任何新知识都是已有知识的发展和深化。之前所学内容为即将学习的内容作铺垫,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既是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又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发展点,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入手,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出新课内容。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我先带领学生复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提示学生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一,应该把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以这样的认识水平去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到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是表示有多少个十,这时积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掌握也较为牢固。
  三、悬念导入法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需要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告诉学生自己会“特异功能”,能够立刻说出任何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并请大家来验证。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我对他们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地做出正确判断。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非常想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此时,掌握新知识便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
  四、联系实际导入法
  数学是和人们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意识到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导入《多位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一组万以内数的读写练习。由于是已学知识,学生能快速、准确地读写。接着我出示:我国已有1 300 000 000人,陆地领土面积9 600 000平方千米……学生由于以往只接触到万以内的数,因而读不出来。我说:“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需要认识的数的范围往往是非常大的,只掌握万以内的数是不够的,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下多位数。”
  总之,课堂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把握好“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恰当地进行导入,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思维能力,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责 编 阿 宁)
其他文献
文化,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但文化究竟是什么,都包括哪些内容,恐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校文化也一样,说丰富就无所不包,从物质、制度、理念到行为等,似乎和学校相关的所有人和事,都承载着所谓的文化。但是,文化似乎又很“虚”,总感觉应该是游离于这些物质表象和载体之外的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不甚具体但大家又自觉遵守,说不明但大家又感觉存在的有约束力、有普遍价值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的前提  1.加强感情投入,激发学生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
学生小魏,长得白白净净,整天一副乐天派形象。他很聪明,学习成绩比较突出,也乐于助人,人缘儿不错。他是班长,班级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可谓班级骄子。这样优秀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  直到他的母亲泪水涟涟地找到学校,我们才在震惊中发现了小魏的另一面:在家从不做家务,衣服鞋子都非名牌不穿。某日母亲生病卧床没有准备早餐,小魏竟因此掐了母亲的脖子,从母亲口袋里搜出五十块钱后扬长而去。当时不在家的父亲知道这件事
学校文化建设归根结底要为学校发展服务。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是这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是这所学校师生发展的根本所在。学校文化只有发挥影响人、促进人的作用,才能产生学校文化力。产生了学校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说得简单一点,学校文化力应该是根植于师生生命中的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健康向上的,是体现真善美的。  如何使学校文化形成学校文化力呢?回顾近几年的办学经历,我有这样几点认识。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有幸在2012年通过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层层选拔,被派到英国伦敦中医孔子学院工作,成为一名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在这里工作的经历, 让我感觉充实、温馨、兴奋、自豪,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是我追逐的中国梦。  刚来到英国,就赶上了“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在英国博物馆隆重开幕。我作为学院代表,到现场负责接待、英文解说和剪彩工作。提前做好了关于中国篆刻
作为一名有20年教龄的教师,我觉得给学生幸福、快乐的课堂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为学生构建快乐的课堂生活,教师需要具备如下素质:一、爱心爱心是一名教师必备的素质。我们教师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