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要防范“唯就业教育观”的产生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v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10日,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的节目中,谈到了我国大学教育中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对接问题,以及大学生所学与日后就业的关系问题。有一位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学生,为了就业不得不参加许多实用技术培训,因此他觉得自己的大学教育似乎没有多大用处。这不禁让人深思:大学教育和就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讨论问题之前,对“大学教育”作一说明。在我国为期不长的现代教育史上,对大学、专业学院、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的命名还是比较慎重的,但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以前名分上的区别正在被逐渐打破;而且,人们也习惯于笼统地称中学之后的教育为高等教育或“大学”教育。但本文所谓的“大学”是从大学的精神和理念的层面来说的,指的就是大学(university)而非其他。可是,冠以“大学”之名并不像称呼名字那样简单。如果没有对大学理念的真正体悟和对大学之道的不懈追求,滥用“大学”之名则是对“大学”概念的消极解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既然一些教育机构被笼统地称作“大学”,那么它们就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大学精神,践行大学教育的理念。
  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几乎是通用的教育目标,虽然表述比较含糊,应该说也没有什么不妥。但这样的表述在有些人那里便生出了不同的理解,以致于现在有些大学极力迎合社会,拟设置或已经设置了像汽车营销、房地产、水产英语等名目繁多的专业。一句话,社会需要什么,大学教育就设置什么专业。这似乎反映了现代社会信息灵通、办事高效的特点,大学和社会之间的互动真可谓“迅速灵敏”。但如此匆忙上马一些“社会新需专业”,是否经过了慎重的考虑?虽然我们提倡终身学习,但一般大学教师的知识基础大都会有些略微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而且大学教育注重的应是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一些实用性极强的知识很难深入掌握,如果硬上一些社会实用性极强的专业,老师对所教没信心,学生对老师所教也不一定满意。
  大学教育有服务社会的功能,但“服务社会”应该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千万不可做庸俗的实用主义的理解。如果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理解,大学教育也应该是在最大范围内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如: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等。肖川教授认为:“学校,特别是大学,服务社会是其重要的职责。而服务社会不仅是给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智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大学要率先垂范,成为理性与公正的制度建设的典范,成为先进文化的体现者、创造者和传播者。”[1]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
其他文献
看到一位博主写了这么一件趣事:我和我外甥女每天早上都要涂脂抹粉。我上班早,她就会说:“你好漂亮啊,小姨。”她上班早,我就会夸:“你今天真好看啊,小女孩。”我们过得发自内心的和谐。  下面有人评论:我和我妈就是这样。上学的时候,她每天早上上班穿好衣服,都会问我好不好看。晚上,我俩还会去她的衣柜翻衣服,给她明天上班做搭配。  这些内容看得人心里甜甜的。哪个女人不爱美,不爱打扮?其实就等着你夸呢。  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而倍受关注。最初,我对学生的学习实施分组管理,从每组中选一位学习优秀的学生为小组长,主要负责检查、督促组员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向教师汇报检查结果及组员的学习情况,对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交由教师处理。尽管小组长检查时人人过堂,字字过目,汇报时分门别类地统计分析,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小组运作情况不良。更为严重的是,在班级中形
2009年春天,《中国教师》杂志杜开启了第一届“诗声校园”征文活动,伴随着时光矫健的步履,在火热的夏天,应征稿件开始纷至沓来。而今却未有料及,在原本10月31日截稿的日子之后,依然有一些热心的校园文友殷来佳作。让我们在感动之余,对这次征文活动也进行了一定的回顾和思索。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教师》杂志举办“诗声”校园征文活动,有自己的独特定位——从心灵上、情感上关注并展现校园生活申的两大人群,尤其
我从教已近20个年头。做一名教师,是我大学毕业时自主自觉的选择,这种自主自觉的选择包含着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某种肯定的评价。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重中之重的是师德。首先,应当对师德有深入的认识。孙中山先生曾经用知行关系来总结人类的发展史,他说:人类早期时代是不知而行的时代,到了文明时代是行而后知的时代,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则是知而后行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理论便不会有正确的行动。我想在师德问题上亦不例
为更好地了解80后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为全区教师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引导青年教师积极进取,促进他们快速成长,2009年10月至12月,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80后教师专业发展调研组(以下简称“调研组”)对全区“80后”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通过点面结合、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网络交流等方式开展,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为94.6%。在获取第一
近年来,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而在有关教师专业化的论述中,几乎都会提到一个所谓的事实,那就是“1955年召开的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率先研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则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做出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
大学毕业那会儿,我的心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理想,憧憬着自己如何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辉煌,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的确,刚到学校那阵子,我就这样心潮澎湃,激情万丈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但是,没过多久,我渐渐发现,身边的同事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富有激情,富有理想,富有追求。他们的生活是周而复始的单调,比如说,上班,备课,改作业,下班后的生活就是看电视,上网,聊QQ,玩游戏。周末的时候,出去耍耍,或者聚在一
一、引言    代课教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代课教师的养老保险体制的缺位,缺乏统一的管理政策和操作方案,以致各地在代课教师转正和清退的各个环节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少数地方政府忽略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使得部分离岗代课教师对地方政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公正感及不信任感。  可喜的是,许多地方已经在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长效机制,并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在更广泛的区域中,离岗
从日常实践与运作技术层面上来讲,教师上课应心有课标、胸有方法、手有教材、眼有学生,此是毋庸讳言的。但如从理论素养与专业锤炼的层面来讲,教师上课还应当关注、思考与追求些什么呢?综合教师课堂教学应然的基本要素,笔者以为教师上课还应当做到如下八个“有”。    一、有思想    此间的思想,不是指专业理论人士构建庞大的认知理论与系统的知识体系,而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有的独立的价值取向、职业品质、
2000年,国家取消对师范类毕业生包分配的政策后,全国各省市陆续推出教师招聘方案。2003年浙江省瑞安市规定,师范毕业生上岗前都要参加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考试,根据总成绩的优劣排序,准教师单向选择学校。该规定实施以来,社会反响不一。此举提高了行政效率,公平、公正、公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好校有名师,差校有差师的恶性循环。     一、准教师凭实力单向择校:瑞安市的改革实践    在计划经济时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