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进”工作的重要任务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pw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做好“三进”工作,实现从第二战场到第三战场的重大转移,要从五个方面确保进入,做到“五个相统一”。
  一是从时间上确保进入,做到过程和阶段相统一。“三进”首先在时间上要做到及时,第一时间学起来,这是确保进入的前提。“三进”是一个时间过程,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深入。这个过程分不同的阶段,由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到进教材,由进教材到进课堂,再到进头脑。还要充分考虑认识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认识。要结合“三进”不同阶段、不同学段的不同认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门课程教材编写和讲授之中,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科化、学理化,这既是过程也是阶段。推进“三进”,就是要在时间上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不断地深入学习、编修教材、讲好课程、武装头脑。
  二是在空间上确保进入,做到范围和状态相统一。课堂是一个阵地,也是一个枢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存在和实现形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就是要占领、珍惜、用好课堂主阵地。要充分利用哲学社会科学、理工农医等所有课程,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无遗漏。所有任课教师都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教学,站好讲台,用好教材,讲好每一堂课,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以理服人,让理论所到之处阳光普照。
  三是在方法上确保进入,做到作用和效果相统一。编修教材和课堂讲授,都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法和方法论体系,这是最大的方法。同时,针对不同授课对象和具体问题,要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系,把教材和教学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统一在课堂。不同方法有不同的作用,要根据不同课程和学科专业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
  方式方法,发挥综合作用,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逐步完成进头脑的任务。广大教师要从话语体系突破,靠感情连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使教材内容真正活起来。
  四是在工作上确保进入,做到使命和责任相统一。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工作。当前,教育战线的中心工作是把“三进”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紧密结合,真正融入各项工作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4种修订教材坚持有机融入的思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到4门课程内容之中。教材编好后,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肩负着完成“三进”的光荣历史使命。实现这个历史使命要有责任,责任要体现在工作中,体现在用好新教材、讲好每堂课上。
  五是在思想上确保进入,做到感情和行动相统一。“三进”要先进入广大干部和教师的思想中。只有进入思想、进入精神,才能完整准确科学地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理解、筹划、安排,政治上加强领导,教学上加强指导,思想上加强引导,质量上加强督导。广大干部和教师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怀有深厚的感情,要把这种深厚的感情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三进”的具体工作中,履行好所肩負的历史重任。知行合一、重在行动;“三进”工作重在行动、要在效果。
  推进“三进”工作,核心是解决立德树人,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广大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核心要义,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讲好课程,讲出质量、讲出水平,讲出各自的风采,不断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之所以成绩优秀,重要原因 之一,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新课
据Herald Sun报道,墨尔本维多利亚大学为了减少挂科和辍学率,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为今年的大一新生准备了一个崭新的“Block模式”!  众所周知,在澳洲留学,一学期要上4门课!然而,这次不同了! 维州大学将在新学年进行教学改革!运用“Block模式”,不是4门课一起上,而是1门1门的上!将上课时间完全错开!  这次改革首先会在维州大学试进行!注意!是维州大学(Victoria Univer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
多在我们政治课教学中,课前五分钟采用新闻发布与评说的方式,即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段新闻,也可以是社会某一现象或社会热点(为保证质量,教师可事前了解),讓学生通过简短的合作式讨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挖掘其意义,使自己的认识得到升华,从中获得启迪。这种方式如能长期坚持,会带来许多好处。  第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量。我校是地处偏僻的农村学校,走出去的机会少,加上家庭经济条件限制,除了书本上、电
之前有幸聆听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李维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他是心理方面的专家,当他谈论心理疾病强迫症的特征时,引起了笔者对当前“教育认识”特征的共鸣。  一、强迫症特征与当前教育认识的“强迫症”现象  强迫症与抑郁症一样,属于心理病中的绝症,强迫症的特征是“强迫行为 频率 仪式”。仪式即是诱发的环境或条件,频率就是该强迫行为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定的合理范围以上。换言之,某种强迫行为在一定的环境下,出现的次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们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寓教于“趣”,使学
教育部遴选又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与营地,将分年度予以资金支持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称,2018年将继续遴选命名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简称“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简称“营地”),并公布了基地与营地的推荐要求和流程。  就基地推荐条件而言,具备不同学段的、与学校教育内容衔接的研学实践课程是待遴选基地所需满足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待遴选机构提供的内容与服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着世界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国际化,也对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课题。我校地处的无锡新吴区,是一块对外开放新高地,其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愈发明朗,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呈现高密度态势,校园已成为与外界不断融合的文化圈,这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全新的视野。  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理解的态度和与人交往共处的能力,是未来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构建国际性、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汪广仁说:“兴趣是学生最要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前激趣导入法是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观察实践萌发兴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