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工笔花鸟画繁荣的原因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花鸟画最早源于唐朝的“折枝花”,宋人将“折枝花鸟”继承并发展,花鸟画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并达到历史上的高峰。宋代花鸟画是绽放在两宋画坛的一枝奇葩,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制构图精美奇巧,彰显了宋人穷理、格物致知的文化追求和自然严谨、意趣深远的审美特征;其精致入微的描绘体现了高度的技法成就;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宋代花鸟画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宋代绘画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与繁荣。本文从宋代工笔花鸟画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分别进行分析,试着探究工笔花鸟画艺术在宋代达到历史顶峰的原因。
  关键词:宋代工笔花鸟画 宫廷画院 意境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指花鸟画中形式语言表现较为工整细致的一个分支。它包括线描(又称双钩或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没骨画,亦包括一些兼工带写风格的花鸟画作品在内。
  花鸟画作为一个画种于唐代中期开始独立成科,到五代才走向成熟。至宋代,由于举国上下文质彬彬的文化氛围和皇族阶层的大力倡导,使我国的花鸟画艺术得以迅速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高峰,其中主要的成就是院体花鸟部分,即本文所说的工笔花鸟画。
  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宋代工笔花鸟画艺术的成就与宋代的历史背景是紧密相连的。
  
  一、社会政治背景
  
  宋代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时代,它是封建文化繁荣的一个高潮,但在军事上却软弱无力,一直处在外族攻击的阴影之下,它既具有大帝国的气度,又润泽着柔美的风韵。在此之前的隋唐、魏晋,以士为表率的社会各阶层追求的主要是外在行动的人生价值,文化意识上以辅佐政权或神权的“成教化,助人伦”为基点,在审美中推崇的也是庄严整肃、宏丽恣肆、华贵雍容,整体趋向于“壮美”的阳刚之气;而自两宋伊始,以士为表率的社会各阶层所慕求的是内在精神世界的感受与体验。在文化艺术上呈现的是欣赏愉悦、畅神内修的格致,文静典雅、平淡天真、萧散婉约的阴柔“秀丽”之气。
  这种明显的文化转折在绘画题材转变上十分明显。正因为山水、花鸟更适合静观和优美的表现方式,两宋在山水、花鸟画上所取得的成就,其以前及以后任何一个朝代都难以比拟。
  1、宋代宫廷画院建制的完善发展及画学的确立促使宫廷绘画的兴盛
  宋王朝建立后吸取前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为避免造成“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不利形式,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人割据及兵变,并实行崇文轻武的政策。为选拔官员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士庶俱可由科举入仕。因此,整个宋代便被染上了一层浓郁的文化气息。
  宋代的帝王对艺术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怀有更大的热情。建国之初就沿袭了五代旧制,在宫中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北宋初期的画院在建制上并不是很完善,直到太平兴国后政局开始稳定,统治者这时开始留意画院的建设。这时画院的建设总体上还是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机动性,没有严格的制度和人员编制,画院地点、创作活动都多有变动。到神宗时画院的编制开始有定员,职守有定额,定额的增减有审核。徽宗赵佶时期为了充实画院还设立了“画学”,引入科举制度选拔培养绘画人才。“画学”始建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六月,“画学”有点类似现在的国家美术学院,画学和画院通过考试录用或升迁人才,考试的标准要求画手不仅要具备绘画的功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画学生在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考核之后,一部分优异者从此获得了机遇,被送入画院。因此,宣和画院画家的人数之多、绘画水平之高,可以说空前绝后。
  2、宗室画家对推动宫廷绘画繁荣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历代宫廷绘画和宫廷画院的兴盛与否与帝王的喜好有着脱不掉的干系,可以说贵族的绘画及喜好决定着整个宫廷绘画的状态。唐代之前,虽然爱好绘画的帝王大有人在,但其大都是出于政治目的,宫廷绘画的基本格调是教化色彩,而两宋的帝王则基本是出于艺术目的。宋代统治者在提倡绘画方面的身体力行,对推动整个画坛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整个宋代,皇族的绘画兴趣和绘画天分堪称一绝,不但出现了许多有成就的宗室画家,而且大多数帝王都是绘画好手。其中,又以北宋后期的帝王宗室画家人数最多,成就最高,与宫廷画院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尤其是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更是“艺级于神”。在他的直接关注和统领下,北宋后期宫廷画院达到了全面繁荣。
  赵佶工书擅画,亦能作诗填词。在绘画方面,能画人物、山水,花竹翎毛尤为专精。赵佶作为当朝皇帝,是极力享受荣华富贵、纵情奢侈的人,对于精工富丽的黄派风格有着根深蒂固的爱好。同时,他又处在文人画蔚然兴起之后,受到时代风气的熏染,审美情趣中因此自然透射出浓郁的文人气质。赵佶在绘画史上的贡献,除了创作外,对于画家和画院的建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赵佶对于画学和画院的建制,开创了宫廷绘画创作纤巧工致、典雅绮丽的新风貌。这一风貌具体可以概括为生活的真实性、诗意的含蓄性及法度的严谨性,特别以花鸟画最为明显,画史上称之为“宣和体”。《杏花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祥龙图》《瑞鹤图》等,属于典型的“宣和体”画风,艺术性颇高,足以代表传统工笔设色花鸟画的最高水平。这些由于都是对景写生之作,画家又有高超的写实造型能力,对于形象的刻画逼真几乎达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同时,又生动自然、略无拘板,体现了高度的生活真实性。然而反映在具体的描绘中,又绝不是对生活的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了诗意的提炼,显得清丽、婉约又耐人寻味。
  3、宋画家地位和待遇的提高激发画家的创作热情
  宋政权是在五代十国割据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的,但是又不能仅以武力来完成对割据势力的兼并,而是需要辅之以收买政策。因此宋初对被征服各国的文人士大夫尽量采取了怀柔政策,封以高官,赏以厚禄。这种政策同样用在了对待画院的画家身上,并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宋朝官服的颜色是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绿。黄居寀由西蜀画院进入宋画院授翰林待诏,曾得到“赐紫”的待遇。高克明在仁宗初年“尝诏入便殿命画图壁”称旨,也得到了皇帝的“赐紫”。关于宋代画院画家的政治地位和待遇,在画院的授官上更能得到明显反映,宋初时画家授官的寥寥无几,徽宗时授职的增多,画院画家不但授朝官,而且还参与政治、军事、外交等重要活动。到了南宋时期,画院画家出任朝官的现象更为普遍。从整体上看,由于政治的不稳定宋代在对待画院画家的待遇并不是历代最高的,但是由于宋代画院画家的来源大多是民间画工出身的画家,他们一旦进入皇家画院,阶级地位随之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应划
  入、至少接近文人士大夫阶层,这无疑对画师有着激励作用。
  
  二、社会文化背景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又提供了繁荣文化的条件。宋代厚待文人,前代不甚重视的技艺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最终出现了“文昌盛世”的局面。这种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宋人于花鸟画中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宋画讲“理”“法”的学术、文学背景,宋词的艺术氛围为工笔花鸟画大发展提供了时空环境。
  理学家们以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思想克服道、释的虚无消极,又以道、释的超脱旷达克服儒家某些方面的偏执与僵化。理学既影响了诗论,也影响了画理。邵雍提出了“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的命题;苏轼在《超然台记》里留下了“作诗观物”论的影响,他在题赵昌黄葵花云:“晨妆与午醉,真态合阴阳,君看此花枝,中有风露香”,形、神、理兼备;北宋末年的董逌也着力于恰当处理形与理的关系,论画,讲“见理”“求理”“索于理不索于形似”。理学及宋代进步哲学思想,广泛深入地影响着宋代画家的绘画理念和创作实践,另一方面,也给绘画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产生了著名论著,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宋理学合儒、道、释三教为一体,涵盖了三方面的人文精神,使儒家的道德美感和禅道的精神境界美感得以统一,绘画也因此得到理论依据。
  宋代的绘画,大多数都受宋代理学的影响,重视对物的细致入微地观察,重视“形似”与“格法”。这种格物致知而尽性知穷地理解事物的方法,使得这一早已有之的概念在宋代真正发扬光大,并成为世人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普遍行为规范。相传宋徽宗“以物观物”,细致入微,能辨四时朝暮花蕊之别,知孔雀登高先抬哪条腿,这种师法自然追求细节真实的风气,反映在作品上,就形成了宋代花鸟画特有的工细巧整、富丽雅致的审美特征。
  2、绘画理论的发展对绘画的影响
  宋代和宋之前的画论对宋代工笔花鸟画发展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郭若虚提出“气韵非师”,认为最赏心悦目的是“神之又神”,批评当时缺乏生气的作品,他主张人品与画品统一:“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郭若虚认为“夫画犹书也”,也应该“本自心源,想成形迹”“得自天机,出于灵府”“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绢褚”等等。这些审美观点对宋代工笔花鸟画形式语言特征的不同方面都有一定影响。
  宋人论画,言及“法”者甚多。刘道醇《宋朝名画评》论“识画之诀”的“明六要”“审六长”。《宣和画谱》虽是着录画家、作品之书,但所涉“十门”,包罗宏富,也涉及“法”。而前于黄庭坚的郭熙《林泉高致》、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都是体大思想之作,其中不乏技法理论,且颇为精到。这都说明了宋人对事物和自然现象入微的观察,影响着宋代画家的绘画理念和创作实践,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3、宋词往往是通过花鸟、风月声色的细细观取来阐发内心深处的心绪,更有莺愁燕苦、惜春伤秋、花开花落离情别意的比兴咏叹。即使是词境豪放雄壮的苏轼也有“秾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里似束。”的诗句。心境意绪的复杂、细腻,暗渡于花鸟生命中。宋词的长短句,既是抒发心绪的需要,更是根据曲牌、配合管弦的音阶和舞蹈的节奏用来让教坊的乐工唱的,这唱的感染力比文学的词更强。词的感人之处,就是展开对花鸟艺术的意境:“春雨细,开尽一番桃李。柳暗曲栏花满地,日高人睡起。绿浸小池春水,沙暖鸳鸯双戏。”绵绵之情,隐隐之境,词中形象越是小如寒蝉流萤,越易将自己的心绪比喻得贴切,在空旷无垠的宇宙背景中,这些小生命是那么容易转瞬即逝,如人的生命之无常,而生无限之感慨。景难留、声易逝,唯有画可长存,每首词都是一幅理想意境的花鸟画。文贵曲尽之处,也就需要用视觉直观的画来表达,使一种无尽的意永远联想无穷。
  任何一个时代的绘画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由时代绘画的发展规律以及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决定的。文中从多方面分析了工笔花鸟画艺术在宋代达到历史顶峰的原因,目的只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难免挂一漏万,望读者专家指正。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河北省地处中华腹地,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河北民间艺术。各种地方戏曲、民间曲艺、工艺美术等历史绵长、文化醇厚、熠熠生辉。但是,长期以来,河北民间艺术的生命活力、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彰显和实现,对河北民间艺术的理论探究、实践开掘、现代意义的观照还显薄弱。在这种境域下,由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杨文会教授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河北民间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期刊
河北省地处华北,外绕渤海,内环京津,北依燕山,南眺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就是在这里征战,双方部落统一而后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河北在战国时期是燕国和赵国的领地,因此称其为燕赵大地。河北人杰地灵,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全国经济文化最为繁荣发达的地区,也必然成为兵家相争和建都之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河北还曾陆续建立过一些诸侯国,遗留下许多珍贵的文
期刊
摘要:电视频道的版权页不仅可以帮频道树立品牌形象,更成为了传播频道品牌的意识和举措最有效的手段,维护了频道品牌的知识产权,防止竞争对手的仿冒、“克隆”。但是传统的版权页的设置,已经使部分观众产生“抗体”,怎样改变和设计才能使频道品牌在信息过剩的今天突围而出、强化识别呢?  关键词:频道版权页    电视频道的版权页,顾名思义,是标明频道品牌和下属节目版权的动态或者静态的电视画面。下面我们分开几点来
期刊
最近在工作闲暇之时,翻阅浏览了杨文会先生主编的《河北民间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并从中选了两本与我从事的陶瓷专业相关的书,认真阅读后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之后又开始进一步阅读其他几本书。读后,我感到这套书的出版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套书的各个分册所研究的选题都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都是具有丰富深厚文化底蕴的,值得下功夫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自2006年5月国务院公
期刊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学和文化创作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也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作为一名社会文化工作者,就必须要进一步强化资
期刊
《幻想交响曲》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管弦乐大师柏辽兹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中,柏辽兹是一位大胆革新的人物,他的创作手段是新颖的,音乐视觉是独特的。他开辟了标题交响乐的新天地,使交响乐具有文学般的戏剧性和描绘性。固定乐思的运用和管弦乐法的创立,使他被誉为浪漫主义标题交响乐的光辉旗手。  《幻想交响曲》创作于1830年,这部作品描绘了柏辽兹爱情生活的一个片段,也是作者失恋后创作的一部作品。在思
期刊
摘要:在美术专业的电脑软件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软件设计理论知识和掌握软件技能的实操技巧,使学生能独立利用电脑完成后续相关的设计课程,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本文站在学生角度上,以自己的教学案例去回顾学生学习软件的过程。  关键词:引导 项目教学 原创 两手硬 实操    下面结合本人在设计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灵活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对学生学习
期刊
摘 要:随着国际化背景下对设计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越来越不适应现今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艺术设计教育一直强调技能与教学成果训练,而对于多元文化教学的重视不足。本文拟在对过往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以艺术设计不同阶段的主干课程教学为研究基础,分析研究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入多元文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性问题之思路,并最终期望以这些应用性问题为指导,反思多元文化教学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及潜
期刊
浙江省遂昌县北部白马山麓的桃溪流域(今应村乡和高坪乡),古时是遂昌的茶叶主产地,生产的桃溪茶名闻遐迩。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在任遂昌知县时,于《竹院烹茶》(也有称《竹屿烹茶》)诗中写道:“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伴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在桃溪流域,民间流传着传统的茶灯表演。茶灯主要演员有茶公、茶婆和手擎花篮形彩灯的姑娘们,以载歌载舞地表演茶叶生产和生
期刊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寿光《月宫图》对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反映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鲜明的主题,美丽的画面,朴实的歌词,和愈来愈丰厚的文化积淀,这一民族民间的艺术奇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发挥其更大的艺术作用。  关键词:寿光 文化遗产 《月宫图》    山东寿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利形胜,名人荟萃,兼受渔盐之利,历为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