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解分数应用题的几点感受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feng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数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个难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弄清实际数量与分率的含义
  这类题目在叙述一个数学情境的过程中,是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叙述数据的,如30千米,0.5千克等等,这都是实际数量;而1/5 、20%等则是分率。前者比较具体,容易接受,而后者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从表面上区分,实际数量带有单位,而分率则没有。从内涵上区分,实际数量是一个“独立体”,一个数据就能简单明了地表明数量的多少;而分率则还要涉及一个整体“1”的问题,也就是说必须弄清是占哪个整体“1”的分率。如 “今年比去年增产1/5”,其中1/5的含义是:把去年的产量看作整体“1”,而增产的部分相当于这个整体“1”的1/5。就是说,在讲某个分率的意义之前,必须弄清它是相对于哪个整体“1”来说的。
  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两题,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1.一堆煤重10吨,烧了1/5吨,还剩多少吨?
  2.一堆煤重10吨,烧了1/5,还剩多少吨?
  二、弄清分率与实际数量的对应关系
  上文已经说过,数量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表示,即用实际数量表示和用分率表示。每一个数量都可以用这两种层面来表示。而解分数应用题,需要把用两种不同表示方法表示的同一数据对应起来,它们之间对应而且必须对应。弄清这种对应关系对解分数应用题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这种训练,使学生习得这种能力。以上题为例,说明训练的方法。(设计表格)
  请同学们读题目,完成下表。
  题目:一堆煤重10吨,烧了1/5,还剩多少吨?
  ■
  当然,这里只是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阐述方法,经过多次训练,学生自然就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这种对应关系。学生有了这种能力之后,即使遇到复杂的问题也不至于不知所措,而能冷静分析,镇定应对。
  三、整体“1”的转换
  一道分数应用题,如果明确了实际数量,再知道它所对应的分率,利用“已知量÷对应分率=整体‘1’的量”就能求出整体“1”的量。这是一个总体思路。所以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就在于找出题中的已知量以及它所对应的分率。分数应用题难就难在这一点上:题中整体“1”的量未知,而已知的量与所给的分率又不对应。这时候往往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转换整体“1”,从而找到突破口使问题获解。先看一个准备题。
  根据下面的句子完成填空。
  男同学占女同学的5/6。
  (1)这里把 女同学的人数 看作整体“1”,男同学人数 占这个整体“1”的5/6。
  (2)女同学占男同学的 6/5 ,计算方法是:女同学÷男同学:1÷5/6=6/5
  (3)男同学占学生总数的 5/11 ,计算方法是: 男同学÷学生总数:5/6÷(1+5/6)=5/11
  (4)女同学占学生总数的 6/11 ,计算方法是:女同学÷学生总数:1÷(1+5/6)=6/11
  (5)学生总数占女同学的 11/6 ,计算方法是:学生总数÷女同学数:(1+5/6)÷1=11/6
  (6)学生总数占男同学的 11/5 ,计算方法是:学生总数÷男同学数:(1+5/6)÷5/6=11/5
  这个准备题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整体“1”的转换。学生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分数应用题了。请看下面的例题。
  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10,再加入10克糖后,糖占糖水的2/11,原来糖水有多少千克?
  分析:“糖占糖水的1/10”“糖占糖水的2/11”,这两句中的分率不是相对于同一个整体“1” 的,不方便解题,要考虑转换。这道题中,始终未变的是水的量,因此考虑用水的量来做整体“1”。再结合题目中的实际数量“10克”指的是糖的量,将上两句变成“糖占水的1/9” 和“糖占水的2/9”。在同一个整体“1”下,我们看到,糖的分率增加了2/9-1/9=1/9,而“10克”这个实际数量也是糖的增加量,两者正好对应,所以列式为:10÷1/9=90(克)。注意,这个式子求出的是整体“1”的量,也就是水的量为90克。再根据这个量,就可以求出原来糖水有多少千克了。
  这里以一道题说明了转换整体“1”的使用方法,也让我们感觉到这一方法的价值。
  解分数应用题是锻炼学生思维的好方法,而本文只是笔者的一点浅显的体会。解题的妙招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责编 高伟)
其他文献
1 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近几年电工专用设备的发展进程中归纳起来大体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低水平重复生产,生产集中度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生产,如硅钢片纵剪生产线全国
期刊
“减负增效”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教师永恒追求的“数学梦”.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主题需要与时俱进,从思想到方法,从创新到技巧等,全新地诠释师生共同的“数学梦”.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那么,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就在于弄明白中学语文课堂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效益。在我看来,效益首先不能与分数划上等号。分数是“应试”时代衡量课堂效益的硬性指标、唯一标准,但它的弊端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了。但是由于评价机制的改革速度远没有课堂教学改革来得快,所以分数在不少地方仍然是评价课堂效益的重要标准。如此一来,效益就很可能与分数划上
语文也是人文,是以语文育智教育为主,渗透德育、美育功能,以培育人为目的的学科。由于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就决定了语文教育不能一味地机械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还要关注人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成绩,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练习,并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陷入了题海之中,但最终的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学生对此非常迷惑,这时语文教师会教导学生:语文学习重在平时,非一日之功;重在基础,不能一
<正>我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麓,是革命老区。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山地占70%,矿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国内少有的资源大县。全县可利用的矿产资源有26种,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特别是矿产资源中的非金属矿产,以量大质优享誉全国。如,石灰
摘要: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难攻的堡垒。汉语拼音形状抽象,读音易混淆,学生一时很难适应,从而导致了许多有智力障碍的特殊学生对拼音学习缺乏兴趣,一见拼音就头痛。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激发兴趣入手,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发动家长进行配合辅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喜欢汉语拼音,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拼音。  关键词:特殊孩子 汉语拼音 兴趣 内容 手段  让智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