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zhixiangxiaz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媒体教学必将在政治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以其快捷的信息组织方式、存储方式,使政治课堂既生动又直观,从而改进了政治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只有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激起学生脑海里的涟漪,进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习信心。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时,我利用超级解霸播放了一曲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MTV的画面真实传神,充分体现了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我不能随波逐流,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再加上扣人心弦的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渲染了课堂气氛,感染了学生情绪,使学生亲临其境,亲体其情。再經过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
  又如,在讲述联合国作用时,我在课件中选用了一幅图片,图片中的人物是2004年4月我国派往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长初庆华。当介绍他是原抚顺雷锋团团长及工程大队在利比里亚冒着生命危险处理氯气泄漏事故时,同学们不由得鼓起掌来,一种家乡自豪感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多媒体节时、高效、容量大等功能
  政治课的特点之一是时事性很强。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大量的资料或板书内容,例如介绍一些政治课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或应用,补充一些例题和练习题,对学生思维的引导,等等。而在课堂上,如果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或板书,则消耗了宝贵的时间,如口头说明,往往会词不达意,利用录像等媒体工具,又资料有限。采用课件的动态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或投影制作问题,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制作幻灯或板书,节省大量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把政治知识形象化,变枯燥为生动有趣
  思想政治课教材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很抽象,如果只单纯地靠讲述和文字表达,就会让学生觉得十分枯燥抽象,理解起来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学生吸引力不强。有许多概念、原理,由于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使得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果我们通过多媒体把这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观察和体验到的内容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表现出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配上教师简练语言的讲解,给予学生多重感官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有意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加深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将事物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提高教师讲解的可信度。例如我在讲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时,制作了一个课件。播放一段关于张家港两个文明的录像,引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播放“走进新时代”(师生跟着一起唱,气氛很好),分析歌词所包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进行现代化教育。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从远古到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如亲眼目睹,化难为易,化远为近,更加形象化,这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制作“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课件时,从网上找了两个典型人物,第一个是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图),介绍他获得的一系列称号及他能得到这么多称号的原因,第二个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强调他为中国及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他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然后让学生分析两位人物各突出了他们的什么贡献?由此归纳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得出本课的中心观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如此设计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进行了时事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达到了教学目标。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信息传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深记忆、提高效率有重要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视觉能记忆25%,两者同时使用能记忆65%,而且视听结合可获得最佳的知识保持力。教师把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演示,使学生边听边看,有助于学生的记忆理解。无数的教学实践已证明了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优势,尤其是像政治学科这样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多媒体工具的引入使得这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多媒体工具,可有效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教师不但要敢于尝试多媒体教学,还要善于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艺术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绘画技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还能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健康的人。怎么才能上好艺术课,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渴望,是许许多多艺术教师长期探索的课题。教学实践证明,在艺术课中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营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艺术教学向一个与日俱增的更科学的方向发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现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学科覆盖面广,发展更新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人专科计算机教育呈现出与以前不甚相同的特点。如何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成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加强成人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认识成人计算机培训的特点  成人计算机培训学员来自社会的各行各
在过去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获得共计88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其中在游泳方面出现突破性进步。中华民族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屹立于世界民主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又该如何运
摘 要: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政治课堂发生了可喜变化。从形式上看,课堂上常常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政治课堂已经走入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目前的政治课堂教学发现: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致使课堂中出现虚假繁荣。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设计 现象 本质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政治教师围绕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课堂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而是要建立起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
摘 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农村中学生由于基础与条件的限制,在掌握信息技术方面有所欠缺。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能够体会成就感,是促使学生自我认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电脑兴趣的好方法,同时为信息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学习目的 成就感 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
摘 要: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本文旨在探讨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教学有效性与课堂高效性的影响。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問题探究式 教学策略  政治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特殊性课程,其既具有其他学科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即强调思想政治的教育性质,也就是德育教育。高中政治教学应紧密联系青少年的身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科目都在不断进行革新。高中历史是一门特殊学科,它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如何在新的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有创新才有进步,一味地踩着过去的步伐是永远都突破不了以前的教学成绩的,历史文化的精髓也将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创新教学 创设情境 以史为鉴 教学模式  创新是一个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面对新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理念,处在教改第一线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角色呢?这是广大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活跃课堂氛围  法国作家雨果说:“微笑,就是阳光,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在学生心中,教师的微笑有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