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课程的德育内容与方法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其中确实很难看出德育的内容。但音乐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三维目标的排序中位于第一位,且具体描述中,非常明确地概括出音乐学科的德育研究范畴,包括: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陶冶高尚情操、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第一,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穆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音乐学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相关音乐作品,如体现友情的《友谊地久天长》、体现师生情的《飞来的花瓣》等,教会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通过相关音乐作品,如体现家乡情的《新疆好》、体现民族情的《龙的传人》等,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
  第二,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终身学习的愿望的树立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培养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二是培养学习音乐的直接兴趣。
  其中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要由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过渡:低段教學时,由生活经验入手,通过间接兴趣进入音乐的学习。随着音乐知识技能的积累,逐步通过音乐的直接兴趣进入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
  第三,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高尚情操的陶冶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种类的音乐美来实现。具体地说,一是引导学生感受阳刚美与阴柔美,二是引导学生感受朴素美与华丽美,三是引导学生感受高雅美与俚俗美,四是引导学生感受基本美与辅助美。
  例如,在欣赏课《妈妈教我一首歌》中,教师通过对《妈妈教我一首歌》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两首歌曲在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两首歌曲所具有的阳刚美与阴柔美,进而明确创作者如何将两首歌曲巧妙融合完成作品的创作,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
  第四,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从内容入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音乐作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
  集体主义教育主要从形式入手,通过合唱、合奏等以协作关系为基础的表现性音乐实践活动,在追求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和谐、音量的均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五,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二是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借助相关音乐作品,在感受、欣赏、表现的过程中,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培养兴趣。
其他文献
日坛小学在“过中国节,育民族情”系列活动中隆重揭晓了中国传统节日代言人——“节娃”乐乐的形象标识。这一代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中国元素和中国精神、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可爱的“节娃”形象,一经发布就受到师生和家长的喜爱,成为“过中国节,育民族情”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又一里程碑式的经典创意。学校在“节娃”的引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节娃”创意实践的探究过程中,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培养民族情。  
1.新方法诠释科学督导新理念  结合海淀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态势与需求,海淀区督导室着手研发“发展性督导”的海淀模式,在督导的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关注督导过程、关注学校常态(挂牌督学经常性督导结果得以运用)、关注学校内控、关注学校发展增量、关注社会评价、关注资源统筹和开放办学等,力求与时俱进,在督导工作中体现新理念、新要求。  2.新力量引导专业化提升  海淀区教育督导室创新性地建立学科督导机制,责任
2015年10月,北京市启动实施了初中生学农实践活动,让城区初中学生到郊区学农基地接受为期一周的劳动教育。这项旨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学生实践活动,被纳入全市教育综合改革重点实施项目,由市教委统筹推动实施。这项改革项目的设计,特别强调要把学生放在教育改革的正中央。市教委将它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全面育人和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作为深入落实北京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大中小学教育有机衔接,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育英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体的学校。这是学校的特色,开展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的改革实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2年3月,学校召开了“育英学校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建設与育人模式”研讨会,明确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发
民主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其核心内涵是平等和集中民意。民主之于教育,是人类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重要内涵首先是教育平等,实现人人有权接受教育;其次是实现了教育内容的民主,更多的适合儿童成长规律的知识和优秀文化成为教育的内容;此外,教育活动的民主,促进了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变革,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得到发展。学校教育是教育民主的最终实现场所。因此,学校治理和学校教育的民主程度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对教师来说,要当好先生,先当好学生。于此,我有四点体会。  1.向专家学习  优秀的专家都是某一领域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集大成者。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旨在告诉读者,他所“观察、记录的”是“教师们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的挑战”,并提出了创造“学习共同体”的要点,提出了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
尹强老师和杨志刚老师的最后一课都很特别。  尹强老师的最后一课是“甜甜”的——他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根棒棒糖,上课时大家嘴里都含着棒棒糖。  “让他们感觉高中三年语文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甜甜的。”这是尹老师说出来的愿望,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害怕感情波动,吃着糖上课,“甜甜的,避免流泪”。这个原因,他不好意思对学生说。  尹老师“最后一课”的内容也走“甜美”路线。他梳理了过去三年中那些“甜蜜”的点,如
如何搞好班级评价,为班级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五角星、大苹果、小红花……花样翻新,然而保鲜期并不长,学生的新鲜感一过就失效,怎样让班级的奖励别具一格、吸引学生?我们推出了鲜活的评价方法,收到了显著效果。  教师发现学生喜欢收集卡片,于是结合“水滴四班”的班级“水”文化,设计了四种小奖票和表扬信。四种小奖票上都有可爱的小水滴卡通形象和颁奖关键词。奖票就放在讲台上,各科教师都可以使用。印有“水滴石穿”字样
怀柔区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中,实施科学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学校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  创新督导机制,依法督导  1.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实施督导规范管理  在怀柔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教育督导室组织全体责任督学认真学习国家督导办和市教育督导室有关挂牌督导的文件和区
目前国际上关于21世纪素养的研究普遍认为,21世纪素养分为三大类,一是学习与创新素养,二是数字化素养,三是职业和生活技能。因此,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现实选择。  构建创新教育体系  面对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和风起云涌的“创客运动”,十二中以“创新驱动,实践育人”为科技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构建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理论学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