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针灸干预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w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脑缺血缺氧后发生的一系列缺血性级联反应是导致脑损害的重要原因,其中炎症反应又是导致脑细胞损伤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脑缺血炎症反应的主要机制:主要是脑缺血后被激活的炎性细胞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等,它们相互作用促进炎性细胞被进一步激活,引起炎性级联反应;募集的中性粒细胞产生无复流现象,阻碍脑血流恢复完全;炎性细胞释放毒性代谢产物、氧自由基等加重脑损伤。近年来,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不断发现有些药物能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而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及炎性介质的表达三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提出通过药物等措施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对保护脑组织、减轻脑组织损伤,可能有效。中医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提纯制剂及中医针灸疗法等全方位治疗, 以其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整体调节的特点,在脑缺血后神经保护方面发挥着特殊优势。本文从中药复方、中成药、中药提取物及有效成分、中药制剂、针灸等多方面阐述了中药、针灸对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脑缺血;炎症反应;抑制作用;中药;针灸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47-01
  近年研究发现[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机制是一种多环节、多因素、多途径损伤的级联反应,与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NO的大量合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细胞内钙超载、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
  其中炎症反应作为缺血后脑损伤病理机制的重要一环节历来为学者所关注,中药、针灸对其干预作用也在不断地深入研究。
  1 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主要机制
  炎症反应是缺血后脑损伤的重要机制。正常大脑中,血脑屏障可以抑制炎症应答和阻碍炎症细胞的浸润,但脑缺血后,血脑屏障被破坏,存在于血管系统的促炎性因子开始表达[2]。脑缺血早期,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开始浸润,并在粘附分子介导下,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聚集,随后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基底膜损害,诱发血管源性水肿[3]。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可机械性堵塞微循环通道,阻碍再灌注后的脑血流恢复完全,进一步损伤组织,被称为无复流现象。白细胞可穿过血管壁进入脑实质,释放大量的毒性氧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等,破坏幸存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加重神经组织损伤。炎性细胞产生的大量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L)、是肿瘤坏死因子-a(TNF- α)等及其代谢产物、氧自由基相互作用,促进炎性细胞进一步被激活,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加重脑损伤。
  2 中药、针灸对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近些年,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不断发现有些中药及针灸能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而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及抑制炎性介质的表达三方面。现就近5年来中药、针灸对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1 中药复方研究
  宋秋英等[4]研究发现给予大鼠逐痰通络汤3天后,其缺血脑组织中的COX-2的表达减少,从而抑制其炎症反应,起到抗神经毒性作用。赵见文等[5] 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细胞因子 TNF -α、IL -6 的产生,拮抗 TNF-α、IL -6 引发的一系列损伤,以减轻其神经毒性。胡建鹏等[6]制造气虚血瘀证模型鼠,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络欣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胶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对胶质细胞TNF-α、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证明,脑络欣通在再灌注后期可以抑制胶质细胞增生,并可以降低胶质细胞TNF-α、c-Myc蛋白的表达,抑制炎性级联反应。赵燕玲等[7] 预给予大鼠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7天后进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发现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可降低脑组织MPO活性,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并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同时补阳还五汤的作用明显优于其拆方,说明方中中药配伍具有协同作用。王聪敏等[8] 观察救逆通瘀汤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治疗效果,发现中药干预治疗组患者复苏后24h至7d,各个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液CRP、IL-8, IL-6浓度均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从而改善复苏后患者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继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提高生存率。雷跃等[9]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清化消瘀方能促进PPARγ的表达,下调Leptin、TNF-α、PAI-1、IL-6、IL-6mRNA的表达,降低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F-κBp65、ICAM-1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等治疗作用。胡建鹏等[10] 比较三种中药复方(益气活血汤、镇肝息风汤、星蒌承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种中药复方均可以通过降低ICAM-1和NF-κB蛋白表达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2.2 中成药研究
  王宝亮[11]等制造痰瘀阻络证模型鼠,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中风皂贝化痰胶囊高、中、低剂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 -1) 的表達情况,结果发现,中风皂贝化痰胶囊明显下调大鼠脑缺血后ICAM -1 的表达,尤以高剂量组下调最显著,从而抑制了脑组织微血管内中性粒细胞附壁、聚集,进而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脑损伤,改善脑功能。王征等[12]研究表明脑脉泰可显著下调MCAO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升高的ICAM-1、TNF-α、IL-1β、NF-κB蛋白的表达,降低脑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阻断炎性级联反应,起到脑保护作用。朱青等[13]观察比较通塞脉片、通心络胶囊、步长脑心通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血塞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治疗作用的差异,发现5 种中成药均可抑制 NF-κB 的表达,其中通塞脉片组、通心络胶囊组、步长脑心通胶囊组和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大鼠血清 IL-6 的量显著降低,血塞通胶囊和步长脑心通胶囊组 CRP 的量显著降低,故5 种中成药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姜淑华等[14] 采用芪参还五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其能降低患者血液中IL-6、IL-8 的浓度,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孙萍等[15] 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ACI患者30例,检测其空腹静脉血中sICAM-1及GMP-140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从而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减少缺血后脑组织神经元的损害程度。   2.3 中药提取物及有效成分研究
  肖志兵等[16]研究发现给予大鼠归苓片(FBD)预处理后可保持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特征酶MPO活性,抑制iNOS或NOS以及COX-2活性,进而减少NO与PGE2生成,从而发挥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刘金林等[17]预给予大鼠无患子皂苷1周后,实行缺血再灌注手术,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 IL-1β、TNF-α、ICAM-1 含量显著降低,IL-6 含量上升,脑梗死率明显降低。陆将等[18]研究发现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川芎嗪可增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抗炎细胞因子IL-6的含量,从而降低脑组织MPO活性,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起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
  2.4 中药注射液研究
  任晶晶等[19]用丹红注射液(丹参、红花等提取物)治疗ACI患者34例,通过检测血液的方式,观察发现治疗组血浆 IL-6和 TNF-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丹红注射液可早期通过抑制 ACI 后细胞因子的反应,降低IL-6和 TNF-α等因子对脑的毒性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朱晓磊等[20]研究发现精制清开灵及其各组分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大鼠脑缺血后半暗带 eNOS 的表达,从而起到阻抑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2.5 针灸研究
  张红星等[21]观察头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结果表明头针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的浸润,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TNF-α和IL-1β的表达,增强IL-10的表达。同时,周利[22]等发现头针可降低大鼠损伤脑组织中NF-κB、COX-2的表达,从而减缓免疫炎性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徐虹等[23]发现针刺大鼠百会穴、足三里穴治疗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区炎性反应,降低大鼠缺血侧脑基底核区微毛细血管ICAM-1表达水平,同时可通过上调损伤-修复网络功能,促进梗死区神经功能的恢复。朱肖菊等[24]通过电项针与电体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治疗,发现与体针比较,电项针疗法可以下调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 蛋白及其 mRNA 的表达,从而达到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目的。孔立红等[25]将胶原川芎嗪缓释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大鼠进行大椎穴和双侧内关穴穴位埋药,发现此方法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海马组织TNF-α的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继发的脑神经元损伤。
  3 小结与展望
  脑缺血启动一系列炎症反应,加重缺血性损伤,导致神经系统病变,因此干预炎症反应是较有效的治疗途径。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明,中药及针灸对这一环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积极探讨、开发中医药的抗炎作用将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尚须注意的是,在动物实验研究设计中,研究和观察的方法要更贴近临床,使基础实验更严谨。药物的观察指标中,仅靠观察其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等客观指标的改变而推断其有保护神经元作用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功能性反应,功能的改善更有临床应用价值。脑缺血炎症级联反应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中医、针灸应发挥其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整体调节的优势,多管齐下,抑制炎症反应中多个病理环节,更有效抑制炎症发生,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同时还应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从基础与临床两方面研究,阐明中医药在脑缺血后炎症级联反应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促进脑缺血恢复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任金生. 急性脑梗死脑损害的病理机制和中西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 13( 5) : 14- 6.
  [2] DANTON,GARY H. PhD.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after ischemia and storke.[J]. Journal of Neuropathology & Experimental Neurology. 2003, 62(2): 127-136.
  [3] Gong C,Qin Z,Betz AL,et al. 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mice [J]. Brain Res.1998,801(1-2):1-8
  [4] 宋秋英,劉时觉,王小同,等. 急性脑梗死大鼠COX-2表达及逐痰通络汤的干预作用.[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2008,18 (11):661-663.
  [5] 赵见文,田军彪,张颜伟,等.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清IL-6 和 TNF-α水平的影响. 世界中医药. 2012, 7( 1):70-71.
  [6] 胡建鹏,王键,吴玲,等. 三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和NF-κB表达的动态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571-573.
  [7] 赵燕玲,曲友直. 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脑缺血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07,16(3):317-318.
  [8] 王聪敏,孟新科.救逆通瘀汤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6):702-704.
  [9] 雷跃,曾庆明,黄科军.清化消瘀法对糖尿病及并发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研究.[J].中医药通报.2010,9(6):45-48.
  [10] 胡建鹏,王键,部峦,等.脑络欣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形态学及皮质TNF-α、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l):8-10.
  [11] 王宝亮,苏瑾.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表达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 6):75-76.
  [12] 王征,方芳,吴建华,等. 脑脉泰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炎保护作用.[J].四川医学.2009,10(30):1525-1528
  [13] 朱青,张启春,赵越,等.5种中药复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比较.[J]. 中草药.2011,42(6):1149-1153.
  [14] 姜淑华,王利春,刘芳菲,等.芪参还五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9):71-72.
  [15] 孙萍,赵萍,乐欢.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及P-选择素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0):1167-1168.
其他文献
摘要:川芎嗪(ligustrazine,Chuanxiongzine)来源于伞形科等植物,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一种新型的钙拮抗剂,现已能人工合成,主要有磷酸盐和盐酸盐两种类型。研究表明,川芎嗪具有抗凝溶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拮抗内皮素保护内皮细胞,提高内源性超过氧化物酶(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和血小板聚集,调节脂代谢,促进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并对该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红花;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48-01  红花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草红花、川红花等。红花为妇科要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红花含有丰富的红花黄色素和少量的红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熏洗疗法治疗骨科创伤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98例骨科创伤性疾病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按照掷骰子的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8例,采用单纯的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5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期刊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四肢骨折;肿胀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49-01  骨折后期伤肢肿胀指的是骨折患者在临床愈合或骨性愈合之后,伤肢的局部和远端出现的肿胀久而不消,或消而复肿,或时肿时消反复发作的现象,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骨折和伤筋的后期肿胀,肢体长期肿胀不消在临床上极为多见,肿胀缠绵难消[1]。2
期刊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核,学生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活动中发挥国医文化的传承、教育和创新载体作用,需要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工作探索这一文化内核建构的顶层设计和长期战略。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学生活动;路径建构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50-01  1 国医文化是中医药教育的内核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49-01  诊断属方法论范畴,它是因果关系的延伸,需要确立某种秩序和系统模式。在缺乏技术条件的古代,人们对病因的研究不可能象现代西医学那樣在内部进行,为了战胜疾病,他们只能就环境、人体与症状的观察来确立某种关系,从而,“由症状变量系统的变化推导输入的状况,探求病因”。观察症状变量系统,即“人体黑箱输出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在急门诊输液室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選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前的急门诊输液520例次作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优质护理后的急门诊输液560例次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等待时间、输液错误率、患者投诉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输液等待时间、输液错误率以及患者的投诉率明显降低,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在临床治疗中观察药物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分析护理过程的要点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结论:采用药物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方法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52-01  蓝莓,又名蓝浆果、越橘,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多年生灌木果树,其果酸、甘、平、可止痢[1]。蓝莓是目前世界上的最古老的水果之一,据估算大概在13000年前在地球上就已经有它的身影了。  1 概述  蓝莓原生于北美洲与东亚,为灌木,高度可从10厘米到
期刊
摘要:王清任是清代具有创新精神的著名医学家,其学术精华在于阐述气血理论,对气虚血瘀症有独特见解,创立了补气活血法,补阳还五汤是其杰出的代表方剂。  关键词:王清任 医林改错 气血理论 补气活血法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51-01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博览群书,治学严谨,求实创新,穷其一生的临床经验,历时十二载著成《医林改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