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内心的科学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ay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科学课堂,随处可以见到如火如荼的活动场景,可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在热闹的探究活动中究竟有哪些收获?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的科学探究吗?下面结合我平时课堂中捕捉到的一些片段来分析一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堂现场,遭遇“热情似火”的尴尬
  浅尝辄止的尴尬 【课堂回放】〈认识液体〉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这四个液体除了颜色、气味、味道不同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点,现在就请小组的同学大胆的猜一猜?
  生:四种液体流动的速度有快有慢。
  生:同样多的四种液体轻重不同。
  师:今天我们就来先研究“同体积液体轻重不同。由于器材限制,我们可以换个方法来比较。请同学们将蜂蜜、牛奶、油分别滴一滴到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从课堂教学看,教师看似采用了“探究教学”的教法,但教师提问只是为了引出心中的预设答案,学生的其他答案都被忽视了,所以探究活动以教师的专权结束。
  热火朝天的效率 【课堂回放】〈降落伞〉教学片段:
  师:大家想亲手做一个降落伞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学生领取器材以后就忙开了,有的拿着塑料伞面边比划边和同桌讨论,有的会到其他组看看,走动随意,有的抢着动手,忽视了实验秩序,有的对研究的问题不感兴趣,学生可能在玩,干自己的事的,课堂上“好不热闹”。五分钟过去了,有的小组完成了实验,写好了实验记录单,有的小组没有完成实验。
  自主探究就是完全放手吗?这样的探究有效率吗?这样的合作有意义吗?
  二、静心思索,走进“科学探究”的内心
  1、明确要求,实现探究的有效性。探究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但往往让老师头疼,因为学生一激动就会给课堂带来无序,如何使探究活动活而不乱?关键是要明确要求。例如:在《气温有多高》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温度计的结构有明确的认识,我给每个组发了一个,让学生观察。结果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温度计的构造不感兴趣,而是对温度计下面的“红液玻璃泡”很感兴趣,都在玩红液玻璃泡。在后来的汇报中,很多学生都没有讲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等,而是说:“我们用手捏住玻璃泡,温度计中的红线上升了”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让学生观察前,我没有明确需要观察的是什么,所以学生观察时没有方向,学生研究就缺少了效率。所以第二次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先明确观察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这样改进后,既满足了学生自由探究的欲望,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探究活动既开放又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2、有效交流,挖掘探究的深度。[情景再现]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老师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杯子里。马铃薯在一杯液体里沉,另一杯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杯中,在刚才沉的杯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杯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杯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
  学生猜测:浮的一杯水是盐水。
  第一位老师问:“这是盐水吗?怎么来验证呢?”
  生:“烧一烧,如果有盐出来说明是盐水。”
  学生动手果然烧出白色粉末,证明这杯是盐水。
  第二位老师问:“你能确定老师的一杯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
  老师提供糖、味精,把它们溶解在水中,放入马铃薯。学生做了,溶解了糖的水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溶了味精的溶液也能使它浮起来。
  这时候老师问:“刚才老师的这杯水到底是什么水?”
  学生说:可能是糖水,可能是盐水,可能是味精水,不能确定。
  第三位老师:“那么让马铃薯沉的那杯水又是什么水呢?”
  学生一愣,过了一会儿说:也确定不了,因为使马铃薯沉下去的这杯水有可能是清水,也有可能是淡盐水,也有可能是其它淡淡的水,浓度不够浮不起来。
  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随着交流的层层深入,探究的深度也逐步体现了出来。第一位老师只是让孩子验证而没有深入交流。第二位老师开始意识到让学生探究,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再进行探究。第三位老师的提问很有深意,对科学的认识过程和科学的本质把握的也最到位。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从三位老师的课堂能发现,交流越有效,探究越有深度
  走进科学探究的内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形成探究能力,让理性化的科学探究成为孩子学习科学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课程教育评价,作为“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实现课程宗旨”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教育中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进,仅仅依靠一两个测验,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科学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评价已越来越不适应科学教育的需要;“你真棒!”“希望你在某某方面再接再励”之类口头形式的形成性评价,也显得老套和单薄。如何让评价更有针对性、灵活性,更具人文性、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高潮迭起的中间环节,而且要有精彩纷呈的结尾。几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语文课结尾的情趣构思进行了不断探索,设计了多样的、富有生活气息和情趣的结尾,满足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让一些原本厌学语文的学生也喜欢语文课了。归纳一下,有如下几种方法:  1、“音乐”渲染法。  现在的小学语文的教
摘要: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也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阵地,教师应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活动;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 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应该引导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从“被动”
素养一:体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1、智能: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对学生应负的历史使命,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心理教育知识,树立爱学生、护学生,能掌握人际关系的特点,善于把握、协调教师的各种角色关系,善于沟通、表达、观察和思考,能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和师生关系的问题,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和谐体育的教学效果。   2、道德:体育教师贯彻执行教育方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向来是众多教师与学生都倍感艰辛而沉重的一个话题。这源于教师花费了众多的精力与心血,却难以领略作文百花园的万紫千红;学生也是绞尽脑汁,却写不出出彩佳作,备受煎熬,以至于变得谈“作”色变。  叶圣陶老先生说:“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那么,关于作文教学,教师到底该如何实施具体的手段,进行
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把陶行知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推行到课堂中,将教育方式从生活中提炼,吸收,不断地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将音乐语言、技巧生活化才能做到让音乐真正让学习者易于吸收,乐于享受,而怎样让生活引领,提升学生的歌唱兴趣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设置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了解上课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欲
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首先要喜欢语文,对语言有感觉,至少不能看到就反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
写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领略、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初步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写字训练。   评价学生的书写是写字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通过练写所形成的能力的综合性评测,是调控写字训练的重要手段,在写字教学中必须抓好评价环节。 
礼仪周记第一则:“这星期,我做得好的地方:1、主动和老师打招呼。2、早上起来,跟妈妈问好。3、碰到小朋友说:“对不起”。  做得不好的地方是:不团结同学,与小朋友吵架。”  礼仪周记第二则:“这星期,我做得好的方面是:1、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主动帮妈妈洗碗洗锅。2、逗邻居尧尧妹妹玩。3、关心朋友。健健哥哥病了,我拿着礼物去看望他。4、吃饭时,注意餐桌礼仪,没有大喊大叫,也没有独占一种菜吃。  做得
一、采用的具体方法  (一)以表扬鼓励学生为主,让小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完成好动作。老师要使用循序渐进这一方法慢慢的使学生去练习那些学生因为自我缺乏信心认为能力不足而逃避去尝试的练习。首先,我们要征服一些小的挫折,然后一步一步的去提高难度,达到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超越困难的信心。当老师看到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完成练习时,要适当及时的给予学生以表扬,并且向学生传达信息“只要相信自己、树立信心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