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概念合成理论解释博喻的认知机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概念合成理论角度,以平行式博喻和延伸式博喻为例,分析了博喻的认知机制。
  关键词:概念合成理论 博喻 认知机制
  
  一、前言
  中外学者对博喻的研究源远流长。从最初将博喻定义为一种修辞,到后来将其置于语篇中研究其特性、功能、组篇机制、语义建构、生成基础和实际应用等,使人们对博喻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Werth是提出“博喻”这一概念的第一人,他指出,先前的隐喻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贯穿于篇章中的博喻。鉴于此,本文试图从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出发,解释博喻的生成理解过程,以期更好地理解博喻这一篇章层面的隐喻,同时,检验该理论的适用性。
  二、理论背景
  (一)概念合成理论
  概念合成理论是Fauconnier和Turner在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Fauconnier,1985、1994)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理论框架如下:
  1.四空间模型
  Fauconnier(2002:44~49)提出了一个四空间模型。首先,谈谈心理空间理论。所谓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Fauconnier & Turner,1996:113)。我们在构建实时意义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系列的概念,如时间、信念、假设、位置、虚拟等。心理空间的建立要受到语法、语境和文化的制约。心理空间的主要类型如下:
  A.时间空间:当前空间或移位空间(过去和将来),主要由时间状语、动词的时态和体来表示。
  B.空间空间:地理空间,主要由地点状语、动态动词来表示。
  C.域空间:某个活动范围,如工作、游戏和就餐等等。
  D.假设空间:条件式情景、假设的和不可实现的可能性、建议和推断等等。(Stockwell,2002:96)
  图(1)(Fauconnier & Turner,2002: 46)
   Generic space
  
   Blend
  2.跨空间映射
  如图(1)所示,图中的圆圈代表心理空间,圆圈内的点代表各元素,元素之间的联系用线段来表示。在输入空间1和2中的对应元素之间存在部分映射关系,这种关系用实线来表示。实际上,是类属空间在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建立起对应成分连接器,即图中的映射关系。这些连接关系靠匹配建立,即确认两个输入空间中的对应成分的概念操作过程。两个成分之间的匹配关系可以是等同、角色-值或隐喻关系。映射主要有三种(Fauconnier,1997):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和图示映射。投射映射指的是原域中的部分结构和成分映射到目标域中。
  Fauconnier(1997:9)指出:“投射映射就是将一个认知域的部分结构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人们在谈论和思考某些认知域(目标语)时,却使用另一些认知域(源域)的结构和相应的词汇。”人们往往用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抽象的概念。隐喻的“主要功能是理解”(Lakoff & Johnson,1980:36),两个认知域的结构具有相似性,因此,隐喻映射属于投射映射(仅指合成隐喻,不包括基本隐喻)。比如“The end of the term is approaching。”在这里,我们用动作概念框架来理解时间概念,即动作域的某些结构和成分映射到了时间域中。
  语用函数映射指的是“两个在局部可建立联系的相关认知域,象征性地对应于两个物体的范畴,这两个范畴通过某一语用函数彼此映射。”(Fauconnier,1997:11)语用函数映射发生在共享同一经验框架的两个实体之间,两者基于显著的相关性建立连接。如转喻就是语用函数映射。例如在“The ham sandwich has wandering hands.”中,就是用顾客手中的食物来指代顾客。
  图示映射“将某一常规图示、框架或模式用于语境中某一情景的建构。”(Fauconnier,1997:11)这里的框架指的是来源于日常交际模式的相对详细的知识结构。比如,我们从日常具体的经历中建立起“PURSHASING GOODS”的抽象框架。一个购买行为包括“买主”“卖主”“物品”以及“金钱”(或信用卡),因此,在理解“The Ministry of Defense purchased twenty new helicopters from Westland.”这个句子时,我们会把它的成分映射到“PURCHASING GOODS”这一框架的相应角色上去,“Ministry of Defense”是“买主”,“Westland”是“卖主”,“Helicopters”则被看成“物品”。
  3.类属空间
  类属空间是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类属空间中的成分分别向每个输入空间中的对应成分映射,从而促进两输入空间中对应成分的确定。因此,类属空间是跨域映射的基础。
  4.选择投射和合成空间
  并不是所有输入空间中的成分都会投射到合成空间,只有用于局部理解的匹配成分才被投射,因此称为“选择性投射”。选择投射受“优化原则”(optimality principle)(Fauconnier & Turner 1998a)的制约。合成空间不仅包含从输入空间中投射过来的信息,还包括输入空间中不存在的信息及下面要讲的“浮现结构”。
  5.浮现结构
  浮现结构在合成空间内产生,它不来源于任何输入空间,而是一种“全新”的意义。浮现结构由下面三个过程产生(Fauconnier,1997):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和扩展(elabration)。组合是将两输入空间中的对应成分组合起来。完善是指无意识地借助背景知识、认知文化框架等将从输入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的成分组织成更大更完善的结构。没有这一结构,推理便无从产生。扩展是对合成空间进行“运演”,比如推理、想象等认知运作,从而产生“浮现结构”。在合成过程中任何空间都有可能被改变。从合成空间投射回输入空间的过程称为“反投射”(backward projection)。
  (二)博喻研究
  1.Paul Werth的博喻理论
  自从Lakoff & Johnson(1980)發表Metaphors We Live By以来,从认知角度阐释隐喻的文章开始大量涌现。Werth在概念隐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博喻理论”(1994、1999)。“现在我想看看另一种延伸,即覆盖整个语篇的隐喻。”(Werth,1994:83)他认为虽然篇章隐喻和日常语言中的隐喻其认知机制大体相同,但两者亦有差异。比如,篇章中隐喻的使用更多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不是“语言的贫乏”(Werth,1994:84)。另外,在许多语篇中,“隐喻以一种‘暗流’的形式延伸于整个语篇中”,从而“获得微妙的概念上的效果”。这种隐喻,“在整个语篇中重复出现,经常是在关键时刻,且通常是主题显著的延伸式隐喻。”(Stockwell,2002:111),被称为“博喻”或“延伸式隐喻”。为了进一步解释,Werth分析了Dylan Thomas的Under Milk Wood和E.M.Forster的A Passage to India。Werth指出,先前的隐喻理论只是关注句子层面的隐喻,却没有解释知识结构和语篇语境(1999:46)。标准的认知理论没有涉及语篇,也未能解释框架是如何反映知识结构的。因此,Werth借用语篇语言学的一些原则来填补认知理论和在语境中进行语篇分析之间的鸿沟(1999:46)。要全面理解语篇的含义必须把语境考虑在内,任何真实的来自于经验的语篇模型,都应该考虑影响语篇生成和理解的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
  Werth(1994)指出博喻是贯穿语篇的概念特征,与概念隐喻理论不同,它必须直接或间接反应以下特征:
  A.作为整个语篇大意的隐喻化表征,博喻必须有助于篇章的宏观建构;
  B.博喻在本质上承载了大量文化并强烈依赖于文化;
  C.博喻基本上是一种具有参与者可及性的现象。
  2.博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博喻”在汉语中又称“联贯比”“联珠比喻”或“复喻”。最早把“博喻”作为术语提出并强调其重要性的是《礼记》中的《学记》。此后,郑玄、葛洪、刘勰、陈骙、钱钟书等都对博喻作了强调或发展。近些年,在国内对博喻做了较有价值研究的有:孙镜之以《谈博喻》(1980)为题、文军以《Sustained Metaphor及其喻体分析》(1990)和《英汉博喻比较研究》(2000)为题、王英格以《英语中的连续用喻》(1990)为题、唐雪凝以《古典诗词中的博喻》(1995)为题、郑海英以《古典诗词曲中的博喻及其审美效应》(1995)为题分别探讨了博喻作为修辞格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和修辞效果。魏纪东在其博士论文《英语篇章博喻论》(2006)中对篇章博喻的特性、功能、组篇机制、语义建构、生成基础和实际应用方面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在西方,最为突出的是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中论述的隐喻的系统性和完形性的概念。如上所述,是Werth首次使用并定义了“megametaphor”这一术语,此后Kovecses等学者也对这一语言现象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三、用概念合成理论阐释博喻
  Werth指出,以前的隐喻理论不能解释篇章层面的博喻,因为要解释作为篇章层面的博喻要把语境考虑在内,同时还有博喻在整个语篇构建中的作用问题。基于此,笔者猜想:能否用概念合成理论来解释博喻?因为,就概念整合理论目前的发展而言,其应用范围早已扩展到语篇领域。“Fauconnier(1985)出版的Mental Spaces一书拉开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序幕。他指出,心智空间理论将为言语行为、话语指称、指量关系、类指等传统问题以及自由间接引语、构建话语的多空间层次、构成空间的社会图式等问题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刘正光,2002:10)因此,本文试图用概念合成理论解释延伸式博喻和平行式博喻两类博喻的动态认知机制。
  (一)篇章博喻的结构类型
  魏纪东(2006)按照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将博喻分为六种结构类型:延伸式、平行式、递增式、转折式、交替式、对立式,以延伸式和平行式为主。
  1.延伸式博喻
  延伸式(extended-type)博喻的特征是“将一个基本隐喻(即根隐喻)或其映射的目标域作为上义项,它制约着作为其下义项的其它喻体。这样,所有隐喻都在同一‘语域’(register)内延伸和互动发展,所采用的焦点词汇也固定在同一‘语场’内,句间或段间上下保持一致、不间断。”(魏纪东,2006)Werth(1994、1999)和Kovecses(2002)把上义项称为“megametaphor”,而把下义项称为从属于博喻的“子喻体”(micrometaphor),这相当于Lakoff所说的结构隐喻。二者的区别是:结构隐喻是在句子层面,只把根隐喻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没有把子隐喻用文字表达出来。而博喻则把根隐喻及下属的子隐喻都表达了出来,从而将单个句子扩展成篇章。看St.Augustine的一段话(E.C.Steinhart,2001:22):
  Memory is the mind’s stomach,as it were,and joy and sadness are like sweet and bitter food. When they are committed to memory,they are as it were passed into the stomach and they can be stored away there,but they cannot be tasted [……]. Perhaps,then,just as food is brought up from the stomach by rumination,so such things are brought up from memory by recollection. Why then are not the sweetness of joy and the bitterness of sorrow tasted in the mouth of thought by one discoursing,that is,reminiscing upon these matters?
  在這段话中,“Memory is stomach”作为megametaphor统领全段,建立起一个经验完型。我们通过作为源域的身体的一部分Stomach来理解抽象的目标域Memory,其实该隐喻是在“Body is mind”这一基本隐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下面的子隐喻“Joy is sweet food,memorizing is digesting,storage of information is storage of food,recollection is runmination,to discoure is to taste”是蕴含在Memory is stomach这一上义项下的进一步描述,是由Stomach这一源域中的某些成分映射到Memory这一目标域中相对应的成分上推导而来的。所有的隐喻(包括根隐喻和子隐喻)都在同一语域内展开,且组成一个连贯的完型整体。
  2.平行式博喻
  “平行式的结构特点是:所有喻体都围绕着目标域作不同角度的特征投射,而所用的喻体往往是跨语域的,且相互之间保持并列关系。”(魏纪东,2006)与延伸式不同,它没有最终的完形终点,具有开放性,可以随意增减喻体数目。由于此种隐喻常用于集中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因此在诗、词、散文、演讲、广告等文体中颇为常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个意象来写思乡之情,把这一离愁别绪抒发得酣畅淋漓。又如被屡次援引的宋朝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通篇都在写“愁”,却用了“烟草”“风絮”“梅雨”写出了愁的不同方面的特点。以“烟草”喻愁之繁多,以“风絮”喻愁之杂乱,以“梅雨”喻愁之延绵,把“愁”这一抽象的情状描写得仿佛看得见摸得着,让人不禁受词人感染,也生发出无限的惆怅来。显然,这三个喻体处于平行的地位,不存在互相蕴含的问题,且三者分属于不同的认知域,是典型的平行式博喻。
  (三)概念合成理论下的博喻认知
  1.用概念合成理论阐释延伸式博喻
  还以St.Augustine写的这段话为例:
  (1)Memory is the mind’s stomach,as it were,(2)and joy and sadness are like sweet and bitter food.(3)When they are committed to memory,they are as it were passed into the stomach and(4)they can be stored away there,but they cannot be tasted [……].Perhaps,then,(5)just as food is brought up from the stomach by rumination,so such things are brought up from memory by recollection.(6)Why then are not the sweetness of joy and the bitterness of sorrow tasted in the mouth of thought by one discoursing,that is,reminiscing upon these matters?
  要理解这段话,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它的背景。这是Augustine在其The Confessions(《忏悔录》)中有关记忆的一段论述。Augustine坚持认识论中的可知论,认为人可以不借助神力认识世界。记忆就是人类所有认知能力的统称,在某种意义上说,记忆等于思维能力。记忆在本质上是意象性的(imagistic in nature),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靠意象获得的。下面来看他对记忆的几点认识:
  A.在Augustine看来,记忆不仅指记忆能力,而且它包括一切认知能力。记忆是一个人全部经历和知识的目录清单,包括感知觉、想象、梦境、希望、恐惧、情感及自我意识。通过记忆,过去和将来都可以在当前再现。记忆就是一切的思维活动。
  B.学习知识的过程如同其它自然过程,不需要上帝的帮助就可以完成。记忆能够区别各种感觉意象或诸多单一感觉创造的意象,或没有实物的意象。记忆能在没有明显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区分不同的事物,注意某种事物而忽视另一个事物,或者偏爱一种感觉而不是其它感觉。
  C.我们对初次进入记忆的知识也许不能一下子完全理解吸收,那些没被理解的经常就被遗忘了,要记住某件事必须经常思考它,因此,回忆和知识包含了反复思考的过程。
  D.记忆抽象的事物(比如艺术)是不需要通过意象的,同样,记忆的自我理解也不需要意象的参与。当回忆这些抽象的事物时,它们能完全按照原来的样子被再现。而具体事物则不同,再现的肯定是经过加工后改变了的意象。
  E.Augustine还专门谈到了情感的记忆。他指出记忆情感并不需要记忆产生那种情感时的感觉。记忆诸如“快乐”等抽象的情感时,并不需要感觉的参与,而只是情感本身的呈现。
  F.Augustine把记忆看作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是区别人与动物的关键特征。他常把记忆比作容器,里面装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物体。
  在(1)中,出现了根隐喻“Memory is stomach”,从而建立起了两个输入空间Stomach和Memory。Stomach是身体上很重要的一个器官,人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依赖消化系统从外界摄取食物和能量,可以说,没有stomach人就无法生存。而记忆之于思维正如胃之于身体,记忆帮助我们认识外部世界并从外界习得知识。这样生命个体才得以成熟,人类才得以进化。所以记忆对一个人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另外,作为天主教的使徒,他认为记忆是认识上帝的唯一途径。
  图(2)
  
  在(2)中,有“Joy is sweet food”和“Sadness is bitter food”两个隐喻,joy和sadness作为人类普遍的两类情感,其记忆过程与摄取食物相似。咀嚼食物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初次处理过程。吃食物时,我们通过味觉能感受苦与甜,同样,体验情感时我们也能靠感知觉神经感受到悲与喜。喜的和甜的让我们得到满足,神清气爽很开心;悲的和苦的则让我们眉头紧锁,郁郁不乐,痛苦万分。在(3)中,出现了另一个隐喻“Memory is digestion”,记忆的过程如同食物经过各个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的过程。食物经过消化,其中的营养成分被身体摄取继续留存在体内,有害物质等无法被吸收的则被自动排出体外。同样,知识经过多次处理,并不是都能在记忆中得以保留无限长的时间。一些知识经过深刻的理解和不断加强被永久地封存在记忆中,且难以褪色,而另一些则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失去了痕迹,直到烟消云散。在(4)中,有“Storage of memory is reserve of food”这一隐喻,记忆就像一个容器,把知识储存起来,它储存的必然是已经筛选过的东西,是与原物不一样的东西。在(5)中,有“Recollection is rumination”这一隐喻。回忆的过程就像反刍,反刍是为了把初次处理的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尽可能多地吸收其营养成分。记忆也需要如此反复思考,才能最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留下精华。另外,反刍的东西必定是已经被改变了的,因此追忆的事物也就与原物不相同了。在(6)中,有“Re-experiencing is retasting”这一子隐喻,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疑问句。利用背景知识,我们知道Augustine认为情感的记忆并不伴随着感知觉,人们只记忆情感本身。当我们再谈论起过去的某一件伤心的经历时,我们只记得那时很伤心,却无法再次切身感受那种伤心的感觉。因此,尽管回忆了,却无法再品尝它的味道。
  博喻可以看作一个事件,博喻层层延伸的过程就是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从最初根隐喻的提出,到建立起两個输入空间,然后通过按逻辑顺序(即事件的发展顺序)依次映射两个输入空间内相对应的成分,我们得到下面的各个子隐喻。每个子隐喻都是对根隐喻的细化和拓展,子隐喻之间也由明显的逻辑关系连接成一个经验完型。其实每一个子隐喻都可以独立地表征一个概念整合网络,都经历了四空间映射过程。随着语篇的展开,我们按图中的序号依次构建一个个的整合网络,即每一个隐喻(包括根隐喻和子隐喻)都经历了输入空间——>类属空间——>整合空间这一过程,一个概念整合网络建立之后又从新的输入空间开始建立新的整合网络。在每一个整合网络的建构过程中,在合成空间内都会利用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来理解输入。当处理完所有的子隐喻之后,就要对根隐喻的各个空间重新修改,因为现在的根隐喻已经被细化了。经过对根隐喻的四空间进行认知运演(run the blend),就可以得出新的合成空间,即综合了各个子隐喻的合成内容的完型空间。
  2.用概念整合理论阐释平行式博喻
  仍以宋朝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例,见图(3)。
  图(3)
  
  贺铸是宋孝惠皇后的族孙,有卫国建功的壮志,为人耿介,有豪侠剑客之气,因不谄媚权贵而沉抑下僚。曾任武职,后经李清臣、苏轼等推荐才改为文官。贺铸词音律和谐,风格多样,内容也比较广阔,有写思妇、商贾的,也有抒发爱国情怀的,成为南宋爱国词的先声。由于仕途坎坷,潦倒失意,他写出了不少抒发生活寂寞和百无聊赖心情的所谓个人闲愁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技巧,且感人至深。
  这首词中有三个隐喻,即“愁是一川烟草”“愁是满城飞絮”“愁是梅雨”,这三个比喻从不同的方面刻画出了“愁”的含义,对于这首词的理解,应建立起四个输入空间。这四个空间是按照三个隐喻出现的顺序依次建立的,首先由第一句话建立起“愁”的输入空间:“愁”有多少,有状态,有持续时间。由第二句话“一川烟草”建立第二个输入空间:“烟草”突出“愁”之多。两空间经过选择投射和概念合成,生出“愁无限多”的意义。由第三句话“满城风絮”建立第三个输入空间:“风絮”突出“愁”之杂乱,此空间和“愁”的空间经过概念合成的过程生出“愁无限凌乱”的意思。进而由第四句话“梅子黄时雨”建立起第四个输入空间“梅雨”,突出“愁”持续时间之久。此空间和第一个“愁”空间经过概念整合生出“愁之绵延不绝”的意义。
  词中作者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一川烟草”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和杂乱,“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进而抒发作者失意、不得志的无比惆怅的心情。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概念合成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博喻的语篇生成过程。与一般隐喻不同,对博喻的理解还要在对每个单一隐喻分析后进行综合归纳,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才能深刻理解博喻在整个篇章建构及表达作者思想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oanna Gavins.Absurd Tricks with Bicycle Frames in the Text
  World of The Third Policeman[Z].http://www.nottingham.ac.uk/english/nlc/gavins.PDF.
  [2]sheri katz.memony and mind:an introduction to angustine’
  epistemlogy[Z].http://www9.ge-ogetown.deu/faculty/job/Augustine/sheri.
  [3]Werth,Paul.Text Worlds:Representing Conceptual Space
  in Discourse[M].London:Longman,1999.
  [4]刘正光.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与质疑[J].外语与外语
  教学,2002,(10).
  [5]吕芳.庄子《逍遥游》的博喻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6.
  [6]孙明锐.概念合成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认知解读[D].曲阜:曲
  阜师范大学,2008.
  [7]汪丽荣.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的阐释[J].现代外语,2005,(3).
  [8]汪少华,郑守疆.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解放军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9]魏纪东.从博喻的元功能看其对建构英语篇章隐喻的作用[J].四
  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10]魏纪东.英语篇章博喻论[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11]吴洪兵.博喻的非元功能与英语篇章隐喻的构建[J].理论界,
  2007,(8).
  [12]吴莉.心理空间理论关照下的语篇分析认知解读[J].外语学刊,
  2006,(3).
  
  (张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100024)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胖”替代“肥”的过程,认为替代原因主要是两个词在“人体肥胖概念场”词汇系统中竞争的结果,并解释了在现代汉语中说“胖”不说“肥”的原因。另外,还考察了“
在农村饲养桑蚕生产中,血液型脓病危害面大、损失严重,已成为广大蚕农的“心病”。许多蚕农来电问发生“脓病”的原因,现将黄冕、寨沙、鹿寨镇的蚕农养蚕发生脓病的原因分析如下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
从种茧中选出与该品种特性不符的不良茧及发育不良蛾单独制种,与正常蛾所制蚕种对比,结果表明: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毒率明显高于正常蛾所制蚕种的毒率;不良茧和不良蛾所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漠和缺失,正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校园内考试作弊、成绩造假、恶意拖欠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编造求职简历等问题屡禁不止。诚实守信是中华文明的
2007年蚕茧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收购价格呢?笔者认为价格应该是参照最近成交的现货和盘面干茧价格来进行定位,以广西的蚕茧为例,假设以广西盘面的干茧57000元/吨算,扣除1000元鲜茧加
素质,是以创造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基础,带动起精神文明和推动政治文明的社会文明继续发展问题的探究。那么,探究素质,物质(也指“货币”)文明是切入点。那么,探究素质的切入点,是科学
摘 要: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句子。自20世纪50年代起,有很多人对存现句的分类、构成、句式特点等作过分析和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存现句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存现句 存在句 隐现句 时间词语 处所词    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特殊的句型。从意义上来说,存现句是指表示某个处所存在着某一事物,以及某个处所、某个时间有某种事物出现或消失的句子;从形式上说,
蚕病是养蚕业的大敌,每年单是蚕病的发生就给养蚕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桑园面积和养蚕农户的逐年增加、蚕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技术培训、蚕房条件及蚕种场的建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