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地抗争与凄美的绝望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末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描写了农家姑娘苔丝为了缓解家庭突如其来的经济困难不得不外出做工而不幸遭遇悲剧性命运的故事。该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这说明哈代对苔丝持以欣赏与同情态度,富有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本文欲从人物性格、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态等角度展开论述,进一步探究女主人公命运中的悲剧性色彩,从而揭示“苔丝”這一社会群体的主体生命意识以及他们的弱小与无助。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苔丝;纯洁善良;悲剧命运
  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正是在哈代所留恋的原始宗法制社会遭受工业文明冲击这一背景下创作的一部“性格与环境小说”,亦可称作西方文学史中的“威塞克斯小说”。哈代生活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向农村扩张的时期,淳朴本分的人民在贫困中挣扎求生。在城市,哈代看到了伦敦社会的混乱无序,大量的风尘女子以及无业游民四处游荡、无家可归;在农村,哈代亲眼目睹了无辜饿死的牧童,见过许多人因小错而受到严酷的鞭刑,然而他们无处呻吟。1856年,哈代亲眼目睹了一次绞刑示众,这次经历成为了他创作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素材。残酷的社会现实深刻地影响了哈代的艺术观点,使他在往后的创作中采取坚定的现实主义立场,揭露社会的黑暗和描写人民的不幸,传递一位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对苔丝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纯真、善良而美丽的农村姑娘,但是她的家十分贫穷。一天,她的父母亲偶然从牧师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她祖上原来是当地古老武士家德伯氏的嫡传。于是,她父亲便觉得拮据的生活不久将会得到改善,于是变得自大虚荣,还跑去酒馆喝酒,醉醺醺后开始对他家祖上是德伯氏嫡传这件事大肆夸张渲染,最后喝得酩酊大醉,以至于第二天无法驾着老马“王子”去把蜂窝送到卡斯特桥零售商那儿卖钱贴补家用。苔丝是个体贴父母的女儿,于是她决定带着弟弟亚伯拉罕代替父亲半夜启程去送蜂窝给零售商。由于是半夜,亚伯拉罕还昏昏欲睡,苔丝便在蜂箱前给弟弟铺了一个简陋但也舒服的地方,让他安心地睡去。而她则坐在马车座位上驱车前行。但是,由于十分疲倦,苔丝自己也不小心眯起双眼。没过多久,听到剧烈的撞击声和马儿嘶叫声,她突然惊醒。原来,她的马车由于没有灯,在黑漆漆的路上与邮车相撞了。邮车上的车辕刺进了老马的胸部,鲜血直流,老马很快倒地而亡。苔丝为自己无意的过失自责不已,因为她心里深知,老马的死无疑会使原本清贫的家庭陷入更加艰难的局面。
  不过,当苔丝和弟弟送完蜂箱回家将老马死亡的事情告诉父母后,父母并未责怪她。因为他们对于牧师所说的祖上是德伯氏嫡传这个荣耀仍然如痴如醉,浮想联翩。他们打探出在狩猎场旁边住着一户也姓德伯氏的有钱人家,于是便鼓动苔丝去认本家。尽管苔丝的内心是一万个不情愿,但想着老马的死是自己间接造成的,于是听从了父母去认本家的安排。苔丝走到冒牌德伯本家的宅邸,由德伯家的少爷亚雷接待了,德伯家的少爷亚雷是一个轻浮浪荡公子,他垂涎苔丝的美色。在苔丝认完本家回去后,不久他就写信给苔丝的父母,说愿意苔丝去他们家打理养鸡场,苔丝的父母受宠若惊,认为苔丝认本家成功了。苔丝为了让父母心里好受点,于是同意去养鸡场干活。在养鸡场的日子,亚雷总是尾随着苔丝,几度都对苔丝施以轻浮举止,在苔丝去养鸡场的四个月后的一个周末的夜晚,人面兽心的亚雷奸污了美丽单纯的苔丝。苔丝不愿意以自己的受辱作为保持体面的机会而委身于亚雷,而是怀着对亚雷的鄙视和厌恶离开了德伯家。回家后不久,她产下了一名婴儿,从此,社会认为她是个堕落的女人,没人同情她,没人帮助她。在那个时候,她尽管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却如同在异国他乡。后来,孩子死了,她来到了牛奶场当女工,和牧师的儿子安玑·克莱相爱。克莱向她表露衷肠时,尽管苔丝自己也深爱着克莱,但是由于她有过失身的耻辱,觉得自己配不上克莱,于是她拒绝了克莱。最后,由于克莱的穷追不舍,苔丝终究答应了克莱的求婚。虽然,克莱的父母希望他娶门当户对的姑娘,但他坚持要娶苔丝。苔丝把克莱当成一个天神,以为他会原谅她和亚雷的那件事,况且,克莱自己也有类似的过错。但新婚之夜,当苔丝向克莱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事后,克莱并没有原谅她,他把苔丝抛下,独自去了巴西。克莱的抛弃使苔丝处境更为艰难,她被人数落,成了乡民眼中“更坏的女人”。但苔丝并没有抱怨克莱,她宽恕了克莱,一个人承受着生活的负担和精神上的痛苦。
  一年后的一天,苔丝去听一个牧师布道,谁知这个牧师竟是四年前满嘴污言秽语的亚雷,如今却满嘴吐着仁义道德,苔丝不觉内心作呕。这个亚雷并没有因为做了牧师就洗心革面,相反,他对苔丝仍然纠缠不休。这时,由于苔丝父亲离世,他们失去了经济支柱,原本租好的住所也被人占领,于是在他们祖先的坟场过夜。后来,迫于整个家庭的生活压力,苔丝只好答应和亚雷同居,以养活家人。远在巴西的克莱大病一场后,懊悔自己之前对苔丝的粗暴行为,内心悔恨万分,决定回乡原谅苔丝,并想重归于好。克莱的归来,让苔丝喜出望外,但是与亚雷同居的客观现实已难以使她和克莱破镜重圆。克莱并没有去了解整件事的前因后果,又一次将苔丝推向了冰窖。在痛苦和绝望中,苔丝趁亚雷熟睡时,杀死了亚雷。而克莱正打算离开这片土地时,苔丝追了上来,告诉克莱,她已经把亚雷杀死了,她并没有爱过亚雷,她一直都深爱着克莱。克被苔丝的爱感动了,他又萌生出了对苔丝的爱。但好景不长,在他们逃往树林的第六个早晨,苔丝被逮捕了,并判处死刑。而在这之前,苔丝嘱托克莱,请他照顾自己的妹妹,并娶她妹妹为妻。全书也以克莱牵着苔丝妹妹的手向前走而结束......
  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写成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既代表着传统,又融合了现代的特点。她恬静温婉,自然纯朴,充满女性美和青春的活力。她真挚可爱,品德高尚,富有热情,能够容忍和敢于自我牺牲。为了帮助解决家庭困难,她不得不去冒牌本家亚雷德伯家寻求帮助。她被亚雷诱奸后,坚决离开他回到自己的家,而不是像艾略特笔下的莎乐尔那样,出于道德上的考虑而嫁给损害她的人。虽然,苔丝的行为与思想却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   二、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烘托作用
  哈代是描写大自然的高手,在他的笔下,自然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它是乡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神性、灵性和人性。因为,在工业文明尚未冲击旧的生活方式之前,人与自然之间息息相通,休戚与共。同样,幸福的苔丝也总是出现在美好的大自然背景中;不幸的苔丝也是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受伤无助的。
  在苔丝的故乡马特洛村仍然遗留着古风习俗,比如游行会。作者在第二章描写妇女举行游行会前这样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马洛特村位于布莱克摩谷东部的起伏地带。这里土壤肥沃,又被群山包围,田野生机勃勃,泉水低吟,汩汩流淌。灿烂的阳光温暖地照射在广袤的田野上,一眼望去所有美景尽收眼底。一条条白晃晃的小路两旁盘结着树篱,空气也是那样的清新。置于这个山谷间,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世界好像是按小巧玲珑的尺度修建起来的:田野是微缩的围场,树篱就是深绿色的线织出的网,铺在浅绿色的草地上。山下的空气懒洋洋的,被染成了一片湛蓝,远处的天气则呈现出晴空万里之势,若有艺术家途经此处,定会赞不绝口。”
  苔丝·德伯菲尔是一个纯情少女,还没受过人情世故的熏染,是一个天真纯朴的姑娘。她行走在游行队伍中,她是一个标致俊俏的姑娘,一双天真烂漫的眼睛,给她的姿色平添了几分慑人的魅力,再加上她那两片灵动红润的嘴唇和她头发上扎着的红色绸带,在这白色的队伍中,能够引人注目的,也只有苔丝这一个人。正是大自然的滋养,才使苔丝的美散发出愈发真实、清新脱俗的感觉。
  后来,苔丝去了冒牌德伯本家的养鸡场干活后,不幸在狩猎林里遭受亚雷的奸污。那时的自然环境是晦暗、荒凉的。哈代写道“黑暗和寂静笼罩了周围的一切,月亮渐渐下沉,惨淡的月亮也越来越弱......”
  在苔丝经历了肉体上的折磨伤害后,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家,但是她却饱受乡邻诟病,再加上孕育的生命中途夭折,她彻底地生活在了一个凄凉灰暗的世界里。但是,她并没有失去活下来的勇气,而是想着寻活路好再一次振作起来,充满希望的生命仍然在她心底里热烈地搏动着。在五月初的一天,她的老朋友写信给她希望她去斯图堡小镇的牛奶场当挤奶工。
  小说的第十六章写了苔丝到达牛奶场后的自然环境与苔丝的心情。“牛奶场的世界是比以前她所看见的世界更为宽广宏大的,这儿的奶牛是一大批一大批的,它们在绿色的牧地上,如同范阿尔斯洛特或赛拉尔特的油画上画满了自由民众。苔丝迎着柔和的南风,蹦蹦跳跳往前走的时候,她的希望和阳光融合在一起,仿佛汇成一个理想的光球,环绕在她的周围。在每一阵微风里,她都听到了悦耳的声音;在每一只鸟儿的啁啾中,都潜藏着一种快乐。牛奶场旁边的弗鲁姆河像生命之河一样清澈纯净,水流就像云影一样急于游动,在满是卵石的浅水处,还整天对着蓝天淙淙欢唱。鸟瞰眼前的景色,虽然不及她所熟悉的家乡景色来得葱茏绮丽,却更加令人愉悦......”
  通过例举书中的这两个片段,我们能够发现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时,世界也是美好的。在塔布籬农场,苔丝像鲜花一样绽开,她那婀娜多姿的体态与碧绿青翠的大地相呼应;在苔丝遭玷污重新站起来后她的好心情与心满意足的动物相烘托,她与大自然融洽和谐的关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展示了人与土地之间的深刻联系。
  三、社会形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正如西方研究学者所指出的,“《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具有社会文献性质的小说,它的主题是十九世纪农民阶层的解体达到最终阶段的反映......”
  从整部小说中,苔丝不得不屈服于亚雷,最直接的原因是她家的赤贫状态,苔丝无以为生,才不慎落入火坑。苔丝会答应父母去冒牌德伯本家认亲、干活都是因为家庭经济清贫所致,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普通家庭的女性地位是不高的,她们靠自己获得工作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她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苔丝与亚雷之间的矛盾亦是两个阶级所对立的矛盾,是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亚雷运用家族的经济、权势,压迫苔丝一家,使苔丝无可奈何、走投无路之下才选择委身于亚雷。
  此外,值得提及的是,安玑·克莱对苔丝不慎失身无法宽恕也跟当时的社会形态有关。苔丝在反抗无济于事的情况下遭受了亚雷的凌辱,在新婚之夜,她向自己深爱的克莱袒露了实情,但是不仅没有得到克莱的原谅,还反而被克莱冷落、抛弃。而克莱自身也做出过同样的事,他在巴黎也和舞女度过了两晚,但苔丝真诚地宽恕了他。这说明,男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克莱是新兴的知识青年,他之所以来牛奶场当学徒,正是因为不愿意当牧师,他愿意和勤恳朴实的农民一块共事,从事农业。但是,克莱挑剔苔丝的贞洁,并没有走出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对女子在爱情婚姻中应负责任的基本态度。这种态度与克莱所标榜的开明思想形成巨大反差,他无力打破世俗偏见,不愿意推己及人,更不愿意去探究真相,也缺乏对一个无辜女子的起码同情、理解与尊重,这暴露了他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虚伪与自私的一面。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这些社会形态对苔丝悲剧性的命运都产生了影响。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由于苔丝家庭经济水平低下,父母是普通的小贩农民,为了解决家庭温饱问题已经十分吃力,并没有条件使苔丝获得思想上的解放与教育上的开化。一环扣一环,最终使苔丝走上了绝路。
  结语
  正如苏联文学家卢纳察尔斯基所言,哈代是一个“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哈代是“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韦伯认为哈代是“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这些文学家之所以对哈代有如此高的赞誉是因为哈代笔下的作品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冲击农村宗法制社会的同时,还表现出了他对弱小无辜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他与人民关系密切,紧紧相连。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品,作者在描写苔丝遭受无辜的玷污与乡邻的另眼相看的同时,还写了苔丝那善良、真诚、坚毅、宽容的美好品质,作者在她身上寄托了他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赞赏。苔丝遭受凌辱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在克莱从巴西回来与她重逢后,她选择了杀死亚雷,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她的爱情。即使最后面对警察逮捕,她也无怨无悔。在苔丝短暂的生命中,她彰显了一个柔弱女性的本真色彩,尽管她的抗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局限,最终结束了她凄美短促的一生。但她无疑给女性群体带来了震撼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弘.西方文学精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蒋承勇.西方文学名著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朱维之.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胡素梅(1995-)女,汉族,籍贯:湖南益阳人,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数千年前至今,中外文学作品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遣词造句到作品主题,这些年来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反映着时代的特征的背景。本文讲述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包括小说、史书等,也包括历史上知名的法典和律例。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带有反映或批判社会现实或历史背景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汉谟拉比法典,文艺复兴  一、汉谟拉比法典及其背景  汉谟拉比法典来自于中东地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市场机制愈来愈完善,企业间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通过选择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其经营业绩,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选择是个复杂系统的问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与社会的发展这两个要素去思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因素;市场竞争力  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基本类别  ①根据管理目的分类: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战略性
期刊
摘 要 :心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但是人们对“知”的理解出现了差异。有人认为“知”是一种知识,但又陷入了“知”在“行”前还是“行”在“知”前的两难境地,甚至有人提出“知行合一”是一种矛盾论。我认为“知”是欲望,“良知”就是指好的欲望。在实现欲望的过程中不会伤害到别人的欲望,那就叫好的欲望。人类组成社会的共同目的是生存,所以好坏的标准是根据生存这个社会目的来判断的。有利于生存的就是好,有害于生存的
期刊
摘 要:罗丹一生钟爱于艺术,忠于自然,并且恪守人格的忠诚。他以真实而又单纯的视角,在常人以为是习以为常的事物上,窥出艺术的美,在艺术的道路上,罗丹是非常令人钦佩的。罗丹的作品代表着西方雕刻史上的一座伟峰。罗丹通过他的作品透露出他对人生地思考。  关键词:艺术;思维灵感;真与美  首先他是一位创造家,而他的创作思考的是人间的疾苦。用美的手段歌颂了人们的创造力。人们为了尊严极为保护它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期刊
文化馆是政府设置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曾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经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阵地。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全社会的教育文化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崛起,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群众文化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现象,传统的群众文
期刊
摘 要:画论至明代规模宏大, 画史专书、文人笔记、书画收藏鉴定、书画题跋等著录繁多。明代王世贞《王氏书画苑》与詹景凤《画苑补益》对历代画论首作辑录, 然数量不多, 且不成体系。明代还有王履的《华山图序》、莫是龙的《画说》、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唐志契的《绘事微言》、沈颢的《画塵》和龚贤所著著名画论等。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功,历代画家、评论家无不对笔墨予以重视,在明代的绘画理论中涉及笔墨论者甚多。本
期刊
摘 要:汽轮机在启动和停机时,由于各部件结构和所处条件的不同,蒸汽对各部件的传热情况也不一样,各部件中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必然形成较大的温差,从而产生热应力、热变形和热膨胀。  关键词:超临界;结构;材料;启停  Abstract :Steam Turbine startup and shutdown, due to the structure and position of the componen
期刊
对于临沂的印象,可以从很多方面讲起。例如外来求学者对临沂的印象、旅游者对临沂的印象、临沂有哪些资源等等。  从外来求学者的角度谈谈对临沂的印象。  仅以个人为例,在来临沂之前我对临沂的印象很有限。觉得临沂的小商品批发很发达,那么物流应该也会比较发达。再有就是我知道临沂有铝厂,所以我觉得临沂的天气可能会差一些,应该会有雾霾。  我来临沂的时候是坐的火车,买火车票的时候我觉得临沂的交通可能不是很通达,
期刊
摘 要:在这个信息时代中,人类对于科技的依赖越来越强。现如今最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因素就是科技的发展,科技帶来了数字信息环境,这种环境给教育文化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来说,先进科技中的移动数字图书馆等应用对保护图书资料,以供未来长期使用做出来突出贡献。  关键词:图书资料;数字信息;长期保存  引言:  现在这个时代的知识信息量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传统的实体书籍记录方式已经跟
期刊
摘 要:出生于美国的二十世纪作曲家塞缪尔·巴伯是写作旋律的大师,被誉为“音乐诗人”。虽然巴伯成长在美国,但其作品旋律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有着十九世纪欧洲的强烈浪漫气质,被认为是现代音乐时期中的保守浪漫派作家。《巴伯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独具艺术魅力的20世纪小提琴作品。本文主要通过对乐曲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特点,以对作品的演奏分析进行研究,从而获得对该作品的音乐表现更深层次的认识。使我们更能夠用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