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活动是内部实践过程

来源 :学术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精神活动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国内已经有学者从精神活动应被认作是实践活动的必要性方面提出了“精神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的观点。本文想从精神活动本身证明精神活动的本质是内部实践,并以此为根基,重新探讨实践发展的内部... What is the nature of human mental activity? This is an issue that can not be avoided in developing Marxist philosophy. Some scholars in China have put forward the view that “mental activity is also a kind of practical activity” from the necessity of thinking that mental activity should be regarded as practical activity. This article wants to prove from the mental activity itself that the essence of mental activity is internal practice and as a basis for re-exploring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
其他文献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这首《登科后》的诗的格调不能算高,但金榜题名后的欣喜与得意跃然纸上。这里,一个“疾”字,不仅勾画出作者那种踌躇满志、心花怒放的心态和神采,也描绘出春天的动感和脚步。  有旅行家测试过春天步行的速度,它是以每天十五英里由南向北挺进的。虽然未必准确,但“春天的脚步”看来并不是空话,它有方向、有速度且可以尾随追逐。  当年,当“摸着
“心性”为中国哲学所特有的范畴。“心性”理论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过程之中。同许多范畴、学说一样,“心性”学说在先秦时期已具备
本文是《审美特性》中文全译本的译者前言,文中指出卢卡奇的一生,不仅不断进行着理论的探索和开拓,而且始终不脱离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他的《审美特性》一书是构建马克思主
艺术是现代城市的文化表征,也是判断一个城市活力程度的标尺,独特的艺术符号也为城市带来创新与转型的动力,甚至直接改变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发展机遇。在全球性的文化创意
综观印度美学思想的历史发展,可以发现它在历史演变和不断深化过程中,有某些较稳定的反复出现的思想起着重要的催化和制约作用,显示出印度美学的一些特征。第一,印度美学和宗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不仅深刻理解马克思新哲学命题的含义,而且构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唯物论的哲学体系。他所关注的并不是“本体论”,而是“实践论
卢卡奇提出真实意识问题的命题,并将这一命题的意义规定为一种解放性意识的确立。在卢卡奇的理论中,革命性(阶级意识)与科学性(真实性)从来就不是两个可以分开的问题。只有通
一、表象符号系统的构成和特征艺术的产生,即使不考虑技术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前提条件。这就说明了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同时由此也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分离,在其中也揭示了
过去,人们研究美学,都要试图回答:一个对象为什么是美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各式各样,也有多种争论。于是,近代以来,美学界有了一种倾向,考虑绕开这种提问法,先回答:面对一个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今年的“两会”上表示,腐败对文艺领域的伤害很大,文艺作品被用来当做腐败的工具,价值被扭曲,更重要的是文艺领域很难出现顶尖的艺术家。他认为,权力一介入,文艺作品就能被当做工具输送利益,必须彻底把官员、权力从协会里请出去,应该让权力与艺术彻底分开。  把权力从协会里请出去,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脉相承,与“有权不可任性”的告诫相辅相成。权力为何喜欢进协会、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