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薯片中羧甲基赖氨酸形成规律及抑制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粮油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mi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是美拉德反应的重要产物,CML通过食品介质进入人体后,能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为了降低食品中CML对人体的危害,本文研究了油炸薯片中CML的形成规律和水果多酚对油炸薯片中CML含量和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炸工艺条件对薯片中的CML含量影响显著,CML的含量与感官综合评分呈高度正相关。薯片中分别添加0.01%~2.00%的葡萄籽、苹果皮或山楂皮多酚时,CML抑制率均随水果多酚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感官指标方面,较低添加量的水果多酚对油炸
其他文献
运用MNSW型碾米机对糙米进行碾白实验,探究碾辊转速、碾白温度与糙米碾白时间对糙米破碎率的影响。根据预实验结果确定碾辊转速与碾白时间梯度,绘制破碎曲线,并对实验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低温碾米时,碾辊转速在1200~1400 r/min范围内,糙米破碎率较低,碾白效果好;碾白时间在30~40 s时成品米白度已符合国家粮食色泽鉴定标准,碾白时间越长糙米破碎率越高。
以‘海藜’‘甘南’‘格尔木’和‘静乐’4种藜麦淀粉为实验材料,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对照,对其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链长分布、质构特性、冻融稳定性、凝沉性等理化性质以及消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对照,藜麦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少,平均为10.10%,藜麦含有大量的短链支链淀粉,约为34.62%。藜麦淀粉凝胶内部结合紧密,抗压能力强且更耐剪切,格尔木藜麦淀粉凝胶的硬度最小,与短支链淀粉含量显著相关。藜麦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较好,凝沉率低,不易回生。藜麦淀粉易水解,酶水解率为61.37%~64.60%,格尔
基于淀粉和蛋白质对面包品质至关重要,分析板栗粉、板栗淀粉及板栗蛋白的特性,并探索对面包品质的影响。板栗粉中淀粉(52.87%)、蛋白质(6.58%)均低于高筋小麦粉。与小麦淀粉相比,板栗淀粉更易溶胀、糊化,但热稳定性较差。与小麦蛋白相比,板栗蛋白的α-螺旋质量分数(10.6%)较低,无规卷曲质量分数(34.4%)较高。这些特性表明随着板栗粉的添加量提高,板栗粉-小麦粉混合粉粉质品质和面包比容均呈下降趋势。当板栗粉添加量为10%时,面包体积最大、气孔细密、评分最佳。
厦门周边海域岛屿众多,潮汐汊道交错,水流运动复杂,本文针对该海域开展基于GPU并行的潮波传播精细化模拟研究。基于GPU并行算法构建了厦门附近海域高分辨率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效率与单核CPU相比,可提高约180倍。模拟计算了2019年全年厦门周边海域的潮波传播,研究表明,厦门岛附近潮量主要来自厦门湾,潮波自外海向九龙江口方向传播,高潮位逐渐升高,低潮位逐渐降低。同安湾方向潮波受厦门湾和围头湾两股潮波影响,其潮波特性与围头湾更为相似。厦门海域M2分潮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振幅占所有分潮的41.2%,全日分潮K1
以郑单958为材料,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胚乳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籽粒淀粉粒的粒径下限一致(0.38μm),上限D1>D2>D3;体积、表面积及数目均值:D2>D3>D1。从淀粉粒的扫描图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淀粉粒形态及胚乳细胞内其他内含物含量均有差异。从淀粉粒的透射图可以看出,各处理间淀粉粒的发育、外形、排列以及其他质体的数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密度可以调节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分布及形态。
本实验研究了大豆油基油墨配方对油墨性能的影响。在大豆油基树脂中添加不同质量的大豆油基溶剂和颜料分别配制油墨,测试油墨的黏度、流动度、光泽度、细度及颜色,以考察溶剂含量、颜料含量对油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大豆油基树脂的质量为30 g,大豆油基溶剂的质量为5.29 g,颜料为4.0 g,即溶剂质量分数为13.46%,颜料质量分数为10.18%时,制得的油墨黏度为963.6 mPa·s,流动度为28 mm,光泽度为10.6%,油墨细度为40μm,油墨与标准黑色油墨的色差为7.47,符合胶印油墨的国家标准
为探讨高压静电场处理对甘薯采后的愈伤效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以木质素含量为响应值,优化处理参数。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促进甘薯愈伤的最佳作用条件为:电场强度800 kV/m、处理时间10.0 h、作用温度26.0℃。在此条件下,木质素质量分数为4.82%,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误差为0.2%。影响木质素合成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影响因素为:作用温度>作用时间>电场强度。愈伤期间,相对于对照组,高压静电场处理可以使甘薯受损部位间苯三酚染色更深;高压静电场处
为探究不同储藏周期及不同虫口密度锈赤扁谷盗侵染后小麦自身挥发性化合物的动态变化,采用两种固相微萃取模式(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浸入固相微萃取,DI-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基于小麦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建立模型,然后找到对分类起关键作用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最后通过绘制热图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确定差异化合物在不同储藏周期及不同虫口密度锈赤扁谷盗侵染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中共定性检测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
以61份不同油茶种质果实为材料,分析其性状指标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 g鲜籽数、鲜果出鲜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干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85%、31.69%、31.46%、13.31%、63.44%、47.74%、22.45%、24.88%、38.43%、9.94%、14%和16.76%。干籽含油率分别与种仁含油率和干籽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干籽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出仁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31.47+
探索最佳即食小米粥开发工艺及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筛选出适合开发即食小米粥的小米品种,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和响应面法优化即食小米粥工艺,正交法优化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结果表明:东方亮小米适合开发即食食品;即食小米粥开发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40 min,料液比1∶20,熬煮时间30 min,此时得到复水率为14.74,模糊感官评分为90.5;真空冷冻干燥最佳加工条件为物料填充高度3 cm,升华温度40℃,解析温度65℃,此时干燥速率为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