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与历史观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nlong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对于学生历史观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历史课好上,历史观难教,一句话道出了高中历史课程教育与历史观教育的极大差别。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力图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课堂上解决历史观教学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广大一线历史老师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 历史观 培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34-01
  历史观也称为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人的历史观的形成,除了与自己的经历、阅历以及所处的环境有关外,与其受到的历史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通常,一个健康的历史观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历史本身,并且在重大时刻能够起到积极地作用。相反,一个不健康的历史观往往使一个人内心扭曲,甚至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现代社会在进入人文社会的时代,需要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类的历史。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整个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框架下,使学生培养起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通过这些历史价值观的认知,将学生打造成为全球视野和人类大历史宏达背景的观察和理解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需要。
  一、高中历史课程中的特点和趋势
  课程本身的内容和风格决定了该课程的价值观导向,那么高中历史课程本身倡导的历史观也与课程本身内容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
  1.多样化
  多样化是自由化的一个前提,只有人们有了选择的权利和选择的可能,才会真正获得自由。高中历史课程从内容上倡导多视野的理解,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意见。世界观和历史观再也不是能够单纯通过思想教育能够解决的问题了,随着媒体业和互联网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互联网上对于某一事件往往也持很多不同的观点。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再单纯地将传统的历史观点强加给学生是不恰当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方案,还不如给他们以自由,多提供一点积极向上的健康思维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思路,最终选择一种有益于身心和社会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信息和观点的多样化,,因为多样化才会引人去思考,才更容易有所收获。
  2.唯物性
  对待历史,无论是唯物或者唯心,都是人们对过去事情的一种看法。然而,事实证明,唯物史观更容易让人们认清现实,更容易从历史的痕迹中找到某种规律,循着这种历史轨迹进行前进,人们往往能够走上正确的道路。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但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这一理论和想法现在为大部分的人类所接受,并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总结和指导性的作用。所以,高中历史中倡导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它并不是要消灭其他的史学观点,而是作为一种最有效的指导人们前进的一种历史哲学观点。这一点如果学生们能够遵循和仔细研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力量。
  3.全球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综合国力蒸蒸日上,高中历史课程的重心也在悄无声息的变化着。全球化的国家需要公民特别是受教育者具有更高远的全球视野。这就将我们的历史从中华史变为了亚洲史甚至世界史。从更宽广的视野上对全人类的历史进行一个总体的了解,就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例如,我国唐朝西部局势的复杂直接导致了唐朝的衰落,而我国西部正是当时波斯大帝国的东部,两个历史上的大帝国还曾经打过仗。中国在汉朝时,大将军卫青霍去病西击匈奴致使匈奴向欧洲方向迁徙,最终这部分人在欧洲定居,他们的后人建立了匈牙利。蒙古的西征直接导致了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施虐,人们开始怀疑上帝,于是一系列的政教改革拉开了欧洲现代文明的序幕。
  二、课堂上对历史观的教育
  高中历史课程除了教会学生更多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正确的对待历史的态度,也就是历史观。
  1.让学生走进历史
  经常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进行假设,假设将一个学生置身于历史人物当时的环境当中,那么他会做出如何的反应和应对,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并且一直也说不完的话题。人们看待历史,毕竟是一种回望,不能够带着一种“已知”的偏见去看待问题,而是应该进入历史,真正设身处地为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考虑,才能真正体会到历史的变迁在很多重大的时刻看似由人人定其实是由社会的客观规律所定,也才能真正体会到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著名观点。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同时也是一种最为客观的对待历史的方法,是良好历史观形成的有效途径。
  2.课堂讨论有利于还原历史的真相
  课堂讨论是一个很好的高中历史上课方式,在历史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某历史时间或者任务的评价或者讨论。例如,在对三国人物曹操进行评价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曹操阴险狡诈,有的则认为其率性而为,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手腕强硬,终究稳定了整个中国北方,为三国一同奠定基础;作为一个军事家,他处心积虑要一统天下却败于孙刘,华容道一案成为了大家的笑柄。每个人阅读的文献资料、媒体信息都有很大的不同,即使看到的内容完全相同,也会自然而然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更大程度上的讨论会牵连出更多的信息,也就也为着与历史的真相更接近一步。
  3.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输出历史观
  向学生输出历史观并不是在课本上重点标记,也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一字不错就能够完成的。首先,教师输出的历史观,需要学生们进行认同,才能够顺利的在学生心底扎根发芽。通过将重大历史事件讲故事的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然后通过自己的渲染和讲述方法使得学生的历史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当然读者就会认为曹魏是篡权,而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自然孙刘就成为了逆贼。
  三、总结
  高中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着变化,很多原来的历史观点不能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被遗弃,人们将从更广阔的视野上回顾整个人类的过往。老师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来输出自己的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其良好健康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1]张新伟.对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讨.中学时代 2013年23期.
  [2]肖龙.大历史观与高中历史教育吉林教育,2011年16期.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不仅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来说,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要求,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难题。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28-02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摘要】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多,我认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整合 信息技术 提高 物理 教学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28-01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率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由于受到常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24-0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理念提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其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着重强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义务教育是
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MR)是遍及全世界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疾患,它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3%。基于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率为1.3-1.9:1),x-连锁的智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办法都得到了改进与创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助益。本文则通过对分层异步教学法的透析,探讨了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意义。  【关键词】分层异步高中数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35-01  引言: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