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后,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就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该标准体现了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改误区盲目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从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它贯彻了自然、社会、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并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很多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因此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正积极投身到的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并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当然,也有很多老师在化学教学改革中,为了改革而改革,机械的、不加消化地运用新课程。那么,我们在化学教学改革中,怎样才能不进入误区呢?
  
  1 对学生盲目引导
  
  我曾经听过这样的一节化学课,老师讲的是甲烷。老师在上课的开始,向学生出示图片投影,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该气体的国家。接着老师演示了它燃烧的实验,再后就是介绍它有关利用的知识,并要求学生认真读书,谈谈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怎样热爱祖国!
  听完这一节课后,我是疑惑重重:这是一节化学课,还是一节政治思想课?为什么不引导学生认真研究甲烷的理化性质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呢?这使我联想到听其他化学课时有不少化学教师堂堂课谈化学学习的运用,难道这就是“新课程”中倡导的向生活开放的化学课?
  诚然,新课程中有对学生进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教育的要求,但这必须是在学生掌握和提高化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才进行渗透性的。化学课必须把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摆在第一位,如果将人文教育过于提升或者化学内容过于开放,那么,化学就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政治思想课了。这样,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会对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 盲目使用电教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普及,并在化学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笔者最近听过这样一节课《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一)》,其过程是:
  (1)投影仪投影,出示教学目标。
  (2)多媒体显示:①氢气的燃烧过程及现象;②点燃不纯的氢气爆炸的现象;③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运动过程;④点燃不纯氢气会爆炸的原因分析;⑤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3)投影小结本课内容。
  整堂课都使用电教手段,多媒体教学仪、投影仪一拥而上,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被“声、光、电”所武装,学生的注意力为“声色”所牵,目光被“光电”所引,大饱“电福”。然而这节课结束,学生究竟对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了多少,我是很怀疑的。
  诚然,新课程中建议:“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我认为,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渲染场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但是,电教手段不是万能的。试问,它可以取代教师的语言魅力和人格力量对学生的感染吗?可以取代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悟启迪吗?可以取代通过学生亲手实验,而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吗?作为化学老师,如果在化学课堂上滥用多媒体,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那些稍纵即逝的画面只会使学生在智慧的启迪上有如蜻蜒点水,浮光掠影,根本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个性的发展。
  我认为:教育现代化,重在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而不在于使用了什么“先进武器”,“满堂灌”和“满堂电”均不可取。只有按照教学实际需要,给出节奏恰当的教学信息,与传统教学手段(实验、实物、模型等)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优化的直观性教学效果。否则,课堂教学改革又将进入一个新的误区。
  
  3 盲目效仿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走向课堂教学的前台。但我们也发现,许多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并不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所呈现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而是统统采用近乎规范统一的课堂用语,诸如:“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现象?”“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本节课的讨论,你获得了什么?”这一连串的问话似乎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感悟的兴趣,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特色。其实这只是机械盲目的效仿,并未掌握探究式学习的真谛。我们并不否认这些课堂新用语的运用本身就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但要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仅靠表面化、形式化的盲目效仿是无济于事的。
  探究式学习与问答式学习相比,以其更鲜明的实践体验、感悟探索为求知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重要特征,而成为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其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个性色彩的教学活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解放学生的大脑,释放学生的潜能,更要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培养他们对“化学疑问”作科学的分层处理、解决分析的决断力和应变力。教师应做到“胸中有案,目中有生”,真正树立师生平等对话、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化学课堂教学新理念。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以达“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之效。
  
  4 盲目表扬学生
  
  一节化学评优课,教师用得最多、频率最高的语言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很好”,“对”等。如当学生讨论“原子能不能再分”时,面对学生激烈的讨论,教师给予的回答是:“你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了不起”。这种廉价的表扬弄得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诚然,生命是因为欣赏而美丽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叹的话语,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往往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但那些不分是非的赞语,往往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化学知识造成误导,助长学生学习化学的坏习惯,造成学生自身认识的错位。
  我认为,表扬并非教育的唯一途径,教育本身就是表扬批评、奖励惩罚共存的过程。当教师发现学生的缺点时,还继续用虚假、廉价的表扬的话,这无疑是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中的“温柔杀手”。因此,虽说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方式,但我们一定要注意鼓励赏识的分寸。
  总之,面对化学新课标中的先进教学理念,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法,敢于冲破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只有这样,才能开创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其他文献
摘要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样肩负着重要的德育任务。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化学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意志力及科学态度、环保意识及法制意识等多方面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化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高中阶段青少年正处于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对青少年
本文通过介绍杭州湾大桥航标设计的程序和标的配布、分析特定区域不利因素和对策,并提出相应的思考意见.
摘要化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运用教学媒体在一定时空中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学生在特定的化学知识认知的环境中进行信息交流、情感的互动。而情感教育作为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情感教育地位功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1 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通
摘要本文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就初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强化实验能力水平,提高学生探究技能、注重探究活动评价,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探究能力探究习惯探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未知世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发展本领的过程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航标用电缆及其故障排除方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希望能对今后此方面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目的 探讨人类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RAMP1)基因多态性与接尘工人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设计,按年龄相差小于5岁,工种、吸烟、饮酒率、总粉尘接触量和矽肺患病同比例匹配,选择61例男性肺结核患者为病例组(矽肺50例、非矽肺11例),122例男性无肺结核者为对照组(矽肺100例、非矽肺22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N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