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样肩负着重要的德育任务。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化学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意志力及科学态度、环保意识及法制意识等多方面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化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高中阶段青少年正处于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主战场,而德育又可融进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科任教师认真分析努力挖掘并积极地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方式插入德育内容,就能使德育和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高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也指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便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首要的德育内容;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科学态度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法制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等等也是很有必要的。结合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切入点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 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是中学最能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学科之一,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师在教学中可联系实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观点的认识理解,如碳、硫等元素的单质与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循环,金属的腐蚀原理等都充分说明了物质是永恒的;而浓盐酸与浓氨水的挥发、溶质溶解后得到均一溶液等知识又充分说明了物质的根本属性就是运动。
  另外,化学的许多基本原理和定理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电离平衡、可逆反应、阴阳离子、吸热与放热反应、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化合价的升高与降低、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等,都渗透着对立统一的观点;浓度温度压强等外部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缓慢氧化与自燃等,都体现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元素周期律、两种物质反应时不同的反应物量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产物(如:碳的不完全燃烧和完全燃烧),都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一次次不断验证或修正化学原理,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不变真理。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辨证及唯物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论主义观点进行学习,不但可以加深对化学相关知识的本质性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位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施这一德育渗透时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料,还可以搜集大量的课外资料,从不同的方面实施。
  第一,通过介绍我国悠久而辉煌的化学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国在商代就已使用从太空掉下的陨铁,到春秋初年我国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制造出了很多人工冶铁制品;位列中国“四大发明”的火药和造纸术,都是我国古代化学发展辉煌历史的代表。到了近现代,我国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65年我国成功制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当代中国的化学科学及化学化工工业更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石油、航天、食品等这些与化学联系紧密的工业发展迅速。这些信息教师都可以作为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素材。
  第二,利用科学史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或在化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感化。例如,众所周知的我国的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辛苦研究成功的“侯氏制碱法”,即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为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如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奖章获得者玻尔,在二战期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时,把自己心爱的诺贝尔奖章留下并溶解在王水里,因为他相信他以后一定会再回到祖国。这些科学家的感人事迹无不体现出他们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爱,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第三、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如石油、煤、天然气、食盐、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水利和森林资源等,并以此激起民族自信心。但同时教师也应向学生讲明,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非常少,再加上资源利用不当,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所以我国的资源情况并不乐观,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3 坚强的意志力、科学的态度及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培养
  
  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也离不开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例如居里夫人经过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进行无数次的溶解、蒸发、分离和提纯,终于发现并第一次提炼出了1/10克多一点的纯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这充分体现出她坚强的意志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另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中实验仪器的使用、试剂的用量、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等都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任何现象的出入和数据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得出不同的结论,仪器的使用不当或试剂的用量偏差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事故。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利用化学的学科特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实验仪器性能、操作要求、试剂使用及实验步骤规范的讲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 环保教育、法制教育等
  
  化学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化工制品充斥着人类的生活,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一部分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过度或不当使用化学化工制品(尤其是大分子有机物质,如塑料),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空洞、酸雨、全球变暖、白色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出具体的实例,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关分析,渗透环保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硫酸的教学中,通过讲SO2的性质使学生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与危害,使学生了解减少并控制SO2等污染气体排放的必要性;在讲氮族元素时,适时插入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造成的光化学烟雾的危害,以及污水的排放使得水体中含氮磷量增加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和蓝藻危害等,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讲授这些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可进一步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性规定《京都议定书》,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使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已经被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以上所列只是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一部分切入点,只要任课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积极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利用教师自身、教材、教法和课堂气氛等条件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多方面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对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以确保德育效果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每个学生的素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无任是创设教学情景,还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无任是实验的指导,还是解题
期刊
以近海石油钻探平台和石油采集、生产平台及其附属设施为代表的海上构筑物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水域的通航密集区逐渐增多,造成这些水域通航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而直接为船舶安全、
摘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如何结合初中物理教学,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已经引起广大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提问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1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不管学生哪一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基础,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化学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新课改下的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那么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我们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的思路是什么?该如何去复习?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做好高三化学复习工作对于高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关键词新课改高三化学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1 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高三复习阶段要将所学过的知识都涵概进去,知识量大而多
为了优质高效完成年度维护保养任务,作者按照《台站管理规则》编制了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天调、发射机、接地检查等,同时对航标站的人员管理进行了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的航海事业得到了前所畏有的发展,大吨位和高性能的船舶出现在各港口和各条航线上,对于繁忙航线上的狭水道如进出港口航道,改善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