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法渗透引领,深化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阅读一直享有“教育之母、学习之本”的美誉。就社会角度来说,阅读是人们搜集信息、促进认知、积累积淀的必修项和常规项。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更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有机组成和重要抓手。尤其在知识信息化的新形势下,“有效阅读”已然成为一项艺术性实践课题。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把“吸纳与内化”“体验与遷移”相互渗透并有效融合,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益呢?笔者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一段时期的探究性实践,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反思,现拟就问题法、体验法、类比法、迁移法等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坚持“问题法”渗透引领
  “疑”属于一种内驱力现象。它不仅是焕发人体思维意识的动力源,又是促进人们思维活动的活力源。所谓“疑乃思之源、学之端”,强调的正是这一启智益能的道理和现象。这里的“疑”,正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问题法”是课堂活动中的一种常规现象,既包括教师的“教学提问”,又包括学生的“质疑问难”。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师疑”与“生疑”相结合,并且善于以“师疑”促“生疑”,才能不断深化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之路。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始终应用“教学提问”这一“常规性武器”,坚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不断“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些有明显问题或重大特征的课文题目;课文主体内容或者细节问题;文本中如“中心句”“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一些重要句式;文本中的“趣点、亮点、疑点、怪点”等;文本中隐含着重要情感的一些语句段等。
  当然,还可围绕上述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提问。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笔者在导入环节提问如下:课文一共写了几个地方?结合文中所说思考讨论,这两个地方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这些问题,凝聚着教材文本的主要内容,运行于阅读教学活动之中。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心理,而且能够有效引领他们的阅读思路与讨论活动。有些时候,还能发挥撬动“质疑问难”学习思维的作用。
  二、坚持“体验法”渗透引领
  宋代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信条式经典名言,意在强调“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实践出真知”有着实质性的异曲同工之妙。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其通过“普通话套讲八股文”形式进行“喂教”,倒不如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以此组织并引导他们去阅读体悟和情感实践,促进他们逐步形成个性化阅读认知和独特的审美体验。既可迎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学习心态,又能不断深化他们的阅读实践能力。
  就初中语文学科来说,如何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呢?可集中体现为如下几种形式:一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创造体验式阅读环境,如让学生反复深入地听教师或录音范读,或者听配乐朗读;也可师生共同进行品读,或者让学生开展自由朗读与体悟。二是通过学生自由朗读与体悟,进入自我体验式境界。三是让学生在个体读悟基础上,开展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体验。
  以毛泽东笔下的《沁园春·雪》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古筝配乐的课件,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边听边看,以增强对词境的初步体验。接着在研读赏析环节,笔者选择几组雪景,对应词作中“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等自然景象,以此引导学生比较、欣赏与品味,并借助想象性语言,来描绘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悟。最后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实现共享和共建目标。
  三、坚持“类比法”渗透引领
  所谓“类比法”,就是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本着以“相同或相似主题”为中心的导向原则,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把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本放在一起,开展“求同巧拓宽、求异谋深化”的类比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在集体建构中达成共识的一种语文阅读活动形式。这是最近几年来悄然兴起于校园的一种阅读模式,与以往的“单篇阅读”相比,不仅有利于拓展语文阅读的形式和内涵,而且有利于逐步增加学生阅读的宽广度和深厚度。
  “类比法”群文阅读的优势功能,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引读、让学”为根本目的的类比阅读,不仅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他们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习得更为广泛的阅读内容和写作方法。二是有利于教师在一定范围内,把一些新奇有趣的文本引入阅读活动之中,既活跃阅读氛围,又丰富阅读内容。三是与单篇阅读相比,有利于不断丰富语文阅读的方式和手段。四是有利于不断促进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意识与和谐共生能力。
  以《故乡》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着“同一作者”的导向策略,先后引入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等其他优秀作品,组织并引导学生在“类比阅读”活动中“求同求异”。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学生从中切实地体会到了极具个性化的“鲁迅精神”和“鲁迅品质”,而且习得了描写人物性格特质的“鲁迅笔法”。
  四、坚持“迁移法”渗透引领
  所谓“迁移法”,就是“迁移阅读教学法”的简称,又叫“迁移想象法”。就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努力摆脱文本中的固有限制,并且从某一局部地方旁逸斜出,开展另外形式的一种语文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就在于以此进一步扩大阅读教学容量,不断拓宽阅读思维的空间,在增加“新鲜活水”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从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心理品质和情感实践精神,为深化语文阅读助力添彩。
  如何通过“迁移法”来深化语文阅读活动呢?以《孔乙己》为例。笔者以结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说法为抓手,提出问题:“孔乙己最终是‘活着’还是‘死了?’”以此让学生认真阅读并想象思考,并在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相互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活动。
  讨论结果基本有如下三种:一是“活着”。理由是孔乙己毕竟属于“文化人”,在鲁镇难以生存,他只好远走他乡、另谋生计。他充分享有“活着”的权利和能力。二是“死了”。理由是孔乙己因“偷”而残,也无人关心其生死。他直到第二年端午都没有再次出现,如果不死的话,那是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的。三是“无所谓”。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作者可以这样安排结局,意在批判“封建罪恶”和“社会麻木”。所以无需讨论其生死结局。这不就是“迁移阅读”的个性化美妙之花吗?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把“问题法、体验法、类比法、迁移法”相互渗透并有效融入其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情趣,而且有利于把语文阅读活动不断地引向深入和更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浦头中学(225218)
其他文献
《提升小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课堂导引活动研究》是成都市华兴小学2016年立项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围绕“达成目标——聚焦问题——经历思维过程——解决问题——固化学法—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注意自己教学手法的艺术性,改掉传统教学中死板无趣的教学形式,灵活安排课堂内容,来提高学生对诗歌这种独特文体的审美目光。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诗歌本身的特点,使其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具有灵活的故事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诗歌更像是一位半抱琵琶的娇羞女子,感情的倾诉分外含蓄,但若是能够深入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更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计算技巧,达到促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目的。当前,很多小学生经常出现“会而不对”的现象,引起他们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外部平台,也是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核心载体。政府网站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电子政务的实现程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发展建设进一步推进了行
刘开于《孟涂文集》中云:“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意思是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可见,“问”对“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现在的中学语文存在教学效果不显著,语文课堂一片沉闷,教师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学生却还是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学生都应该有所改变,师生
痛经宁糖浆由当归、香附、白芍、延胡索、川芎、甘草、丹参、川楝子、红花等药物组成,具有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前、行经期腹痛,临床上已经得到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
当下,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学写“总结”等应用文越来越没意思,学习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脱离,很多中职学校语文教师也倾向于认为应用文写作这一内容教学设计难度较大,很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满足学生个性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是中职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问题就是课题”,所以我们就以“总结”教学为案例,谈一谈“质量环”企业管理法在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质量环”,就是Plan
作为轧钢生产线上不可缺少的设备,冷床主要负责钢材冷却与缓慢移送,成品钢的合格率往往会受到冷床输入装置的影响。以斜齿式步进式冷床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冷床输入装置的组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节课中涉及的语文知识内容过多,如果教师面面俱到,那对于每个教学环节来说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学生也很难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对于短
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制作详细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探讨中,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优化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方法,进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激励他们在自主学习上的能力。  一、教学研究中自主学习的表现  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课堂主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意见,在讨论主题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内容。  首先,教师要给同学们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