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中国+1”战略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产能与研发并举
  
  2007年1月1 日,英特尔宣布:中国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区进行销售与市场运作——中国成为与美国、欧洲、中东部非洲和亚太区并列的第五个独立报告区域,直接向美国总部汇报。此时,距离英特尔在北京设立第一个代表处已经过去了22年。
  谁也没有预料到,当初仅有三五个人、不到10平方米的一个不起眼的代表处能发展到今天:英特尔在上海、成都、大连等多个城市分别建有芯片制造、测试和封装工厂,并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和实验室。英特尔还在中国其他地区设有16 个分公司和办事处。中国,已成为英特尔在美国以外投资最大、机构设置最全面的区域市场。
  回顾历史,英特尔对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投资始于1996年。当时,英特尔决定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一个芯片封装测试厂,后来又几次追加投资,如今已成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最大的投资项目。英特尔投资浦东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意味着英特尔开始看重中国市场,为今后逐步向中国进行战略倾斜拉开了序幕,而且从此以后,英特尔与中国政府似乎找到了一个战略契合点,两者之间的合作走向良性互动。
  


  2005年3月,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厂二期投资项目启动。位于成都市出口加工区西区内的英特尔项目的总投资规模扩大到4.5亿美元。同时,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英特尔拥有3座工厂,总投资额达5亿美元。加上这次英特尔技术开发公司成立新投入的3900万美元,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芯片测试封装厂及研发中心总投资累计已接近10亿美元。到2007年3月,英特尔又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中国大连建立300毫米晶圆工厂。这是英特尔在亚洲的首家300毫米芯片厂。在英特尔2007年的工作总结中,承诺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将达到38亿美元。对于英特尔而言,中国无疑是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未来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跨国公司投资的重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既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痛。今天,所谓中国制造在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中国发展模式的不足。从英特尔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来看,目前,这种现象已经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不再仅仅是工厂型的投资,而是研究性投资与工厂型投资并举。90年代初,英特尔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研发机构,1998年11月,创建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ICRC)作为英特尔在亚太地区的第一个研究实验室。2005年5月12日,英特尔公司宣布英特尔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外高桥正式落成。英特尔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是英特尔继芯片测试和封装工厂后在上海浦东新区的第三期投资,此举标志着英特尔公司在上海近十年来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在战略上,英特尔公司则将中国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中国不再仅仅是制造基地,英特尔的部分研发工作也转移到了中国。
  在中国,英特尔公司由传统的中国制造向中国技术转型,选择中国上海设立技术研发公司有三大原因。第一:人力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低廉一直被视为中国制造的关键。但是,与以往的中国制造恰恰相反,英特尔之所以在中国上海设立技术开发公司恰恰是看中了上海的人才,尤其是对芯片技术发展非常了解的人才,这是许多国家不具备的。第二:本地化优势。支持本地化发展是本次英特尔扩大投资设立技术开发公司的主要原因。该项目将主要从事与全球同步的前沿技术研发、平台开发以及中国的客户服务,包括封装技术研发部、快速存储器上海事业部、用户平台研发部和封装设备开发部等。其业务包括闪存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开发,台式机系统开发,服务器动力和热能的开发以及封装技术开发,以实现英特尔把最新技术带到中国的承诺。第三:快速增长的移动通信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市场无疑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移动通信市场。今天,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未来很多年都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对于英特尔而言,能否在移动通信芯片领域取得突破,中国市场将是未来的关键。因此,此次设立的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的重点项目之一就是手持设备的芯片设计、封装以及测试,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进行本地化手持设备芯片开发。目前,上海已经成为英特尔北亚地区最大的运营中心。
  回顾英特尔在中国的发展,英特尔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与它一直注重与中国宏观发展战略的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从1985年进入中国,到如今在大连设立芯片工厂,英特尔在中国的投资先后出现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波峰都刚好与中国政府的国家开发开放战略吻合。从在华投资建厂的布局来看,投资上海,配合“浦东崛起”,投资成都,呼应“开发西部”,投资大连,紧跟“振兴东北”,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个台阶“先提速东部、再提升西部,后复兴东北部”保持同步。2008年,英特尔在中国的制造工厂和研发事业都进入了全新阶段。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从单纯的消费市场转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市场。
  
  越南:制造优势开始发力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土地及劳动力价格也出现持续上涨。伴随着在华投资成本逐渐上升,外资公司在选址时也进行更多考虑中国周边发展较快的其他国家,同时寻求中国以外的投资渠道。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同时,英特尔公司也将目光放到中国周边的地区上。其中,英特尔在越南的举动尤其引人注目。
  近年来,越南政府积极努力改善其经贸投资环境,促进了越南的经济快速增长, 2006年经济增长率高达8.2%,特别是在2006年底越南加入WTO之后,预计入世效应将带动经济持续增长。目前,越南已经吸引了富士通、住友电木、日东电工、名幸电子、鸿海集团、神达电脑等电子制造企业相继进驻。越南又是东南亚10国联盟当中PC市场增速最快的一个国家,2005年6月,英特尔总裁曾经表示英特尔公司在该国的销售额正不断增长。有数据显示,2005年越南国内的电脑及相关设备销售额估计达到了7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30%。伴随着越南市场的扩大,英特尔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了越南。2006年1月,越南政府向外界透露,英特尔已向该国政府提出申请,希望投资6.05亿美元在越南建立一座芯片制造厂。然而,英特尔公司却对越南政府发布的消息不置可否。这多少给急于向世人昭显成绩的越南政府带来一点尴尬。直到2月28日,英特尔公司才发布消息称,它将在越南投资3亿美元建立一家进行芯片包装和测试的制造厂,并在越南的胡志明市举行了一个庆祝收到越南政府颁发的投资许可证的庆祝会。
  2007年下半年,英特尔公司的越南工厂开始投产。英特尔公司亚地区副总裁John Antone称:“这家制造厂将是我公司在世界上建立的第七个服务于全球电脑市场和电话市场的制造厂,全球市场对闪存芯片的需求量非常大。”这家制造厂将雇佣1200名员工,它同时也对网络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所用的一部分芯片进行测试和包装。首批投资的3亿美元资金将用于该制造厂在第一阶段即从现在到2008年期间的投资和开发工作,这笔投资将包括在英特尔公司今年60亿美元的全球资金费用预算之内。英特尔公司有权选择是否对该厂进行第二阶段的投资,如果它在第一阶段投资结束后选择继续投资,那么英特尔公司总共将在越南投资6.05亿美元。至于它是否会进行第二阶段投资,将视该厂在第一阶段的投资收益和市场行情而定。
  尽管距离工厂的完工和运转还有很长一段时期,英特尔已经闲不住了。2007年3月,公司在工厂地点附近破土兴建了一座办公大楼,并紧锣密鼓地准备基础设施和工程资源,以支持在这个新兴市场的大规模项目。越南成为英特尔在亚太地区仅次于中国的投资国家之一。然而,在越南,英特尔需要担心的事情远远比中国多得多。
  胡志明市陈旧的电力配电网络是英特尔担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英特尔公司试图通过建设一座由两条线连接到国家电网的专用变电站来解决问题。让英特尔感到少许安慰的是,预计到2008年底,有3座电厂将上线投入使用。如果说,英特尔公司在越南遇到的基础设施的不足还只是金钱上面的小问题,在工程前线,英特尔在工程师和高级管理层上都面临严重的技能人才短缺。由于在越南基本不存在高科技行业,所以,迫切需要大量的学生进入技术领域,这也是英特尔公司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为此,英特尔已经着手为关键职位聘请职员,并且要派他们去亚洲其他国家接受培训。
  尽管越南的运营最初将“纯粹是一个生产场所”,英特尔正为进一步的发展努力扩张所需要的充沛空间。
  
  印度:研发能力不容小觑
  
  在亚洲,英特尔另外一个重要的投资国家当属印度。与越南相比,印度在IT技术领域给中国带来的一定的威胁:从成本战略上考虑,印度的优势在于人力成本,每年供应20万技术人才,而成本仅为美国的1/6。随着印度逐渐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新兴市场之一,英特尔也打算使印度成为公司在全球的开发中心。作为英特尔在海外增长最快的市场,英特尔在印度的团队已开发出了芯片级产品及架构,先进的计算、通信及无线产品,比如英特尔迅驰DUO双核处理器NAPA就是在印度完成开发的。英特尔公司年发布的“万亿次研究芯片”的约一半工作也是在印度完成的。这表明,英特尔印度研究中心正迅速地成长为英特尔研究与设计的关键场所——英特尔在印度的3000名员工中,有2000多人就是在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就在不少人还以为印度的外包产业只是单调乏味的工作时,印度已悄悄爬往产业链的最高端。
  然而,英特尔在印度的业务进展得并不如希望中的顺利。这种不顺利主要来源于政府政策的制定。2005年10月底,英特尔取消了在班加罗尔开发的四核心Whitefield Xeon处理器的计划。2006年,作为英特尔全球重组的一部分,英特尔在印度裁减了约1000个职位,占英特尔在印度员工总数的1/3。在2005年12月份,英特尔公司曾经透露它计划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以加强它在印度的研发业务,并考虑在印度设立芯片加工厂。到了2007年6月,英特尔发言人又表示,英特尔已经决定不在印度建厂。英特尔给出的理由是:本来,英特尔计划继续拓展印度市场,并将印度运营中心发展成为集测试、组装和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工厂。但是,由于印度的半导体政策迟迟未能出台,导致英特尔的建厂计划延迟。英特尔公司认为政府拖累了他们的言论也惹怒了印度政府,他们对此言论进行反击,表示是英特尔一直不把印度的芯片制造放在心上,所谓建厂是英特尔在撒谎,英特尔严重忽悠了他们。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金融快报》则说,英特尔一直未有意印度建立晶圆制造工厂,只是想建立一个装配,测试和封装工厂。事实上,2007年3月的中国大连工厂落成后,芯片生产的产能已经足够,这也是英特尔决定取消印度建厂计划的重要原因。
  根据经济学人企业组织的数据,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研发新基金投资目的地,美国第二,印度排在第三位。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在印度进行研发的美国公司,都会把研发出来的产品出口到全球市场,在印度设计出来的通信芯片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采用。在这一点上,印度跟中国不太一样,在中国的研发主要是为了设计在当地销售的产品。从最初的产品开发,到给国外实验室的基础研发支持,再到核心技术研发,印度正力图把自己变成一个核心技术研发大国,将软件行业推进到3.0时代,成为全球研发的“发动机”。
  随着亚洲其他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制造基地正面临挑战。如何重新调整全球制造业中心的战略?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固然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但是将错失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经济结构调整能否把握经济高速增长的时间机遇,有序进行调整非常关键,而改变固有的经济模式是中国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对接,加快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为中国的崛起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作为银行较多业务中的一种,私人银行服务通常由国际级金融集团提供,开户门槛最低为50万美元,面向金字塔顶端的富豪阶层。跨国金融机构的私人银行业务强调资产管理能力,业务范围广,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高,并按照客户需求量身定做。  据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高收入阶层的年财富增长率约为13%。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断创造着巨额财富,而新生的高收入阶层,对投资、理财等需求
期刊
2007年6月21日,新华社与英国路透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两社友好合作50周年庆祝活动。路透集团首席执行官汤姆·格罗瑟率领董事会代表团访问新华社,双方回顾了过去半个世纪的友谊并希望未来开展进一步合作。    携手传媒    就在2007年的5月15日,加拿大汤姆森集团(The Thomson Corporation)、英国路透社(Reuters Group Plc)对外宣布,汤姆森集团以
期刊
“我最喜欢的国家还是中国,因为她是我的祖国!我最爱吃的东西还是中餐,社交的方式,对父母家人的理解,都是完全的中国式思维,对待孩子的教育,她们都从小学中文,我鼓励她们看中文书籍,特别是古典名著,也希望她们长大后都能回国发展和生活……”  在接受本刊专访的时候,Maria身在西班牙,她是一个等待自己第三个宝宝降临的待产妈妈。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似乎预示着TOUS即将在中国市场开拓出一片新气象。  20
期刊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全会决议:在党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要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之后,“改革开放”一词如春雷般在华夏大地上激荡回响,它将中国带入了又一个“国祚中兴”的时代。至今,这次伟大的变革,已持续了整整30个年头。  同是1978年左右,在中国苏皖交界的农村,一个叫陈光标的放牛少年
期刊
整理/米远征    作为为惟一以机构投资者身份介入无锡尚德的股权投资,有一天,王刚在太湖边和施正荣谈完事后对身边一位同事说:“施很快会名列中国百富榜,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果然,在无锡尚德2005年底上市后不久,施正荣的个人财富就超过了前首富黄光裕。    2007年岁末年初之际,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毫无悬念地当选“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继此前当选美国《时代》周刊“环保英雄”之后,施正荣的环
期刊
关于财富,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这样说:“如果富人死的时候仍然富有,那他死得可耻。”所以现在不管在欧美还是亚洲都流行“及时行善”。  “及时行善”也让慈善事业有了一点新的变化,那就是新慈善家的年龄越来越小,但捐献的数额则越来越大。我们在慈善排行榜上也能看到,这些新慈善家们的排名也在慢慢靠前,也许将来他们则是中国的慈善先锋。  新慈善家认为,现在就要解决困扰人类的很多问题,而不要等到以后再去解决,明天也
期刊
北京、上海、香港,中国的三座重量级城市。北京的本土气息、上海的中西交融、香港的自由开放,是常人对三地形成的固有印象。随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国祚中兴”,中国的城市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北京,为迎接今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让“老北京”正在不断吸纳新的“养分”成为一座“新北京”。而摆脱了发展束缚的上海,使它百年形成的“海纳百川”的精神再次焕发,重新回归“东方纽约”的地位。在
期刊
整理/李晓栋    外企新战略:中国+1    2007年,中国采取一连串对外资征税的新规定,导致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纷纷撤离。而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日程的日渐迫近,许多外资企业正在盘点企业的人力资源总量以及企业员工的工龄,并分析新法实施后,将给企业增加的成本额度。此前,随着中国的人力成本上涨,日本最大的服装零售商优衣库(UNIQLO)宣布,到2009年,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比率从90%减少到60%
期刊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电视行业也将走进“TV2.0”时代。杨晖在新浪的博客叫做“TV2.0的实验田”,而她的《波士堂》、《上班这点事》等几档栏目正是这块“实验田”的果实。    走进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记者一时间很难将这里和电视制作公司联系起来。这里没有摄影棚和任何摄像设备,只有几间简单装修的办公室,十几个职员,以及办公桌上人手一台的笔记本电脑,甚至连总裁办公室也没有任何门牌标注。公司
期刊
6个月时间完成3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8550万美元;两年时间,从零做到硅片生产的全球第三,并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融资4.69亿美元,成为上市公司中经营历史最短的公司之一。LDK与其背后推手NBP共同演绎了这个速度神话。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LDK)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融资额为4.69亿美元,成为自2004年以来在美国融资金额最高的国内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新能源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