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基金:江西赛维的背后推手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wu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个月时间完成3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8550万美元;两年时间,从零做到硅片生产的全球第三,并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融资4.69亿美元,成为上市公司中经营历史最短的公司之一。LDK与其背后推手NBP共同演绎了这个速度神话。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LDK)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融资额为4.69亿美元,成为自2004年以来在美国融资金额最高的国内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次IPO。2005年无锡尚德在纽交所的上市,点燃了中国太阳能行业,短短两年时间已经有近十家光伏企业上市。“LDK与无锡尚德相比,发展速度更快,在更短的时间内就与无锡尚德做到了同一个量级,无锡尚德用了5年,而LDK才用了2年。”曾经慧眼发掘无锡尚德的法国NBP亚洲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王刚更看好LDK的未来。
  
  两小时谈定
  
  2006年春节,王刚第一次见LDK的董事长彭小峰。当时的LDK刚刚创建半年之久,还没有正式投产,厂房还没有全部建完;只是有一部分设备,并且还在测试阶段;有一些技术人员,管理团队还在组建。在从LDK考察后去机场的路上,王刚与彭小峰一起深入交流。“在两个半小时的电话交流后,我已经有意向要投资了。”王刚对记者说,“因为我们一直关注太阳能行业,也很了解这个行业。与彭小峰沟通后我发现他非常有远见,对市场的把握很准确。我们谈行业、谈他的设想、谈成本优势、谈怎么吸纳人才、谈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立于不败之地等等,那次的谈话很投机,奠定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太阳能产业链越是往上游走技术门槛越高。因为中游的技术门槛在逐渐下降,所以中国目前像尚德这样的中游厂商越来越多。LDK处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门槛相对较高,这也就意味着利润就高一些,竞争会少一些,长远的发展空间会大一些,“所以我们决定不往下游投,而是往上游投。”曾投资无锡尚德的王刚决定这次往上游走。
  LDK是一家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处在整个太阳能产业链的上游。在彭小峰2004年开始关注太阳能行业的时候,亚洲的日本、中国台湾,以及大陆很多企业都在做组件和电池生产,但基本没有企业在做它们的上游——硅片生产。太阳能产业链从硅原料生产到组件生产分为四层,呈明显的金字塔结构,高居塔尖的是太阳能硅原料厂商,依次下来是硅片厂商、太阳能电池制造厂商,以及组件厂商。大家所熟知的无锡尚德、天威英利、中电光伏等企业都处在电池制造层,按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大陆的太阳能电池产能由2005年的约150MW,增长至1450MW。按照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前景估计为156亿元,2020年市场为858亿元。目前下游电池产能大量释放,对上游硅片的需求大大增加,硅片生产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
  而单从硅片生产来说,最早的太阳能电池多是单晶硅片部件,十几年前单晶硅电池占到了95%的市场,现在只有30%左右的市场;而多晶硅电池迅速发展,从零到发展到目前56%-58%的市场。目前国内大多数硅片企业是生产单晶硅片,而LDK的主要生产任务是多晶硅片。“LDK专注于多晶硅片的生产有很大的优势,生产成本比较低,生产效率会高,同样一天的产量,多晶硅片会高于单晶硅片的产量。”王刚很认同LDK的产品定位,“太阳能行业的利润率比较高,硅片行业最高有30%-40%的毛利率,现在这样的行业很难找到。”
  “除了定位外,LDK还有很多制胜的法宝。”王刚说。首先,LDK的设备供应商和原料供货商都是世界一流的,2006年初,虽然LDK还没有正式投产,但已经签订好了未来12个月占全世界供应能力80%份额的供货商定单,这就意味着供货商不可能向其他竞争对手提供设备,使LDK在这12个月里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其次,LDK的技术人才是世界一流的,因为太阳能行业是个新兴的产业,是这几年才刚刚发展起来的,核心技术基本都掌握在德国、日本、美国、瑞士等欧美国家手中。LDK从国外聘请的、在行业内具有经验的COO、CFO、CTO、生产总监、采购总监、主要技术骨干构成了一支国际化团队。“今年我们在研发上的资金投入有2000万美元,比很多企业一年的营业额还多。”彭小峰透露。另外,彭小峰本人对整个产能规划的远见和对成本控制的掌控能力也都是LDK的优势。
  
  半年上三个台阶
  
  2006年7月,NBP对LDK进行了首轮投资,金额为1500万美元;9月作为首席投资商,联合鼎晖、集富亚洲、三菱、崇德资本等第二轮投资4800万美元;12月再次作为首席投资商,牵头鼎晖等第三轮投资2250万美元,总金额达到8550万美元。LDK的融资过程也是非常快的,在6个月完成了3轮融资,投资方的决策过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LDK)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融资额为4.69亿美元,成为自2004年以来在美国融资金额最高的国内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次IPO。2005年无锡尚德在纽交所的上市,点燃了中国太阳能行业,短短两年时间已经有近十家光伏企业上市。“LDK与无锡尚德相比,发展速度更快,在更短的时间内就与无锡尚德做到了同一个量级,无锡尚德用了5年,而LDK才用了2年。”曾经慧眼发掘无锡尚德的法国NBP亚洲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王刚更看好LDK的未来。
  两小时谈定
  2006年春节,王刚第一次见LDK的董事长彭小峰。当时的LDK刚刚创建半年之久,还没有正式投产,厂房还没有全部建完;只是有一部分设备,并且还在测试阶段;有一些技术人员,管理团队还在组建。在从LDK考察后去机场的路上,王刚与彭小峰一起深入交流。“在两个半小时的电话交流后,我已经有意向要投资了。”王刚对记者说,“因为我们一直关注太阳能行业,也很了解这个行业。与彭小峰沟通后我发现他非常有远见,对市场的把握很准确。我们谈行业、谈他的设想、谈成本优势、谈怎么吸纳人才、谈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立于不败之地等等,那次的谈话很投机,奠定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太阳能产业链越是往上游走技术门槛越高。因为中游的技术门槛在逐渐下降,所以中国目前像尚德这样的中游厂商越来越多。LDK处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门槛相对较高,这也就意味着利润就高一些,竞争会少一些,长远的发展空间会大一些,“所以我们决定不往下游投,而是往上游投。”曾投资无锡尚德的王刚决定这次往上游走。
  LDK是一家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处在整个太阳能产业链的上游。在彭小峰2004年开始关注太阳能行业的时候,亚洲的日本、中国台湾,以及大陆很多企业都在做组件和电池生产,但基本没有企业在做它们的上游——硅片生产。太阳能产业链从硅原料生产到组件生产分为四层,呈明显的金字塔结构,高居塔尖的是太阳能硅原料厂商,依次下来是硅片厂商、太阳能电池制造厂商,以及组件厂商。大家所熟知的无锡尚德、天威英利、中电光伏等企业都处在电池制造层,按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大陆的太阳能电池产能由2005年的约150MW,增长至1450MW。按照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前景估计为156亿元,2020年市场为858亿元。目前下游电池产能大量释放,对上游硅片的需求大大增加,硅片生产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
  而单从硅片生产来说,最早的太阳能电池多是单晶硅片部件,十几年前单晶硅电池占到了95%的市场,现在只有30%左右的市场;而多晶硅电池迅速发展,从零到发展到目前56%-58%的市场。目前国内大多数硅片企业是生产单晶硅片,而LDK的主要生产任务是多晶硅片。“LDK专注于多晶硅片的生产有很大的优势,生产成本比较低,生产效率会高,同样一天的产量,多晶硅片会高于单晶硅片的产量。”王刚很认同LDK的产品定位,“太阳能行业的利润率比较高,硅片行业最高有30%-40%的毛利率,现在这样的行业很难找到。”
  “除了定位外,LDK还有很多制胜的法宝。”王刚说。首先,LDK的设备供应商和原料供货商都是世界一流的,2006年初,虽然LDK还没有正式投产,但已经签订好了未来12个月占全世界供应能力80%份额的供货商定单,这就意味着供货商不可能向其他竞争对手提供设备,使LDK在这12个月里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其次,LDK的技术人才是世界一流的,因为太阳能行业是个新兴的产业,是这几年才刚刚发展起来的,核心技术基本都掌握在德国、日本、美国、瑞士等欧美国家手中。LDK从国外聘请的、在行业内具有经验的COO、CFO、CTO、生产总监、采购总监、主要技术骨干构成了一支国际化团队。“今年我们在研发上的资金投入有2000万美元,比很多企业一年的营业额还多。”彭小峰透露。另外,彭小峰本人对整个产能规划的远见和对成本控制的掌控能力也都是LDK的优势。
  半年上三个台阶
  2006年7月,NBP对LDK进行了首轮投资,金额为1500万美元;9月作为首席投资商,联合鼎晖、集富亚洲、三菱、崇德资本等第二轮投资4800万美元;12月再次作为首席投资商,牵头鼎晖等第三轮投资2250万美元,总金额达到8550万美元。LDK的融资过程也是非常快的,在6个月完成了3轮融资,投资方的决策过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LDK)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融资额为4.69亿美元,成为自2004年以来在美国融资金额最高的国内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次IPO。2005年无锡尚德在纽交所的上市,点燃了中国太阳能行业,短短两年时间已经有近十家光伏企业上市。“LDK与无锡尚德相比,发展速度更快,在更短的时间内就与无锡尚德做到了同一个量级,无锡尚德用了5年,而LDK才用了2年。”曾经慧眼发掘无锡尚德的法国NBP亚洲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王刚更看好LDK的未来。
  两小时谈定
  2006年春节,王刚第一次见LDK的董事长彭小峰。当时的LDK刚刚创建半年之久,还没有正式投产,厂房还没有全部建完;只是有一部分设备,并且还在测试阶段;有一些技术人员,管理团队还在组建。在从LDK考察后去机场的路上,王刚与彭小峰一起深入交流。“在两个半小时的电话交流后,我已经有意向要投资了。”王刚对记者说,“因为我们一直关注太阳能行业,也很了解这个行业。与彭小峰沟通后我发现他非常有远见,对市场的把握很准确。我们谈行业、谈他的设想、谈成本优势、谈怎么吸纳人才、谈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立于不败之地等等,那次的谈话很投机,奠定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太阳能产业链越是往上游走技术门槛越高。因为中游的技术门槛在逐渐下降,所以中国目前像尚德这样的中游厂商越来越多。LDK处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门槛相对较高,这也就意味着利润就高一些,竞争会少一些,长远的发展空间会大一些,“所以我们决定不往下游投,而是往上游投。”曾投资无锡尚德的王刚决定这次往上游走。
  LDK是一家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处在整个太阳能产业链的上游。在彭小峰2004年开始关注太阳能行业的时候,亚洲的日本、中国台湾,以及大陆很多企业都在做组件和电池生产,但基本没有企业在做它们的上游——硅片生产。太阳能产业链从硅原料生产到组件生产分为四层,呈明显的金字塔结构,高居塔尖的是太阳能硅原料厂商,依次下来是硅片厂商、太阳能电池制造厂商,以及组件厂商。大家所熟知的无锡尚德、天威英利、中电光伏等企业都处在电池制造层,按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大陆的太阳能电池产能由2005年的约150MW,增长至1450MW。按照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前景估计为156亿元,2020年市场为858亿元。目前下游电池产能大量释放,对上游硅片的需求大大增加,硅片生产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
  而单从硅片生产来说,最早的太阳能电池多是单晶硅片部件,十几年前单晶硅电池占到了95%的市场,现在只有30%左右的市场;而多晶硅电池迅速发展,从零到发展到目前56%-58%的市场。目前国内大多数硅片企业是生产单晶硅片,而LDK的主要生产任务是多晶硅片。“LDK专注于多晶硅片的生产有很大的优势,生产成本比较低,生产效率会高,同样一天的产量,多晶硅片会高于单晶硅片的产量。”王刚很认同LDK的产品定位,“太阳能行业的利润率比较高,硅片行业最高有30%-40%的毛利率,现在这样的行业很难找到。”
  “除了定位外,LDK还有很多制胜的法宝。”王刚说。首先,LDK的设备供应商和原料供货商都是世界一流的,2006年初,虽然LDK还没有正式投产,但已经签订好了未来12个月占全世界供应能力80%份额的供货商定单,这就意味着供货商不可能向其他竞争对手提供设备,使LDK在这12个月里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其次,LDK的技术人才是世界一流的,因为太阳能行业是个新兴的产业,是这几年才刚刚发展起来的,核心技术基本都掌握在德国、日本、美国、瑞士等欧美国家手中。LDK从国外聘请的、在行业内具有经验的COO、CFO、CTO、生产总监、采购总监、主要技术骨干构成了一支国际化团队。“今年我们在研发上的资金投入有2000万美元,比很多企业一年的营业额还多。”彭小峰透露。另外,彭小峰本人对整个产能规划的远见和对成本控制的掌控能力也都是LDK的优势。
  半年上三个台阶
  2006年7月,NBP对LDK进行了首轮投资,金额为1500万美元;9月作为首席投资商,联合鼎晖、集富亚洲、三菱、崇德资本等第二轮投资4800万美元;12月再次作为首席投资商,牵头鼎晖等第三轮投资2250万美元,总金额达到8550万美元。LDK的融资过程也是非常快的,在6个月完成了3轮融资,投资方的决策过程、尽职调查过程、资金到位等整个融资过程的快速完成,得益于公司良好的商业模式、明显的盈利前景和投资者的敏锐洞察力。LDK的投资方前后共涉及到十几家,在第二轮融资中,投资机构达到12家之众,然而法国NBP亚洲投资基金作为领头投资人,全面主持投资谈判及法律文件的起草等重大事项,从而使得整个投资过程顺利及迅速完成。在NBP之前,也有很多的投资人找到彭小峰要投资LDK,但NBP对行业的了解和曾经成功投资无锡尚德和台湾易通科技的案例使LDK最终选择了NBP。“他们投资过行业里其他的企业,更了解这个行业,决策更快、更有效率,当时我们的发展速度是非常重要的,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成本。”彭小峰表示。
  第一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设备,先做到有产出、有收入。2006年7月投资时还基本没有利润可言,8月到9月两个月实际利润就达到了300万美元,成长速度惊人。9月底第二轮融资时,LDK已经规模化,12月底第三轮融资,LDK的规模化又推向了另一个量级,全年的净利润达到了3000万美元,这样的成长速度对一个2005年中期才刚建立的企业来说,可谓惊人。3轮投资每一轮都上了一个新量级,而且时间间隔很短,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筹建工作精密,设备、原材料、技术人员的良好储备,成本管理系统的控制,目标市场明确外,投资时间点的准确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耽误企业的发展时间。LDK的发展速度与资金的及时到位与支持是分不开的,每一轮投资时的估值都有上升,第二轮的时候上升了30%,第三轮的时候又上升了25%。
  目前LDK已经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晶体硅片厂商,产能已经达到200MW,2007年底计划将达到400MW。“第一,我们从一开始就定位在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现在我们拥有国际化的市场、国际化的团队、国际化的资金和国际化的执行力。第二,速度控制得非常好,我们的执行力非常强,我自己做了十几年的企业管理,任何一个步骤都是经过认真测算的,所以现在我们被行业公认为是发展最快的。第三,我们现在是行业里的成本领袖,制造成本在行业里是最低的,而且我们还有空间进一步降低成本。”彭小峰正带领着LDK朝着世界第一的位置冲刺。太阳能行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成本控制,硅片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企业的利润,因为硅片占太阳能电池企业生产成本的70%-80%。谁能在产业链里把成本降低就是对整个产业链的贡献,虽然目前的成本很高,但通过规模生产和技术改进,降低成本的目标也会很快实现的,将来的发展空间也是最大的。
  投资人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多的是投资后的附加价值。LDK在上市前准备招股书期间,王刚还曾和公司管理层一起去香港,与律师、审计师、会计师一道解决招股书中的问题。王刚还参与了LDK香港和美国的路演、定价,并且还要与承销商沟通。因为经验比较丰富,还亲自帮助LDK选择独立董事。“这些都是我们投资人的价值,我们了解资本市场,熟悉国际惯例。”王刚说,“我们投资人都在配合LDK的上市工作。”
  之前无锡尚德在行业里是老大地位,LDK的发展对无锡尚德是个挑战。LDK上市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奠定了中国太阳能制造业在世界太阳能行业的一个重要位置,因为在3-5年前,中国的太阳能制造业基本是空白,现在的产能已接近世界产能的三分之一。LDK的出现使中国太阳能产业链更加的完善。LDK没有往下游发展的计划,它们将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在硅片业务,争取做成世界第一。
  (作者为《投资与合作》杂志记者)
其他文献
整理/乔幽坤 米远征    牛根生,男,1954年生于内蒙古,蒙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43岁时创办蒙牛集团,该企业在3年内销售额增长50倍,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并且吸引了摩根斯坦利等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26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
期刊
作为银行较多业务中的一种,私人银行服务通常由国际级金融集团提供,开户门槛最低为50万美元,面向金字塔顶端的富豪阶层。跨国金融机构的私人银行业务强调资产管理能力,业务范围广,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高,并按照客户需求量身定做。  据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高收入阶层的年财富增长率约为13%。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断创造着巨额财富,而新生的高收入阶层,对投资、理财等需求
期刊
2007年6月21日,新华社与英国路透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两社友好合作50周年庆祝活动。路透集团首席执行官汤姆·格罗瑟率领董事会代表团访问新华社,双方回顾了过去半个世纪的友谊并希望未来开展进一步合作。    携手传媒    就在2007年的5月15日,加拿大汤姆森集团(The Thomson Corporation)、英国路透社(Reuters Group Plc)对外宣布,汤姆森集团以
期刊
“我最喜欢的国家还是中国,因为她是我的祖国!我最爱吃的东西还是中餐,社交的方式,对父母家人的理解,都是完全的中国式思维,对待孩子的教育,她们都从小学中文,我鼓励她们看中文书籍,特别是古典名著,也希望她们长大后都能回国发展和生活……”  在接受本刊专访的时候,Maria身在西班牙,她是一个等待自己第三个宝宝降临的待产妈妈。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似乎预示着TOUS即将在中国市场开拓出一片新气象。  20
期刊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全会决议:在党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要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之后,“改革开放”一词如春雷般在华夏大地上激荡回响,它将中国带入了又一个“国祚中兴”的时代。至今,这次伟大的变革,已持续了整整30个年头。  同是1978年左右,在中国苏皖交界的农村,一个叫陈光标的放牛少年
期刊
整理/米远征    作为为惟一以机构投资者身份介入无锡尚德的股权投资,有一天,王刚在太湖边和施正荣谈完事后对身边一位同事说:“施很快会名列中国百富榜,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果然,在无锡尚德2005年底上市后不久,施正荣的个人财富就超过了前首富黄光裕。    2007年岁末年初之际,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毫无悬念地当选“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继此前当选美国《时代》周刊“环保英雄”之后,施正荣的环
期刊
关于财富,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这样说:“如果富人死的时候仍然富有,那他死得可耻。”所以现在不管在欧美还是亚洲都流行“及时行善”。  “及时行善”也让慈善事业有了一点新的变化,那就是新慈善家的年龄越来越小,但捐献的数额则越来越大。我们在慈善排行榜上也能看到,这些新慈善家们的排名也在慢慢靠前,也许将来他们则是中国的慈善先锋。  新慈善家认为,现在就要解决困扰人类的很多问题,而不要等到以后再去解决,明天也
期刊
北京、上海、香港,中国的三座重量级城市。北京的本土气息、上海的中西交融、香港的自由开放,是常人对三地形成的固有印象。随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国祚中兴”,中国的城市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北京,为迎接今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让“老北京”正在不断吸纳新的“养分”成为一座“新北京”。而摆脱了发展束缚的上海,使它百年形成的“海纳百川”的精神再次焕发,重新回归“东方纽约”的地位。在
期刊
整理/李晓栋    外企新战略:中国+1    2007年,中国采取一连串对外资征税的新规定,导致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纷纷撤离。而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日程的日渐迫近,许多外资企业正在盘点企业的人力资源总量以及企业员工的工龄,并分析新法实施后,将给企业增加的成本额度。此前,随着中国的人力成本上涨,日本最大的服装零售商优衣库(UNIQLO)宣布,到2009年,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比率从90%减少到60%
期刊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电视行业也将走进“TV2.0”时代。杨晖在新浪的博客叫做“TV2.0的实验田”,而她的《波士堂》、《上班这点事》等几档栏目正是这块“实验田”的果实。    走进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记者一时间很难将这里和电视制作公司联系起来。这里没有摄影棚和任何摄像设备,只有几间简单装修的办公室,十几个职员,以及办公桌上人手一台的笔记本电脑,甚至连总裁办公室也没有任何门牌标注。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