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2953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现实使命。本文阐述了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对当今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现实问题加以分析,并基于教育实践,提出了学校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
  一、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教育的准确定位、未来发展、前进方向、根本任务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和诠释。认真学习这次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其中着重明确并反复强调了——一定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意味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本,无论是重视程度、贯彻力度和落实方式都在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中被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是每位教育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积极践行、踏实研究和主动落实的重要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的重要基础建设。立德树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更是我国教育传承传统文化和顺应时代发展的成果。立德树人如何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中坚决贯彻、效果中落到实处,不仅关乎到党中央精神的执行和思想的落实,更关乎根治当代教育功利化之顽疾,进而真正实现以人民为教育之中心的根本方向。因此,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应仅仅只是分数,更重要的是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文明守法的合格公民。
  社会责任感是现代社会每个社会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的最大不幸, 往往是从忘记自己的责任开始的,最初是在小事情上,然后就会在重大事情上。”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认识到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履行责任和义务。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时期, 唯有立足“立德树人”,扎实做好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二、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的现实问题
  新时代的学校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工作的指南方略,在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程中,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也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部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要面临一些时代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1.网络信息环境“双刃剑”
  新时代,优良的社会风气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在网络信息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自媒体的广泛发展,让几乎所有人拥有了麦克风。尽管绝大多数媒体客观公正且传递正能量,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网络风气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产生负面效应,例如,“不实名的评论区往往常见谣言、攻击或谩骂”“个别低俗娱乐视频传递肤浅和空洞”“部分网红直播低俗媚俗,不良言行易被模仿”等,这些网络现象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学生重“个人”、轻“社会”,重“私利”、轻“责任”的观念产生或蔓延。
  2.升学压力的负面效应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承载体,也是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学校教育的失当,后果则不堪设想。近年来,升学和高考的压力仍持只增不减的态势,社会各界和家长群体对成绩的过度关注,也促使了一些学校不免在教育中急功近利盲目追逐分数,进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已将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纳入到学科教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存在小部分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严格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很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态度责任进行渗透。
  3.家庭教育阵地仍须巩固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才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以何种态度和价值观来教育和影响孩子,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好家风”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规矩意识和道德水准,特别是作为家长以身作则。如果父母能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水平,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父母的感染,从而主动承担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对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当然,当今时代,不可回避的是尽管大多数父母的文化水平已经明显提升,但由于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理念不高、方法不到或时间不足等原因,使得家庭教育特别在中学阶段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这也促使学校急需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亟待全面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三、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策略
  综上所述,直接影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下基于实践,笔者谈谈作为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行之有效的策略:
  1.德育目标带动德育工作
  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纳入德育工作目标, 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责任认知,并由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需要,加深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最终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在“品德教育”“励志教育”“多元活动”等方面,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方式,系统化成体系地进一步强化德育的效果。同时,班主任应在贯彻学校德育目标的过程中,结合本班实际开展责任教育,并依据教育效果制定教育计划,跟踪反馈,总结反思,优化改进,努力在班级个体营造优良的教育小环境。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第二课堂,实践证明对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成为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例如,我校提出“君玉”校园文化,君子比德于玉,弘扬十一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校园文化内核“崇高、进取、元美”是“立德树人”校本化的具体呈现,为扎实育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校本理念基础。学校开展系列化的廉政文化宣传栏、法纪、感恩等板报活动的作用,利用舆论阵地的覆盖力和影响力,加大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榜样,因此,应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师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例如,一是开展教师培训,强调师德红线,强化守法观念,打造优秀师风;二是重视德育科研,有机结合教研,提升专业能力,带动队伍成长;三是打造师徒结对项目,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启动青蓝工程,培养新生势力;四是搭建交流平台,举办教师能力大赛,聚焦骨干培养,壮大中坚力量。随着教育者教育技能的提高,伴随而来的即是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教育效果的有机提升,同时,教师用自身的高度责任感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
  4.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责任感是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学校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为学生提供履行责任的亲身体验、独立探索和自主选择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一直以来坚持的有意义的教育方式,如,“慰问敬老院”“社区义工服务”“宣传新冠防疫志愿活动”等有意义的社会服务活动,尤其是“师生义务献血活动”,我校已连续多年得到医疗系统的荣誉表彰,这些活动使学生获得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锻炼,不断深化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全面加强家校合作共育
  家长学校一直以来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例如,学校每学期三个年级都会召开至少一次的家长学校主题培训活动,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通过定期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传递安全教育和法制知识等;通过搭建校讯能平台和微信平台实现家校即时沟通;通过建设家长委员会,为学校工作献言献策;通过全员覆盖上门家访活动,实现有效家校合作。近几年,我校始终坚持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一起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主体作用,在全体家长的支持下,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达到家校共育共赢的目的。这些方式也有效地为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责任意識,进而促进家庭层面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促使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
  四、总结与展望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现实使命,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是德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教育基层工作者的我们,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一定要积极落实,并且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为坚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出祖国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文明守法的合格社会而努力奋斗。
  [本文系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德育体系化建设实践研究”(编号:SDGH026)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介绍远程视图有关参数的设计技巧,如何设计、使用远程视图,讨论使用远程视图的四个实际问题。  关键词 VFP 远程视图 远程数据 连接 锁定 缓冲  中图分类号 TP311.1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6)01-0024-03
提示作文(一)  目前,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请围绕以下要点谈谈其中原因以及个人建议。  要点如下:  1. 考试太多;  2. 自身不够勤奋;在上网和玩游戏上浪费很多时间;  3. 为了骗取家长和老师高兴;  4. 请提出你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要求:  1. 词数80词左右;  2. 不要逐条翻译,需适当发挥。  At present, a number of middle school st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3-004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20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特点是“知识抽象、理论性强”,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中可以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加以弥补。  一、注意教学的形象化,帮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本模块主要
【摘要】语言文字是一种表达内心、发现世界的方式。语文,正是要教学生运用它来表现自己和生活。然而,一年级的学生语言文字储备有限,语言文字很难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内心和周围世界,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限,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传统的看图写话,有图画的引导,看似降低了学生的思维和写作难度,但要求学生一下子就写出一段话来,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困难的。而且看图写话看似给学生提供了图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电子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带来现代化便利的同时,也给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严峻的考验。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村单亲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形成了学困生的主力军。学困生比例之大,让外局人士难以想象。他们在思想、纪律、学习等方面表现落后,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甚至性情古怪,让家长头疼,教师心烦,同学生厌,如果教育不好,势必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隐患。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
摘 要 介绍了轻松下载nash动画几种技巧。  关键词 下载 Flash 动画  中图分类号 TP3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6)01—0060—0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基于深度学习的远程交互式援藏教学是对口帮扶西藏的扶贫扶智创新实践路径。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交互式教学为理论基础,并以《归一问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探究建立基于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的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援藏教学同行携手共进。  【关键词】深度学习;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援藏  一、问题的提出  “深度学习”的概念,最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之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要与国际接轨,实现国家教育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谈谈自己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研究,希望能对相关的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核心素养;合作探究  世界快速发展,科技飞速进步,创新层出不穷!化学作为国民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4-0080-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34     一、背景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而构建知识呢?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引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
【摘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班级学生的特点、学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跳水》的课堂教学为例,从创设情境激发主体意识,缘疑而思、引导深度思考,应用加工开展深度学习三个方面探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深度學习;语文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是把发展学生的高阶性思维和解决实际性问题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