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我国提供了主要的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并在保障民生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我国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功能的发挥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便利。在众多的农田水利设施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占较大比重,因此有效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作用。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管理不完善。不完善的管理组织与单一的运营方式是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管理与运营方式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至于无法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如河道以及灌排渠道工程等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更加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这些工程大多以季节性的村民自主管理为主。此外,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严重的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例如,一些地区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洪工程,但是却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还体现在很多工程的后期维护不到位,很多水利工程出现一年建成三年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效果。
(二)管理权责不明确,农民参与度低。我国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且不重视水利工程的监督检查与管理养护工作,进而严重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灌溉工程严重的老化失修、水量严重漏失以及机电设备带病运行等都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地区,强制要求农民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来,但是由于相关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无法保证农民的实际参与程度。很多农民由于不了解相关的管理政策,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农田水利设施与自身利益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水利设施等的管理与维修中常常消极怠工。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组织的领导与成员多是自愿或者组织安排的,因此无法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
(三)资金短缺,维护不规范。资金的短缺得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比较严重的管理问题。资金的不足导致水利工程的常规性维护无法得到有力保证,进而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政府也已经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单纯的政府财政支持已经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
二、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明确职责,完善管理机制。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需要明确职责,将产权与水权进行合理地划分,促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应该由投资运行的各企业负责,以更加有效地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职责,有利于工程效益的发挥。一旦工程出现任何事故,需要依法追求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不仅能够有效地保障水资源的有效供给,还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洪作用。
(二)转变管理观念,倡导全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重要的技术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各部门需要转变管理观念,各地区的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农田水利管理部门可以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来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此外,政府还可以在资金与政策上提供更多的支持,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管理积极性,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是其建设工作的延续,因此各级管理部门需要准确把握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管理过程中保障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并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拓宽筹资途径,保障规范维护。设备老化现状,生产效益低下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单纯地依靠政府投资已经无法满足工程的常规管理需求,因此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尤为重要。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解决维护资金短缺的问题,如加强水价管理,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合理制定水价,杜绝一切形式的乱收费;强化水利工程的市场监督力度,使水利工程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走向法制化。综上所述,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这些水资源的分布却极不平衡。因此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是关乎我国农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完善管理体制;转变管理观念,倡导全民参与,使农民积极投入到水利工程的维护中来;拓宽筹资途径,保障规范维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镇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相关措施[J].农业与科技,2015,(02):63.
[2]王虹,余金凤.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05):96-99.
[3]吴建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192.
[4]陈燕群.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14):352.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便利。在众多的农田水利设施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占较大比重,因此有效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作用。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管理不完善。不完善的管理组织与单一的运营方式是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管理与运营方式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至于无法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如河道以及灌排渠道工程等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更加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这些工程大多以季节性的村民自主管理为主。此外,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严重的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例如,一些地区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洪工程,但是却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还体现在很多工程的后期维护不到位,很多水利工程出现一年建成三年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效果。
(二)管理权责不明确,农民参与度低。我国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且不重视水利工程的监督检查与管理养护工作,进而严重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灌溉工程严重的老化失修、水量严重漏失以及机电设备带病运行等都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地区,强制要求农民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来,但是由于相关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无法保证农民的实际参与程度。很多农民由于不了解相关的管理政策,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农田水利设施与自身利益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水利设施等的管理与维修中常常消极怠工。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组织的领导与成员多是自愿或者组织安排的,因此无法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
(三)资金短缺,维护不规范。资金的短缺得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比较严重的管理问题。资金的不足导致水利工程的常规性维护无法得到有力保证,进而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政府也已经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单纯的政府财政支持已经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
二、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明确职责,完善管理机制。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需要明确职责,将产权与水权进行合理地划分,促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应该由投资运行的各企业负责,以更加有效地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职责,有利于工程效益的发挥。一旦工程出现任何事故,需要依法追求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不仅能够有效地保障水资源的有效供给,还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洪作用。
(二)转变管理观念,倡导全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重要的技术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各部门需要转变管理观念,各地区的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农田水利管理部门可以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来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此外,政府还可以在资金与政策上提供更多的支持,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管理积极性,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是其建设工作的延续,因此各级管理部门需要准确把握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管理过程中保障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并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拓宽筹资途径,保障规范维护。设备老化现状,生产效益低下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单纯地依靠政府投资已经无法满足工程的常规管理需求,因此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尤为重要。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解决维护资金短缺的问题,如加强水价管理,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合理制定水价,杜绝一切形式的乱收费;强化水利工程的市场监督力度,使水利工程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走向法制化。综上所述,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这些水资源的分布却极不平衡。因此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是关乎我国农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完善管理体制;转变管理观念,倡导全民参与,使农民积极投入到水利工程的维护中来;拓宽筹资途径,保障规范维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镇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相关措施[J].农业与科技,2015,(02):63.
[2]王虹,余金凤.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05):96-99.
[3]吴建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192.
[4]陈燕群.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1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