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发展空间观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x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形与几何”是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之一,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特征外,其核心价值目标是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几何图形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与儿童形象思维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差距,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图形与几何”知识为载体,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与直观体验,使外显性的活动与内隐性的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的。下面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为基准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起点。因此,在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玩过各种积木,使用各种生活用具,这些都是学习空间知识的宝贵资源,并且学生在一年级曾经有过观察物体的学习体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角对他们来说是没有系统性和条理性的模糊概念。他们认为在长方体、正方体上都有一些或圆或尖的角,当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后,进一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直觉中感觉角应该是尖尖的。由此,我设计了摆一摆的环节,把动手操作作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切入点,引发学生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分别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3根小棒摆三角形,再拿走1根小棒形成新的图形,自然而然地引出角。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接受角的形象,同时也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但是在此时,我并没有急于就此展开探究,而是让学生说说你对“角”有哪些认识?把储存在学生脑海中的关于“角”的信息全部呈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用两根手指比划出角的形状。让学生表述自己所认识的角,目的是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平面图形中的角,这样使学生对角原有的模糊的认识逐步汇集起来,为进一步教学角的知识做好了铺垫。教师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寻找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尊重学生实际的教学才是对学生有意义的。
  二、以学生的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
  皮亚杰认为:“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这个做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思考、交流的过程。指导学生观察感知,是掌握几何形体特征的重要基础。操作又是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在以活动操作为切入点的几何概念引入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到眼、耳、手、口、脑并用,把视觉、听觉、触觉等结合起来,在操作体验中,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形成清晰深刻的表象,再从表象抽象出图形的性质特征,从而最终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直观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角的基本特征,逐步加深对角的本质的认识,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比如:“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再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得出角的开口方向不同,角有大有小。“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活动角。”通过做角,让学生深刻体会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征。“为什么叫活动角?试一试,怎样把角变大变小?”让学生随意地拉开或并拢“活动角”的两根小木条,体验出角的大小变化,在比角环节,把两个同学做的角顶点重合,一边重合,思考:怎样让两个角一样大?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此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学生在“画角”、“做角”、“玩角”等直观性的操作活动中,深入地认识了“角”,理解了“角”,构建了完整的“角”的概念。对比最初运用多媒体观察角的大小变化的设计,“玩角”更贴近学生,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突破难点,为学生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施行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此,我在本课时练习设计中,既有基本练习,又有发展练习。特别是发展练习中,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个是用三根小棒摆三个角可以怎样摆?第二个练习是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只折一下,剩下的图形还有几个角,看谁的方法多。第三个练习是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三个不同角度的滑梯,你喜欢坐哪一个?为什么?这三个练习都是开放性练习,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思考性和趣味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在练习中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与发挥。不但巩固了角的知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几何教学中要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有意识地深入理解教材的每个设计意图,并合理使用好这些素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唯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促成学生的精彩,才会实现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课应洋溢着独特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魅力,应该是一把解读人文性的钥匙。我们要给学生搭建的就是一个阅读的平台,鼓励学生对文本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生活世界与文本世界的沟通,唤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以利于学生获得真实的内心体验,并从心灵深处确立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主题词】 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
摘要: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嬗变。课改给课堂带来了春天,注入了活力,焕发了生机。然而在农村小学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仍不乐观,教师面对着“新课标”、“新教材”、“新课改”仍然“涛声依旧”,对数学课改的认识肤浅、教育观念陈旧、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上离课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雕琢人的感情与性格的伟大事业。班主任工作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它的本质是培养人。差异生的教育更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学生。正因其差,因其问题多,才需要班主任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爱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差异生感觉到学
摘要:高师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关系。这对加强自身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师生 教学技能 教学能力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运用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表现出的运用自如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它是可描述、可观察、可训练的具体教学行为。教学技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扭伤、拉伤等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轻者会影响学习,重的却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当然这些安全问题的出现包括多个方面的因素,有教师的因素、有学生自身因素,当然也有气候条件因素。本文笔者着重从教师的角度,就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做几点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安全问题 中学生 避免  在新形势下,健康的体魄越来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
【摘要】英语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堂的延伸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英语兴趣小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大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动力。《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的确,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教育上的优势和地位是其它
史铁生,一个身残志不残的有为青年,用自己的手紧握人生的笔,当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当杂志书籍上印有“史铁生”的名字时,他向天堂的母亲微笑:“母亲,我终于成功了。”他用自己的意志用母亲这坚强的后盾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我与地坛》这篇文章详细的写出了当残疾之后的日子里,彷徨苦闷不幸,然而却忽略了背后母亲关切的目光,正如文中一句话“那时她的儿子还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
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看到他的学生专注的眼神时,这说明他的课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也是所有的教者所期待的课堂效果。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在课堂上,能激之以“趣”,使学生“乐”学
刚做一名农村小学一年级老师的时候,感觉很好,因为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总认为一年级的教学没有什么困难之处。殊不知,在和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那是难上加难啊!除了做好老师教好课程知识之外,还要扮演好“家长”的角色。从教以来,我意识到在新课程环境下要做一名优秀的农村一年级老师,并培养出具备优良品格的小学生,应从改善行为习惯开始,并竭尽所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善孩子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