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已具备,返向身外求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成拳的站桩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肢体间架基本不动,同时配以适当的意念活动,而达到改变身体素质的一种运动方式。初习站桩,要求定形定意。此阶段的训练目的,通俗地讲,就是解决由“不通”到“通”的问题,即通过站桩训练去掉人体后天形成的僵、拙、滞劲,而求得拳术所需的体质,这是大成拳的入门训练。此阶段的练习,学者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站桩时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指导严格要求自己,切不可别出心裁,就像小学生写字一样,一定要横平竖直,只有先合乎规矩,日后才能脱离规矩;其次,站桩不久就会有肌肉酸痛、四肢不适等不良反应,此时一定要坚持继续锻炼,切不可知难而退:再者就是站桩时的意念问题,许多人感到无所适从,其实这时站桩的最基本意念就是不忘桩功要求,如头顶脚踩、肩撑肘横、撑三抱七等,做到即可,暂时可不必做诸如淋浴、踩棉、矛盾等假设意念,待站桩有一定基础后,再选择去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假设意念活动,而不要一开始站桩就执着于意念活动的训练。进行站桩训练时,要使全身处处畅通,不使有滞塞处,就像用水管浇水,不能使水管有折叠而导致水流不通。王芗斋先生所说的“臂半圆,腋半虚”正有此意。圆与瘪相对,虚与实(紧)相应,即要浑身大小关节都舍似曲非直之意,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凝神静意,守空洞保清虚。
  
  大成拳的站桩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自身体认的过程。随着站桩运动的深入,习者对自身功感效应的体认会越来越明显。习者通过对自身“形(物)”的体认,意的调整,而逐渐以形导意,以意领形,找出适合自身的训练途径,此时当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言不虚。我们在站桩过程中,有时功感明显,有时功感不明显甚至没有。前者说明在进步,后者也同样说明在进步。站桩是一个层递渐进的过程,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自身内部也在时刻随着站桩而发生变化,所以在站桩过程中所体认到的感觉就不可能一成不变。站桩时,不要因桩功功感和表面效果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应保持平稳、自信、积极的心态,不急不躁,坚持不懈,自会不求而得。
  站桩会囚人的生理状况、领悟能力不同而进展快慢不同,但没有人能一站就完全合乎要求,只有通过一步步正确扎实的系统训练才能求得。比如初学写宁的小学生,想努力把一横划直,刚开始很难办到,如果认真地练了99次,到第100次终于把一横划直了,我们能说他前面的99次都可以不要了吗?站桩也是一样,最重要的是站桩本身训练的过程。
  有时在刚开始站桩时,感觉不舒适,这时可以由初习站桩时的“定形”转向适当放松对形的要求,而采取以意引形,由内而外地慢慢调整。这就好比给花浇水一样,一株因缺乏水分而蔫了的花枝,仅靠外力的撑架是不能使它挺拔的,只有供给其充足的水分才能使之枝挺叶润:还有一些大成拳修习者,站桩时感到精神饱满、气力充沛,一旦结束练功就没有这种感觉,感觉体内空空甚至疲惫,这是站桩本身出了问题。站桩正确,应是结束练功后仍能保持站桩时的精神状态,甚至站桩时平静坦然,结束后更能感到体内“物”之“蠢蠢欲动”。王芗斋先生说“力由站桩而得”,可见站桩为得力之由:也有人形象地说站桩就是一个“蓄水”的过程,所以站桩时要注意“蓄水”而不是有“水”不蓄甚至“放水”,应静心敛神,调整好自己的练功状态。在做技击意念时,更要把握好收与放,既有山崩地裂、海啸波涌之意,又能令自己岿然不动、气定神闲:我们不要为站桩而站桩,做桩功的奴隶,而要将桩功为我所用,作为锻炼身心的一种手段:站桩不要站成空桩、死桩,要时时刻刻都有进步,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收获。王芗斋先生还说:“我心如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习者果能深晤此语,站桩之功可得。
  王芗斋先生曾说:“执著己身,永无是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又说:“自身已具备,返向身外求:”笔者以为,从以上的教导中,我们暂且可以粗略地将大成拳站桩的训练目的概括为两个方面:自身求物训练与精神力量的求取。当然,这划分的各个方面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大成拳整个站桩过程中,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相互错综存在,只不过不同的练功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罢了。在此,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斋先生的教诲:大成拳的站桩训练应先从自身做起,但又不能拘泥于此,在自身训练过程中,逐渐以自身求得之物迎合大成拳另外一种重要之物——精神力量的求取、大成拳的训练首重精神,一切力量均从浑圆扩大、空洞无我、虚无缥缈中求得-仔细推敲一下,王芗斋先生所说的身内与身外所求之“物”,也可以理解成是物质与意识,这是符合我们科学的认知方法的。现在有某些人对大成拳一知半解,便别出心裁地提出发展创新,主观地解释大成拳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窃以为不可取,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完美的,大成拳也一样,需要后来者继承发展,但这种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对大成拳完整的认知基础之上。试想,一个并没有真正领佰理解大成拳真义的人如何去继承大成拳呢,更不用说在大成拳的基础上去发展创造更高明的拳法了。
  王芗斋先生说:“站桩有一定基础后,紧接着便是试力。”试力不一定要等到桩功站到圆满才开始,站桩有一定基础后就要进行试力,站桩和试力要均衡发展,不能脱节(大成拳其它功法也是如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通过站桩获得100斤的力量,紧接着就要通过试力把这100斤的力量为我所用;待到站桩获得1000斤的力量,就要将这1000斤的力量为我所用。如果非要等站桩获得1000斤的力量再去做试力,那时恐怕试出的将只会是300斤的力量,岂不冤枉!
  所谓试力,就是使肢体在动中保持站桩得物的状态,也可以说是使肢体在功中求取得物之目的。“力由试而知”,初习试力往往没有感觉或感觉不明显,随着练功的深入就会渐渐感知,再进一步就要认真体会“紧紧松松勿过正,虚虚实实得中平”、“欲动而又止,欲止而又行;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关于紧松虚实的例子,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见并运用得到:我们用火钳把燃烧过的煤球夹出并更换新的煤球时,太用力(紧)可能将其夹碎,不用力(松)则无从将其夹出,需在紧松之间、建筑师在建造较高的建筑物时,若测出建筑物顶端在做轻微有规律的摆动(虚实之间),则说明该建筑物矗立的平衡状况良好;若测出它的顶端是静止不动的,恐怕该建筑物有将倾之危。当然以上例子只能作为类比说明,大成拳试力中的紧松虚实并非仅仅如此,怎样傲试力不一定能从表面上看出来。试力是欲松则紧为松之根,欲紧则松为紧之用,二者互为根用;欲虚则实为虚之补,欲实则虚为实之从,二者相补相从。所以我们也可说,紧紧松松即是正,虚虚实实是中平,行则止,止亦行。习者果能对此有所领悟体认,自不难理解试力诀要。试力要慢,慢胜于快,缓胜于疾。试力要的是过程,是试力本身,而不是结果(试力动作次数)。一分钟做十次钩锉试力,就远不如用一分钟时间认真去做一次钩锉试力效果好:笔者恩师马冬生先生时常教诲:“急什么?啥时候试力不急了,才算懂试力。”试力要如风中旗、渊中鱼,意想我在空气中游泳而不可使空气因我而动,我在水中展束而不能今波纹因我而生。真正懂得试力,会对试力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试力之于站桩,是桩功的延伸与递进,试力试到静处即是站桩,站桩站到动处便是试力,若能做到桩功与试力不分,试力中有桩功,桩功有试力,则可兼得二者之妙。
其他文献
橡胶树、银胶菊、橡胶草等植物中的橡胶结构为顺式-1,4-聚异戊二烯,而杜仲胶结构为反式-1,4-聚异戊二烯,其合成的关键是橡胶草在橡胶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顺式-1,4-聚异戊二烯,而杜仲胶则在杜仲胶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反式-1,4-聚异戊二烯。
  二者具有相似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共同的生物合成前体物质异戊二烯,本实验将橡胶草的橡胶合成酶基因TkCPT1导入杜仲,探讨在杜仲中产生顺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可能性,实验主要取得以下结果:
  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通过全基因合成TkC
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在平常是很难体悟的,因为人总有“我执”在阻碍人与天地之间的沟通。2002年底,我的八卦掌功夫和转天尊修炼得稍有成就,记得那天是腊月廿八下午四点多,我开始转掌,此时天上彤云密织,原打算练到五点半,然后去酒店参加每年腊月的兄弟们之间的聚会。当雪开始下的时候,我就感觉身体越练越来劲。当我转掌至雪下到半尺厚时,似乎天地之间有一股无形的吸力,慢慢地将肉身抽空,天人地正在融为一体。不知过了
期刊
靳爱祥先生出生在一个革命军人家庭,自幼随军生活在部队大院。绿色军营的尚武之风,革命军人的铁血精神,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不满十岁时,他就缠着经常接触到的警卫战士学习武术的基本功、擒敌拳、空手夺刀、枪等。十五岁那年,靳先生有幸接触到天下闻名的六合门武术家一“神枪”杨月波先生,杨老先生对这个根正苗红、浑身激荡着英雄情结的少年倍加青睐,遂收其为人室弟子,从此津门武林出现了一个矫健的习武少年的身影
期刊
八旬老汉点穴抓贼过百    在长春市,有一位年已八旬的老汉,以一手点穴抓贼的绝活抓住小偷过百人。此事一经报道,轰动一时。  相信很多读者都很想了解老人的绝活是如何练就的,希望老人揭示点穴的秘密。在老人家中,老人曾特意给记者露了几手。只见他马步一蹲,抱拳胸前,目瞪前方,同时迅速出拳,击向前方。动作虽简单,但极其有效。李大爷说,“点穴”功夫其实也没啥神奇的地方,只是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于3个手指尖,然后
期刊
王培生八卦散手(十)
期刊
整理者按: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在国内武术杂志上用纯文字的方式将“鸡步桩”介绍给了广大武友,后又将“熊出洞”图片发在了武术网站上,以希冀借此寻找同门。可惜十几年过去了,虽然各地六合心意拳传人纷纷“浮出水面”,但我们依然没有找到蛛丝马迹。今年暑期,我专程到合肥拜访了张尚炳老师,请他介绍了鸡步桩及十大形的练法要领,现再次将鸡步桩配图整理公布给广大武友,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同时希望有此桩法的同门与我联络了(
期刊
在中华武林,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早已闻名遐迩,而作为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的得意弟子宋世荣先生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盘根冲空”与车毅斋先生的“游鼍化险”、刘奇兰先生的“腾龙搜骨”、郭云深先生的“连珠快崩”并称为形意拳四大绝技,因此四人被称作形意拳四大金刚。同时,又有宋世荣先生之“柔”、郭云深先生之“猛”、白西元先生之“滑”,而被称作形意拳三大圣手。2009年8月28日(农历七月初九)是宋世荣
期刊
功力训练    我让他拿拳打你,你只躲闪、封堵、不还击、我主要还不是练你的防守,我是用这种方式来练你的胆量、眼神、反应,还有上下肢的协调能力。当然,这个东西练多了,你的防守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有很大的提高。因为人的防守能力不只需要防守技巧(躲闪、封堵本身就属于防守技能),还需要胆量、眼神、反应和协调能力这些东西。  他拳打过来你别用手扒拉,你总扒拉就不练胆儿了。我为嘛让你躲闪封堵,就是躲闪封堵对胆
期刊
做到“放松”、打出“内劲”,既是正确掌握太极拳动作规格,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的必备条件,也是太极拳家展示拳艺修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一、打太极拳为什么要放松    1、太极拳是一种在放松状态下进行的运动。心静体松、缓慢柔和、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技术特点,只有在周身放松的前提下才能完成,这就决定了放松是打太极拳的第一要素。打太极拳需要放松,就像赛跑需要速度、跳高需要弹跳、推铅球需要力量一样。 
期刊
再次,它是轻松高效的,不费力的,就如拳谱上说的“手到劲发而毫不费力”。把这样的劲用于搏斗,就不会如擂台选手那样,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体力就已经严重的透支,即使遇到相当复杂的情况,时间比较长,也能轻松应付,并不会感到有多困难。  怎样才能做得到这种“轻松”呢?这需要练出全身的“整力”,就是瞬间能高度调动身体有效肌肉力量的能力,就是所谓的“肌若灵蛇”。  据说壬芗斋先生少年时,和师兄搭手,瞬间就把师兄摔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