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技留英名 伟业传永世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武林,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早已闻名遐迩,而作为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的得意弟子宋世荣先生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盘根冲空”与车毅斋先生的“游鼍化险”、刘奇兰先生的“腾龙搜骨”、郭云深先生的“连珠快崩”并称为形意拳四大绝技,因此四人被称作形意拳四大金刚。同时,又有宋世荣先生之“柔”、郭云深先生之“猛”、白西元先生之“滑”,而被称作形意拳三大圣手。2009年8月28日(农历七月初九)是宋世荣先生诞辰160周年纪念日,我们谨以此文缅怀先生,以表后辈纪念之忱。
  
  一、随家迁异地他乡遇良师
  
  宋世荣先生,字约斋、号镜泉,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享年七十有九,京兆宛平(今北京)人。祖籍江苏南京,祖上明朝为官,明永乐初年,随燕王朱棣迁都而入籍京都。祖父宋文魁,清宫造办处任职。父宋永禄,受清政府派遣西欧学习钟表制造维修技术,学成后归国,正值鸦片战争时期,因宋永禄先生通洋文,而随清政府官员赴广州任翻译。数年间,亲眼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因而淡出仕途,以钟表买卖修理而隐于商。时以山西太谷等地为主的晋商,以其雄厚实力,驰骋商界,商人遍及大江南北,横跨欧亚大陆,特别是金融古城太谷。城内商贾云集,票号林立,成为当时山西乃至全国的金融中心,享有“金太谷”、“小北京”、“中国华尔街”之誉。随着晋商商业活动的不断壮大发展,晋中盆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当时的时尚消费品——钟表也从国内外各种渠道进入了晋商人家,但使用中发生故障、损坏时,在当地还没有人懂得当时属科技尖端的钟表修理技术,使用维修多有不便。因此,在京城以钟表修理买卖为业的宋永禄先生,就被晋商大户邀至山西修理钟表,故而常往来于京城、三晋之间,随着到达山西的次数增多,宋永禄先生逐渐喜欢上了山西太谷,其处于晋中盆地,交通发达,既有商业生存发展的良好空间,又远离京城喧嚣,因此有“经商于晋之太谷遂家焉”于19世纪50年代而举家迁居山西太谷。
  宋世荣先生自幼聪颖好学,性喜读书,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及儒、道、释之学无不广泛涉猎,深究苦研,他禀性至孝,爱众亲仁,情趣广泛,多才多艺,擅围棋,好昆曲,尤嗜武技。宋家历代识文断字,喜爱拳术,因此读书之余,秉承家训,习祖传少林拳术和家藏“易筋”、“洗髓”二经,年稍长,弃儒就商,随父经商于山西太谷,开设“永善兴”钟表局。其实,武林尊宿、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受晋商巨户孟家之聘居于太谷,与宋世荣先生之父永禄公交厚,因互慕技艺,遂相约,由宋氏以修理钟表技艺、李氏以形意拳法两家互相传授子弟,宋世荣先生与弟宋世德俱得李洛能先生之武学,而李洛能先生之后人也多以钟表修理为业。宋世荣先生17岁正式拜师,随李洛能先生奔走南北,十年艺成,尽得其传。
  
  二、得《内功》宝典悟武学真谛
  
  宋世荣先生又结识了供职沈阳故宫工部库中的刘晓棠先生,刘先生被宋世荣先生的尚武精神所感动,于是将库中珍藏武学秘笈《内功四经》抄录赠予宋世荣先生,先生得此千古秘本后,便与其弟宋世德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千万次的反复精研习试,以传统形意拳理论为基础,用《内功四经》、《易筋经》、《洗髓经》为指导,与传统形意拳进行了有机结合。他们严格按照传统形意拳象形取意、形意并重、阴阳为母、六合为法、四象为根、三节为用的基础原则,先以内功起手。纳卦次之,神运又次之,最后地龙收功。也即首先从脉络、气路、格式着手,再与头足、肩胯、胸肋、心肾各部位与劲节、气路的配合及动作要领协调,于“体、式、用、义”四个方面醒悟“易骨”、“易筋”、“洗髓”及“十二大力法”的锻炼方法,从而达到“曲如伏虎、伸比腾龙”的活用境界。习练中非常注重内气、内功、内意与外形、外力、神意的配合及各种技法的融会贯通,形成了由内到外、由练到用皆符合心理、生理、哲学与力学的综合锻炼法则。所以有宋世荣先生“形意拳术有道艺、武艺之分”、“拳术可以改变人的气质”的精辟论述,更能以“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善养气即为内家,不善养气者即外家”一语道破内外家之奥义。
  
  三、绝技今古叹侠义远名扬
  
  据史载宋世荣先生之武功已达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盘根冲空之无所复加的程度。前人称先生内功极为深厚,有罡气护体之能,人很难近其身,其手臂无人能握得住,当别人之手要触及其手臂时,被其体内罡气所拒,就是握不拢,使不上劲。宋世荣先生不仅基础功夫纯正,行象技艺精绝,轻功也极佳,具有盘根冲空之功,可提气腾空。武林巨子、曾得宋世荣先生内功之传的孙禄堂先生在其所著《拳意述真》中写到:“自受教后,昼夜勤苦习练,迄不间断,所学五行拳及十二形,无不各尽其妙。练习十二形中蛇形之时,能尽蛇之性能,回身向左转时,右手能摄住右足跟,及向右转时,左手能摄住左足跟,回身停式,身形宛如蛇盘一团,开步走趟,身形委曲弯转又如蛇之拨草蜿蜒而行也。练燕形之时,身子挨着地,能在板凳下边一掠而过,出去一丈余远,此式之名,即叫燕子抄水。又练狸猫上树(此系拳中一招之名目),身子往上一跃,手足平贴于墙,能粘一两分钟之久。当时同门同道及门外之人,见者周极多,现时曾亲睹先生所练各式之技能者,亦复甚伙。盖先生格物之功甚深,能各尽其性,故其传神也。”
  宋世荣先生嗜茶,必用甘泉水冲泡,距其所住城东南有风山一座,山中有泉水甘冽,每日凌晨城门尚未打开时。先生越城而出,去凤山汲取甘泉之水,待城门开启时,守城门卒已见先生手提一瓮泉水伫于门外,门卒多感惊诧,疑为神人。宋世荣先生武功卓绝,艺臻化境,为人赋性慷慨,急公好义,侠骨仁风,燕赵古侠之风常溢于面背,有“小孟尝”、“玉麒麟”、“义侠”之称。昔日,河北李存义先生因事远走山西即得先生资助,这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金恩忠先生所著的《国术名人录》中有详细记载:“……有李忠元(李存义)者,住宋处数月,获益匪浅,宋慷慨尚义,客食者终年不断,客或资罄,甚至售尽钟表,以周之……”
  宋世荣先生虽身怀绝技,但为人平和,淡薄名利,坚持以钟表买卖修理为业,仿佛就是一个钟表匠,他在太谷地面交往广泛,逢公益不甘后人。清末著名爱国诗人、晋商巨贾曹氏族长、宋世荣先生挚友曹润堂先生在其《木石庵诗选·除夕感怀故旧成诗八首》中的一首,这样写到:“睹槊超屏技最工,老年犹觉气如虹。谁知燕赵悲歌士,多在鱼盐板筑中。”来感怀宋世荣先生。在这首诗后,曹润堂先生还写了如下文字:“宋约斋,燕京人,武勇绝伦,兼善手谈,平生无遇。人仅以贸易中人视之。”这里可以看出曹润堂先生对宋 世荣先生武艺高强,而怀才不遇的感叹。而生活中的宋世荣先生就是以平常人、平常心去平平淡淡地对待一切,而正因为这平淡的一切,宋世荣先生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而神奇的回忆。
  
  四、拳术得三味授艺择良才
  
  宋世荣先生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探求、实践,对中华武术特别是形意拳有了深刻的理解,他融会贯通太极八卦等拳术,以《内功四经》、《易筋经》、《洗髓经》为指导,丰富和充实了形意拳理论与拳法,他在尊重传统练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五行拳的内五行及十二形的多种独特练法,创编了“内功盘根”、“内功柔势”、“十六把”、“麟角刀”等拳法、器械套路。与此同时,先生以武技修为而正道,从先生不怒而威,气凛寒霜的轩昂神采中,我们可以感到一种摄人魂魄的正气和雄厚无比的内在力量,这正是先生“善养浩然正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配于义道”的内功养气功夫形于外在的真实表现,这种正大光明、由内而外、浩然蒸腾的刚武正气,也是宋世荣先生博通道、儒、释三家经典,广涉百家学说,身怀武功绝学,心藏治国大志雄才的自然流露。
  宋世荣先生文武皆绝,胸怀宽广,为形意真功的追求而奋斗一生,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然空怀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他只好另辟蹊径,以兴武育人为其责,将一腔热血全部浇注于自己酷爱的武术事业,把一身绝技悉数传于后人,最得意的传人有宋虎臣(子)、宋宴彪(侄)、宋铁麟(侄)、宋青山(子)、任尔琪、王嗣昌、赵守钰、贾蕴高等。
  宋虎臣(1881~1947年),名国英,字虎臣,宋世荣长子。自幼随父习武,精形意拳术,并得内功真传。天资聪颖,身材匀称,臂力过人,技击炉火纯青。其拳式小而劲长。曾创编对练套路《战斗枪》、《战斗剑》、《十面埋伏》等。曾出任晋军王嗣昌部执法督战总队长兼武术教练。矢志武术,终生不娶。世称世荣、世德为“大二宋”,称国英、国祥为“小二宋”。
  宋宴彪(1881~1930年),名国瑞,字宴彪,宋世德长子,宋世荣侄子。幼随伯父、父亲习形意拳及家传少林拳术,学成后与堂兄朱虎臣一起在晋军任武术教练,深得时任晋军旅长的商震将军器重。其身材修长,身法鬼魅,手法刁钻,悟性极高,各种拳术过目一两次即牢记心中,与人较技,每每得手。惜在战斗中负伤,为止痛而吸食烟土,尔后身体每况愈下,早逝于1930年。宋一生未收徒弟,但授艺收钱,一招一钱,且有不好用包退包赔一说。
  宋铁麟(1885~1978年),名国祥,字铁麟,宋世荣侄,宋世德次子。自幼得伯父、父亲亲传授艺,苦练深悟,十四岁已通晓形意诸法,尤精通散打,生长武术世家,广识名家高手,吸取众长,加之内功真传,武技登蜂造极集其大成,远近闻名。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首任太谷县国术馆长,并亲授形意拳十二形,创编拳法及套路多种,后又任太谷城关六所小学武术教员。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欲委以官职,他断然拒绝,隐避乡间,解放后历任太谷县武协主席、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精钟表修理,通古董鉴赏,擅中医眼科。
  宋青山(1885~1965年),名国秀,字青山,宋世荣次子,少承家传武学。精形意拳。性好静而慕于道。得家人同意,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出家于沁县安禅山法华寺,法名戒相,次年于雁门关镇边寺受戒,法号真空。上世纪30年代住北京广济寺任知客师,上世纪40年代归太原红土沟南十方院白云寺任住持。深通佛理,济贫助人,为一方名僧。
  任尔琪(1877~1945年),字玉田,太原清源人,先生周岁时父亡,其母多病。体弱瘦小,后闻拳术能强身健体,遇知武者即请教。年少时经商于太谷,得遇宋世荣先生,即拜宋世荣为师,从习宋氏形意拳,尤精于宋门绝技——内功盘根和散手。其身法灵活,与人交手,一两招之内即分胜负。曾任山西晋祠国术促进会会长。现今流传于世的《内功四经》,大多为其注释本。日寇侵华前任山西晋阳煤矿总经理,太原沦陷后,闭门谢客,以武为乐,一生授徒众多。
  王嗣昌(1880~1953年),字世卿,太原阳曲人,宋世荣弟子,精形意拳法,得内功真传。清末人山西武备学堂。后为新军骨干,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嗣昌率其新军八十五标第二营前卫队,攻打山西巡抚衙门,为太原革命立下战功。民国五年(1916年),王任山西军事教育团团长。后历任旅长、师长,闫冯大战时,任北路军军长。抗战时期,转入陕西三原,胡宗南委以中将参议。介休建立军区时任军长。蒋介石曾委以天津十九军军长,嗣昌婉言谢绝。善治军安民,声望颇高,招闫锡山疑忌,后隐居太原王家巷,加人民盟,宣传革命进步思想。解放后,病逝于西安。
  赵守钰(1881~1960年),字友琴,号式如,山西太谷县人。性喜武术,拜宋世荣为师,得形意拳真传。早年人山西武备学堂,转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年)任职北京政府陆军部,后返山西任征蒙左翼总指挥。四年任宁保卫戍司令官。十五年升陆军中将。历任西安警备司令、第八军军长、国民政府军委委员、护送班禅回藏大使、监察院监察委员等。土地革命时期,受周恩来之托,对红军西路军的营救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贾蕴高(1885~1940年),名万隆,字蕴高,号慕骞,太原清徐人。早年读书,十七岁学商,自幼能文好武,初习弹腿、长拳,后拜师宋世荣精研形意拳,得其真传。性刚直,臂力过人,技艺精湛。1933年至1935年曾分任山西武术赛会裁判及山东武术赛会总裁判。并擅书画。1940年因秘密从事抗日活动。被日寇逮捕,次年与其夫人长子等被杀害于榆次,解放后均已追任为烈士。
  宋世荣先生不仅对自己的弟子悉心传授,而且对同门后学也倾心而教,如车毅斋先生在太谷的部分弟子及再传,刘奇兰先生弟子李存义先生、王福元先生,郭云深先生弟子刘维祥先生、李奎元先生及再传孙禄堂先生,白西元先生弟子齐德元先生,贺永恒先生弟子董德茂先生等人都曾受到宋世荣先生的传授、指点。以上诸先生也因此而获益匪浅。
  
  五、数辈共发展 技艺广流传
  
  自宋世荣先生从李洛能宗师习拳后,先生承前启后,授武育人,经数辈共同努力,为形意拳的发展、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先生所传技艺也因此广为流传。特别是以任尔琪、宋虎臣、宋铁麟、贾蕴高及其弟子董秀升(太原)、吴立孝(太谷)、刘实君(西安)、郝湛如(上海)、田镇丰(北京)、王雄(太原)、何连蛮(太原)、宋登(交城)、李旭洲(天津)、车润田(天津)、李子春(榆次)、李宗山(太谷)、潘振英(西安)、张剑青(西安)、胡增衡(太谷)、胡景法(北京)、苗秀荣(太谷)、史一峰、田种兰(平遥)、闫绍统(平遥)、赵永昌(祁县)、张子信(交城)、徐文忠(上海)、任翠珍(太原)、宋光华(太谷)、孙福元(济南)等人的传承,宋世荣先生的技艺——宋氏形意拳已传至国内各地,及美、俄、法、德、日、瑞典、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拉脱维亚等国。
  近几年来,宋世荣先生的技艺——宋氏形意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宋氏第二代嫡系传人宋光华先生所著的《宋氏形意拳》、《宋氏形意拳续编上、下册》三本著作的问世,更是为宋氏形意拳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国内外访问、邀请、求学者络绎不绝。为满足广大宋氏形意拳爱好者的要求,宋光华先生除在国内各地传授、讲学,还携弟子赴美国、下港澳讲学、授课、交流,所到之处均引起了巨大反响。宋氏形意拳传人改变先辈秘而慎传的保守观念,决心把宋氏形意拳这一武林奇葩奉献给人类,造福人民。为了适应发展的需求,宋光华先生在2004年6月注册了宋氏形意拳网站——形意宋氏堂。为了习练者能系统地掌握宋氏形意拳的精髓,挖掘其内涵,用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理论使其进一步加以诠释,为更加系统地传播、推广宋氏形意拳,宋先生于2005年4月在中国香港注册成立了“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同时在国内外成立了分会。并于2007年在山西平遥、2008年在安徽蚌埠连续两年举办了宋氏形意拳论坛。
  宋世荣先生的技艺——宋氏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凝聚了几代人悉心研练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而强健的体魄是保证生活质量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选择习练宋氏形意拳,不仅是获得一种强身健体和自卫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修炼的过程中,体悟人生,改善自身的精神气质,培养清逸大勇的尚武精神和高尚人格,提高人生境界,自强不息,以国家和天下大事为己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同时这也是宋氏形意拳的魅力所在和传承者的追求。宋氏形意拳传人愿与海内外形意拳爱好者、武林同道,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形意拳拳艺,丰富形意拳理论,加快形意拳发展的步伐,为光大中华传统武术,促进中华武术繁荣昌盛,走向世界,服务人类,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PR—24式警棍,俗称警拐,广泛配备于西方警界,在国内警界尚耒多见。在耒适合使用枪械的情况下,使用警拐可大大提高警察的战斗力。本文为您介绍使用警拐控制歹徒的方法。    (一)擊复别臂    警察面对歹徒,右手持警棍,以警戒式站立,随即旋转棍身,用棍身的后端戳击歹徒腹部,迫使其身体前倾,然后警察将警棍棍身由下向上插入歹徒右腋窝下,左手接握插入右臂警棍的后端,反扣下压其身体,使其俯卧倒地,将其制服(
期刊
看过电影《霍元甲》的人普遍有一种并不很过瘾的感觉,其根本原因在于片中的武术动作设计也像剧情一样有散和滥的嫌疑。一般讲,以反映真人真事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首先要以主人公所练拳种(门派)为背景,映衬其成长为一代豪杰的全过程,而影片《霍元甲》却偏为“不落俗套”而独辟蹊径。影片开始介绍洋人在我国耀武扬威,侮我民族为“东亚病夫”,指出我国几乎无人敢站出来反抗。事实上很多武术家继承了中华武术扶危济困的侠肝义胆
期刊
赵堡李氏太极拳一路,名曰“大功架”,或叫做“基架”,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一、结合内丹的修练    太极拳的丹功修炼法,历代宗师都非常重视,但从不轻易传授,因为它是贯串整个太极拳技能的结晶。如果一味追求效果,而没有正确的内炼方法,以及如何人手的技能,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太极拳择要》中云:“武事其要一二语,心法原源不在多。能得其要一语而终,不得其要必散无穷。”其意思很明显,真正的关键就几句话,
期刊
松功是松柔、松空在习练者身上的表露。习练太极拳的人,通过拳架修炼,周身内外经过阴阳二气的梳理,克服心脑的动意,肢体的本力将渐渐退去,使习练者举动轻灵;心、神、意、氣极为安静,胸腹似一把空壶或灯笼,达到虚静空无的状态;肢体外表虚空,处于皮毛攻且虚灵的状态。松功在人体里是有反应的,除练者身体有异样的体验之外,自脚向上的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大关节要一一松开,且节节贯串。  杨式老谱对人体有
期刊
橡胶树、银胶菊、橡胶草等植物中的橡胶结构为顺式-1,4-聚异戊二烯,而杜仲胶结构为反式-1,4-聚异戊二烯,其合成的关键是橡胶草在橡胶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顺式-1,4-聚异戊二烯,而杜仲胶则在杜仲胶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反式-1,4-聚异戊二烯。
  二者具有相似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共同的生物合成前体物质异戊二烯,本实验将橡胶草的橡胶合成酶基因TkCPT1导入杜仲,探讨在杜仲中产生顺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可能性,实验主要取得以下结果:
  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通过全基因合成TkC
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在平常是很难体悟的,因为人总有“我执”在阻碍人与天地之间的沟通。2002年底,我的八卦掌功夫和转天尊修炼得稍有成就,记得那天是腊月廿八下午四点多,我开始转掌,此时天上彤云密织,原打算练到五点半,然后去酒店参加每年腊月的兄弟们之间的聚会。当雪开始下的时候,我就感觉身体越练越来劲。当我转掌至雪下到半尺厚时,似乎天地之间有一股无形的吸力,慢慢地将肉身抽空,天人地正在融为一体。不知过了
期刊
靳爱祥先生出生在一个革命军人家庭,自幼随军生活在部队大院。绿色军营的尚武之风,革命军人的铁血精神,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不满十岁时,他就缠着经常接触到的警卫战士学习武术的基本功、擒敌拳、空手夺刀、枪等。十五岁那年,靳先生有幸接触到天下闻名的六合门武术家一“神枪”杨月波先生,杨老先生对这个根正苗红、浑身激荡着英雄情结的少年倍加青睐,遂收其为人室弟子,从此津门武林出现了一个矫健的习武少年的身影
期刊
八旬老汉点穴抓贼过百    在长春市,有一位年已八旬的老汉,以一手点穴抓贼的绝活抓住小偷过百人。此事一经报道,轰动一时。  相信很多读者都很想了解老人的绝活是如何练就的,希望老人揭示点穴的秘密。在老人家中,老人曾特意给记者露了几手。只见他马步一蹲,抱拳胸前,目瞪前方,同时迅速出拳,击向前方。动作虽简单,但极其有效。李大爷说,“点穴”功夫其实也没啥神奇的地方,只是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于3个手指尖,然后
期刊
王培生八卦散手(十)
期刊
整理者按: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在国内武术杂志上用纯文字的方式将“鸡步桩”介绍给了广大武友,后又将“熊出洞”图片发在了武术网站上,以希冀借此寻找同门。可惜十几年过去了,虽然各地六合心意拳传人纷纷“浮出水面”,但我们依然没有找到蛛丝马迹。今年暑期,我专程到合肥拜访了张尚炳老师,请他介绍了鸡步桩及十大形的练法要领,现再次将鸡步桩配图整理公布给广大武友,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同时希望有此桩法的同门与我联络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