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定律的学习探究与解题应用心得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llllllllvvvv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以及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物理的核心是定律,高中物理学习的关键是掌握定律并灵活运用.物理定律(包括公式、定理、原理和法则等)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发生和变化的规律.本文阐述了在物理定律的学习、应用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高中物理定律的学习探究
  高中物理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部分组成,它们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想学好物理定律,以下几个方面是关键.
  1.深入理解定律的概念及内涵.传统物理学习强调物理概念、规律的结论及其利用规律进行推演解题,对物理概念的内涵、规律形成的过程重视不够.这使得对物理定律的学习停留在表面.解题时只记住了物理定律的表达式,却无法灵活运用公式来解决多变的物理问题.其实,一个物理定律的建立本身就是物理学取得很大进展的标志,物理定律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和外延.物理的学习,重要的是了解物理规律的内涵和本质,并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独立创新的综合素质.
  2.运用联想,促进物理定律的学习.物理定律固然离不开文字的阐述与说明,这种教科书上的文字的阐述与说明往往比较抽象.以“力”的概念为例,教科书中描述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定义相对于初学者而言难以理解,尤其是“作用”一词.初学者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力”怎么会是“作用”呢?要想更好地理解物理定律及概念,可运用联想法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学习“力”的概念时,笔者大脑中同步想象手拉弹簧、球拍击球等情形,“作用”一词就有了“拉”、“击”等物理场景的支撑,通过联想,理解概念,便有了形象的感知结果.
  3.通过实验分析,总结物理定律.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实验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独立实践、实验,能够掌握物理实验知识和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方法、步骤和过程,掌握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结果数据分析,总结物理定律,不仅能再现前人做过的研究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而且能使抽象的定律形象、生动和具体化,加深对物理定律的理解.
  4.理论联系生活,成为生活中的小老师.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很多生活现象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物理定律学习过程中,要联系生活,体会物理的奥妙.
  二、解题应用心得
  1.理解物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物理定律通常是用公式表示的,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物理定律应用的基础.在应用物理定律进行解题时,要从物理含义上深刻理解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而不是从数学角度来解释公式本身所反映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物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在物理定律中,每个物理量都是有单位的,任何物理公式都表达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单位关系,在理解各物理量物理意义的同时还应掌握各物理量的单位.在运用物理定律解题时,要求将各物理量的单位先进行统一,才能代入数据时行计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运用物理定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3.注意定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物理定律一般是在一定的理想化模型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才适用,例如,欧姆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体,而在气体导电的情况下不适用;弹簧的伸长只有在其弹性限度内,其形变量才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超出这个限度,两者之间的正比关系打破.因此,应用物理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 必须注意其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4.一题多解,寻求纵横联系.各物理定律之间常存在内在联系,可采用不同的物理定律,一题多解,寻求纵横联系.以“力学”为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从瞬时作用效果、空间累积效应和时间累积效应等三个角度研究,分别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从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知识,可推导出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如在恒力作用下FH=ma和v12-v02=2as可推导出动能定理,若FH仅是重力、弹力做功条件下mg(h2-h1)=mv22-mvv12则又可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mvv22 mgh1=mvv12 2mgh2;另外,运用FH=ma和vt=v0 at可推导出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理.因而牛顿第二定律能解决的物理问题,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均能得以解决.根据物理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一题多解,寻求纵横联系,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解题过程,也有助于对相关物理定律的理解.
其他文献
外公家养了只可爱的小猫,可讨人喜欢了.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帅哥.rn帅哥全身雪白雪白的,像是用染料染成的.平常它最喜欢用像黑葡萄似的眼睛含情脉脉地看着你,一双机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美国哈佛大学达德里·赫希巴赫、贝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李远哲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约翰·波拉尼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明的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即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交流和创新的能力.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越来越体现人文化,这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
一、目标明确原则  讲课(题)首先有一个“为什么”讲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讲课(题)的内在意图要清楚,明确目标应当是备课(选题)时首先要斟酌的问题,它既是一节课(题)的起点,又是一节课(题)的归宿.讲评课有其特殊性,目标也要明确.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根据总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试卷上暴露出的问题(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有的放矢地确定.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认真阅卷评分,做好成绩统计分析. 
同学们,我们天天都在跟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打交道,比如,身高、百米跑等.但是你是怎样来测量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吧!活动一:长度的估测1.请你目视估测教室内黑板的长度和宽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变革?信息技术是否会影响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整合?在研究过程中,碰到了一系列问题.  下面结合我校使用的普通高中数学教材谈谈信息技术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指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化学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  一、微型化学实验的优点  微型化学实验,因为药品用量较少,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微型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微型化学实验能传播绿色化学,树立低碳环保的理念.第三,
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你对物体的运动有怎样的认识呢?
当天上的云朵披上一层金色,当金子般的夕阳带着疲乏的身躯逐渐向西沉下的时候,西边的阳光浓重起来,斜射进弄堂里.树木被白日里火球般的太阳烤得耷拉着脑袋,狗趴在阴凉处吐出
一、教材分析  多边形外角和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它要求在学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理解和研究多边形外角和,掌握转化、类比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也为后面的学习镶嵌数学活动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做了良好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理解多边形的外角概念及多边形外角和公式;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