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尤其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但不难看到,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新课程理论和实践精髓很难根植于课堂,最突出的是像小组自主合作等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水平和学生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在课堂上只是走走过场,学生在“热闹的气氛”中得不到应有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的训练,因此,要想真正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落实新课改精神,构建有助于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了解农村的教育实际。我长期处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线,进行了很多尝试,如把“小组自主合作”与“培优补差教学”整合在一起,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培优补差的教学在农村小学更是纸上谈兵。把同为教学“软肋环节”的两个因素融为一体,我大胆地进行了农村小学“小组自主合作”与“培优补差教学”整合模式的初步探索,达到新课改精神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优化分组模式,整合优生资源,在合作中凸显优生自主构建,达到锻炼学优生才能、提高学优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目前,小组合作多采取随机组合,譬如前后排八(四)人一组,邻位就近组合等模式。这样分组有其方便性,但缺点显而易见。组与组之间可能差别很大,有的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习惯都非常好,成绩也非常优秀,反之,有的小组则可能各方面能力都很差。这样,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和谐,有的小组学习效果很好,有的小组则可能没有收获。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性,我做了這样的探索:把全班学习习惯最好、知识结构最优、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选为小组长,其他学生按成绩好、中、差等因素分别分到各个小组,使每个小组都处在同一水平。然后对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从学习方法和技巧,以及小组合作过程中如何发挥其组织自学、讨论、交流等方面入手,让小组长有一个系统的自学模式;再从语文知识框架中的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体系中引导学优生自主探究。譬如在生字的合作学习中,我告诉小组长从形声字、同音字方面进行拓展延伸,在比较中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另外,学优生可以发挥自主引导作用,把自己的创新思想、独到见解融入小组合作中。这样的分组模式,使学优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思考方式、学习思路在得到很好展示的同时,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正面影响作用,还使自身增强信心,对知识有宏观把握。在这样的模式下,学优生的组织领导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培优教学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实现。
二、拓展训练空间,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在合作中增强后进生的主动意识,达到激发后进生的兴趣、推动后进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一个班级学优生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学生其实都处在学习的被动状态,而且四十分钟的课堂总是讲也匆匆,练也匆匆,练习的舞台总被几个“积极分子”占据,以往的小组合作,大部分学生是在跟读、静听,交流中说的机会总是被学优生抢先。针对现状,“小组自主合作”与“培优补差教学”模式的整合正好可以从时间、空间上对大部分学困生进行训练的拓展。比如,第一课时生字正音的教学,由于时间的限制,最多可以有三到五位学生站起来读,其他学生则没有实践的机会。但小组自主合作,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该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试读一遍,这样就拓展了训练空间。同样,在朗读、理解课文等诸多环节,后进生在小组合作中都有了讨论、交流的训练空间。这一过程,由于在一个没有“师威”的环境中,学生都敢大声朗读、大胆发言、积极思考,这样就能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后进生由于得到训练的机会,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长时间的实践会激发后进生的兴趣,在和小组长的交流中会被其基本素质所影响,调动后进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在课堂上无形地优化了补差工作。
另外,小组自主合作,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性问题、科学性错误,教师应该在交流的过程中予以引导、点拨。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最重要的是抓住契机,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他们自学的成果在交流中巩固、升华,在讨论交流中实现优差互补。
一、优化分组模式,整合优生资源,在合作中凸显优生自主构建,达到锻炼学优生才能、提高学优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目前,小组合作多采取随机组合,譬如前后排八(四)人一组,邻位就近组合等模式。这样分组有其方便性,但缺点显而易见。组与组之间可能差别很大,有的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习惯都非常好,成绩也非常优秀,反之,有的小组则可能各方面能力都很差。这样,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和谐,有的小组学习效果很好,有的小组则可能没有收获。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性,我做了這样的探索:把全班学习习惯最好、知识结构最优、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选为小组长,其他学生按成绩好、中、差等因素分别分到各个小组,使每个小组都处在同一水平。然后对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从学习方法和技巧,以及小组合作过程中如何发挥其组织自学、讨论、交流等方面入手,让小组长有一个系统的自学模式;再从语文知识框架中的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体系中引导学优生自主探究。譬如在生字的合作学习中,我告诉小组长从形声字、同音字方面进行拓展延伸,在比较中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另外,学优生可以发挥自主引导作用,把自己的创新思想、独到见解融入小组合作中。这样的分组模式,使学优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思考方式、学习思路在得到很好展示的同时,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正面影响作用,还使自身增强信心,对知识有宏观把握。在这样的模式下,学优生的组织领导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培优教学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实现。
二、拓展训练空间,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在合作中增强后进生的主动意识,达到激发后进生的兴趣、推动后进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一个班级学优生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学生其实都处在学习的被动状态,而且四十分钟的课堂总是讲也匆匆,练也匆匆,练习的舞台总被几个“积极分子”占据,以往的小组合作,大部分学生是在跟读、静听,交流中说的机会总是被学优生抢先。针对现状,“小组自主合作”与“培优补差教学”模式的整合正好可以从时间、空间上对大部分学困生进行训练的拓展。比如,第一课时生字正音的教学,由于时间的限制,最多可以有三到五位学生站起来读,其他学生则没有实践的机会。但小组自主合作,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该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试读一遍,这样就拓展了训练空间。同样,在朗读、理解课文等诸多环节,后进生在小组合作中都有了讨论、交流的训练空间。这一过程,由于在一个没有“师威”的环境中,学生都敢大声朗读、大胆发言、积极思考,这样就能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后进生由于得到训练的机会,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长时间的实践会激发后进生的兴趣,在和小组长的交流中会被其基本素质所影响,调动后进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在课堂上无形地优化了补差工作。
另外,小组自主合作,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性问题、科学性错误,教师应该在交流的过程中予以引导、点拨。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最重要的是抓住契机,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他们自学的成果在交流中巩固、升华,在讨论交流中实现优差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