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物理与管理伦理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61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传统管理学侧重于从“物”的角度把握管理对象,这是管理学的物理视角。现代管理学开始强调从“人”的角度把握管理对象,这是管理学的伦理视角。管理物理与管理伦理各有其视角特征,二者共同构成管理学的双重结构。
   [关键词] 管理理论; 管理物理; 管理伦理; 视角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8-0024-02
  
  管理学越来越重视人。先是把人当作物,当作“经济人”,继而是当作“社会人”,最后是发现“人”,把人当作“人”,“以人为本”。随着“人”的因素的上升,一个管理学变革、管理学理论重构的时代到了。
  管理物理与管理伦理各有其视角特征,二者共同构成管理学的双重结构。
  
  一、管理物理的视角特征
  
  从管理物理的角度看,管理所面对的对象,最基础的层面是自然物质,自然包括人自身的自然,都是人类活动的前提,人的第一个活动是生产活动,因而人的最基本的管理活动就是对直接生产的管理。对直接生产的管理手段来自于农业、工业的经验以及全部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与生产活动的扩大相联系,是人们的交换活动,交换活动反过来又加深了生产活动,于是,生产联同交换,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物质性活动。对交换活动的管理,基于纯粹的经济学原理。瓦尔拉斯认为,纯粹经济学也就是社会财富论,它的研究对象是商品交换和交换价值,其核心内容是价格分析,其本质是在完全自由竞争制度假设下确定价格的理论,其性质与物理学一类的自然科学完全相似。人类活动的经济性质进一步决定了人类社会的似自然性质。可以说,由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揭示的各种原理,构成了管理物理的全部知识基础。
  从管理的角度对待各种物理,也就是从人的价值目标出发,整合各种物理性质的资源。管理处在物理与价值中间,因而具有技术的性质。就企业管理来说,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生产过程和价值过程(采购、销售和价值分配)。就生产过程来说,技术可以分成作用于资源转换的物质过程的生产技术与主要对物质过程进行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技术。就价值过程来说,技术可以分成作用于价值增值的交换过程的交易技术与主要对交换过程进行计划和组织的管理技术。生产技术或交易技术是管理技术的出发点和根据,管理技术是生产技术或交易技术的实现方式和途径。管理的性质突出体现在后一方面。生产过程与价值过程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与此相对应,生产技术、交易技术和管理技术也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管理过程就是利用反映企业经营要素在时空上的运动特点与分布状况的各种信息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与信息收集、处理利用相关的技术成为管理技术的主要内容。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提出的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可以说是对管理物理应用的典范。
  从物理的角度看管理不会发生人的问题,人是作为物来对待的。当然,把人当作手段,服务于人的某一组织、某个集团甚至于某个人的,仍然是人,是以管理者作为主体、代表的人。因此,在管理物理、管理科学背后,各种资源整合采取的标准必定是主体标准。传统观点揭示管理的自然属性,无疑强调的是管理本身的物理或科学属性。只是当着眼于管理的目的时,认为管理还存在社会属性问题。实际上,管理的社会属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指管理本身具有属人的性质,人的关系性质、人与人相处的关系准则是伦理,我国宋代学者在这方面的探讨称之为理学。对人、对个人、对生态伦理的发现或确认,属于人类社会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马克思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4页)确立对方或他者的意识,反观他者,审视这种关系性质,属于一种反思性意识。因此,伦理是主观伦理。伦理的基础或关系要素是各种价值观或价值单元。作为管理所面对的问题是各种价值单元的冲突,管理伦理所要解决的是价值整合。既然这是纯粹价值领域里的一个“操作”,就很难有目的和手段之分。或者说目的就是手段,手段就是目的,手段和目的不再有抵触,不会再产生为了实现组织目的而牺牲个人、社会以至生态环境的问题。为了凸显伦理管理所采取的这种超越性的价值标准,与管理物理相对应,我们宁可说,管理伦理所采取的标准是一种客体标准。把握客体标准的方法是“推己及人”,从消极的角度讲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的角度讲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中国古代的哲人孔子给出的答案。
  
  二、管理伦理的视角特征
  
  从管理伦理的角度看,管理所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利益关系人、社会和生态环境。与管理物理的管理轨迹相比较,管理物理是聚集的、线型的发展方式,管理伦理是发散的、网状的敞开方式。对于价值整合来说,对于个体价值、个性的尊重或实现,最切近的超越手段的手段,最大可能对工具性的克服,是艺术。就企业管理伦理来说,主要涉及两个相互联系的管理环节:激励和沟通。其中沟通是激励的前提和渠道。管理沟通是包括倾听和其他反馈形式的双向式沟通,是信息交换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伴有激励或影响行为的意图。沟通并不只是传达信息。明确共享和传达命令之间的区别,对于成功的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激励是沟通的目的和动力。人类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行为的结果,使需要得到满足,完成一个激励过程,之后再产生对新需要的追求;激励在需求动机和满足条件之间,形成一个双向、互动过程。作为管理者的责任就是把激励和完成组织的工作目标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组织的激励资源,帮助员工在实现他们自身需求、自身价值的同时,达成组织目标、组织价值。
  每个管理对象的个性不同,激励动机不同,自我价值实现能力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沟通具有不同的渠道,每一种沟通渠道都有优势、劣势。面对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管理者做出相机选择。对管理伦理特性的系统把握,体现在当今人们对组织文化建设的逐步重视。组织首先是把社会伦理、生态伦理作为组织管理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把组织价值观建立在充分尊重员工个人价值的基础之上,管理者率先垂范,自觉地肩负起文化塑造、文化传播者的使命。其次是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情感、信念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组织成员自觉地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第三是制定具体的道德规范,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消除伦理困境。总之,以尊重个人思想、情感为基础的文化管理方式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管理物理和管理伦理两重视角的融合提供了基础。有学者指出,当今的社会组织已经进化到“信息文化”阶段,信息技术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使信息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低层员工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知识的分布结构改变了,低层员工获得越来越多的决策权,他们直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挑战,直接面对自己执行的效果,共享、授权、参与、合作、学习等所有这一切工作方式的改变,都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而所有这一切的改变,都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去发现,去把握。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责任编辑柳波
其他文献
[摘要] 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关系。对各代各派民主社会主义与各代各派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经验不必要先送给它一顶马克思主义“正统”的帽子。  [关键词] 民主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正统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6-0028-03    《炎黄春秋》杂志在200
期刊
[关键词] 烟草行业; 科学发展; 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F407.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6-0047-02    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运用于烟草行业的发展实际,鲜明提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并在全行业广泛开展大讨论活动和“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两个至上”价值
期刊
[摘要] 纪念改革开放30年必须坚持务实的态度,联系历史经验、当代世情国情党情阐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艰巨性和方向道路的正确性,继续推进思想解放。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历史必然性; 思想解放; 务实  [中图分类号] F0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5-0005-01    2007年第五期《全球通》杂志,发表了一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一
期刊
[摘要] 如何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以什么方式进行调控?层级结构作为已有的结构体系,通过利用层级结构的理论,层级地科学有效地配置资源,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能有效地对经济宏观进行调控,促进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层级结构; 配置资源; 宏观调控;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5-0023-02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重托,适应国际国内社会的深刻变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民意提出的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丰富的理论创新思想,在实践中也将面临一系列重大热点难点问题有待破解。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期刊
[摘要] 各国法律文化既体现着鲜明的同一性,又体现着异常鲜明的多样性特征。我国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法律文化以和谐为精神内核、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观,是法律文化“多样性”和“同一性”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法律文化; 同一性; 多样性;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 D92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8-0022-02    国内外学界对法律文化的定义尽管多
期刊
[摘要] 当前我国应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把承接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使我国由“世界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办公室”。  [关键词] 服务贸易; 服务外包产业; 世界加工厂; 世界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 F75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5-0010-03    一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改革开放伟大意义时,不
期刊
封建时代,凡达官贵人出门,都喜欢坐轿,那个时候,轿子不仅是剥削阶级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而且是被用来显示身份的标志。坐轿者是老爷、少爷、太太、小姐。抬轿者是穷轿夫,贫苦农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在旧社会里,还有另一种“坐轿”和“抬轿”。如:在官场上下属对上司溜须拍马、言听计从、歌功掩过。这种“抬轿”与“坐轿”者的关系,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  今天,出门坐轿的社会现象已经不存在了,
期刊
[摘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引领社会思潮的前提。在文化多元并存与竞争的当代,既要重视文化的共融,更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导向。  [关键词] 引领思潮;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8-0012-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期刊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西部; 社会心理  [中图分类号] C9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8-0039-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阵地在农村,主体是农民,主战场在西部。只有充分了解西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需求,才能使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真正得民心、合民意,进而激发西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西部地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