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坐轿”与“抬轿”看党风政风建设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k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建时代,凡达官贵人出门,都喜欢坐轿,那个时候,轿子不仅是剥削阶级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而且是被用来显示身份的标志。坐轿者是老爷、少爷、太太、小姐。抬轿者是穷轿夫,贫苦农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在旧社会里,还有另一种“坐轿”和“抬轿”。如:在官场上下属对上司溜须拍马、言听计从、歌功掩过。这种“抬轿”与“坐轿”者的关系,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
  今天,出门坐轿的社会现象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仍然可以看到“坐轿”与“抬轿”的现象。这种“坐轿”与“抬轿”的旧习气之所以在一些人身上复活,主要责任在于“坐轿”与“抬轿”的人。事实证明,哪个单位盛行吹吹拍拍之类的歪风,这个单位的领导必定是喜欢阿谀奉承的,也就是喜欢“坐轿”的;有一些单位,明明工作很成问题,听到的却是一片“在某某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伟大成绩”等等。如果领导不爱“坐轿”,上述事情又怎么会发生呢?“坐轿”和“抬轿”的歪风既然主要是领导带出来的,要纠正这股腐朽庸俗之风,关键也在领导。如果领导作风正派坚持党性原则,那么,即使有人想钻头觅缝来“抬”你,你坚持不“坐”,并且劝阻他、批评他、抵制他,这种风气是不难纠正的。
  反之,假如只是有人想“坐轿”,而无人肯“抬轿”,那想“坐”者也就“坐”不成。问题在于,这些年,在有些人眼里,“抬轿”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抬轿”者花本钱、费心血、“吹喇叭”,换来的是“坐轿”者的满意、喜欢与信任,从此风生水起,职务可以一提再提,房子可以一大再大,连妻子儿女都可以沾光。更有甚者,一些“抬轿”老手学会了一套观颜察色“抬轿子”的本领,把精力不是用在工作上,而是用在研究领导需要上,投领导所好,满一己之需,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抬轿”与“坐轿”恶果循环,贻害无穷。“坐轿”的不只是“坐”,有必要时也愿“抬”。有的“坐轿”者本是“抬轿”出身,也善于“抬轿”。这也是有的领导干部在本单位可以称王称霸,有恃无恐,群众奈何他不得的一个原因。“抬轿”者也不只是“抬”,他今天卖力“抬”,正是为了明天可以舒舒服服地“坐”。那些靠“抬轿子”、“吹喇叭”向上爬的人,捷足先登者大有人在。
  当然,上述“坐轿”和“抬轿”的现象,在我们党内,在某些单位内部,是少数人的行为。但对党风政风建设却是一种腐蚀剂。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作风不正派,爱“坐轿子”,爱耍私情,爱吹牛说假话,爱揩油占便宜,那么,在这个单位里,必定是歪风邪气上升,“抬轿者”受重用,正派人遭排挤,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坐轿者”一般都是担任了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如果他们闭着眼睛坐在“轿子”里,让自己过去为之奋斗共产主义大目标淹没在一片阿谀奉承、吹吹拍拍的颂扬声中,使“坐轿”与“抬轿”的毛病传染开来,那么,我们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从何体现?还怎么能够得到群众的信任与拥戴,因此,反对“坐轿”与“抬轿”的庸俗作风,决不是生活小事,而是关系到党风与社会风气好转、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问题。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成绩有目共睹。但随着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的转型,一些新的民生问题正在凸显。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概括当前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一些涉及群众
期刊
践行公仆意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践行公仆意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必须把握好三条底线,即道德底线、政策底线和法律底线。  一、把握好道德底线。这个道德底线就是通常老百姓所说的“官德”,就是一个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政治品格,是践行公仆意识的必然要求。常言道“做官一阵子,
期刊
[关键词] 辽宁; 棚户区改造; 住房  [中图分类号] D632; F29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9-0045-03    近年来,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常说的“三大民生”(住房、就学、医疗)问题之一,甚至之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解决社会各层次住房需求,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由于历史原因
期刊
[摘要] 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关系。对各代各派民主社会主义与各代各派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经验不必要先送给它一顶马克思主义“正统”的帽子。  [关键词] 民主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正统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6-0028-03    《炎黄春秋》杂志在200
期刊
[关键词] 烟草行业; 科学发展; 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F407.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6-0047-02    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运用于烟草行业的发展实际,鲜明提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并在全行业广泛开展大讨论活动和“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两个至上”价值
期刊
[摘要] 纪念改革开放30年必须坚持务实的态度,联系历史经验、当代世情国情党情阐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艰巨性和方向道路的正确性,继续推进思想解放。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历史必然性; 思想解放; 务实  [中图分类号] F0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5-0005-01    2007年第五期《全球通》杂志,发表了一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一
期刊
[摘要] 如何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以什么方式进行调控?层级结构作为已有的结构体系,通过利用层级结构的理论,层级地科学有效地配置资源,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能有效地对经济宏观进行调控,促进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层级结构; 配置资源; 宏观调控;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5-0023-02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重托,适应国际国内社会的深刻变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民意提出的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丰富的理论创新思想,在实践中也将面临一系列重大热点难点问题有待破解。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期刊
[摘要] 各国法律文化既体现着鲜明的同一性,又体现着异常鲜明的多样性特征。我国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法律文化以和谐为精神内核、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观,是法律文化“多样性”和“同一性”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法律文化; 同一性; 多样性;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 D92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8-0022-02    国内外学界对法律文化的定义尽管多
期刊
[摘要] 当前我国应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把承接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使我国由“世界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办公室”。  [关键词] 服务贸易; 服务外包产业; 世界加工厂; 世界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 F75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5-0010-03    一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改革开放伟大意义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