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和本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徐则臣的小说,有两个突出感觉,一是流动感,二是直刺生活本质。流动使他的小说贴近生活,具有生活的原汁;直刺生活本质是他的小说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流动好读,本质凝重,二者结合得很紧密。流动是一股生活之泉,本质是推动泉流的动力,割裂了就没有徐则臣。
  徐则臣评吴玄的小说,称吴的小说“语言考究、优雅,不乏欢快的幽默,他说的事都不大,是从心里流出来,率性而轻灵”(《一只古典猫的现代玩法——吴玄小说集<谁的身体>》),并认为这是南派风格“性灵”的一路。徐则臣说的也是他自己,因为他承认他和吴的风格比较接近。“从心里流出来”,正是我要说的流动感。
  徐则臣的小说没有大悲大喜的情节,没有山重水覆的悬疑,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时空切割。他写得很老实,很本色,甚至可以说是很传统,但充满着诱惑和韵味。他的诱惑不仅来自生活本身,还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流连态度。徐则臣讲述生活是眷顾型的,没有惊讶,没有炫惑,他的魅力来自于朴实和生动。比如他的中篇《天上人间》,短篇《我的朋友堂吉诃德》,都是一大堆生活的零碎,但组织得不温不火,娓娓道来,自成风趣。这种流连和把玩的情趣,是“除尽了火气”(汪曾祺语)才可能做到的。
  《露天电影》便是这样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除了后面的情节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前面三分之二,写得都非常平易,充满了温馨的怀旧气氛。小说以主人公秦山原的视角,写了他回到阔别十几年的老地方扎下,一切如在梦中,一切又历历在目,令他感慨不已。一些似曾相识的旧面孔,一些亲切的乡音,将他带回到十几年前的岁月中。虽然村庄变了,“各家的门楼都翻新了、高大了,黑的黑,白的白,脚底下也换成了青石板路面”,虽然那些曾经令他陶醉的女人,“四十多岁的身体早就变形了,胸不是胸,腰也不是腰,皱纹也谨慎地上了脸”,但村子旁边的草垛,草垛旁边他亲手写下的界碑,那些在雨中湿漉漉行走着的鸡,还有调皮的孩子,都一一给他带来温暖。而作者写这些,一点不加渲染,就这么信手拈来,涉笔成趣,真实得如同生活本身。或者就是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长镜头,观众只需跟着镜头的摇动,自然能够感受到一种抒情的气息。生活就像泉水,舒缓然而欢快地向前汩汩流去。
  然而如果仅仅如此,这篇小说便如同一篇怀旧的散文,虽然并非没有情调,或者没有意义,但终究缺少对生活的穿透。徐则臣写过一篇同样名为《露天电影》的散文,那篇文章才是纯粹怀旧的,虽然其中也多少有些理性的思考,但主要情绪还是怀旧。写作了这篇散文过后不久,他又写了《露天电影》的小说,比较两篇同题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生活本质的切入有多深。《露天电影》作为小说,已经不是停留在怀旧的情绪上,而是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生活,以及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理想。“露天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乡村向往。曾几何时,露天电影放映员,不知赢得了多少人的尊重和羡慕,年轻的放映员就是人们生活的偶像,特别是女孩子,不单因为放映员的风流潇洒,甚至包括银幕上的故事,仿佛也是放映员给带来的。所以与放映员相关的风流韵事,是那个时代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能够与放映员发生点浪漫故事,大概是相当多的女孩子为之骄傲的吧?论理,徐则臣对这样的生活缺乏必要的体验(以他的年龄推算,大概能够赶上一个尾声),但他或者听到过有关这方面的故事,加之过人的想象力,他让所有过来人都一下子回到了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那个岁月的特点是贫穷,贫乏,但却不乏理想和激情,不乏浪漫。所以村长孙伯让的老婆才可能有那样的非常之举。如今的孩子是很难理解孙伯让和他的老婆的。孙伯让特殊的复仇方式,以及他老婆竟然为了自己心目中的梦想而私奔,这是悲剧,而这个悲剧里隐藏着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贫乏所带来的悲哀!
  从生活的角度揭示一个时代的真实,这是一种本质穿透,而从更深的哲学的层面,这篇小说还可以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比如对历史的记忆。在很多人看来,历史是客观的,其实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却千差万别。老村长对历史的记忆是一桌丰盛的酒菜,秦山原的记忆是女人的芬芳,以及合欢树下的野合。而孙伯让呢?也许就是无尽的痛苦!秦山原在扎下受到了空前的尊重,那种尊重和拥戴的感觉,“有点儿像在大学的课堂里,他们像年轻的学生一样仰视他”,那些鲜嫩美好的女人,还有她们身上温暖的香味!而这些恰恰构成了孙伯让的不幸之源!如果秦山原不来扎下,他只能一辈子面对银幕作他的复仇想象了。
  历史是多元的,我们无法走进共同的历史!
  
  夏元明,男,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湖北黄冈。
其他文献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①“心折骨惊。”(江淹《别赋》)  “心”、“骨”是互文,即“心骨折,心骨惊。”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北京八十中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上《皇帝的新装》的课堂实录,再一次叹服于宁老师精到而朴素的课堂设计。第一课时,只有三步,第一是“打开书”“准备读课文”,于是抽几位学生接起来把全文朗读一遍;第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一个……的皇帝?”把省略号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第三步再有选择性地读,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整堂课在反复的朗读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益学生时曾引用过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的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我认为学语文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诗意生活的需要。  语文老师叫文人,以“书”为生命,以“文”为符号,屹立三尺讲台,耸立做人的骨气和文人的精神;为人师表,一生平凡,诚然卑微如蚁也要美如神,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土地上。“一指粉笔任平生,两袖清风照古今”,在古朴厚重的先秦文字里,在美丽典雅的汉赋
讨论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态。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是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组成。  讨论课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而当前语文讨论课的现状是许多教师爱用但不善于用,讨论设计粗糙,效果不
一个是高等学府的精英知识分子,一个是流落菜场卖豆腐的底层妇女,在当今这个不言阶级但事实上各阶层地位已经固化的社会里,他们由陌路相遇相识并衍生出故事的概率并不太大,因为二者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明显的分野。晓苏在《卖豆腐的女人》这篇小说中却偏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学教授郑之受到欲望的牵引,将菜场一个卖豆腐的女人作为欲望的对象并试图与之发生进一步的关系,于是有了小说中郑之和卖豆腐的女人之间的五次交往。乍
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开拓型人才必备的一项重要素质。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新。”那么,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从情感上叩击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舍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效必是甚微的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写作目标是这样规定的:“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在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然而,现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泛泛的,甚至是无病呻吟,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
“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并非单纯的理性知识的堆积”,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因此,在高职语文的教学中更应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捕捉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引导学生大胆怀疑,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张扬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古语道出了对事物要掌握一个合理的度。我们应该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反思求变,从而追求最佳的德育效果。  要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不仅仅需要学校的制度和教师的努力,家长在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反思教育行为  现在的学校教育不同于以前的学校教育,即使孩子再不听话、品行再差,也是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能是苦口婆
传统的教育的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的关系。然而新课改赋予了师生关系新的内涵,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和谐平等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那么在新课改下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呢?又怎样建立这种关系呢?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和宽容学生。自尊心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