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如一夜春风吹来,各种课堂教学形式如万树梨花盛开,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新课改以来,专家、学者、教师就一直在探讨怎样的课堂符合新课改要求,什么是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标准很多,但归根结底,有效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在参加校长岗位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湖北省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主任朱长华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校长‘逼’进课堂”口号让我深受启发,如果真正把这句口号化作实际行动,理想课堂是能实现的。
在金秋十月“教学常规活动月”中,我有意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校长‘逼’进课堂”,真正下决心做这件事源于一位年轻女教师的六年级的一节数学课。这位女教师在上“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新课时,40分钟里除了点3个学生板演(3分钟),点4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4分钟),写课堂作业(6分钟)外,有27分钟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自始至终看见的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原本不太难的知识经她枯燥的说教,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显示不出一点求知的活力与朝气,最后看学生写作业时也是“依葫芦画瓢”,很生硬。如果不走进教师的课堂,真的很难相信现在还有这么年轻的教师居然还这样守旧,这样的教学怎么能适应当今的学生、当今的教改?不用说,这就是一堂无效的课,完全不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为了让这位老师和与此相似的老师真正被触动,还是这个内容,换另外一个老师上,课堂模式叫老师们耳目一新。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收集生活中有运用百分数的实物,开课由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实例,有服装成分标签、袜子成分标签、洗发水成分标签、饮料成分标签、饼干成分标签,等等,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学生不仅收集到了多种有运用百分数的实例,而且还会照着成分解说,这样就饶有兴趣地、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接下来老师用多媒体显示自己收集到的四种不同实物,让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前后桌为一小组任选一物讨论物品百分数的意义。因为是来自生活中的常见实物,学生讨论热烈,并很快就能口头表述清楚每一种实物百分数的意义,当有学生表述不十分准确时,老师适时引导纠正,学生边说老师边将每一实物百分数的意义用文字出示在背投上,四个实物都有学生说出它们的意义,再接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定义来。当老师又提出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时,还是采用个人思考——同座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在老师一步步引导下学生又很快对两者的异同有了全面的认识。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最后的知识迁移题,老师出示几个与百分数相关的四字词语(百发百中、百里挑一、百密一疏等),又让学生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兴致勃勃地用百分数表述词语的意思。
怎样才能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以上两个案例能给出答案。针对上述情形,我们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并展开“如何组织有效课堂教学”大讨论,老师们认认真真学习了新课标后,分科开展讨论,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不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一些原本走在教改前沿的老师的观点和教学体会对部分还未重视课改的老师非常有触动,经过讨论,老师们终于达成共识:①有效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作、探究的课堂。②有效的课堂是自主的课堂。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手段,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捷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要舍得留时间,课后要舍得留空间给学生,设置疑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③有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新课标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话”意识。“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校长只有走进课堂,才能掌握课堂教学第一手资料,才能有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话语权,才能实现“三个转变”:从经验感悟到科学分析的转变,从关注学科到关注课程的转变,从关注教师到关注学生的转变。可以说是新课改把校长“逼”进课堂,也可以说是学校课堂实际把校长“逼”进课堂,不论是何原因,校长进课堂终归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大幸事。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学校)
在参加校长岗位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湖北省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主任朱长华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校长‘逼’进课堂”口号让我深受启发,如果真正把这句口号化作实际行动,理想课堂是能实现的。
在金秋十月“教学常规活动月”中,我有意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校长‘逼’进课堂”,真正下决心做这件事源于一位年轻女教师的六年级的一节数学课。这位女教师在上“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新课时,40分钟里除了点3个学生板演(3分钟),点4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4分钟),写课堂作业(6分钟)外,有27分钟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自始至终看见的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原本不太难的知识经她枯燥的说教,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显示不出一点求知的活力与朝气,最后看学生写作业时也是“依葫芦画瓢”,很生硬。如果不走进教师的课堂,真的很难相信现在还有这么年轻的教师居然还这样守旧,这样的教学怎么能适应当今的学生、当今的教改?不用说,这就是一堂无效的课,完全不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为了让这位老师和与此相似的老师真正被触动,还是这个内容,换另外一个老师上,课堂模式叫老师们耳目一新。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收集生活中有运用百分数的实物,开课由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实例,有服装成分标签、袜子成分标签、洗发水成分标签、饮料成分标签、饼干成分标签,等等,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学生不仅收集到了多种有运用百分数的实例,而且还会照着成分解说,这样就饶有兴趣地、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接下来老师用多媒体显示自己收集到的四种不同实物,让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前后桌为一小组任选一物讨论物品百分数的意义。因为是来自生活中的常见实物,学生讨论热烈,并很快就能口头表述清楚每一种实物百分数的意义,当有学生表述不十分准确时,老师适时引导纠正,学生边说老师边将每一实物百分数的意义用文字出示在背投上,四个实物都有学生说出它们的意义,再接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定义来。当老师又提出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时,还是采用个人思考——同座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在老师一步步引导下学生又很快对两者的异同有了全面的认识。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最后的知识迁移题,老师出示几个与百分数相关的四字词语(百发百中、百里挑一、百密一疏等),又让学生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兴致勃勃地用百分数表述词语的意思。
怎样才能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以上两个案例能给出答案。针对上述情形,我们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并展开“如何组织有效课堂教学”大讨论,老师们认认真真学习了新课标后,分科开展讨论,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不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一些原本走在教改前沿的老师的观点和教学体会对部分还未重视课改的老师非常有触动,经过讨论,老师们终于达成共识:①有效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作、探究的课堂。②有效的课堂是自主的课堂。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手段,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捷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要舍得留时间,课后要舍得留空间给学生,设置疑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③有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新课标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话”意识。“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校长只有走进课堂,才能掌握课堂教学第一手资料,才能有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话语权,才能实现“三个转变”:从经验感悟到科学分析的转变,从关注学科到关注课程的转变,从关注教师到关注学生的转变。可以说是新课改把校长“逼”进课堂,也可以说是学校课堂实际把校长“逼”进课堂,不论是何原因,校长进课堂终归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大幸事。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学校)